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贈太醫孫君東宿序
贈太醫孫君東宿序
1. 贈太醫孫君東宿序
夫人世間操生死之柄者,在上有兵官、刑官,而在於下者有醫。然一獄之決,即不得其平,非旦夕死也,必省於恤刑,讞於大理,罪當然後議死,非若醫之傷人在呼吸間也。將不知兵,三軍之命,懸於呼吸。然兵不常用,非若醫之日視疾也。故醫之責為尤重。神農嘗草木,軒轅岐伯作《內經》,彼皆所謂聖神賢哲也,然必身親為之,誠重人命也。
白話文:
世上有掌管人們生死大權的人,上面有管兵刑之官,下面有醫生。然而,一旦判決刑罰不公,並非馬上處死,肯定要先向刑部上報,由大理寺審理,確認罪行後才判處死刑,不像醫生可以讓人在瞬間受到傷害。如果將領不懂軍事,那麼三軍的性命就會懸於一線。然而,打仗不是常事,不像醫生每天都要看病。所以,醫生的責任尤其重大。神農嘗百草,軒轅和岐伯寫《內經》,他們都是聖賢賢哲,但是他們都親自參與,可見他們非常重視人的生命。
醫果小道乎哉!後世若東垣,若仲景,若丹溪、攖寧諸人,其術雖不逮和、緩、倉、扁,然其心專用生人為務,故所治輒有功,古今稱良。乃若晚近之醫,其心本不務生人,惟借其名以罔利。
白話文:
中醫之博大精深,豈能一言以蔽之?後世如東垣、仲景、丹溪、攖寧等人,雖然他們的醫術可能不及扁鵲、和緩、蒼公等人,但他們一心致力於救人,因此其診治常能取得成效,古今皆稱讚其醫術高明。然而現今的醫生,他們的心思根本不在救人上,只是藉著醫生的名號來獲取利益。
生平於軒岐之書,未一觸目,其臨病不能察人陰陽、寒熱、虛實之變,而命藥暗於君臣佐使之宜,用方書之活套,僥倖於一生,以蘄人之利,而患者之安危,略不芥蒂於心,人死則歸怨於天命之不可為。嗟呼!嗟呼!其兵人而不剚刃者耶!其操藥餌以行賈者耶!若而人,皆新安孫君東宿所羞者矣。
白話文:
這輩子從未認真拜讀過軒轅和岐伯的著作,導致處理病人時無法判斷他們的陰陽、寒熱、虛實變化。開藥方時,也不懂得君臣佐使的用法,只是照抄方書上現成的方子,僥倖過一生,只顧追求自己的利益,而對病人的安危漠不關心。病人死後,就把責任推給不可違的命運。唉呀!唉呀!這不就是在殺人不見血的人嗎?這不就是用藥物賺取錢財的人嗎?像這樣的人,都是新安的孫君東宿所鄙視和羞恥的。
孫君術高而心務生人,余雅聞其名,尚未識,會兒子痘,迎群醫診視,平時皆稱專門者,至此人人縛手,顧余曰:不可為矣。奈何!余因悲泣,而孫君適至,撫我曰:無為,若狀可生也。遂授藥。諸醫或目笑之,或駭異之,竟起死而回之生,症屢變,亦屢更劑,莫不奇中。諸醫慚而退。
白話文:
孫醫生醫術高明,但他的心願是救死扶傷。我早就聽過他的大名,但一直沒有機會認識。這一次,我的兒子得了天花,請來很多醫生診治,他們平時都自稱是專門治療天花,但面對我兒子的病症,他們都束手無策,對我說:“沒辦法醫治了。”我聽了不禁悲痛欲絕。孫醫生這時恰好來訪,他安慰我說:“別急,你兒子的病可以治癒。”於是給了他藥方。在場的醫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,也有人驚訝不已。但結果,我兒子竟然起死回生。孩子的病情還反覆變化了好幾次,孫醫生也反覆更換藥方,毎回都能對症下藥。其他的醫生自覺慚愧,只好退下了。
自後家人有疾,輒迎孫君治,亦莫不奇中者。余竊觀其治疾也,食不甘,夜不臥,沉思以求病之自,翻閱《素》《難》諸書,以稽治之方,其心之務於生人也如此。亦無論富貴困乏,而此心無不周洽也。其處季世而存上古賢聖之心者耶!間語余曰:少遊栝蒼,遇一道士,與談數日,兩相歡也。
白話文:
從那以後,家裡有人生病,都請孫思邈來診治,而每次都能把病治好。我自己暗暗觀察他看病的過程,發現他飲食清淡,夜不能寐,他會深入思考病人的病情,並翻閱《黃帝內經》等書籍,以推敲治病的方法。他對病人的關心,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。無論病人是富貴還是貧困,他都一視同仁。他真是處於這個時代,卻懷有古代聖賢的仁心啊!他曾對我說:「我年輕時遊歷括蒼山,遇到一位道士,我們交談了幾天,相談甚歡。」
因授異方一編,是時以少年喜遊間,僅錄其半還之,今悔恨無及矣。與盧醫之遇長桑君,不相類哉!雖然孫君之心務生人,即不道士遇,其術固且良矣。
時萬曆丙子六月六日歸安鄭明選候升甫頓首拜撰
白話文:
當時,我收到了一本奇特的醫書。那時年少好遊,只抄錄了一半就還給了人,現在後悔不已。這件事和盧醫遇到長桑君的故事很像啊!雖然孫思邈的心志在於救助世人,即使沒有遇到道士,他的醫術本來就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