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石山醫案》~ 卷之下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下 (4)

1.

一人因喜成病,莊醫切脈,為之失聲,佯曰:「吾取藥去。」數日更不來。病者悲泣,辭家人曰:「處世不久矣。」莊知其將愈,慰之。詰其故,引《素問》「懼勝喜」。可謂得玄關者也。

白話文:

有人因為太過喜悅而生病,莊子為他把脈後,頓失語言,佯裝要取藥而離開。幾天後都沒有回來。病人悲傷地哭泣,跟家人說:「我可能活不久了。」莊子知道他快要好了,就安慰他。詢問他這樣說的原因,病人引用《素問》:「恐懼勝過喜悅」。可謂是得了醫學的真諦。

2. 舌出

一婦因產,舌出不能收。醫以硃砂敷其舌,仍命作產子狀,令以兩女子掖之,乃於壁外潛累盆碗危處,墮地以作聲,聲聞而舌收矣。

白話文:

一位產婦因生產後,舌頭伸出無法收回。醫師用硃砂敷抹她的舌頭,然後要她做出分娩的樣子,並讓兩位女子扶住她。醫師在牆外偷偷堆疊盆碗在危險的地方,然後讓它們掉到地上發出聲音。產婦聽到聲音,舌頭就縮回去了。

夫舌乃心之苗,此必產難而驚,心火不寧,故舌因用力而出也。今以硃砂以鎮其心火,又使倏聞異聲以恐下。經曰恐則氣下,故以恐勝之也。

白話文:

舌頭是心臟的表徵。這名嬰兒一定是生產困難加上受驚嚇,導致心火不寧,所以舌頭才會因用力而出現在外面。現在用硃砂鎮壓心火,另外讓嬰兒突然聽到異聲而感到害怕。經典中說害怕會使氣下沉,所以用害怕來克服舌頭外伸。

3.

昔貴人有疾,天方不雨,更醫十數罔效。最後一醫至,脈已,則以指計甲子,曰:「某夕天必雨。」竟出。貴人疑曰:「豈謂吾疾不可為耶?何言雨而不及藥我也?」已而夕果雨,貴人喜起而行乎庭,達旦,疾若脫去。

白話文:

從前,有一位達官貴人得了病,但是天氣久旱不雨,換了十幾位醫生都無法治好。最後,一位醫生來了,給他把脈完,就用手指推算了一下年月日時,說:「某個晚上一定會下雨。」說完就走了。貴人覺得很疑惑:「難道說我的病治不了嗎?他為什麼只說下雨,卻不開藥方呢?」到了晚上,果然下雨了。貴人很高興,起身在庭院中散步,溜達了一夜,病痛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。

明日,後至之醫得謁,貴人喜且問曰:「先生前日言雨,今得雨而瘳,何也?」醫對曰:「君侯之疾,以憂得之。然私計君侯忠且仁,所憂者民耳。以旱而憂,以雨而瘳,理固然耳,何待藥而愈耶?」

白話文:

第二天,那位稍後來的醫生得以晉見。王爺高興地問道:「先生前天說會下雨,現在果然下雨了,我的病就好了,這是為什麼呢?」醫生回答道:「您的病是憂愁造成的。但我私下盤算,您忠心仁厚,憂愁的肯定只是百姓。因為乾旱而憂愁,因為下雨而病好,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啊,哪用得著藥物治療呢?」

一人縣差,拿犯人以鐵索項所犯至縣。行至中途,犯則投河而死。犯家告所差人,索騙威逼至死。所差脫罪,未免費財,憂憤成病,如醉如癡,謬言妄語,無復知識。

白話文:

我給他診脈後,說道:「這是因為花錢而憂愁,一定要得到某樣東西才會開心,這樣病才能治癒,藥物哪能治好這種病呢?」我讓他在旁邊用錫熔鑄幾錠銀子。病人看到後果然高興,緊握著銀子捨不得放開,後來的病就好了。這就是所謂的「以喜勝憂」。

予診之,曰:「此以費財而憂,必得而喜,病可愈也,藥豈能治哉?」令其熔錫作銀數錠,置於其側。病者見之果喜,握視不置,後病遂愈。此謂以喜勝憂也。

4.

一女與母相愛,即嫁母喪,女因思母成疾。精神短少,怠倦嗜臥,胸膈煩悶,日常懨懨,諸藥不應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女子非常愛她的母親,就在她出嫁後不久,母親去世了,女子因為思念母親而生病。她精神不佳,常常感到疲倦想躺著,胸膛和膈膜之間覺得煩悶,每天無精打採,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。

予視之,曰:「此病因思,非藥可愈。」彼俗酷信女巫,巫托神降言禍福,謂之卜童。因令其夫賄囑之,托母降言:「女與我前世有冤,汝故託生於我,以害我也。是以汝之生命克母,我死因汝,今在陰司,欲報汝仇,汝病淹淹,實我所為。我生則與之母子,死則與之寇仇。

白話文:

丈夫戲謔地對妻子說:「你的病症這麼嚴重,我去找女巫替你卜一卦,你看如何?」妻子回答:「好吧。」於是丈夫就去請人卜卦,情況就像丈夫所說的。妻子聽了非常生氣,破口大罵:「我因為母親生病才來求醫,反而被母親加害,讓我如何思念她?」於是她不再思念,結果她的病果然痊癒了。這就是用憤怒來戰勝思慮的緣故。

」夫回謔其婦曰:「汝病如此,我他往可請童婆卜之,何如?」婦應曰:「諾。」遂請卜,一如夫所言。女聞大怒,詬曰:「我因母病,母反害我,何思之有耶?」遂不思,病果愈。此以怒勝思也。

5. 氣結

一官素謹言,一日會賓筵中有蘿蔔頗大,客羨之。主曰:「尚有大如人者。」客皆笑,以為無。主則悔恨自咎曰:「人不見如是大者,而吾以是語之,宜其以吾言為妄為笑也。」因而致疾,藥不應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官員一向謹慎說話,但某天參加宴會,餐桌上有一條很大的蘿蔔,客人們都羨慕不已。主人說:「還有比人還大的。」客人們都笑,認為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蘿蔔。主人因此感到後悔自責,認為自己說了謊話,別人會嘲笑他。結果,他因此一病不起,藥物也無效。

其子讀書達事,思父素不輕言,因而愧赧成疾。必須實所言,庶可解病。官所抵家往返十餘日,遂遣人抵家,取蘿蔔如人大者至官所。復會舊賓,請父強疾而陪。酒酣,令車載置席前,客皆驚訝。其父大喜而疾愈。

白話文:

他的兒子好學上進,並且孝順,因為父親平日不輕易開口說話,所以他感到慚愧,以致生病。必須由父親親自說出話語,才能解開他的病。官員從京城回到家的往返時間有十多天,於是派人回家取了一個成人大小的蘿蔔送到官府。再次宴請舊時的賓客,請父親假裝生病,陪同賓客。酒過三巡,讓車子載著大蘿蔔放在席前,客人們都十分驚訝。他的父親非常高興,病也就痊癒了。

一女婚後,夫經商二年不歸。因不食,困臥如癡,無他病,多向床里坐。此思則氣結也。藥難獨治,得喜可解;不然,令其怒。諷掌其面,詬以外情,果大怒而大哭三時許,令解之,與藥一帖,即求食矣。予曰:病雖愈,得喜方已。乃詒以夫回,既而果然病不舉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已婚女性,她的丈夫經商在外,兩年沒有音訊。因為不進食,精神恍惚地躺在牀上,沒有其他疾病,只是經常坐在牀頭。這是因為思慮過度導致氣血凝滯。用藥很難單獨治療,如果能讓她高興起來,就可以解除病症;如果無法讓她高興,那就讓她生氣。於是,有人諷刺地拍打她的臉,用外遇之事責罵她。果然,她大怒並哭泣了大約三個小時。讓她舒發情緒後,再給她開了一帖藥,她立刻要求進食。我說:「雖然病已經痊癒,但是隻有讓她感到高興,病情纔不會再發作。」於是告訴她丈夫已經回來,果然她的病不藥而癒。

6.

重大之病,一日三脈多變,難治;沉疴日日脈不移,亦難治。伏經脈最難求,如積熱之久,脈反沉細,而外症又寒,苟非兼以望聞問切,何可得也?世俗諱疾試醫,醫復諱情妄臆。而豪貴婦女,往往不得望聞,豈不大錯?

白話文:

嚴重的疾病,一天之內脈象變化多次,難以治療;長期存在的疾病,脈象日日不變,也難以治療。

隱藏在經脈中的疾病最難求診,比如長期積熱,脈象反而沉細,而外表症狀卻是寒冷,如果不結合望聞問切,怎麼能發現呢?

市井一般諱疾忌醫,醫生也諱病妄測。而豪門貴婦,往往無法通過望聞等方法診斷,豈不是大錯特錯嗎?

論病必分兼經、專經、錯經、伏經,知有賓主,而後分標本以處方。兼經併發如兩感,專經獨發如太陽表症,錯經亂髮如百合、狐惑病,伏經反發如熱極似水。

君臣佐使外,可用一標使,如劑中合從辛以達金,則取引經一味,辛者倍加之,故其效速。

白話文:

討論疾病時必須區分以下四種情況:

  1. **兼經:**多種經絡同時受影響,例如同時受到風寒兩邪侵襲。

  2. **專經:**單一經絡受影響,例如太陽表症隻影響太陽經。

  3. **錯經:**經絡錯亂,例如百合病或狐惑病。

  4. **伏經:**潛伏的經絡問題突然發作,例如極熱突然轉變為水寒證。

理解了這些區別後,纔能夠分辨出主症和次症,並據此確定治療的先後順序。

7. 補陰

一士人,形肥色白,因《名醫雜著》。謂人皆陰不足,服補陰丸至數十年,乃病虛短氣。予反之,用辛熱劑,決去滯余,而燥其重陰,方得平和無恙。此則未達方書而枉自誤,不可不戒也。

前數條出《醫通》,予嘗熟諳,以其暗與己合,故錄之不忘。詩曰「我思古人,實獲我心」,此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一個身體肥胖、面色蒼白的讀書人,因為讀了《名醫雜著》這本書,認為自己體內陰氣不足,於是服用了補陰丸好幾十年,結果得了氣虛喘短的病。我反其道而行,用了辛熱的藥物,幫助他排除體內的停滯物質,並且烘乾過剩的陰氣,最後他的身體才恢復健康平衡。這個例子說明,如果對於醫書的理解不夠深入,就隨意拿來用,很可能會把自己害了,所以這點必須嚴格戒備。

8.

一婦年三十餘,十八胎九殰八夭。復因驚過甚,遂昏昏不省人事,口唇舌皆瘡,或至封喉,下部白帶如注,如此四十餘日。或時少醒,至欲自縊,自悲不堪。或投涼劑解其上,則下部疾愈甚;或投熱劑,或以湯藥熏蒸其下,則熱暈欲絕。脈之,始知為亡陽症也。急以鹽煮大附子九錢為君,制以薄荷、防風,佐以薑、桂、芎、歸之屬,水煎,入井水冷與之。未盡劑,鼾睡通宵,覺則能識人。

白話文:

一位三十多歲的婦人,生了十八胎,其中九個早夭,八個夭折。後來因為受到極大的驚嚇,就昏迷不醒,口脣和舌頭都起了瘡,有時甚至堵住喉嚨,下半身白帶像水一樣流出,這樣持續了四十多天。偶爾稍微清醒,就想自殺,悲傷得無法忍受。有些人給她注射涼性的藥劑,解除上半身的症狀,但下半身的病況卻更加嚴重;有些人給她注射熱性的藥劑,或者用湯藥燻蒸她的下半身,但她卻熱暈得快要昏厥。為她把脈後,才知道她的病症是「亡陽症」。於是趕緊用鹽煮九錢大附子為主要藥材,用薄荷、防風作為配藥,再佐以薑、桂、芎、歸等藥材,用水煎成藥湯,加入井水放涼後給她服用。還沒喝完一劑藥,她就鼾聲如雷地睡了一整個晚上,醒來後就能認人了。

眾訝曰:「何術也?」醫曰:「方書有之,假對假,真對真爾。」上乃假熱,故以假冷之藥從之;下乃真冷,故以真熱之藥反之,斯上下和,而瘡解矣。續後再服調元氣藥,乃生二子。續後又病瘧一年,亦主以養元氣,待飲食大進,然後劫以毒藥,吐下塊物甚多,投附子湯三錢而愈。

此條亦出《醫通》,以其治病有法,用藥有權,可謂知通變者也。故錄之以為法。

白話文:

大家驚訝地問:「這是什麼醫術?」醫生說:「醫書上有記載,假的對假的,真的對真的。」這個人上面是假的發熱,所以用假的清涼藥來治療;下面是真正的虛寒,所以用真正的溫熱藥來治療,這樣上下平和,瘡就會痊癒。後來再服用了調養元氣的藥物,就生了兩個兒子。後來又得了瘧疾一年,醫生也主張以養元氣為主,等到飲食能大量進食的時候,再用毒藥攻下,吐出很多塊狀物,服用了三錢附子湯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