汪機

《石山醫案》~ 卷之中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中 (11)

1. 肺癰

一婦年近三十,形色瘦白,素時或咳嗽一二聲,月水或前或後。夏月取涼,遂嗽甚,不能伏枕者月餘,痰中或帶血,或兼膿,嗽緊則吐食。醫用芩、連、二陳不效,復用參、耆等補藥病重。

予視左脈浮滑,右脈稍弱而滑,幼傷手腕,掌不能伸,右脈似難憑矣。乃以左脈驗之,恐妊兼肺癰也。遂以清肺瀉肺之劑進之。三服而能著枕,痰不吐,膿不咯,惟時或惡阻。予曰:此妊之常病也。教用薏苡仁、白朮、茯苓、麥門冬、黃芩、阿膠煎服,病減。

月餘,復為診脈,皆稍緩而浮。曰:熱已減矣。但吐紅太多,未免傷胃,教用四君子加陳皮、黃芩、枳殼煎服調理。妊至六月,食雞病作,卻雞而愈。至九月,病又復作,聲啞,令服童便獲安。予曰:產後病除,乃是佳兆,病若復來,非吾所知。月足而產,脾胃病作,加泄而卒。

白話文:

有一位接近三十歲的婦女,身形瘦削,皮膚偏白,平時偶爾會咳嗽一兩聲,月經有時提前有時延後。夏天的時候因為貪涼,咳嗽情形變得嚴重,甚至一個多月無法正常躺下睡覺,咳出的痰中偶爾夾帶血絲,或者有膿狀物,咳嗽劇烈時還會把食物吐出來。醫生使用了黃芩、黃連、二陳湯等藥物治療,但效果不佳,後又使用人參、黃耆等補藥,病情反而加重。

我看她左手脈象浮滑,右手脈象略弱且滑,她曾受過手碗傷害,手掌無法完全伸直,因此右手脈象可能不太準確。於是根據左手脈象判斷,擔心她可能同時懷孕並患有肺癰。於是開了清肺和瀉肺的藥方給她服用。服用三帖藥後,她已經可以正常躺下,不再咳痰和吐膿,只是偶爾會有孕吐的現象。我告訴她這是懷孕常見的症狀。建議她服用薏苡仁、白朮、茯苓、麥門冬、黃芩、阿膠等藥材熬煮的藥湯,病情得到緩解。

一個多月後,我再次幫她診脈,脈象都比之前緩和,但仍浮。我說:體內的熱氣已經減少,但是吐血太多,不免對胃有所傷害,建議她服用四君子湯加上陳皮、黃芩、枳殼等藥材熬煮的藥湯來調理。懷孕到六個月時,因吃了雞肉導致病情復發,不吃雞肉後病情好轉。到了九個月,病情再次復發,聲音變得嘶啞,建議她服用童子尿,病情獲得緩解。我說:產後如果疾病消失,是個好的徵兆,但如果病情再復發,我就不清楚原因了。滿月後她順利生產,但之後脾胃病又發作,加上腹瀉,最終不幸去世。

2. 腳瘡

一婦瘦長面紫,每遇春末夏初,兩腳生瘡,膿泡根紅,艱於行步,經水不調。邀予診視,脈皆濡弱近駛,兩尺稍滑。

曰:血熱也。醫用燥劑居多,故瘡不瘥。令用東坡四神丹加黃柏,蜜丸服之,瘡不復作。

白話文:

有一位女士,她身形瘦長,臉色偏紫色。每年到了春天末尾到夏天開始的時候,她的雙腳就會長出傷口,這些傷口周圍會冒出有膿的泡泡,而且根部泛紅,讓她走路變得困難。此外,她的月經也不規則。有人請我去為她看診,我摸了她的脈搏,發現她的脈象柔弱且快速,而雙腳的脈象稍微滑順。

我判斷這是因為血液過熱所導致的問題。過去的醫生多使用乾燥的藥物來治療,所以她的傷口一直沒有好轉。我建議她使用蘇東坡的四神丹,再加入黃柏,製成蜜丸服用,結果她的腳傷就不再復發了。

3. 癰腫

邑庠司訓余先生,年幾六十,長瘦色蒼,赴福建考試,官回,病背腿癰腫。一腫愈,一腫作,小者如盞,大者如鍾,繼續不已,俗曰流注是也。醫皆欲用十宣散、五香湯、托裡散。予為診之,脈皆濡弱。

曰:此非前藥所宜也。夫以血氣既衰之年,冒暑遠步熱瘴之地,勞傷形,熱傷氣矣。經云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理宜滋補,使氣運血行,腫不作矣。遂用大補湯減桂,倍加參、耆、歸、術,佐以黃柏、黃芩、紅花,服至二三十帖,視腫稍軟者,用砭決去其膿,未成者果皆消釋。仍服二三十帖,以防後患。

一人肥短紫淡,年逾三十,因勞感濕,兩腿胯間結核痛甚。醫用蒜片艾灸,又針大敦、三陰交,又以藥水洗之,遂致陰囊腫脹如升,莖皮腫如水泡。復進人參敗毒散,皆不中病。邀予往診,脈皆濡緩而弱略駛。

曰:此濕氣乘虛而入,鬱而為熱成結核也。理宜補中行濕,可免後患。月餘,左腿內廉厥陰經分腫痛如碗,惡寒發熱,復用蒜灸。六日後,腫潰膿出,體倦,頭面大汗,手足麻木,瘡下又腫如碗,寒熱大作,始信予言。

用人參三錢,黃耆三錢,白朮錢半,歸身尾、牛膝、茯苓各一錢,青皮、黃柏各七分,甘草節五分,煎服五六帖,右額羊矢穴分腫痛,長五寸許,亦作寒熱。醫謂補塞太過,欲改前方。彼言汪君已有先見,所制之方必不誤我,銳意服之。

月餘,腫皆膿潰成痂而愈。惟左腳委中筋急短縮,艱於行步,彼疑為躄,遣書來問。予曰:膿血去多,筋失所養故也,藥力足日,當不躄矣,果驗。

後覺陰囊腫縋,他醫加茴香、吳茱萸治疝等藥不效。予適至彼,令守前方,減去治疝等藥,加升麻一錢,服一二貼囊即縮矣。乃語予曰:先生神醫也,乃詳告吾病原乎。

予曰:經云營氣不從,逆於肉理,乃生癰腫。又云受如持虛。蓋謂氣餒行遲,血少留滯,則阻逆肉理,乃作癰腫也。久則鬱而已熱,化肉腐筋而成膿矣。腫在厥陰,雖曰多血,亦難供給日之所耗,夜之所損,故邪乘虛,留結不散,如持虛器而受物也。身之血氣,如風與水,風疾水急,則頹陂潰堤,莫有能御之者也;風息水細,則沙障石壅,多有所阻礙矣。故今補其氣血,使氣壯而行健,血盛而流通,又何腫之不散,結之不行哉?彼曰:理也。

白話文:

有位邑庠的司訓餘先生,年近六十,身材高瘦面色蒼白,赴福建參加考試後返家,背腿出現了膿腫。一個腫塊好了,另一個又長出來,小的像茶杯,大的像鐘,一直這樣交替出現,民間稱這為「流注」。醫生都打算使用十宣散、五香湯、托里散。我為他診斷,發現他的脈象都很虛弱。

我說:這些藥物並不是最適合的。以他這樣的年齡,血氣已經開始衰退,再加上遠赴熱帶地區,身體和精神都受到了勞累,經脈受到傷害,氣血也受到影響。經典中提到,疾病之所以會發生,往往是因為身體某處的氣血已經虛弱。因此,應該以滋補為主,讓氣血運行順暢,膿腫就不會再出現了。於是,我讓他服用大補湯,去掉肉桂,大量加入人參、黃芪、當歸、白朮,再輔以黃柏、黃芩、紅花。服用了二十到三十帖後,我看到腫塊稍微軟化,就用針刺法把膿排出,那些未成熟的腫塊果然都消失了。他繼續服用了二十到三十帖,以防止後續的問題。

另一個人身材矮胖,皮膚偏紫色且面色淡,超過三十歲,因為勞累加上感染濕氣,雙腿胯間出現結核,疼痛非常。醫生用蒜片艾灸,又針灸大敦、三陰交,再用藥水清洗,結果導致陰囊腫脹如升斗,包皮腫如水泡。再讓他服用人參敗毒散,但都無法解決問題。我受邀前往診斷,他的脈象都是虛弱緩慢。

我說:這是濕氣趁虛而入,鬱結成熱,形成結核。應該要補中行濕,才能避免後續的問題。一個多月後,他的左腿內側厥陰經分部腫痛如碗,惡寒發熱,再次使用蒜灸。六天後,腫塊潰爛,膿液流出,他感到疲倦,頭面大汗,手腳麻木,創口下方又腫如碗,寒熱大作,這才相信我的話。

我讓他服用人參、黃芪、白朮、當歸、牛膝、茯苓、青皮、黃柏、甘草,煎煮服用五六帖,他的右額羊矢穴分部也腫痛,同樣出現寒熱。醫生認為補藥過多,想更改處方。但他堅信我的判斷,認為我開的藥方不會有錯,決定繼續服用。

一個多月後,所有腫塊都潰爛成痂,病情好轉。只是左腳委中筋緊縮,行走困難,他懷疑自己可能要瘸了,寫信來問我。我說:這是因為膿血流失過多,筋骨缺乏養分,只要藥力夠,他應該不會瘸,後來證明我的預測是對的。

後來,他覺得陰囊腫脹,其他醫生加了茴香、吳茱萸等藥物治療,但效果不佳。我剛好在他那裡,讓他繼續服用我之前的處方,去掉那些治療疝氣的藥物,再加升麻一錢,服用一兩帖後,陰囊就縮小了。他告訴我:你真是神醫啊,能詳細解釋我的病因嗎?

我說:經典上提到,營氣不能順利運行,逆向進入肉裡,就會產生膿腫。又說接受疾病就像拿著空容器接受東西。意思是氣血虛弱,運行緩慢,血液不足,就會滯留在肉裡,形成膿腫。時間久了,鬱結會轉為熱,腐蝕肉和筋,形成膿。腫在厥陰經分,雖然血液豐富,但也難以應付白天的消耗和夜晚的損耗,所以邪氣趁虛而入,結塊久久不散,就像拿著空容器接受東西一樣。身體的血氣,就像風和水,風速快水流急,堤防就容易崩潰,無人能夠抵擋;風停水流緩,沙子和石頭就會堆積,形成阻礙。所以現在我們補充他的血氣,讓氣血強壯,血氣流動順暢,還有什麼腫塊不能散掉,結塊不能消散的呢?他說:道理我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