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一 (1)
卷一 (1)
1. 卷一
2. 傷寒
冬月傷寒,發熱頭痛,汗出口渴,人謂太陽證,誰知太陽已趨陽明。若徒用乾葛湯治陽明,則頭痛不能除;若徒用麻黃湯治太陽,則汗不能止,口渴不能解,勢必變症多端。法宜正治陽明,兼治少陽。蓋邪入陽明,留於太陽者,不過餘邪,治太陽反傷太陽矣。故太陽不必治,宜正治陽明。
蓋陽明多氣多血,邪足恣其凶橫,如賊入通都大邑,其搶掠之勢,較窮鄉僻壤自不同,所得之物,足以供其跳梁。故邪入陽明,挾其腑之氣血,炎氛烈焰,往往然也,豈可以輕小之劑望其解散,必須大劑涼藥始可祛除其橫暴。用:石膏一兩,知母二錢,麥冬二兩,竹葉二百片,茯苓、人參三錢,甘草、柴胡、梔子一錢。一劑頭痛除,二劑身熱退,汗止,口不渴。
此即白虎湯變方。用石膏、知母泄陽明火邪;柴胡、梔子斷少陽路徑;妙在用麥冬至二兩,以清補肺氣,使火邪不上逼;更妙用茯苓引火下趨膀胱,從小便出,太陽餘邪盡隨外泄。至於人參、甘草、竹葉,取其調和藏腑,所謂攻補兼施也。
或懼前方太重,則,清肅湯,亦可,兼載以備選用。石膏五錢,麥冬一兩,知母、甘草、人參、柴胡、梔子各一錢,獨活、半夏五分。[批]集中未注煎法者,俱系水煎服,各卷仿此。
冬月傷寒,發熱口苦,頭痛,不欲飲食,腹中時痛,人謂太陽症,誰知是少陽症乎。傷寒未有不從太陽入者。由太陽入陽明,由陽明入少陽者,傳經次第也。何以初入太陽,即越陽明而入少陽?人謂隔經之傳,孰知不然。蓋少陽乃膽經,膽屬木,木最惡金,肺屬金,主皮毛,風邪之來,肺金先受,肺欺膽木之虛,即移邪於少陽。故太陽往往多兼少陽同病者,此耳。
然此症乃二經同感,非傳經之症。治法似亦宜兼二經同治,而又不然,單治少陽,太陽之病自愈。方用:柴胡二錢,白芍五錢,甘草、陳皮一錢,黃芩、神麯一錢,白朮、茯苓三錢。一劑熱止,二劑腹不痛,頭不疼,口亦不苦。此即逍遙散之變方,何治傷寒如此之神?不知病在半表裡,逍遙解散實邪,表裡之邪既解,太陽膀胱之邪何能獨留。
況方中原有白朮、茯苓三錢以利腰臍,通膀胱之氣乎?余所以止加神麯、黃芩,少解胃火、和脾氣,諸症所以盡除。
此用,舒經湯,亦佳。薄荷、白朮二錢,白芍、茯苓五錢,甘草八分,黃芩一錢,桂枝三錢
冬月傷寒,發熱口渴,譫語,時發厥,人謂熱深厥亦深,疑厥陰症,誰知太陰症乎。夫太陰土與陽明胃相表裡,表熱里亦熱,此胃邪移於脾經也,此症最危。蓋人以脾胃為主,脾胃盡為火邪所爍,腎水有不熬干乎?宜急救脾胃。然救脾而胃火愈熾,救胃而脾土立崩,此中消息最難,然終何以救?必速救腎水之枯。
白話文:
冬天天氣寒冷時,如果得了感冒,出現發燒、頭痛、流汗、口渴等症狀,一般人會認為是太陽經的病症。但實際上,這時候病邪可能已經從太陽經轉入陽明經了。如果只用葛根湯治療陽明經的病,頭痛不會好;如果只用麻黃湯治療太陽經的病,汗就止不住,口渴也無法緩解,病情會變得更加複雜。
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主要治療陽明經的病,同時兼顧少陽經的病。因為病邪進入陽明經後,留在太陽經的只是殘餘的病邪,如果只治療太陽經反而會傷到太陽經。所以不用特別治療太陽經,應該專心治療陽明經。
陽明經的氣血很旺盛,病邪在這裡會更加放肆,就像強盜進入大城市一樣,會更加猖狂地搶奪。因此,進入陽明經的病邪會挾帶腑臟的氣血,形成強烈的炎症。不能用輕微的藥物來希望病邪消散,必須用大量寒涼的藥物才能清除這種橫暴的病邪。我建議使用:石膏一兩、知母二錢、麥冬二兩、竹葉兩百片、茯苓、人參三錢、甘草、柴胡、梔子各一錢。服藥一劑頭痛就會消除,服藥兩劑身體發熱會消退,汗也會停止,口也不會渴了。
這個方子是白虎湯的改良方。用石膏和知母來清除陽明經的火邪;用柴胡和梔子來阻斷少陽經的病邪;巧妙的地方在於用了二兩的麥冬,用來清補肺氣,使火邪不會向上侵襲;更巧妙的地方在於用茯苓引導火邪向下進入膀胱,通過小便排出,這樣太陽經殘餘的病邪也會隨之排出。至於人參、甘草、竹葉,它們的作用是調和臟腑,達到攻補兼施的效果。
如果擔心之前的方子藥性太強,也可以選擇清肅湯來治療,我把這個方子也列出來,供大家選擇:石膏五錢、麥冬一兩、知母、甘草、人參、柴胡、梔子各一錢、獨活、半夏各五分。 (說明:醫書中沒有特別註明煎藥方法的,都是用水煎服,後面的內容也一樣。)
冬天感冒,出現發燒、口苦、頭痛、不想吃東西、肚子時常疼痛等症狀,一般人會認為是太陽經的病症,但實際上,這時候很可能是少陽經的病症。感冒通常都是先從太陽經開始,然後依序傳到陽明經,再傳到少陽經。為什麼有的時候剛開始感冒就直接從太陽經跳過陽明經,傳到少陽經呢?一般人認為這是隔經傳病,但實際上不是這樣。因為少陽經是膽經,膽屬木,木最怕金,而肺屬金,主管皮毛,風邪入侵時,肺金會先受到影響,肺會欺負虛弱的膽木,就把病邪轉移到少陽經。所以太陽經的病常常會同時伴隨少陽經的病。
然而,這種情況是兩條經絡同時受到病邪侵襲,而不是傳經的病症。治療方法看起來應該同時治療兩條經絡,但實際上,只需要治療少陽經,太陽經的病就會自然痊癒。我建議使用:柴胡二錢、白芍五錢、甘草、陳皮各一錢、黃芩、神麯各一錢、白朮、茯苓各三錢。服藥一劑就會退燒,服藥兩劑肚子就不痛了,頭也不痛了,口也不會苦了。這個方子是逍遙散的改良方,為什麼治療感冒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?這是因為病邪在半表半裡之間,逍遙散可以疏解實邪,表裡之間的邪氣既然解除了,太陽經和膀胱的邪氣又怎麼會獨自留存呢?
況且方子中原本就有白朮和茯苓三錢,可以利腰臍,打通膀胱的氣。我只是額外加入了神麯和黃芩,稍微解除胃火,調和脾氣,各種症狀就都能夠消除了。
這裡還有一個方子舒經湯,效果也不錯,可以選用:薄荷、白朮各二錢、白芍、茯苓各五錢、甘草八分、黃芩一錢、桂枝三錢。
冬天感冒,出現發燒、口渴、說胡話、時常昏厥等症狀,一般人會認為是熱邪深入導致昏厥,懷疑是厥陰經的病症。但實際上,這時候可能是太陰經的病症。太陰脾經與陽明胃經互為表裡,表面的熱邪會影響到內部,這表示胃經的病邪已經轉移到脾經了。這種情況非常危險,因為人以脾胃為根本,如果脾胃都被火邪侵蝕,腎水可能會因此乾涸。所以必須趕緊救治脾胃。但是救治脾的話,胃火會更旺盛;救治胃的話,脾土又會馬上崩潰,這其中的關鍵很難掌握,那麼到底該怎麼救治呢?必須趕緊救護即將乾枯的腎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