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三卷 (13)
三卷 (13)
1. 新都治驗
後又幹咳嗽,晝夜不住口,喉且疼,胸脹而體略熱,此為誤服參朮太早之過,用馬兜鈴、百部、御米殼,各用蜜水制過一錢,五味子、甘草各五分,百合二錢,四帖而愈。(五十二)
程松逸兄患酒疽,遍身皆黃,尿如柏汁,眼若金裝,汗出沾衣如染。胸膈痞滿,口不知味,四肢痠軟。脈濡而數,以四苓散加厚朴、陳皮、糖球子、麥芽、葛根,倍加青蒿,水煎,臨服加萱草根自然汁一小酒杯。四帖,其黃渙然脫去。(五十三)
太學岐原門下幹人,名仲諫者,患跨馬癰,大發寒熱,紅腫疼痛,嘔惡不納飲食,外科醫月餘,腫痛日加,飲食日減,肌肉日消,精神大憊,不能起止。岐原邀予脈之。六部數而無力,形氣殊不勝息。時有專科唐氏,為渠調劑將進,予詰何劑?唐曰:真人活命飲也。曾服四劑,今始加大黃。
予復詰曰:前此何劑?唐曰:敗毒散、黃連解毒湯。予曉之曰:此皆治初起有餘之疾,據今症仍氣血大不足者,法當大補,托而出之,庶保終吉。唐曰:凡痛為實,癢為虛。今痛正盛,脈正數。飲食且不進,大補必加飽悶,飲食何由進,熱毒何由出也?予正色語之曰:《素問》云:數脈所主,其邪為熱,其症為虛。今痛極者皆由寒涼敗毒之劑傷脾胃,凝氣血,故飲食減而痛增也。
又以敗毒之劑進,是鴆之爾。安望膿出而全其生乎?唐曰:補劑迨膿潰之後,或因膿清而後用之。今膿未出,安可謂虛而補之?吾為專門,不敢任其責。予顧岐原曰:生死在此一劑,不可不慎。彼謂膿未出無補理。彼排膿內托散,十全大補湯,非外科急劑乎?大抵凡病寧使有餘,後欲剝之,乃為易易,今狼狽若此,再株守成法剝削,後何以措手?岐原曰:井蛙之見,豈知有天,惟叔命劑。
予用黃耆三錢,人參二錢,川芎、當歸各一錢,白芷、官桂、甘草、防風各五分,急煎飲之。一帖痛止而精神回,飲食進,再劑而膿潰,十帖肉生能動止矣。唐乃拊膺,嘖嘖語同列曰:今而後知補劑能出膿而加食也。吾儕外科當永識此,以為法則。(五十四)
一婦咳嗽,痰中有紅,大便一日五、六度,噁心,飲食極難下膈。才下膈腹中即不安,立時欲瀉,必盡瀉出乃止。肌肉消瘦,下午發熱。熱將發時,四肢先麻,兩足膝皆戰搖,兩寸關脈滑數,兩尺沉細,此虛中有食積痰飲之候也!脈雖數,午後雖發熱,不敢輕用寒涼,特為溫補下元,庶關門有守,瀉可止也。
山茱萸、菟絲子、人參、破故紙、杜仲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、桂心、砂仁,服下甚安,四劑後,下體不戰搖矣!但飲食腹中微疼,即欲登廁。前方減去山茱萸,加白朮、肉果、木香,八帖愈。(五十五)
族侄煌,春溫後,忽鼻衄寒戰,小水不利。舌上焦黃,目珠極紅,六脈浮而不見。舉室惶惶。予曰:此作汗之兆,由熱極使然也。因先時汗未透徹,陽明餘熱在經,迫血上行,越出鼻竅,故有此症。以石膏、滑石、生地黃、升麻、赤芍藥、牡丹皮、麥門冬、天花粉、甘草,煎而服之,汗出如雨,直至兩踝。舌潤而苔盡退,衄亦止,目珠色淡,脈乃漸出。
白話文:
[新都治驗]
-
病人後來乾咳不止,晝夜咳嗽,喉嚨疼痛,胸部脹滿,身體略微發熱,這是因為錯誤地過早服用人參、白朮所致。用馬兜鈴、百部、牡蠣殼,各用蜜水製成一錢的藥劑,五味子、甘草各五分,百合二錢,服用四劑藥就痊癒了。
-
程松逸先生患有酒疽,全身皮膚發黃,小便像柏樹汁液一樣顏色深黃,眼睛像塗了金子一樣,出汗沾濕衣服像染上顏色一樣。胸膈痞滿,味覺喪失,四肢酸軟無力。脈象濡滑而數,用四苓散加厚朴、陳皮、糖球子、麥芽、葛根,加倍的青蒿,水煎服,服藥前加入萱草根鮮汁一小杯。服用四劑藥後,黃疸症狀完全消失。
-
太學岐原門下的一位名叫仲諫的人,患有癰疽,寒熱交作,紅腫疼痛,嘔吐噁心,不能進食。外科醫生治療一個多月,腫痛日益加重,飲食日減,肌肉消瘦,精神極度疲憊,無法行動。岐原請我診治。病人脈象浮數而無力,形體氣息都很虛弱。當時一位專攻外科的唐姓醫生,正要給他用藥,我問他用什麼藥,他說:真人活命飲。已經服用四劑了,現在才加大黃。
我又問他之前用的藥是什麼,他說:敗毒散、黃連解毒湯。我向他解釋說:這些藥都是治療初期邪氣偏盛的病症,根據現在的症狀來看,病人氣血大虛,應該是大補元氣,然後再引導膿液排出,才能保住性命。唐醫生說:凡是疼痛都是實證,瘙癢才是虛證。現在疼痛正盛,脈象也很快,病人又吃不下東西,大補藥會更加脹滿,飲食怎麼能進得去,熱毒又怎麼能排出呢?我嚴肅地對他說:《素問》說:脈象數的,邪氣為熱,症狀為虛。現在病人疼痛劇烈,都是因為寒涼敗毒的藥傷了脾胃,凝滯了氣血,所以飲食減少而疼痛加重。
再用敗毒的藥,就等於下毒了。怎麼能期望膿液排出而保全性命呢?唐醫生說:補藥應該在膿液潰破之後,或者膿液變清之後再使用。現在膿液還沒有排出,怎麼能說虛證而使用補藥呢?我是專門治外科的,不敢承擔這個責任。我轉向岐原說:生死就繫於這一劑藥,不可不慎重。他認為膿液未出,不宜補益,主張使用排膿內托散、十全大補湯,這不是外科的急救藥嗎?總之,治療疾病寧可有餘,之後再慢慢減少藥量比較容易,現在病人情況如此危急,再固守成法,之後又該怎麼辦呢?岐原說:井底之蛙,怎麼知道天有多高,還是聽從你的藥方吧。
我用黃耆三錢,人參二錢,川芎、當歸各一錢,白芷、官桂、甘草、防風各五分,急煎服用。一劑藥後疼痛停止,精神恢復,飲食增加,再服用兩劑藥後膿液排出,服用十劑藥後傷口長好,能夠活動了。唐醫生拍著胸脯,嘖嘖稱奇地對同行說:從今以後才知道補藥也能夠排出膿液,增加食慾。我們外科醫生應該永遠記住這一點,作為治療的準則。
- 一位婦女咳嗽,痰中帶血,一天大便五、六次,噁心,飲食很難下咽。食物一到胃中就感到不舒服,立刻想要腹瀉,必須把糞便瀉乾淨後才能停止。肌肉消瘦,下午發熱。發熱之前,四肢先麻木,兩腳膝蓋都顫抖,寸關脈滑數,尺脈沉細,這是虛證中有食積、痰飲的症狀!雖然脈象數,下午發熱,但不敢輕用寒涼藥,特地用溫補下焦的藥,希望關門有守,腹瀉可以停止。
用山茱萸、菟絲子、人參、破故紙、杜仲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、桂心、砂仁,服用後感覺很舒服,四劑藥後,下肢不再顫抖!但是飲食後腹部輕微疼痛,就想上廁所。之前的藥方減少山茱萸的用量,增加白朮、肉豆蔻、木香,服用八劑藥後痊癒。
- 我的族侄煌,春天患溫病後,突然鼻出血,寒戰,小便不利。舌苔焦黃,眼珠極紅,六脈浮而不明顯。全家人都非常恐慌。我說:這是要出汗的徵兆,是由於熱極而引起的。因為之前汗液沒有完全排出,陽明經的餘熱還在,迫使血液上行,從鼻孔溢出,所以出現這種症狀。用石膏、滑石、生地黃、升麻、赤芍藥、牡丹皮、麥門冬、天花粉、甘草,煎服,汗出如雨,一直流到腳踝。舌頭潤澤,舌苔完全退去,鼻出血也停止,眼珠顏色變淡,脈象也逐漸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