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石山醫案》~ 卷之中 (10)
卷之中 (10)
1. 楊梅瘡
又問:已誤於藥,悔不可追,今將何藥以解之乎?時正仲夏,予用十金湯去桂、附,加紅花、牛膝、黃柏、薏苡仁、木香、火麻仁、羌活,煎服百帖,空心常服東坡四神丹加黃柏,又少加蜀椒,以其能來水銀,然後腳伸能行,指腫亦消,惟額腫敷膏而愈。
一人患此瘡,腳膝攣痛,有人取蝦蟆,治如食法,令食之而攣痛遂愈,此亦偶中也。
又一人患此瘡,腳痛而腫。或令採馬鞭草煎湯熏洗,湯氣才到,便覺爽快,候溫洗之,痛腫隨減。此草在處有之,檻外空地尤多。其葉類菊,春開細碎紫花,秋復再花,抽穗如馬鞭,故名馬鞭草。
又一人患此瘡,遍身筋骨疼痛。遇一道流,問曰:「神色憔悴,有病耶?」曰:「因瘡遍身痛也。」道流曰:「輕粉多矣,吾亦被其毒矣。」遂示一方,不過數味藥也。但每帖入鉛五錢,打扁同煎,服之果驗。凡患此瘡年久不愈者,用萆薢二三兩為君,隨症虛實,加入他藥,罔有不效,蓋萆薢善驅濕熱故也。
一人年三十餘,因患此瘡,服輕粉,致右腹肋下常有痞塊,右眼黑珠時有丁子,努出如雀屎許,間或又消,身有數瘡未痊。一醫為治瘡毒而用硝、黃,一醫為治痞塊而用攻克,一醫為治眼丁而用寒涼。諸症不減,反加腹痛腸鳴,大便滑泄,胸膈壅悶,不思飲食,噯氣吐沫,身熱怠倦,夜臥不安。季冬請予往診視,脈皆浮濡近駛。
曰:誤於藥也。前藥多系毒劑,胃中何堪此物耶?遂令棄去。更用人參四錢,黃耆二錢,白朮三錢,茯苓、炒芍藥各一錢,陳皮、神麯、升麻各七分,甘草、肉豆蔻各五分,煎服五帖,為泄痛定。減去升麻,又服五帖,膈寬食進。減去豆蔻,再服五帖,諸症皆除。月餘痞塊亦散,眼丁亦消。
白話文:
楊梅瘡
有人因為用藥錯誤後悔莫及,詢問如何解毒。當時正值仲夏,我便用十金湯去除了桂枝和附子,加入紅花、牛膝、黃柏、薏苡仁、木香、火麻仁、羌活,煎服一百帖,空腹經常服用東坡四神丹,再加黃柏和少量蜀椒(蜀椒能排出水銀)。治療後,他的腳能走路了,手指腫脹也消退了,只有額頭腫脹的地方用藥膏敷治才痊癒。
也有人患這種瘡,腳膝關節攣縮疼痛,有人給他吃蟾蜍,治好他的攣縮疼痛,這算是偶然湊效。
還有人患這種瘡,腳痛腫脹。有人讓他採摘馬鞭草煎湯熏洗,湯氣一到,就感覺很舒服,等水溫合適再洗,疼痛腫脹就減輕了。這種草到處都有,圍牆外的空地上尤其多。它的葉子像菊花,春天開細碎的紫色小花,秋天還會再開花,花穗像馬鞭一樣,所以叫馬鞭草。
還有人患這種瘡,全身筋骨疼痛。他遇到一個道士,道士問他:「你面色憔悴,生病了嗎?」他說:「因為瘡病全身疼痛。」道士說:「你服用輕粉太多了,我也曾被它毒害過。」於是給他開了一個方子,藥材不過幾味,但每帖都要放五錢鉛,打扁後一起煎服,服用後果然有效。凡是患這種瘡多年不愈的,可以用萆薢二三兩做主藥,根據病情虛實加減其他藥物,沒有不有效的,因為萆薢善於驅除濕熱。
還有一位三十多歲的人,因為患這種瘡,服用輕粉,導致右腹部肋下經常有腫塊,右眼黑珠有時會突出,像雀屎那麼大,間或又會消退,身上還有幾個瘡沒有痊癒。一個醫生用硝石和黃連治療瘡毒,一個醫生用攻克的方法治療腫塊,一個醫生用寒涼藥物治療眼珠突出。結果病情沒有減輕,反而腹痛腸鳴加重,大便稀溏,胸膈堵塞,不想吃東西,呃逆嘔吐,身體發熱倦怠,晚上睡不好覺。冬天他請我去診治,脈象浮滑濡弱而快速。
我說:這是用藥錯誤造成的。之前的藥多是毒藥,胃怎麼能承受這些東西呢?於是讓他停止服用之前的藥物。改用人參四錢、黃耆二錢、白朮三錢、茯苓、炒芍藥各一錢、陳皮、神麴、升麻各七分、甘草、肉豆蔻各五分,煎服五帖,治療疼痛和腹瀉。然後減少升麻的用量,再服五帖,胸膈舒暢,食慾恢復。再減少肉豆蔻的用量,再服五帖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。一個多月後,腫塊也散了,眼珠突出也消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