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石山醫案》~ 卷之中 (4)
卷之中 (4)
1. 吐血(咳血)
一人形色蒼白,年三十餘,咳嗽,咯血,聲啞,夜熱自汗。邀予診視,脈皆細濡近駛。
曰:此得之色欲也。遂以四物加麥門冬、紫菀、阿膠、黃柏、知母。煎服三十餘帖,諸症悉減。
又覺胸腹痞滿,噁心畏食,或時糞溏。診之,脈皆緩弱,無復駛矣。
曰:今陰虛之病已退,再用甘溫養其脾胃,則病根去矣。遂以四君子湯,加神麯、陳皮、麥門冬。服十餘帖病安,視前尤健。
一人年逾三十,形瘦色脆。過於房勞,病怠惰嗜臥,食後腹痛多痰,覺自胃中而上,又吐酸水,肺氣不清,聲音不亮。已更數醫,或用補陰消導等劑。邀予診治,脈皆細濡無力,約有七至。問曰:「熱乎?」曰:「不覺」。曰:「嗽乎?」「夜間數聲而已」。曰:「大便何如?」「近來帶溏,糞門旁生一癤,今已潰膿,未收口耳。
」曰:「最苦者何?」「夜臥不安,四肢無力而已。」予思脈病不應。
夫數脈主熱,今覺不熱,乃內蒸骨髓歟?或正氣已極,無復能作熱歟?據症,似難起矣。何也?虛勞糞門生癤,必成瘻瘡,脈不數者,尚不可為,況脈熱乎!蓋肺為吸門司上,大腸為肛門司下,肺與大腸府藏相通,況肺為氣主,氣陽當升,虛則下陷,所謂物極則反也。今病內熱燔灼,肺氣久傷,故下陷肛門而生癤瘻,肺傷極矣,非藥能濟。
予遂告歸。月餘果卒。故凡虛勞之病,或久泄,或左或右一邊不得眠者,法皆不治也。
白話文:
吐血(咳血)
一位三十多歲的病人,面色蒼白,咳嗽咯血,聲音嘶啞,晚上發熱盜汗。我診脈發現脈象細弱而滑利。
我判斷這是血虛的症狀,於是處方四物湯加麥門冬、紫菀、阿膠、黃柏、知母。服用三十多劑後,症狀都減輕了。
後來,他又感覺胸腹脹滿,噁心不想吃東西,有時大便稀溏。我再次診脈,脈象變得緩弱,不再滑利了。
我說:現在陰虛的病症已經減退,再用溫和的藥物滋補脾胃,病根就能去除。於是處方四君子湯加神麴、陳皮、麥門冬。服用十多劑後,病情痊癒,比之前更健康。
另有一位三十多歲的病人,形體消瘦,面色憔悴。由於過度房事,導致身體虛弱,嗜睡懶動,飯後腹痛,痰多,感覺痰從胃部往上涌,還會吐酸水,肺氣虛弱,聲音低沉。他已經看過好幾個醫生,也服用過一些滋陰消導的藥物。他邀請我診治,我診脈發現脈象細弱無力,脈搏約每分鐘七下。我問他:「覺得發熱嗎?」他說:「不覺得。」我又問:「咳嗽嗎?」他說:「晚上只咳幾聲。」我再問:「大便如何?」他說:「最近大便稀溏,肛門旁邊長了一個膿腫,現在已經潰爛流膿,還沒癒合。」我問:「最痛苦的是什麼?」他說:「晚上睡不好,四肢無力。」我考慮到他的脈象與病情不太相符。
通常脈象數促代表發熱,但他卻不覺得發熱,難道是內熱灼傷骨髓?或者正氣已經耗盡,無法再產生熱象?根據他的症狀,看起來情況很危急。為什麼呢?虛勞加上肛門長膿腫,必然會形成廔管,脈象不數,就已經很危險了,更何況脈象還有發熱的徵兆!因為肺主呼吸在上,大腸主排泄在下,肺和大腸的經絡相通,而且肺主氣,氣應該上升,虛弱則會下陷,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。這位病人內熱灼傷,肺氣長期受損,所以下陷到肛門而長出膿腫廔管,肺氣已經受損嚴重,藥物已經無能為力了。
於是我告訴他回家休養。一個多月後,他果然去世了。所以,凡是虛勞的病人,如果長期腹瀉,或者左右側臥都睡不好覺的,一般都是治不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