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石山醫案》~ 卷之下 (2)
卷之下 (2)
1. 咯痰
一人年逾四十,面色蒼白,平素內外過勞,或為食傷,則咯硬痰而帶血絲。因服寒涼清肺消痰藥,至五六十帖,聲漸不清而至於啞。夜臥不寐,醒來口苦,舌乾而常白胎。或時喉中閣痛,或胸膈痛,或噯氣,夜食難消,或手靠物久則麻,常畏寒,不怕熱。前有,㿗疝,後有內痔,遇勞則發。
白話文:
一個四十多歲的人,臉色蒼白,平時過度勞累,或者飲食不節,就會咯出堅硬有血絲的痰。服用了清肺化痰的寒涼藥物五十多劑後,聲音逐漸沙啞,甚至失聲。晚上睡不著,醒來時口苦,舌頭乾燥且經常有白色苔。有時喉嚨疼痛,有時胸部或膈肌疼痛,或者打嗝,晚上吃的東西難以消化,或者手長時間靠著東西就發麻,經常怕冷,不怕熱。以前有疝氣,現在有內痔,勞累後就會發作。
初診左脈沉弱而緩,右脈浮軟無力。續後三五日一診,心肺二脈浮虛,按不應指。或時脾脈輕按閣指,重按不足。又時或駛,或緩,或浮,或沉,或小,或大,變動全無定準。
白話文:
第一次看診時,左手的脈象沉弱、緩慢,右手的脈象浮軟、無力。後來每隔三、五天看診一次,發現心臟和肺臟的脈象都浮而虛弱,按壓時沒有彈性。有時脾臟的脈象輕按時會跳動,重按時又不足。而且脈象時而快速,時而緩慢,時而浮起,時而沉下,時而微小,時而宏大,變化不定,沒有規律。
夫脈不常,血氣虛也。譬之虛偽之人,朝更夕改,全無定準;的實之人,朝斯夕斯,常久不移。以脈參症,其虛無疑,虛屬氣虛,為重也。蓋勞則氣耗而肺傷,肺傷則聲啞;又勞則傷脾,脾傷則食易積。前疝後痔遇勞而發者,皆因勞耗其氣,氣虛下陷,不能升舉故也。且脾喜溫畏寒,而肺亦惡寒,故曰形寒飲冷則傷肺。
白話文:
脈搏的不規律,是氣血虛弱的緣故。就好比虛偽的人,早上說一套,晚上又變一套,沒有固定的準則;而誠實的人,早上是這樣,晚上還是這樣,始終如一。透過脈搏來參照疾病的症狀,如果是虛的,不用懷疑,虛是氣虛,情況比較嚴重。因為勞累會耗氣,傷及肺部,肺部受傷就會聲音沙啞;勞累還會傷及脾臟,脾臟受傷就會容易積食。發生勞累後出現前疝後痔的情況,都是因為勞累耗損了氣,氣虛導致氣血下陷,不能升舉所致。而且脾臟喜溫畏寒,肺部也怕冷,所以說形體受寒或飲用冷飲會傷及肺部。
以已傷之脾肺,復傷於藥之寒涼,則聲安得不啞?舌安得不胎?胎者,仲景謂胃中有寒,丹田有熱也。夜不寐者,由子盜母氣,心虛而神不安也。痰中血絲者,由脾傷不能裹血也。胸痛噯氣者,氣虛不能健運,故鬱於中而噯氣,或滯於上則胸痛也。
白話文:
原本已經受損的脾肺,如果再受到藥物的寒涼之性侵害,那麼聲音怎麼能不沙啞?舌頭怎麼能不發胖呢?胎,是仲景所說的胃中有寒,丹田有熱的病症。晚上睡不著覺,是因為孩子(子)偷取了母親(母)的氣,心虛導致精神不安。痰中帶有血絲,是因為脾臟受傷,不能包裹住血液。胸痛、打嗝,是因為氣虛不能正常運行,所以鬱積在胸中而打嗝,或滯留在上半身而引起胸痛。
遂用參、耆各四錢,麥門、歸身、貝母各一錢,遠志、酸棗仁、牡丹皮、茯神各八分,石菖蒲、甘草各五分,其他山楂、麥芽、杜仲隨病出入,煎服年餘而復。益以寧志丸藥,前病日漸愈矣。且此病屬於燥熱,故白朮尚不敢用,況他燥劑乎?
白話文:
於是使用了人參和黨參各四錢,麥門冬、當歸身、貝母各一錢,遠志、酸棗仁、丹皮、茯苓各八分,石菖蒲、甘草各五分,其餘的山楂、麥芽、杜仲根據不同的病情而增減,煎服藥液一年有餘,病情才得以恢復。再配合服用了寧志丸,之前的病情逐漸好轉了。並且,此病屬於燥熱之症,因此白朮還是不敢使用,更何況其他燥藥呢?
2. 瘀血
一人年十五,色黃悴。十二月間,忽嘔瘀血一二碗,隨止。當請小兒科丁氏調治,肌體尚弱,常覺頭暈。近乎三月間,天熱行路,出汗逾日,又少費力頗倦,日仄頓然昏暈,不省人事,手足擾亂,顛倒錯亂,將一時久方定。次日亦然。續後每日午時前後,如期發一次。近來漸早,自辰至午,連發二次,漸至三四次,比前稍輕。
白話文:
有一個 15 歲的人,面色黃而憔悴。在 12 月間,他突然嘔吐了 1-2 碗暗紅的血,隨後停止。於是請小兒科醫生丁氏治療,身體還是比較虛弱,經常感到頭暈。到了接近 3 月間,天氣炎熱,步行時出汗過多,又稍微費力就感到很疲倦,傍晚時突然昏迷,不省人事,手腳亂動,顛倒錯亂,過了一會兒才慢慢平息。第二天又出現同樣的症狀。之後每天中午前後,都會準時發作一次。最近發作的時間越來越早,從早上到中午,連續發作兩到四次,比以前症狀較輕。
發時自下焦熱,上至胸壅塞,則昏暈良久方蘇,始疑是瘧和癇。醫云火動,又云痰症,用牛黃丸以竹瀝、薑汁磨服二次,共四丸,又與煎藥多清痰火之劑。服後,每日只發一次。止則汗多,口乾,食少,身熱時多,涼時少。
白話文:
發病時,從腹部感到一股熱氣,逐漸上升到胸腔,堵塞胸部,導致意識不清,過了好久才清醒。一開始懷疑是瘧疾或羊癇瘋。醫生說這是火熱上沖,又說是有痰。於是使用了牛黃丸,研磨成粉後用竹瀝和薑汁送服,共服用了四次。同時也開了清痰降火的中藥。服藥後,每天只發作一次。發作後會出很多汗,口乾,食慾不佳,身體時常發熱,但休息時會減輕。
予脈之,皆浮虛洪數,不任尋按,坐起則覺略小,亦不甚數。脈書曰數脈所主為熱,其症為虛。三日後再診,左脈小而滑,右脈大而滑,獨肺部浮軟,按之似蟄蟄有聲。與昨脈不同者,虛之故也。
白話文:
我為他把脈,發現脈象都浮、虛、洪大、快速,按壓不下去,坐起來後脈象會稍小一些,但還是偏快。脈書上說,快速脈主熱證,而此症狀卻是虛弱的。三天後再次診脈,左脈細小而順滑,右脈寬大而順滑,只有肺部脈象浮軟,按下去會有像蟲子蠕動的聲音。跟昨天的脈象相比有明顯不同,這是因為虛弱所致。
夫陽氣者,清純沖和之氣也。或勞動過度,或酒食過傷,則擾動其陽,變而為邪熱矣。然脾胃以陽氣為主,陽變為熱,血必沸騰而越出於上矣。昏暈者,由熱熏灼,故神昏運倒而類風也。風之旋轉運動,與火相類。每覺下焦熱上,胸膈壅塞而即發者,脾脈從足入腹至胸,今下焦熱上,乃脾火也。
白話文:
陽氣是一種清正溫和的能量。如果過度勞累或飲食不節,就會擾動陽氣,轉化為邪熱。脾胃以陽氣為主,一旦陽氣化熱,血液就會沸騰,上湧到頭部。昏厥是因為邪熱燻灼,導致精神虛弱,神志不清,如同風中的落葉一樣。旋風運動類似於火的旋轉。如果經常感到下腹部有熱氣上升,胸膈憋悶,接著就發病,這是因為脾經從足部進入腹部,再上升到胸部,現在下腹部有熱氣上升,就是脾火。
然胸膈,心肺之分,為陽之位。清陽居上,今邪熱擾之,則陽不得暢達,而心肺之神魄不免為之而昏亂矣。況五藏皆賴胃氣以培養,胃受火邪則五藏皆無所稟,而所藏之神亦無所依,故肺之魄,心之神,肝之魂,脾之意,腎之志,安得不隨之潰亂躁擾而昏瞀耶?多發於午前後者,乃陽氣所主之時。陽為邪擾,不能用事,故每至其時而輒發也。
白話文:
胸膈是心肺分界的地方,是陽氣所在。清澈的陽氣分佈在上部,現在邪熱侵襲它,陽氣就無法通暢運行,心肺的神魂難免因此而昏亂。況且五臟都依賴胃氣的滋養,胃受了火邪侵襲,五臟就都缺乏滋養,所藏的神魂也就無所依託。因此,肺的魄、心的神、肝的魂、脾的意、腎的志,怎麼能不跟著潰散混亂、躁動不安而昏迷呢?經常發作在上午前後,正是陽氣主導的時間。陽氣受到邪氣侵擾,無法正常運作,所以每到這個時間就發作。
且汗多津液泄,口乾津液少,醫用牛黃、硃砂、琥珀、南星、半夏等而復燥之,是愈益其燥,故暫止而復發,不能拔去其病根也。
白話文:
同時大量出汗導致體液流失,口乾舌燥導致體液減少,醫生使用牛黃、硃砂、琥珀、南星、半夏等藥物來止汗,這樣反而會加劇身體的乾燥,所以症狀雖然暫時得到緩解,但很快又會復發,無法徹底根除病因。
因取參、耆各二錢半,遠志、山楂、川芎、黃芩各七分,天麻、茯神、麥門冬各一錢,甘草、陳皮各五分,歸身八分,白朮一錢半,煎服十餘帖,而病不復發矣。
白話文:
用參鬚、黨參各二錢半,遠志、山楂、川芎、黃芩各七分,天麻、茯神、麥門冬各一錢,甘草、陳皮各五分,當歸身八分,白朮一錢半,煎服十幾帖,病情就沒有復發了。
3. 陽虛
一人年逾三十,神色清減,初因傷寒過汗,是後兩足時冷,身多惡寒,食則易飢,日見消瘦,夢遺甚頻,筋骨疼痛,久伏床枕,不出門戶。醫用滋陰降火不效。予視,左脈浮虛而緩,右脈浮弦而緩,此陽虛也。病者言易飢善食,夢遺甚頻,似屬陰虛,若作陽虛而用參、耆,恐增病矣。予故為之備論其病。
白話文:
一位男子超過三十歲了,面容消瘦。一開始是因為受了風寒,過度發汗,後來兩隻腳經常感到冰冷,全身容易感到寒冷,吃東西很容易餓,一天比一天消瘦,晚上經常夢遺(男性在睡眠中無意識射精),筋骨痠痛,長時間臥牀不起,不出門。醫生用滋陰降火的藥物治療,但沒有效果。我為他診脈,左脈浮虛而緩慢,右脈浮弦而緩慢,這是陽虛的症狀。病人說自己容易餓、食慾好、夢遺頻繁,好像屬於陰虛。如果把這種情況當成陽虛,使用人參、黃芪等補益陽氣的藥物,恐怕會加重病情。所以我為他詳細分析了他的病情。
古人謂脈數而無力者,陰虛也;脈緩而無力者,陽虛也。今脈皆浮虛弦緩,則脈為陽虛可知矣,參症論之,病屬陰虛,陰虛則發熱,午後屬陰,當為午後則遍身發熱,惡熱,揭胸露手,蒸蒸熱悶而煩躁也。今患並無是症,何得認作陰虛?夫陽虛則惡寒,雖天暖日和,猶恐出門,怕寒惡風。
白話文:
古人說:脈搏快但沒有力氣,是陰虛;脈搏慢且沒有力氣,是陽虛。現在脈象都是浮而虛、細而緩,說明脈象是陽虛。結合症狀來看,病症屬於陰虛。陰虛就會發熱,午後屬陰,所以到了午後,就會全身發熱、怕熱,忍不住扯開領口、露出雙手,並且感覺悶熱煩躁。但是,患者現在並沒有這些症狀,怎麼能認為是陰虛呢?陽虛則怕冷,即使天氣暖和、陽光明媚,還是害怕出門,怕冷、怕風。
今患兩足時冷,身多畏寒,皆陽虛之驗矣。又被汗多亡陽,非陽虛而何?今日食則易飢,非陰虛火動也。蓋脾胃以氣為主,氣屬陽,脾胃之陽已虛,又被苦寒屬陰之藥以瀉其陽,則陽愈虛而內空竭,須借穀氣以扶助之,故易飢而欲食,食亦不生肌肉也。經曰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,又曰飲食不為肌膚,其此之謂歟。
白話文:
現在的症狀是雙腳經常冰冷,身體容易畏寒,這些都是陽氣虛弱的表現。而且患有自汗症,導致陽氣流失,這不正是陽氣虛弱的緣故嗎?現在吃東西容易感到飢餓,這不是陰氣虛弱導致虛火上炎所致。因為脾胃以氣為主,氣屬於陽氣,脾胃的陽氣已經不足,又因為服用了具有苦寒性質、屬於陰藥的藥物而損傷了脾胃的陽氣,導致陽氣更加虛弱,內部空虛,必須藉助穀物中的氣來扶助,因此容易飢餓,有吃東西的慾望,但是吃了東西也不會長肉。醫書上說:「飲食過多,腸胃就會受傷。」又說:「飲食過多不會使肌肉長出來。」這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。
夢遺亦非特陰虛。經曰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。今陽既虛,則陽之精氣不能養神,而心藏神,神失所養,則飄蕩飛揚而多夢矣;陽之柔氣不能養筋,而肝主筋以藏魂,筋失所養,則遍身筋骨為之疼痛。魂亦不藏,故夢寐欠安,何得而不遺乎?經曰氣固形實。陽虛則不能固,而精門失守,此遺之所以頻而不禁也。
白話文:
夢遺也不只因陰虛造成。醫經說:陽氣是精,能養神;柔,能養筋。現在陽氣虛弱了,陽氣的精氣不能養神,而心藏神,神沒了滋養,就會飄蕩、飛揚,所以多夢;陽氣的柔氣不能養筋,而肝主筋並儲藏魂,筋沒了滋養,全身的筋骨都會因而疼痛。魂也無法安居,因此夢境不安,怎麼可能不出現遺精呢?醫經說:氣能固定形狀,氣實就能穩固。陽氣虛弱就不能固定,精門就失守了,所以遺精才會頻繁而不受控制。
經曰腎者,胃之關也。今若助陽以使其固,養胃以守其關,不患遺之不止矣。遂用參、耆各二錢,白朮一錢,甘草五分,枳實、香附、山楂、韭子各五分,煎服半年,隨時令寒暄升降而易其佐使,調理而安。
白話文:
古書上有說,腎臟是胃部的屏障。現在如果扶助腎陽讓它堅固,滋養胃部以守護它的屏障,遺精的毛病就不會繼續發生了。於是使用了人參和黃耆各二錢,白朮一錢,甘草五分,枳實、香附、山楂、韭子各五分,煎服半年,隨著節氣的變化而適時調整輔助藥物,調理後便可以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