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石山醫案》~ 卷之中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中 (5)

1. 消渴

一婦年三十逾,常患消渴,善飢腳弱,冬亦不寒,小便白濁,浮於上者如油。予診脈,皆細弱而緩,右脈尤弱。

曰:此脾癉也。宜用甘溫助脾,甘寒潤燥。方用參、耆各錢半,麥門冬、白朮各一錢,白芍、天花粉各八分,黃柏、知母各七分,煎服。病除後,口味不謹,前病復作,不救。

白話文:

有一位三十歲以上的婦人,經常患有消渴症(糖尿病),她總覺得特別餓,雙腳無力,即使在冬天也不怕冷,她的小便呈現白色渾濁,上面漂浮著像油脂一樣的物質。我為她診脈,發現脈搏細弱且緩慢,尤其是右手的脈象更弱。

我判斷這是脾虛所致的病症。治療上應使用甘溫的藥物來補助脾臟功能,同時用甘寒的藥物來滋潤乾燥的症狀。於是開出了以下的處方:人參和黃耆各用錢半,麥門冬和白朮各用一錢,白芍和天花粉各用八分,黃柏和知母各用七分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病情得到控制後,如果飲食不節制,之前的病症可能會再次發作,屆時可能就難以救治了。

2. 匯萃

一人形長蒼紫,素善食,喜啖肉。年近六十時,六月傷飢,又被雨濕。既而過食冷物,腹中疼脹嘔吐。次年至期,前病復作。醫作傷食,或作冷氣,率用香燥消導之藥,時作時止。第三年十月,病又作,食則胃脘勵痛。近來忽吐瘀血如指者三四條,大便溏瀉,亦皆穢瀉,又常屢被盜驚,今猶臥則驚寤。

予診左脈沉弱,右脈浮虛,但覺頗弦。次早復診,左脈濡小無力,右脈虛豁。

令用人參二錢,白朮錢半,茯神、當歸、生地、黃耆、酸棗仁各一錢,石菖蒲五分,山梔七分。五帖,覺力健而食進。尚噯氣,失氣未除,飲食少味。令人參加作三錢,白朮加作二錢。服愈。

一人年十九,形瘦,面色黃白。三月間微覺身熱,五月間因勞,傷於酒肉,遂大熱膈悶,夢遺盜汗,午後熱甚。或作食積,或作陰虛,或作痰火,治皆不應。予為診之,午間脈皆洪滑。

予曰:食飽之餘,脈不定也。來早再診,脈皆收斂而弱,右脈尤弱。遂以人參三錢,黃耆錢半,白朮、麥門冬各一錢,黃柏、知母、山楂各七分,枳實、甘草各五分。煎服一帖,熱減汗除。五服,去泰去甚,惟夢遺,一月或二次或三次。令服固精丸五六兩,仍令節食守淡味,病當愈也。後又覺熱,前方減甘草,加石膏錢半,牡丹皮八分。

一人年三十,形瘦淡紫。才覺氣壅,腹痛背脹則吐,腹中氣塊翻動嘈雜,數日乃吐黑水一盂盆,而作酸氣。吐後噯氣,飲食不進,過一二日方食。大便二三日不通,小便一日一次。常時難向右臥,午後怕食,食則反飽脹痛,行立坐臥不安,日輕夜重。二年後,詣予診治。脈皆浮弦細弱。

曰:此脾虛也。脾失健運,故氣鬱而脹痛。吐黑水者,蓋因土虛不能制水,故膀胱之邪乘虛而侮其脾土,經云「以不勝侮其所勝」是也。酸者,木之所司。脾土既虛,水挾木勢而凌之焉。

醫作痰治,而用二陳剛劑,則脾血愈虛;又作血治,而用四物柔劑,則是以滯益滯;又作熱治,而用黃連解毒,則過於苦寒;又作氣治,而用丁、沉、藿香,則過於香燥,俱不適中。遂以人參三錢,黃耆錢半,歸身一錢,香附、陳皮、神麯各七分,黃芩、甘草各五分,吳茱萸三分。煎服旬余,又犯油膩,病作如前而尤重。

仍以前方加減,或湯或散或丸,服至半年而愈。

一人年逾三十,形色瘦黑。飲食倍進,食後吐酸,食飯干惡難吞。嘗有結痰注於胸中,不上不下。才勞則頭暈眼花,或時鼻衄,糞後去紅或黑。午後至晚,胸膈煩熱,肩心時疼。好睡,醒來口舌乾苦,盜汗夢遺腳冷。手及臀尖生膿疱瘡。醫以四物湯涼血之劑治之,不效。詣予診治。左脈小弱而數,右脈散弱而數,俱近六至。

曰:症脈皆屬陰虛。作陰虛治之不效何也?此必脾虛濕鬱為熱而然也。今用滋陰降火,反滋濕而生熱,病何由安?宜用參、耆甘溫之劑,補脾去濕可焉。

白話文:

[匯萃]

案例一

有一人,體型瘦長,皮膚呈青紫色,平時很愛吃東西,特別喜歡吃肉。將近六十歲的時候,六月間因為肚子餓受了飢餓,又淋了雨受了濕。後來又吃了過多冰冷的食物,導致腹部疼痛、脹氣、嘔吐。第二年到了這個時候,之前的病又發作了。醫生認為是吃壞肚子,或是體內有寒氣,都用一些香燥、幫助消化的藥,病時好時壞。第三年十月,病又發作,吃東西就胃脘劇烈疼痛。最近突然吐出像手指般粗細的瘀血三四條,大便稀溏、排泄物很臭,而且常常在睡夢中受到驚嚇,現在還是會因為驚嚇而醒來。

我診斷他的左手脈象沉弱,右手脈象浮虛,但感覺脈象有些弦。第二天早上再次診斷,左手脈象變得細軟無力,右手脈象虛豁。

於是開藥方,用人參二錢、白朮一錢半、茯神、當歸、生地、黃耆、酸棗仁各一錢、石菖蒲五分、山梔七分。吃了五帖藥,感覺身體有力氣了,食慾也變好了。但還是會打嗝,放屁的情況還沒消除,吃東西也覺得沒味道。於是我把人參加到三錢,白朮加到二錢。吃藥後病就痊癒了。

案例二

有一人,十九歲,體型瘦弱,臉色黃白。三月間稍微感覺身體發熱,五月間因為勞累,又吃了酒肉,於是發高燒、胸悶、遺精、盜汗,下午發燒更嚴重。有人認為是吃東西積滯,有人認為是陰虛,也有人認為是痰火,但治療都沒效果。我診斷他的脈象,下午的脈都是洪滑的。

我說:「剛吃飽飯,脈象是不穩定的。明天早上再來診斷。」隔天早上,他的脈象都收斂變得虛弱,右手脈象尤其虛弱。於是開藥方,用人參三錢、黃耆一錢半、白朮、麥門冬各一錢、黃柏、知母、山楂各七分、枳實、甘草各五分。煎服一帖藥,發燒退了,汗也沒了。吃了五帖藥後,病況大幅好轉,只有遺精,一個月還是會有兩三次。於是讓他服用固精丸五六兩,並囑咐他飲食要清淡,病就會痊癒。後來他又覺得發熱,於是在原來的藥方上減去甘草,加上石膏一錢半、牡丹皮八分。

案例三

有一人,三十歲,體型瘦弱,皮膚呈淡紫色。才感覺到氣悶、腹痛、背脹就會嘔吐,腹中氣塊翻動、嘈雜作響,好幾天後才吐出一盆黑色的水,而且有酸味。吐完之後會打嗝,吃不下東西,過一兩天才吃得下。大便兩三天不通,小便一天一次。平常很難向右側睡,下午怕吃東西,吃了就覺得腹脹疼痛,坐立不安,白天症狀較輕,晚上比較嚴重。過了兩年,他來找我診治。脈象都是浮弦細弱。

我說:「這是脾虛的緣故。因為脾臟不能正常運作,所以導致氣滯而腹脹疼痛。吐黑水,是因為脾土虛弱,不能控制水,所以膀胱的邪氣趁虛而攻擊脾土,正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說『以不勝侮其所勝』。酸味,是木氣主管的。脾土既然虛弱,水就挾著木氣來欺負它。」

醫生用治療痰的方法,使用二陳湯等強力的藥,反而讓脾血更加虛弱;又用治療血虛的方法,使用四物湯等柔和的藥,反而加重了停滯;又用治療熱的方法,使用黃連解毒湯,又過於苦寒;又用治療氣滯的方法,使用丁香、沉香、藿香等,又過於香燥,這些治療都不對症。於是開藥方,用人參三錢、黃耆一錢半、當歸身一錢、香附、陳皮、神麯各七分、黃芩、甘草各五分、吳茱萸三分。煎服十幾天,又吃了油膩的食物,病又發作,而且比之前更嚴重。

還是用之前的藥方加減,用湯劑、散劑、丸劑等方式給他服用,治療了半年才痊癒。

案例四

有一人,三十多歲,體型瘦弱,皮膚黑黑的。食慾很好,但吃完就吐酸水,吃米飯的時候覺得乾硬難以下嚥。常常有痰卡在胸口,不上不下。稍微勞累就會頭暈眼花,有時候會流鼻血,大便後會排出紅色或黑色的血。從下午到晚上,胸口感到煩熱,肩膀和心臟時常疼痛。喜歡睡覺,醒來後口舌乾燥苦澀,盜汗、遺精、腳冰冷。手和臀部尖端長膿瘡。醫生用四物湯等涼血的藥來治療,沒有效果。於是他來找我診治。左手脈象細小而快,右手脈象散亂而快,脈搏都接近六至。

我說:「症狀和脈象都屬於陰虛。但用治療陰虛的方法卻沒效果,為什麼呢?這肯定是脾虛濕氣鬱積化熱的緣故。現在用滋陰降火的方法,反而會滋生濕氣而生熱,病怎麼會好呢?應該用人參、黃耆等甘溫的藥,補益脾氣、去除濕氣才可以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