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三卷 (28)

回本書目錄

三卷 (28)

1. 四卷

2. 新都治驗

孫文學子元,素多瘡疥,近因沐浴,鼻涕出紅,面足浮腫汗多。左脈大而有力,右寸亦大。據脈多思而氣不暢。以葛根、大腹皮、厚朴、赤茯苓、青蒿、澤瀉、白朮、鬱金、升麻、木通、滑石、黃芩,水煎飲之,浮腫漸消,惟鼻紅尚在,口且渴。改用當歸、白芍藥、知母、甘草、石斛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山梔子、玄參,調理而愈。(九十)

一婦因夫荒於酒色,不事生計,多憂多郁,左胯疼痛,直下於膝,小水頻數,大便頻並,臍腹脹疼,口乾。脈之左手數,右手弱,近又發熱惡寒,汗因痛出,時刻不寧,此食積痰飲,瘀血流於下部,足厥陰之經,挾鬱火而痛,恐成腸癰。與神效栝蔞散一帖,半夜後痛即減半,汗亦尋止。

次日診之,數脈稍退,小腹堅如石,按之且痛。再與前藥,其夜環跳穴亦作痛,直到於膝,小腹稍軟,小便仍痛,大便赤未通利。仍與前藥。每帖用大栝蔞二枚,加牡丹皮、莪朮、五靈脂、金銀花,服下大便利而熱退痛止。小水亦長,諸症悉平。(九十一)

太學恆宇侄令堂,仲春,右肩筋搐腫痛,夜尤甚。次日痛連胛下,出臑,入曲池,且灑淅寒熱。以二陳湯,加南星、酒芩、白殭蠶、羌活、秦艽、威靈仙,服後至子丑時,痛乃減半,而筋不搐矣。紅腫略消。次日減去南星,加當歸、川芎,其夜肩痛又遞減。但一夜不睡,口乾舌硬。

用川芎、當歸、防風、秦艽、甘草、威靈仙、白殭蠶、酒芩、白芍藥,服此熱全退,痛全減,飲食始進。以人參、川芎、白芍、當歸、甘草、秦艽、殭蠶、防風、陳皮、調理良安。(九十二)

族侄孫君錫,頭痛胸背脹,飲食下膈便吐,咳嗽不住口,痰濁如膿,大便結燥。脈之獨右寸洪大。以二陳湯,加竹茹、滑石、石膏、酒連、麥冬,連進四劑,夜與益元丸兼服,而嗽吐俱止。惟痰濁如膿色,且腥氣觸人,此將欲作肺癰。改用牡丹皮、麥門冬、山梔子、甘草、貝母、枳殼、桑白皮、紫菀、知母、當歸、生地黃、桔梗,四帖全安。(九十三)

侄孫爾嘉內人,三孕而三小產。六脈滑數,乃氣虛血熱也。由其熱,故多滑下,因其血頻下,心甚恐怖,終日偃臥,略不敢起身,稍起,血即大下。與生地黃、白芍藥、白朮、地榆、桑寄生、續斷、甘草、升麻、椿根白皮、黃柏、條芩服之,而血三日不來,惟白帶綿綿下。過五日後,因有不得已事,起身稍勞,血又大下。

予謂血滑已久,如水行舊路,若不澀之,必不能止。又思血海甚熱,亦肝風所致。防風子芩丸,正與病對,宜制與之。又制白芍藥六兩,側柏葉、條芩各三兩,防風、椿根白皮各二兩,蜜丸服之。從此血止胎安,足月而產一子。此後連產三子,並無胎漏之患。後遇胎漏,遞用此法,莫不良已。

白話文:

新都治驗

孫文學的兒子元,原本就容易長瘡疥,最近因為洗澡,流出的鼻涕帶有紅色,臉和腳都浮腫,而且容易流汗。把脈後,發現左手的脈象大而有力,右手的寸脈也很大。根據脈象判斷,他應該是思慮過多導致氣機不暢。因此開了葛根、大腹皮、厚朴、赤茯苓、青蒿、澤瀉、白朮、鬱金、升麻、木通、滑石、黃芩等藥材,用水煎服。服藥後,浮腫漸漸消退,只剩下鼻子的紅色還在,而且口渴。於是改用當歸、白芍藥、知母、甘草、石斛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山梔子、玄參等藥材來調理,最終痊癒。

一位婦人因為丈夫沉迷酒色,不務正業,導致她多愁善感、心情鬱悶,左邊的胯部疼痛,疼痛感一直延伸到膝蓋,小便次數頻繁,大便也經常想上,肚臍周圍和腹部脹痛,而且口乾。把脈後,發現她左手的脈象較快,右手的脈象較弱,而且最近還發熱怕冷,因為疼痛而流汗,整個人坐立難安。這應該是飲食積滯、痰飲內生、瘀血流到下部,而且是足厥陰經的病症,夾雜著鬱火導致疼痛,恐怕會變成腸癰。於是給她開了一劑神效栝蔞散,半夜後疼痛就減輕了一半,汗也隨之停止。

第二天診斷,發現她的脈搏稍微減緩,小腹卻硬得像石頭,按壓會痛。於是再給她服用之前的藥方,到了晚上,環跳穴也開始疼痛,疼痛感一直延伸到膝蓋,小腹稍微變軟,小便時仍然疼痛,大便帶血而且不通暢。所以繼續給她服用之前的藥方,每帖藥都用了兩個大栝蔞,並加上牡丹皮、莪朮、五靈脂、金銀花,服藥後,大便順暢了,發熱也退了,疼痛也停止了。小便也恢復正常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。

太學恒宇的伯母,在仲春時節,右肩的筋脈抽搐腫痛,晚上尤其嚴重。第二天,疼痛蔓延到肩胛骨下方,延伸到上臂,進而到肘部的曲池穴,而且還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。於是開了二陳湯,加上南星、酒黃芩、白殭蠶、羌活、秦艽、威靈仙等藥材。服藥後,到了子丑時(晚上11點到凌晨3點),疼痛就減輕了一半,筋脈也不再抽搐了,紅腫也稍微消退。第二天,將藥方中的南星去除,加上當歸、川芎,當晚肩痛又減輕了。但是她整夜沒睡,口乾舌頭僵硬。

於是改用川芎、當歸、防風、秦艽、甘草、威靈仙、白殭蠶、酒黃芩、白芍藥等藥材,服藥後,發熱完全消退,疼痛也完全減輕,開始恢復進食。接著再用人參、川芎、白芍、當歸、甘草、秦艽、殭蠶、防風、陳皮等藥材來調理,身體就完全康復了。

族侄孫君錫,頭痛、胸背脹滿,吃東西後會吐出來,咳嗽不停,痰液濃稠如膿,大便乾燥。把脈後,發現只有右手的寸脈洪大。於是開了二陳湯,加上竹茹、滑石、石膏、酒黃連、麥門冬等藥材,連續服用四劑,晚上再搭配益元丸一起服用,咳嗽和嘔吐都停止了。但是痰液仍然濃稠如膿,而且有腥臭味,這應該是要發展成肺癰的徵兆。所以改用牡丹皮、麥門冬、山梔子、甘草、貝母、枳殼、桑白皮、紫菀、知母、當歸、生地黃、桔梗等藥材,服用四帖後就完全痊癒了。

侄孫爾嘉的妻子,懷孕三次,卻都發生了小產。把脈後,發現六脈滑而數,這是氣虛血熱的表現。因為體內有熱,所以容易流產,又因為經常出血,她非常恐懼,整天躺在床上,不敢輕易起身,只要稍微起身,就會大量出血。於是開了生地黃、白芍藥、白朮、地榆、桑寄生、續斷、甘草、升麻、椿根白皮、黃柏、條黃芩等藥材給她服用,結果三天沒有出血,只剩下白帶綿綿不斷。過了五天後,因為有不得已的事情,起身稍微勞累了一下,又開始大量出血。

我認為她出血已經很久了,就像水流經舊路一樣,如果不收澀止血,就無法停止。而且認為血海過熱,也是肝風所導致。防風子芩丸,正好能對治她的病症,應該製成藥丸給她服用。於是又配製了白芍藥六兩,側柏葉、條黃芩各三兩,防風、椿根白皮各二兩,製成蜜丸給她服用。從此以後,不再出血,胎兒也保住了,足月生下一個兒子。此後又連續生了三個兒子,都沒有再發生胎漏的困擾。後來遇到有胎漏的人,都用這個方法,效果都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