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中風

入室向火,邊熱邊寒,遂致左頰出汗,偶出戶,為賊風所襲,覺右頰拘急,口喎於右,人謂中風,孰知向火,火逼熱並一邊也。惟和氣血,佐解火,則火平,喎斜正。用,和血息火湯,:升麻秦艽甘草一錢,黃耆、麥冬三錢,防風桂枝三分當歸玄參五錢,白芷五分,花粉二錢。二劑愈。

白話文:

進入房間靠近火爐,一邊覺得熱一邊覺得冷,導致左臉出汗。偶然走出戶外,被冷風侵襲,感到右臉緊繃和嘴歪向右,別人說這是中風了。然而,實際上是靠近火爐,火氣熾熱集中在身體的一側。只有調理氣血,輔助化解火熱,火氣平息,嘴歪的情況才會改善。

使用「和血息火湯」配方:

  • 升麻、秦艽、甘草:各一錢
  • 黃耆、麥冬:各三錢
  • 防風、桂枝:各三分
  • 當歸、玄參:各五錢
  • 白芷:五分
  • 花粉:二錢

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

方補血氣為先,何輔佐多用陽明藥?蓋陽明脈起於鼻交中,循鼻外,入上齒中,是兩頰與齒正陽明部位。升麻、白芷,陽明經藥,用之引於齒頰。秦艽能開口禁,防風能散風邪,桂皮實表,固宮衛,與黃耆、玄參同用,善通經絡,活臟腑,縱真有風邪何處存?自應如桴鼓。

白話文:

治療首先要補血氣,為什麼輔助藥物多用陽明經藥?因為陽明脈起始於鼻孔中,沿著鼻外,進入上顎牙齒中,也就是兩頰和牙齒部位的正陽明。升麻、白芷是陽明經藥,用來引導藥效至牙齒和兩頰。秦艽能解除開口困難,防風能祛散風邪,桂皮能護衛體表,固守宮門,與黃耆、玄參一同使用,可以疏通經絡,活血養臟腑,即使真有風邪,也會被這些藥物迅速驅散。

久痢後卒昏僕,手撒眼瞪,小便自遺,汗出不止,喉作曳鋸,人謂中風,孰知病在下多亡陰,陰虛陽暴絕,本不治。然灸氣海,陽氣得續,亦有生者。但陽回不用補氣,陽氣隨回隨絕。用,獨參湯,:人參三兩,附子三分。煎灌,而人不死。氣海前與丹田相通,乃生氣之原,故灸之而陽回,非助以人參,則氣回不能生生不息。

白話文:

長期腹瀉後,突然昏厥不醒,手舞足蹈,眼睛瞪大,小便失禁,大汗淋漓,喉嚨發出鋸子拉動的聲音。人們以為這是中風,但其實多是身體陰液不足,陽氣過盛造成的,本身無法治癒。但是,如果艾灸氣海穴,陽氣得以恢復,也可能生還。但陽氣回歸後,不需要再補充陽氣,因為陽氣會隨之衰竭。要用獨參湯,組成如下:人參三兩,附子三分。煎服,可以保住性命。氣海穴前面與丹田相通,是生氣的源頭,所以艾灸它可以使陽氣回歸,如果不輔以人參,陽氣無法持續回歸。

兩手麻,面亦麻木,人謂中風將現,誰知氣虛不能運血。頭乃六陽之經,面乃陽之外見。氣旺則陽旺,氣衰則陽衰。旺則氣行於面,面乃和;衰則氣滯於血,面乃木。面木,陽衰可知,何能運動手指?治宜補氣,通陽之閉,手面之麻木解。方用,助氣通陽湯,:人參、當歸、茯苓三錢,白朮、黃耆、葳蕤五錢,防風五分,花粉、麥冬、烏藥二錢,木香、附子三分。二劑手解,四劑面解,六劑不發。

白話文:

雙手麻木,連臉部也麻木,人們以為是中風即將發作,但實際上是氣虛導致無法運送血液。頭部是六條陽經的匯集處,而臉部則是陽氣外顯的地方。氣血旺盛,則陽氣旺盛;氣血衰敗,則陽氣衰敗。氣血旺盛時,氣血就會運行到臉部,臉色就會紅潤;氣血衰敗時,氣血就會停滯在血液中,臉色就會蒼白。臉色蒼白,說明陽氣衰敗,怎麼可能運轉手指?治療宜補氣,打通陽氣阻滯,手部和臉部的麻木才能消除。方劑採用「助氣通陽湯」:人參、當歸、茯苓各三錢,白朮、黃耆、葳蕤各五錢,防風五分,花粉、麥冬、烏藥各二錢,木香、附子各三分。服用兩劑後,手部的麻木就會解除;服用四劑後,臉部的麻木就會解除;服用六劑後,麻木就不會再發作。

此方大補氣,氣旺血行,又何麻木?

身猝倒,目緊閉,昏暈不識人,人謂中風危症,誰知乃心氣乏絕乎。身中未有不痰盛者,痰盛則直走心經,心氣乏絕,則痰涎壅住,膻中不能開。雖膻中為心君相,痰來侵心,膻中先受,所以障心而使痰不入。然膻中本衛心以障痰,何反壅痰以害心?不知心氣虛,膻中亦虛,膻中既虛,僅可障痰以衛心,力難祛痰以益心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一個人突然倒地,雙眼緊閉,昏迷不醒,別人會說是中風危症,但其實可能是心氣衰竭。

人的體內沒有不痰盛的人,痰盛就會直接侵犯心經,導致心氣衰竭,然後痰液阻塞心肺,膻中(胸中)無法舒展。雖然膻中和心臟相互作用,保護心臟免受痰液侵害,但當痰液來侵犯心臟時,膻中會首先受到影響,所以會阻擋痰液進入心臟。

但是,膻中本來是保護心臟的屏障,為什麼反而會積聚痰液傷害心臟呢?問題在於心氣虛弱時,膻中也會虛弱,膻中虛弱時,只能勉強保護心臟免受痰液侵害,卻沒有能力祛除痰液以協助心臟。

況痰氣過盛,犯心甚急,膻中堅閉夫膜膈,使痰之不入,心氣因之不通,不能上通,故目閉不識人。治法急宜補君相火,佐之祛痰,心氣一通,目自開,人自識。用,四君子加減,治之。人參一兩,白朮二兩,茯苓三錢,附子一錢,竹瀝、薑汁一合、菖蒲三分。一劑目開,再劑識人。

白話文:

況且痰氣過多,導致心氣急迫,膻中(胸中)氣機閉塞,隔膜不能上升,妨礙痰氣進入,心氣因此不通暢,氣血上行受阻,所以眼睛閉合看不見人。治療方法是急補君相之火(心腎之火),輔助祛痰,心氣一旦通暢,眼睛自然會睜開,也能認得人。使用四君子湯加減方治療。

處方:

  • 人參 一兩
  • 白朮 二兩
  • 茯苓 三錢
  • 附子 一錢
  • 竹瀝、薑汁 一合
  • 菖蒲 三分

喝一帖眼睛就能睜開,再喝一帖就能認得人。

此方用參、術以救生氣之絕,然非附子,斷不能破圍直入。非竹瀝、薑汁,則痰涎間隔。然附子孤單,又借菖蒲嚮導,直達心宮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使用人參和山藥來搶救快消失的生命之氣,但是如果不加上附子,就無法突破重重阻礙,直接進入人體。如果沒有竹瀝和薑汁,那麼痰液和唾液就會形成間隔,阻礙藥效。但是附子屬性單一,所以還要藉助菖蒲作為嚮導,才能直達心臟。

素性好飲,兩臂作痛,服祛風治痰藥更麻木,痰涎愈盛,體軟筋弛,腿膝拘疼,口噤語澀,頭目暈重,口角流涎,身如蟲行,搔起白屑,人謂中風已成,抑知脾氣不足乎。人生賴飲食以養,飲食過多,反傷脾氣,脾氣傷,有何益?況酒散人真氣,少飲則益,多飲則損。

白話文:

這個人原本就愛喝酒,現在雙臂疼痛。吃了祛風化痰的藥之後,手臂更麻木了,痰液也更多了,身體軟弱無力,肌肉鬆弛,腿和膝蓋疼痛難忍,嘴巴張不開,說話含糊不清,頭暈眼花,口角流涎,感覺身體裡有蟲子在爬,搔抓後出現了白色的皮屑。別人說他這是中風了,但是你知道嗎,這其實是脾氣不足造成的。我們賴以為生的飲食,如果過量,反而會損傷脾氣。脾氣受損,有什麼好處呢?況且酒能散發人的真氣,少喝有益,多喝有害。

貪杯則臟腑無非糟粕之氣,欲真氣無傷,得乎?故體軟筋弛,脾虛不能運也;痰涎加盛,脾虛不能化也;腿膝拘痛,脾虛不能行也;口噤語澀,脾虛氣難接也;頭目暈重,脾虛氣難升也;流涎,脾虛不能攝;起屑,脾虛不能潤,不補脾氣烏能愈?用,六君子,加味治。人參五錢,白朮一兩,甘草一錢,半夏二錢,陳皮五分,附子三分,茯苓三錢。

白話文:

沉迷酒色,會導致臟腑充滿糟粕之氣。如果想不傷及真正的元氣,這可能嗎?因此:

  • 體質虛弱,筋脈鬆弛:因為脾氣虛弱,不能運化氣血。
  • 痰液增多:因為脾氣虛弱,不能化解痰液。
  • 腿部和膝蓋疼痛:因為脾氣虛弱,不能運化氣血。
  • 口不能張開,言語不清:因為脾氣虛弱,氣無法傳導。
  • 頭暈目眩:因為脾氣虛弱,氣無法上升。
  • 流口水:因為脾氣虛弱,無法約束津液。
  • 皮膚起屑:因為脾氣虛弱,無法滋潤皮膚。如果不補脾氣,怎麼能治癒這些疾病?

治療藥方:六君子湯加味

  • 人參:5錢
  • 白朮:1兩
  • 甘草:1錢
  • 半夏:2錢
  • 陳皮:5分
  • 附子:3分
  • 茯苓:3錢

十劑愈。六君補脾兼治痰,然非附子,不能走經絡,通血脈。或疑白朮太多,不知白朮健脾又去濕,多用始能利腰臍升陽氣,陽氣不下陷,脾得建其運化。

白話文:

服用十劑藥就可以痊癒。六君子湯可以補益脾氣,兼治痰濕,但是如果不加入附子,就不能暢通經絡,疏通血脈。有人懷疑白朮用量過多,其實白朮既能健脾,又能祛濕,大量使用才能起到補益腰臍,升發陽氣的作用。陽氣不虛陷,脾臟才能恢復運化功能。

怒後吐痰,胸滿作痛,服四物、二陳加芩、連、枳殼不應,更加祛風,反致半身不遂,筋漸攣縮,四肢痿軟,日晡益甚,內熱口乾,形體倦怠,人謂風中於腑,誰知鬱怒未解,肝氣未舒所致。誤用風藥,損氣傷血,致似中風。法須仍解鬱怒,佐補血補氣,益陰益精之味。用,舒怒益陰湯,:熟地白芍一兩,當歸五錢,茯苓、麥冬、丹皮三錢,甘草、陳皮五分,柴胡、人參一錢,白朮二錢。十劑筋縮愈,再十劑肢不軟。

白話文:

發怒後吐痰,胸悶疼痛,服用了四物湯、二陳湯,再加上黃芩、連翹、枳殼,卻不見效,還增加了祛風的藥物,反而導致半身不遂,筋脈逐漸攣縮,四肢痿弱,下午時分症狀加劇,內有熱感,口乾,身體倦怠。大家認為是風邪侵入內臟,卻不知是鬱怒未解除,肝氣不舒所致。誤用了祛風的藥物,損傷了氣血,導致類似中風的症狀。方法應當仍然是解除鬱怒,補養血氣,滋陰益精。可以使用舒怒益陰湯:

  • 熟地黃 1 兩
  • 白芍藥 1 兩
  • 當歸 5 錢
  • 茯苓 3 錢
  • 麥冬 3 錢
  • 丹皮 3 錢
  • 甘草 5 分
  • 陳皮 5 分
  • 柴胡 1 錢
  • 人參 1 錢
  • 白朮 2 錢

服用十劑,筋縮症狀會好轉,再服用十劑,四肢痿弱的症狀也會消失。

後用六味湯煎飲二月半,身皆遂。方即逍遙散加味,用參、地、麥冬,實有妙義。蓋逍遙散為解鬱聖藥,散而得補,補始有功。用白芍一兩以平肝,肝氣平則木不剋土,又健脾開胃,輔佐相成,反敗為功。

白話文:

服用六味湯煎劑兩個半月,身體狀況全面改善。這個方劑其實是逍遙散的加強版,加入了人參、熟地、麥冬,意義深刻。逍遙散是治療鬱症的聖藥,散能助補,補才能生效。加入一兩白芍平抑肝氣,肝氣平穩則不會剋制脾土,還能健脾開胃,相輔相成,化險為夷。

懷抱鬱結,筋攣骨痛,喉間似有結核不下,服烏藥順氣等方,口眼歪斜,兩臂不伸,痰涎愈甚,內熱晡熱,人謂偏枯之漸,誰知肝木不舒乎。木既不舒,木中之火又安得舒,自然木來剋土,脾胃兩傷,脾熱胃燥,內自生風,正不必外風入始見前症也。法自必補脾胃。然徒補脾胃,肝來剋土,脾胃仍不舒,必須攄肝以扶脾胃始得。

白話文:

懷有鬱悶的情緒,導致筋脈抽搐、骨頭疼痛。喉嚨好像有個結節,吞不下去。服用烏藥順氣等藥方後,嘴巴和眼睛歪斜,雙臂無法伸展,痰液更加嚴重。體內有熱,下午尤其發熱。人們說這是半身不遂的前兆,但其實是肝臟氣機不暢所致。肝臟氣機不暢,肝火鬱結,自然會剋制脾胃。脾胃受傷,脾氣亢熱、胃氣乾燥,體內自然生風。不一定要外風入侵才會出現這些症狀。治療方法必定是補脾胃。但如果只補脾胃,肝還是會剋制脾胃,脾胃仍然無法暢通。因此,必須疏通肝氣以扶助脾胃,才能達到治療效果。

方用,舒木生土湯,:白芍、熟地五錢,茯苓、白朮、玄參三錢,山藥遠志鬱金、人參一錢,生棗仁、麥冬、當歸二錢,甘草五分。此心、脾、胃、肺、肝、腎藥也。何以謂舒木生土湯?不知心者不耗肝氣,治腎所以生肝,治肺使不克肝,治脾胃使不仇肝,群藥無非滋肝舒木。木舒脾胃有不得其天者乎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是用「舒木生土湯」,它的組成如下:白芍、熟地五錢,茯苓、白朮、玄參三錢,山藥、遠志、鬱金、人參一錢,生棗仁、麥冬、當歸二錢,甘草五分。這是用於調理心、脾、胃、肺、肝、腎的方劑。

為什麼稱它為「舒木生土湯」?因為不懂得保護心臟的人就會耗傷肝氣,所以要治腎來生肝,治肺讓它不能傷害肝,治脾胃使它們不與肝為敵,這些藥物都是為了滋養肝臟,讓肝氣舒展。肝氣舒展了,脾胃自然會得到滋養。

此名實有微意。

一時猝倒,口吐痰涎,發狂號叫,坐立不定,目不識人,身中發斑,數日後變成瘡癤,此真中風。蓋元氣未虛,忽為風邪所中,正盛邪又不弱,兩相戰不肯負,於是痰涎出,狂叫起,心中如焚,坐立不安,目不識人。內熱既盛,由內達外,故斑發皮膚。火毒難消於肌肉,因變瘡癤。

白話文:

突然中風,吐出黏液,發狂大叫,坐立不安,目光呆滯不識人,身上長出紅斑,幾天後變成瘡癤,這就是真正的中風。

由於元氣充足,突然遭遇風邪侵襲,身體強健,風邪也不弱,兩者激戰而不肯輸,於是出現吐痰、發狂、心如火焚、坐立不安、目不識人等症狀。內熱過盛,由內向外發散,因此皮膚上長出紅斑。火毒在肌肉中難以消散,就演變成瘡癤。

如人家門戶既牢,主伯亞族又健,突來強盜,劈門而入,兩相格鬥,大聲吒叱,戰鬥既酣,目裂眥決竟不知。同舟人非敵國土矣,因而火攻燒殺,反成焦頭爛額。法不必助正,惟事祛邪。用,掃風湯,:荊芥五錢,防風、半夏、茯苓三錢,陳皮、蘇葉一錢,花粉錢半,黃芩二錢。一劑狂定,二劑痰消,三劑斑化,瘡癤愈。

白話文:

就像一家人家門戶堅固,主人和僕人身體健壯,突然強盜來襲,劈開門闖進來。雙方展開激烈的戰鬥,大聲吼叫,戰況激烈,眼睛瞪裂,牙關咬緊,竟然不知道疼痛。同船的人並不是敵對國家的士兵,卻因為想要火攻殺害,反而讓自己變成焦頭爛額的受害者。治療疾病不需要一定要幫助正氣,只要去除邪氣即可。使用「掃風湯」:

  • 荊芥:五錢
  • 防風、半夏、茯苓:三錢
  • 陳皮、蘇葉:一錢
  • 花粉:半錢
  • 黃芩:二錢

一劑藥讓狂躁平息,二劑藥讓痰液消除,三劑藥讓皮疹消退,瘡癤痊癒。

此症萬中生一人。不知中風真症,吾獨表之,使知真中風如此,類中風亦宜辨。

素多內熱,一旦顛仆,目不識人,左手不仁,人謂中風,誰知腎水不足養肝,肝木太燥,木自生風顛仆。若作風治立亡,即作氣虛治,陽旺陰愈消。必補腎水以生肝木,木得其養。用,六味湯,加味治。熟地、白芍一兩,棗皮、當歸五錢,山藥四錢,茯苓、丹皮、澤瀉白芥子三錢,柴胡一錢。一劑識人,四劑不仁愈,十劑全愈。

白話文:

此人平常內火亢盛,一旦摔倒後,雙目不識人,左手失去知覺,人們都說他是中風,殊不知是因為腎水不足無法滋養肝臟,導致肝木過於燥熱,木氣生風而導致摔倒。如果當成中風醫治,必定會導致死亡,而如果當成氣虛治療,陽氣旺盛則陰氣更加耗損。必須補腎水來生養肝木,肝木得到滋養。

用藥:六味湯加上以下藥物治療。熟地、白芍各一兩,棗皮、當歸各五錢,山藥四錢,茯苓、丹皮、澤瀉、白芥子各三錢,柴胡一錢。服用一劑後能認清人,服用四劑後麻痺症狀能好,服用十劑後痊癒。

六味丸治中風效者,以其似中風也。六味滋水,歸、芍平肝木,柴胡、白芥子疏通肝氣,消兩脅之痰,水足木自條達,痰去氣自疏通,內熱頓除,體自適,又何左手不仁。

白話文:

六味丸對於中風症狀有效,是因為它有類似於中風的機理。六味丸中的藥材滋養腎水,當歸和芍藥平息肝木的亢奮,柴胡和白芥子疏通肝氣,消散兩脅的痰。腎水充足,肝木自然條達;痰氣消散,氣機自會順暢,體內的熱氣就會頓時消退,身體自然就會感到舒暢。這樣一來,左手不仁的症狀自然也會消失。

人忽自倒,不能言語,口角流涎,右手不仁,肌膚頑,人謂氣虛中風。氣虛則有之,中風則未也。此乃心氣虛,不能行氣於胃,胃氣又虛,胃自生熱,蒸其津液,結為痰涎,壅塞隧道,不能行氣於心,即堵截其神氣出入之竅,故神明瞀亂,神明無主,則舌縱難言,廉泉穴開則口角流涎。一身運動,全藉氣以行,今氣大虛,不能行於四肢,則手自不仁。

白話文:

人突然昏倒,無法說話,嘴角流涎,右手麻木,肌肉僵硬。人們認為這是氣虛中風。氣虛確實有,但中風卻未必。這是因為心氣虛弱,無法將氣運行到胃裡,胃氣也虛弱,胃裡自己產生熱氣,蒸發體液,結成痰涎,堵塞經絡,無法將氣運行到心臟,堵住了神氣出入的竅穴,因此神志昏亂,神志沒有主宰,所以舌頭伸出難以說話,廉泉穴打開,所以嘴角流涎。身體的活動全靠氣的運行,現在氣嚴重虛弱,無法運行到四肢,所以手自然麻木。

右,氣所屬。氣不行於肌膚,則痛癢不知。若作風治,未有不死。即於補氣中加祛邪藥,或可苟延性命,亦必成半體風症。故半體之風,皆錯治中風而成也。宜,六君加附子,治之。人參一兩,白朮、黃耆二兩,半夏三錢,茯苓五錢,附子、甘草、陳皮一錢。一劑聲出,二劑痰涎收,十劑盡愈。

白話文:

這裡所說的右側半身不遂,是氣血失和導致的。氣血運行不暢於肌膚,則會出現疼痛發癢卻不知。如果按照治療中風的方法治療右側半身不遂,是沒有存活的可能的。在補氣的同時加入驅邪的藥物,或許可以延長生命,但也必定會演變成半側身體的中風症狀。所以,半側身體的中風都是錯誤地治療中風導致的。應該使用六君湯加附子來治療。藥方:人參一兩、白朮、黃耆各二兩、半夏三錢、茯苓五錢、附子、甘草、陳皮各一錢。服用一劑後,聲音就會出來;服用兩劑後,痰涎就會消除;服用十劑後,病症就會痊癒。

參、苓、耆、術補氣聖藥。加附子遍達諸經,豈獨心胃相通,痰涎不壅塞乎?[批]原本未載附子分兩,據愚酌定。文守江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茯苓、黃耆、白朮是補氣的良藥。加上附子就能遍達全身的經絡,豈止心經和胃經相通,還能不阻塞痰涎嗎?

[批註]原本沒有記載附子的分量,根據我的推敲而定。文守江。

無故身倒,肉跳心驚,口不能言,手不能動履,痰聲如鼾,惟目能動,人謂因痰中風,孰知此痰病也。怪病多生於痰,痰病多生於濕,痰濕結而不散,有見鬼猝倒者,此特其一耳。醫謂中風,誤矣。然不治痰而治風,適招風生變;即不治風而治痰,亦不能消痰弭災。必大補氣血,用,十全大補湯,:人參、當歸、茯苓、白朮五錢,黃耆、熟地一兩,白芍三錢,甘草一錢,川芎肉桂二錢。一劑能言,二劑驚跳止,三劑鼾聲息,十劑手動足行。

白話文:

突然間昏倒、肌肉跳動、心跳加快、說不出話、動不了手腳、痰聲如雷鼾聲,只有眼睛還能動。人們說這是因為痰引起的風中風,但其實是痰濕病。怪病大多是由痰引起的,而痰病大多是由濕氣引起的。痰濕凝結而不消散,有的人會因為見鬼而突然昏倒,這只是其中一種情況。醫生說這是中風,這是不對的。然而,如果只治療痰不治療風,反而會引發風邪變異;如果不治療風只治療痰,也不能消除痰濕,化解災難。一定要大補氣血,使用十全大補湯:人參、當歸、茯苓、白朮各五錢,黃耆、熟地各一兩,白芍三錢,甘草一錢,川芎、肉桂各二錢。一帖藥即可說話,兩帖藥驚嚇跳動停止,三帖藥鼾聲消除,十帖藥手腳可以活動。

又廿劑,如無病人。此症世以風治,多僨事。惟大補氣血,斷不生變。

一時猝倒,痰涎壅塞,汗出如雨,兩手足懈弛不收,口不能言,囊縮,小便自遺,人謂中風急症,誰知陰陽兩脫症。至危,刻不可緩。作風治,下口立亡,必,三生飲,救之。人參二兩,生附子一枚,生南星五錢,生半夏三錢。一劑囊伸,小便止,再劑能言,始議他藥。此病甚暴,非斬關奪門,何能直入臟腑,追散失之元陽?故投於人參數兩,始可奪命於頃刻。

白話文:

一個人突然倒下,痰液堵塞,汗水像下雨一樣流,雙手雙腳軟弱無力不能收縮,不能說話,嘴脣發紫,小便失禁。人們認為是中風緊急症狀,但其實是陰陽兩氣脫離的症狀。情況危急,一刻都耽誤不得。如果用風熱治療方法,就會立即死亡。必須用三生飲來搶救。用人參兩兩,生附子一枚,生南星五錢,生半夏三錢。一劑下去,嘴脣就會恢復正常顏色,小便也會停止。再一劑,就能說話了,然後再考慮用其他藥物。這種病發作非常猛烈,如果不採取斬關奪門的戰略,怎麼能直達臟腑,追回失去的元陽呢?所以用人參幾兩,纔可以瞬間挽救生命。

惟關門既開,再有,濟急丹,:人參、當歸、熟地、麥冬一兩,白朮、茯苓、棗皮五錢,半夏三錢。二劑元氣日旺,虛汗不流,手足運動,無癱瘓之憂。如破城而守,內無糧草,士有飢色,今關門大開,搬運而入,倉糧足,兵馬飛騰,賊自望風而遁。倘仍用附子、南星,過於酷烈,損傷元氣,不又多乎?妙在用歸、地、棗皮、麥冬資陰。

白話文:

當體內的關門打開後,再服用濟急丹,它包含:

  • 人參、當歸、熟地、麥冬:各一兩
  • 白朮、茯苓、棗皮:各五錢
  • 半夏:三錢

服用兩劑後,元氣就會逐日旺盛,虛汗不再流,手腳也能活動自如,沒有癱瘓的風險。這就好比攻破敵城並佔領,城內原本沒有糧草,士兵面露飢色,但現在城門大開,將糧草運送進來,糧倉充足,士兵們精神煥發,敵人只能望風而逃。

如果仍然使用附子、南星,藥性過於猛烈,會損傷元氣,豈不是有害無益?濟急丹的妙處在於使用當歸、熟地、棗皮、麥冬來滋陰。

蓋前此斬殺太甚,臟腑枯焦,一旦貲財接濟,真不啻恩膏之賜,自然踴跌奮興,手舞足蹈。

口眼喎斜,身欲顛仆,腹中時鳴,如囊裹漿狀,人謂中風,內有水濕。水濕之氣由於脾氣虛,脾氣不能運化夫水,水乃停積不化,必湧上。湧於頭作暈,湧於口眼而為喎斜。水在上則頭重足輕,故身欲顛仆,似中風實非中風。方用,分水止嗚湯,:人參五錢、白朮、茯苓一兩,車前子、半夏三錢,肉桂一錢。

白話文:

嘴巴歪斜、眼睛斜視,身體搖晃欲倒,腹中時常發出鳴叫聲,就像裝滿了液體的布袋一樣。人們認為這是中風,體內有水濕之邪。

水濕之氣的產生源自於脾氣不足,脾氣無法運化水分,水分在體內停滯不化,必定會往上湧。湧到頭部會引起頭暈,湧到口眼就會導致嘴巴歪斜、眼睛斜視。水濕之氣在上焦停留,頭重腳輕,所以身體搖晃欲倒,看似中風實際上並非中風。

用方:分水止嗚湯

  • 人參 5 錢
  • 白朮、茯苓 各 1 兩
  • 車前子、半夏 各 3 錢
  • 肉桂 1 錢

四劑腹中鳴止,口眼平復。此原無風,故不必祛風,單健脾氣,土能制水,又慮徒消膀胱,恐水冷不化,再補命門火以生脾土,土有先天之氣益,足以分後天之瀾。大地回陽,溪澗無非春氣,則膀胱不寒,尤能雪消冰解無阻隔。或曰口眼喎斜,實系風症,安在水氣使然?不知水寒成冰,口眼處於頭面之間,一邊經寒風而成喎斜,似中風,然非風在內。風既在外,不入腠理,又何必祛風。

白話文:

經過四劑中藥,腹中的鳴叫聲消失了,口眼也恢復正常。這原本不是風邪引起的,因此不必祛風,只要健脾益氣就可以了。土能制水,但又擔心會損耗膀胱,導致水無法化解。因此再補命門之火,以生發脾土,使脾土得到先天之氣的滋養,足以化解後天水濕的停滯。大地回春,溪流中的水都充滿了生氣,膀胱也不會受寒,這樣水濕的停滯就能夠消散無阻。有人說口眼歪斜是風症引起的,怎麼可能是水氣導致的呢?其實是因為水寒結冰,口眼位於頭面之間,一邊受寒風侵襲而導致歪斜,雖然像中風,但並不是體內有風邪。風邪在外,不會進入肌膚腠理,因此不必祛風。

猝倒後,漸致半身不遂,人謂中風成偏枯。中風萬中間生一二,豈可因一時猝倒即作中風治。此原無風邪,既氣虛猝倒,此時大補氣血,少佐消痰,焉有偏枯症。惟過於祛風耗氣,必右身不遂;耗血,必左身不遂。猝倒時正氣不能主宰,乃不補氣專耗氣,欲氣之周遍於身,得乎?天下至誤者,謂中風有經、絡、臟、腑之分。自此言出,世遂信風初中絡,不可引入經;既中經,不可引入腑;既入腑,不可引入臟。

白話文:

突然暈倒後,逐漸出現半身不遂的症狀,人們都說這是中風導致的偏癱。一萬個中風病人中,纔有一兩個是這樣的,難道可以因為一時暈倒就判定為中風並進行治療嗎?這本來就沒有風邪的侵襲,既然是氣虛導致的暈倒,此時應該大量補氣血,適當化痰,怎麼會有偏癱的症狀?只有過度祛風耗氣,才會導致右側肢體不遂;耗血,才會導致左側肢體不遂。暈倒時,正氣無法掌控身體,於是就只耗氣而不補氣,這樣氣能充盈全身嗎?世上最荒謬的說法,就是認為中風有經絡、臟腑之分。自從這個說法流傳後,世人就信奉中風最初只侵襲經絡,不可蔓延到正經;已經侵襲正經,不可蔓延到臟腑;已經侵襲臟腑,不可蔓延到五臟。

諸般風藥,雜然亂投,臟腑經絡,未嘗有風,強用風藥成偏枯,猶其幸也。蓋臟腑無風,元氣實,尚不可用藥侵耗,況贏弱搖搖靡定。今不死成偏枯,亦因補正中用祛風之劑,猶存殘喘耳。然已成偏枯,可再用風藥乎?用,全身湯,:人參、白朮二兩,茯苓一兩,半夏三錢,附子三分,神麯一錢。四劑手足能舉,八劑動履如故,身臂皆輕。

白話文:

各種治療風證的藥物,雜亂地一起使用,臟腑經絡中根本沒有風邪,卻硬是用治療風證的藥物來治療,導致身體偏枯,這是很幸運的了。因為臟腑中沒有風邪,元氣充足,都不宜用藥來損耗,更何況虛弱動搖不定的身體。現在沒有死亡而變成身體偏枯,也是因為在補正氣的同時使用了祛風的藥物,才保住了一絲生機。但是身體已經偏枯,還能再用治療風證的藥物嗎?可以用的,用全身湯:人參、白朮各二兩,茯苓一兩,半夏三錢,附子三分,神麯一錢。服用四劑後手腳就能舉起,八劑後行動自如,身體四肢都輕快了。

猝倒後遍身不運,手足不收,人謂中風成癱瘓,不知血虛氣不順。手得血能握,足得血能走,今手足不收,正血虛耳。氣血本相兼,使血虛氣順,氣能生血,尚供手足之用。今氣不順,氣血有反背之失,欲血萌手足。得乎?故不獨手足不收,一身且盡不通。手足猶在四隅,一身不通,腹心之疾。

白話文:

中風後,全身動彈不得,手腳無法伸縮,人們以為這是中風導致的癱瘓,但其實是血虛氣滯所致。手得到血才能握物,腳得到血才能行走,現在手腳不能動,正是因為血虛。氣血本是相依相生的,如果血虛而氣順,則氣能生血,還能供應手腳使用。現在氣不順,氣血的方向相反,想要有血流到手腳,談何容易?所以不只是手腳不能動,全身也都不暢通。手腳尚且位於身體末端,全身不通暢,則是腹心出了問題。

症名風痱,實無風也。用,四物湯,加味治。熟地、當歸一兩,白芍五錢,川芎、人參、半夏二錢,黃耆三錢。二劑知痛癢,十劑能步履,再十劑全愈。若用風藥,耗爍其血,血乾氣亦不順,氣既不順,血益加虛,必為廢人。

白話文:

這個病名叫做「風痱」,其實並不是風邪引起的。治療方法是使用四物湯,並加以下藥材:

  • 熟地:1 兩
  • 當歸:1 兩
  • 白芍:5 錢
  • 川芎:2 錢
  • 人參:2 錢
  • 半夏:2 錢
  • 黃耆:3 錢

服用兩劑後,疼痛和瘙癢症狀就能得到緩解,十劑後能開始走路,再服用十劑就能完全康復。

如果使用治療風邪的藥物,會耗損患者的血氣,導致血虛和氣滯。氣滯會加重血虛,最終導致患者成為廢人。

猝倒於地,奄忽不知人,人謂中風重症,然此氣虛不接續耳。既無口眼喎斜,又無手足麻木,若作風治,必引風入室。世謂中風必須填塞空竅,使風不能入。今用風藥以治無風症,安得不開腠理?腠理即開,玄府大泄,欲風不入得乎?氣虛不能接續,致猝倒,奄忽不知人,是風懿病,內未有風,作中風治,誤也。用,六君子湯加人參,治。

白話文:

突然倒在地上,不省人事,世人以為是嚴重中風,然而這其實是氣虛不能順暢運行的緣故。既沒有口眼歪斜,又沒有手足麻木,如果當作中風治療,勢必會讓風邪入侵體內。一般認為中風需要填補空洞,讓風邪無法進入。如今用治療風邪的藥物來治療沒有風邪的病症,怎能不打開肌膚腠理?腠理一開,玄府中的元氣就會大量外洩,怎麼可能讓風邪不入侵呢?氣虛不能順暢運行,導致突然倒地昏迷不醒,這是氣虛倒病,體內並無風邪,當作中風治療,是錯誤的。應使用補氣的「六君子湯」加上人參來治療。

人參五錢,白朮一兩、甘草、陳皮一錢,半夏、茯苓三錢。一劑知人,二劑全愈,蓋不治風,自能奏功。

一時猝倒,狀似中風,自汗不止,懶言語,人謂中風,誰知亦是氣虛。猝倒加自汗,此虛極乃亡陽,非中風也。亡陽必用參附,始有生機,誤用風藥立亡。用,參耆歸附湯,救之。人參、當歸一兩,黃耆二兩,附子三錢。一劑汗止,二劑言出,四劑神氣復。或曰猝倒後無五絕症,只汗多語言懶,似可緩治。

白話文:

如果突然暈倒,症狀類似中風,且盜汗不止、懶得說話,人們會認為是中風,但其實也有可能是氣虛所致。如果突然暈倒加上盜汗,這是氣虛極盛、陽氣將盡的表現,而不是中風。陽氣將盡時必須使用人參和附子,纔有生機,如果誤用治療風病的藥物,可能會立即死亡。使用參耆歸附湯來救治,包括人參、當歸各一兩,黃耆二兩,附子三錢。服用一劑後盜汗就會停止,服用兩劑後就會說話,服用四劑後精神狀態就會恢復。有人說,突然暈倒後沒有五絕之症(即眼合、口閉、耳聾、鼻塞、手足厥冷),只是盜汗多、說話懶,應該可以慢慢治療。

不知此症非輕緩。凡初病易圖功,久病難著力,亡陽症元氣初脫,此時大補氣血,實有無窮挽回。苟因循退縮,坐失機宜,日久百劑難效。

白話文:

不要小看這病症,凡是得了初期疾病容易被治癒,時間久了就難以下手,陽氣耗盡,元氣剛離散時,此時大力補氣血,確實有無限的挽救可能。如果猶豫不決,錯失時機,時間久了,再多的藥方也難以奏效。

男子,身未倒,右手不仁,言語蹇澀,口流沫,人謂半肢風,然非外風,本氣自病,名中氣。氣何有中?因似中風,又非中風,故曰中氣。乃氣虛,非中風,故不中左而中右。蓋左血,右屬氣。女子右為血,左為氣。男子右手不仁,非氣虛何?惟極補氣隨效,用,至仁湯,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一兩,茯苓、苡仁、半夏三錢,肉桂二錢,甘草一錢。一劑語清,二劑沫止,十劑不仁愈。

白話文:

男性,身體未倒,右手沒有知覺,說話不清,口流口水,人們稱之為偏癱,但這並非由於外感風邪,而是自身氣血出了問題,稱之為「中氣」。

為什麼稱之為「中氣」呢?這是因為它與中風相似,但又不同於中風,所以稱之為「中氣」。這是由於氣虛所致,而非中風,所以影響了右手而不是左手。

男性屬陽,陽為氣。女性屬陰,陰為血。所以,男性右手沒有知覺,就是氣虛所致。

只要大力補氣,就會見效。方劑如下:

  • 人參 1 兩
  • 白朮 1 兩
  • 黃耆 1 兩
  • 茯苓 3 錢
  • 苡仁 3 錢
  • 半夏 3 錢
  • 肉桂 2 錢
  • 甘草 1 錢

服用一劑,言語清晰;服用二劑,口流口水停止;服用十劑,右手沒有知覺的症狀痊癒。

此補氣之妙也。或疑氣虛補氣,何加消痰?豈氣旺不能攝水,氣盛不能化水耶?至加肉桂助火,不更多事?不知氣虛,未有不脾胃寒,脾胃既寒,水穀難化,不變精而變痰。故氣虛者痰盛,痰乘氣虛作祟,上迷心,旁及手足,身欲僕,手不仁,口吐涎沫。用參、耆補氣,復用苓、術健土治濕,痰無可藏之經,更加半夏、以仁,逐已成之痰,猶恐脾胃久寒,入肉桂補命門火,火自生土,土旺氣自鬱蒸。氣有根蒂,臟腑無非生氣,經絡皮肉何至不通。

白話文:

這就是補氣的神妙之處。有人疑惑:氣虛了就要補氣,為什麼還要加上化痰的藥?難道是氣強壯了就無法吸收水分,氣盛旺了就不能化解水分嗎?再加肉桂助火,不是多此一舉嗎?其實不知道,氣虛的人,沒有脾胃不寒的,脾胃寒涼,水穀難以消化,不變成精華反而變成痰液。所以氣虛的人痰多,痰乘虛而入作祟,上迷心竅,旁及手足,身體疲乏無力,手腳麻木,口吐涎沫。使用人參、黃耆補氣,再用茯苓、白朮健脾利濕,痰液無處可藏。再加大半夏、紫蘇,驅散已經形成的痰液。還擔心脾胃久寒,加入肉桂補命門之火,火自生土,土旺氣自鬱蒸。氣有了根本,臟腑都能生氣,經絡皮肉哪有不通暢的道理。

身未顛仆,左手半邊不仁,言語蹇澀,口流涎,人謂半肢風。誰知血虛,血不養筋脈,似中風耳。中氣病速易效,中血病緩難效。中氣陽症,中血陰症,陽速陰遲耳。用,生血起廢湯,:葳蕤二兩,熟地、當歸一兩,山藥四兩、茯苓、白芥子五錢。一劑語清,十劑沫止,三十劑不仁愈。

白話文:

在沒有摔跤的情況下,左手的半邊突然麻木,說話不清,嘴巴流口水,一般人都認為是半身中風。其實這可能是血虛導致筋脈得不到滋養,看起來很像中風。中氣病的治療速度快,效果好,而中血病的治療速度慢,效果差。中氣病為陽症,中血病為陰症,陽症發作快,陰症發作慢。

使用生血起廢湯來治療:

材料:

  • 葳蕤 2 兩
  • 熟地、當歸 各 1 兩
  • 山藥 4 兩
  • 茯苓、白芥子 各 5 錢

服用方法:一劑藥服用後就能使語言清晰,十劑藥服用後就能止流口水,三十劑藥服用後就能治癒麻木。

後再加人參三錢,黃耆五錢,減當歸五錢,再服二十劑,不發。或疑葳蕤過中和,不若四物流動,白芥子雖消膜膈痰,起首口角流涎,宜多用,後可少減,何始終用五錢?不知血病生痰,消痰始能補血。況中血血虛極,膜膈間皆痰,非多用白芥子斷不能消。白芥子消痰不耗氣,且助補血藥生血,故始終必需。

白話文:

之後,再增加人參三錢、黃耆五錢,減少當歸五錢,繼續服用二十劑,症狀仍未改善。有人懷疑葳蕤過於中和,不如四物流動。白芥子雖然可以消解胸膜和痰液,開始時會引起口角流涎,應該多用,之後可以逐漸減少。為什麼始終用五錢呢?不知道的是,血病會生痰,只有消除了痰液才能補血。況且患者血虛嚴重,胸膜間都堆積了痰液,如果不大量使用白芥子,根本無法將其消散。白芥子消痰不耗氣,還能幫助補血藥物生血,所以始終必須使用。

但力不及半夏、貝母,故必多用。四物補血聖藥,白芍非中血所宜,川芎過於動,故特用葳蕤生血又起廢,同歸、地用,尤易奏功。且葳蕤暫用難效,久服易建功,治緩病實宜。況用二兩,力更厚,加以輔佐得宜,故始終攸利。

白話文:

但半夏、貝母的藥效不及葳蕤,因此必須多用。四物湯是補血的聖藥,白芍不適閤中血,川芎過於活血,所以特別使用葳蕤來生血、扶正,配合同歸、熟地,更容易見效。而且葳蕤短期使用效果不顯著,但是長期服用容易見效,對於治療慢性病很適合。況且使用二兩,藥效更強,再加上適當的輔助藥物,所以始終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
頭面腫痛,口渴心煩,一旦猝中,手足溺,言語不清,口眼歪斜,人謂中風,誰知中火。火生木中,每藉風力,中火似即中風。不解風,火何由息?抑知火所畏者水,祛風息火,火焰少戢,火根未除,滋水救火,火光自消,況火中,內實無風,用祛風藥,毛竅盡開,反通火路。

白話文:

頭部和臉部腫脹疼痛,口渴心煩。突然中風,手腳冰冷,說話不清楚,嘴巴和眼睛歪斜。人們都以為是中風了,殊不知其實是中火。火生長在肝木中,經常藉助風力。中火很像中風。不解除風邪,火怎麼會熄滅呢?而水是火害怕的,祛風息火,火焰就會收斂一些。但是火根尚未消除,滋水救火,火光自然就會熄滅。況且中火本身就是內熱無風,使用祛風藥,毛孔就會全部打開,反而會疏通火邪的通道。

火路通,風反得入,風火互勢,欲不變風症得乎?法貴補水,用,滅火湯,:玄參三兩,沙參二兩,白芥子三錢,茯苓、熟地一兩,棗皮、麥冬五錢,北味一錢。十劑全愈。玄參息浮游之火,群藥補水添精,自然水足火衰,倘少加風藥,則拘攣其手足,水轉助風,反增火勢。

白話文:

當火熱通暢,風邪就會趁機入侵。風火互相助長,怎麼可能不演變成風症?

治療原則是滋補津液,使用滅火湯:

  • 玄參三兩
  • 沙參二兩
  • 白芥子三錢
  • 茯苓、熟地各一兩
  • 棗皮、麥冬各五錢
  • 北味一錢

十劑藥服完即可痊癒。玄參清降浮火,其他藥材補水養精,自然水液充足,火氣就會衰弱。如果再加入驅風藥,手腳就會痙攣,水反而會助長風邪,反而加劇火勢。

或曰不用風藥,獨不可用涼藥?不知實火可寒涼直攻,虛火斷不可用,況玄參微寒,補中帶泄,何必再用涼藥。

時猝中,手足牽搐,口眼喎斜,語言如故,神思清,人謂陽虛中風。陽虛猝倒必神昏,今神思清,乃陰虛之中耳。陰虛非血虛,蓋真陰腎水乾枯,不能上滋於心,痰來侵心,一時猝中,及痰散,心清如故。作中風固錯,作中血亦非。惟直補腎真陰,精足腎自交心,心液流行各臟腑,諸症自痊。

白話文:

當一個人突然中風,手腳抽搐,口眼歪斜,但語言清晰,思緒清明時,人們往往認為是陽氣虛弱所致。然而,陽氣虛弱突然倒下必然會神志昏迷。如今神思清明,表明是陰氣虛弱所致。

陰虛並非氣血不足,而是腎臟的精華(真陰)乾枯,無法滋潤心臟,痰液侵襲心臟,導致突然中風。待痰液消散,心臟恢復清明。將其歸類為中風顯然錯誤,歸類為中氣血虛也不恰當。

正確的治療方法是直接補充腎臟的真陰。當腎精充足時,腎臟便會滋潤心臟,心臟液體流遍各個臟腑,所有症狀自然會痊癒。

用,填陰湯,:熟地四兩,棗皮、北味、牛膝、三錢,麥冬、山藥一兩,白芥子五錢,故紙一錢,附子一分。水煎服。十劑全愈。棗、藥、熟地填精聖藥,麥冬、五味益肺仙丹。單補腎水恐難速生,故又補肺,子母相資,更易滋潤。又恐陰不下降,故用故紙、牛膝下安腎宮,則濁陰不致上干,真陰自然相濟。

白話文:

服用「滋陰湯」:

  • 熟地,四兩
  • 棗皮、北味、牛膝,三錢
  • 麥冬、山藥,一兩
  • 白芥子,五錢
  • 故紙,一錢
  • 附子,一分

用清水煎服,連續服用十劑,症狀即可痊癒。棗、藥、熟地能滋補精氣血,麥冬、五味子能益肺,是仙丹妙藥。但若只補腎水,恐怕難以快速見效,因此同時補肺,使母子相輔相成,更容易滋潤身體。此外,害怕陰氣不能下降,所以加入故紙、牛膝,用於安定腎臟,讓濁陰無法上擾,使真陰自然得到滋養。

然陰藥太多,未免過於膩滯,加附子一分以行真陰氣,非假以助火也。水得火氣,尤易生。

無恙覺手足麻木,尚無口眼喎斜等症,人謂風中於內,三年後必暈僕,勸預服搜風順氣藥,以防猝中。其論是,所用方則非。手足麻木乃氣虛,非氣不順。即氣不順,非風作祟。人苟中風、來甚暴,豈待三年哉?然氣虛何以手足麻?蓋氣虛即不能化痰,痰聚胸中,氣不通於手足。

白話文:

感覺手腳麻木,但沒有口眼歪斜等症狀,有人說這是風邪侵入體內,三年後一定會暈倒中風,建議提前服用搜風順氣的藥物,以防突然發作。他們的理論是正確的,但所用的藥方卻不對。手腳麻木是氣虛所致,並不是氣不順暢。即使是氣不順暢,也不是風邪作祟引起的。如果一個人真的中風,發作會非常突然,怎麼會等到三年以後才發作呢?那麼,氣虛為什麼會導致手腳麻木?這是因為氣虛無法化解痰液,痰液聚集在胸中,氣血就無法暢通到手腳。

宜補氣中佐消痰,用,釋麻湯,:人參、半夏、白芥子、陳皮一錢,當歸、黃耆、白朮三錢,甘草五分,柴胡八分,附子一分。服四劑,手足不木。倘仍麻木,前方倍加,再四劑必愈。蓋手足麻木,乃四餘輕病,不必重治。人疑重病,風藥亂投,反致誤事。苟知虛而非風,何難之有。

白話文:

應該補氣通利,化解痰液,使用釋麻湯:

  • 人參、半夏、白芥子、陳皮各一錢
  • 當歸、黃耆、白朮各三錢
  • 甘草五分
  • 柴胡八分
  • 附子一分

服用四劑,手足麻木就會消失。如果還有麻木,就把前面方劑的用量加倍,再服用四劑肯定會好。

因為手足麻木是小病,不用重症治療。人們誤以為是重病,胡亂使用治療風疾的藥物,反而會釀成大錯。只要知道是氣虛而不是風症,沒有那麼難治癒。

遍身麻木,不顛仆,狀似中風,然風則有之,中則非。此症不可不治風,又不可直治風。不治風,風不能出,直治風,損氣血,風又欺氣血虛,反客為主不肯去。必補氣血中佐祛風祛痰,氣血不傷。風又易散。用,解縛湯,:黃耆、葳蕤一兩,當歸、白芍、人參、白朮、熟地五錢,花粉、秦艽三錢,附子、羌活一錢。四劑麻木愈,十劑全愈。

白話文:

全身麻木,但不會摔倒,症狀類似中風,但並非中風。治療時不能忽視風邪,但也不能直接治療風邪。若不治療風邪,風邪就會停留在體內;若直接治療風邪,會損傷氣血,而風邪又會趁虛而入,反客為主,不肯離去。必須補氣血,同時緩解風邪、化痰,這樣才能避免氣血受損,讓風邪容易散去。可使用解縛湯:

  • 黃耆、葳蕤:各一兩
  • 當歸、白芍、人參、白朮、熟地:各五錢
  • 花粉、秦艽:各三錢
  • 附子、羌活:各一錢

服用四劑,麻木症狀即可減輕;十劑即可完全治癒。

同一麻木,何上條用藥少,此獨多且重?蓋手足麻木,無風入體,周身麻木,風乘虛入腑。故上條可輕治,此條宜重治。

白話文:

表面上看症狀都是麻木,為什麼上一條的用藥量少,而這一條用藥量多且重?

原因是手腳麻木,是因為沒有寒風進入身體,而全身麻木,是因為風邪趁身體虛弱入侵內臟。因此上條的麻木可以輕微治療,而這一條的麻木需要重度治療。

天稟厚,素好飲酒,一時怒激,致口眼喎斜,似中風,身未僕,且善飲食,脈洪大有力,非中風,乃火盛肝傷耳。此症西北人多,南人少。法不徒泄火,又須養肝血。用,解焚湯,:酒蒸大黃、白芥子、炒梔仁二錢,柴胡一錢,歸、芍一兩。大黃泄酒毒,梔子泄肝火,但二味除祛未免迅厲。

白話文:

這個人天性強壯,平日好喝酒。一次盛怒激動,導致口眼歪斜,像是中風的樣子,但身體沒有癱軟,還能好好吃飯,脈搏強勁有力。這不是中風,而是肝火旺盛傷害了肝臟。這種症狀在西北地區比較常見,南方比較少見。治療方法不僅要清熱降火,還要滋養肝血。可以使用解焚湯:

  • 酒蒸大黃、白芥子、炒梔仁各二錢
  • 柴胡一錢
  • 歸身、芍藥各一兩

大黃可以清泄酒毒,梔子可以清泄肝火,但這兩味藥清瀉得太快,可能會傷及正氣。

用歸、芍大補肝血,蓋血足火自息。尤妙加柴胡、白芥子以舒肝葉風,以消膜膈痰,痰消肝氣益舒,肝舒風自去。若誤認中風,妄加麻黃、羌活等藥,愈祛風愈動火。或不滋肝反補氣,陽旺氣盛,轉來助火,肝中血燥,益足增怒,勢必火亢自焚,成猝中。

白話文:

使用歸芍(當歸和芍藥)來大力補養肝血,因為血氣旺盛就能自行滅火。特別巧妙地加上柴胡和白芥子來舒緩肝氣,消除胸膈中的痰飲,痰飲消除了,肝氣就能更舒暢,肝氣舒暢了,風邪就會自然消散。如果錯誤地認為是中風,胡亂使用麻黃、羌活等藥物,那就會越祛風越好火。或者不滋養肝臟反而補氣,陽氣過旺,氣血旺盛,反而會助長肝火,肝中的血燥,火勢就會更旺,勢必會導致肝火亢盛自焚,形成猝發性中風。

猝中後,手足流注疼痛,久則麻痹不仁,難屈伸,人謂中風,以致風濕相搏,關節不利。不知先有水濕,不治元氣衰,反去祛風利濕以成。中風既因虛成濕致中,不治虛尚可治風濕乎?然風濕既搏擊一身,但補氣不祛風利濕,亦非救濟之道。用,兩利湯,:白朮、茯苓五錢,薏仁、白芍一兩,人參、當歸、半夏一錢,甘草、防風五分,肉桂三分。四劑疼痛止,十劑麻痹愈,二十劑屈伸利,方中補多於攻,用防風散風,不用苓、瀉利水。

白話文:

突然中風後,手腳疼痛,久了反而麻木無知覺,難以彎曲伸展。人們說是中風,是因為風濕交搏,導致關節不靈活。卻不知道在發病前就有水濕不治,導致元氣衰弱,反而去驅風利濕而導致中風。中風既是因為虛弱導致濕邪入體而引發,不治療虛弱,還能治療風濕嗎?但是風濕既然已經侵襲全身,只補氣而不祛風利濕,也不是救治之道。可以使用兩利湯:白朮、茯苓各五錢,薏仁、白芍各一兩,人參、當歸、半夏各一錢,甘草、防風各五分,肉桂三分。四劑藥疼痛就能止住,十劑麻痺就能痊癒,二十劑就能屈伸自如。這個方子中的補藥比攻邪藥多,用防風散風,不用苓、瀉利水。

蓋因虛成風濕,既祛風何可複利水。況白朮、薏仁亦利水藥。於補水中行利水法,則水無阻滯。水濕去,風難獨留,故少用防風,孤子之風,無水,難於作浪。

白話文:

因為虛弱時會產生風濕,如果去除了風濕,怎麼還能再使用利水藥呢?況且白朮和薏仁也是利水藥。在補水的同時使用利水藥,水就不會滯留。水濕消失後,風就難以單獨存在,所以少量使用防風,就可以防止無水而無法興風作浪的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