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三卷 (7)

回本書目錄

三卷 (7)

1. 新都治驗

且其味甘,尤能作滯。復加地黃、參、術,寧不塞其塞哉。由是而成大滿大堅之症。《內經》謂:中滿者,瀉之於內。良以此。夫彼亦泥乎丹溪產後,須當大補氣血之誤也。(三十一)

程宅一老嫗,年八十餘,常頭暈腳軟,撐載上身不起,行須人扶,否則眩暈跌撲。大便溏泄,小水淋瀝。此下元虛憊所致。以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薏苡仁各二錢,山茱萸、杜仲、茯苓各一錢,陳皮、山藥、粉草各八分,八帖而愈。(三十二)

文學程道吾先生令眷,夜為夢魘所驚,時常暈厥,精神恍惚,一日三五發,咳嗽,面色青,不思穀食,日惟啖牛肉脯數塊而已。時師屢治無功。吳渤海視為寒痰作厥,投以附子、肉桂,而厥尤加。逆予為治。診左脈弦,右脈滑,兩寸稍短。道吾先令眷二,皆卒於瘵,知其為傳屍瘵症也,不易治之。

乃權以壯神補養之劑,消息調理,俟飲食進,胃氣轉,始可用正治之法。姑用人參、茯苓、柏子仁、石菖蒲、遠志、丹參、當歸、石斛,以補養神氣。以陳皮、貝母、甘草、紫菀,化痰治嗽。服半月而無進退。

乃為制太上渾元丹,藥用紫河車一具,辰砂、鱉甲、犀角各一兩,鹿角膠、紫石英、石斛各八錢,沉香、乳香、安息香、茯苓、紫菀、牛膝、人參各五錢,麝香五分,煉蜜為丸,赤豆大,每早晚鹽湯或酒送下三十六丸。

又制霹靂出獵丹,藥用牛黃、狗寶、阿魏、安息各一錢,虎頭骨五錢,啄木鳥一隻,獺爪一枚,敗鼓心破皮三錢,麝香五分,天靈蓋一個,煉蜜為丸,雄黃三錢為衣,每五更空心蔥白湯送下五分,三五日服一次,與太上渾元丹相兼服。才服半月,精神頓異,不似前時恍惚矣。

但小腹左邊一點疼,前煎藥中加白芍藥一錢,服之一月。精神大好,暈厥再不發矣。次年生一女,其宅瘵疾從此再亦不傳。(三十三)

一僕婦,年三十,患瘟疫一月餘矣。非勞復即食復,今則發熱咳嗽,胸脅疼,耳聾口渴,大便七八日不行,不知人事。乃與柴胡、石膏各三錢,栝蔞、桔梗、枳殼各一錢五分,黃芩、前胡各一錢,天花粉八分,甘草五分,黃連八分,急煎服之,人事稍清。因大便不行,次日以大柴胡湯下之。

又次日,大便雖行,熱仍不退,改以柴胡二錢,白芍藥、黃芩、麥門冬各一錢,天花粉、茯苓、甘草各六分,四帖而愈。(三十四)

參軍程方塘翁,年六十四,向以殈㣧,服溫補下元藥太多,冬月下身著單褲,立溪邊督工,受寒,致筋骨疼痛,肩井缺盆、腳膝跟踝、手肘掌後及骨節動處,皆紅腫而痛,臥床褥三年。吳中溪視為虛而用虎潛丸,吳渤海視為寒而用大附子、肉桂、鹿茸。徐東皋認為濕。周皓認為血虛。

張甲認為風。李乙認為歷節。百治不瘳,腿間大肉盡消,惟各骨節處腫大而疼。予適在程道吾宅,乃逆予診之。其脈弦澀有力,知其為濕熱痰火,被寒氣凝滯固澀經絡也。節為藥劑不對,故病日加。所取者,目中精神尚在,胃氣仍未全損。但小水解下以瓦盆盛之,少頃則澄結為砂,色紅而濁。

白話文:

新都治驗

一則案例:患者因產後調理不當,導致氣血瘀滯,出現腹脹堅硬的症狀。治療應當根據《內經》“中滿者,瀉之於內”的原則,而非一味進補。

二則案例: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婦人,常感頭暈腳軟,大便溏泄,小便淋漓,這是下元虛憊所致。處方以人參、黃耆等補益下元,八帖藥後痊癒。

三則案例:程道吾先生的親眷,經常夢魘驚嚇,暈厥、精神恍惚,伴有咳嗽等症狀,且拒絕進食。多位醫師治療無效,甚至用附子、肉桂溫補反而加重病情。診斷為傳染性疾病,難以根治。先以補養神氣的藥物調理,待胃氣轉好後再用正治之法。服用半月無效後,改用太上渾元丹和霹靂出獵丹兩方藥物,並根據病情調整,最終痊癒,次年生女後,家族的疾病也未再傳染。

四則案例:一位三十歲的僕婦,患瘟疫月餘,發熱咳嗽,胸脅疼痛,大便不通,神志不清。先用柴胡、石膏等清熱解毒,再用大柴胡湯通便,最後調整藥方,四帖藥後痊癒。

五則案例:程方塘翁因服用溫補藥物過度,又受寒,導致筋骨疼痛,臥床三年。多位醫師診斷不一,治療無效。診斷為濕熱痰火,寒氣凝滯經絡所致。因以往治療藥物不對症,病情加重。觀察其小便如砂,色紅濁,證實了此診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