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一卷 (31)
一卷 (31)
1. 三吳治驗
王祖泉乃眷,朝飯後稍寒,惡風發熱,遍身疼痛,汗大出不止,口中熱,腹中不知餓,小水短,六脈皆澀。以白芍藥五錢,白朮二錢,桂皮、黃芩各一錢,甘草八分。二帖而汗止,寒熱除,減去白朮,加當歸而遍身痛止。(一百零四)
費少垣乃眷,妊已九月,痰多喘嗽,胎氣上逆,眼撐不起,兩太陽微疼,予曰:此子懸症兼痰火也。以大紫蘇飲為主,才服一帖,逆即不逆,胸膈頓寬,惟喘嗽不止,與七制化痰丸而安。(一百零五)
費一吾先生令政,妊已四月,夜不能睡,小便淋痛,痰嗽內熱。脈右關滑,左寸微弱,兩手皆數。與橘紅、貝母、片芩、黃連、茯苓、澤瀉、枳殼、蘇梗、前胡,水煎服之。其夜即能安寢。次日再以四君子湯加當歸、香附、貝母、陳皮、條芩、紫蘇梗、前胡,調理足月而產一子。(一百零六)
令弟媳六娘子,遍身痛,發熱,汗大出,昏昏如醉,臥不能起。兩寸脈短弱,兩手皆數而無力,此勞倦之餘,故汗大走也。黃耆三錢,白芍四錢,粉草一錢五分,桂皮八分,當歸一錢,石斛二錢。一帖熱除,痛、汗皆止。惟倦而不能起,仍以前方加人參、陳皮,兩帖而痊。(一百零七)
又八娘子,頭痛咳嗽,痰多有血,夜分發熱,喉中常作血腥。每經水行,必腹中先痛二日。用香附、牡丹皮、滑石、甘草、桃仁、川芎、當歸、柴胡、白芍、山梔子、茅根,八帖而瘳。(一百零八)
姚弁山老先生內人,自上年十月,左足不能履地。至十二月,產後忽好三日,復不能動,時常胸脅作痛,素多痰火,而治者卒以四物湯、天麥門冬為主,間服獨參湯,服將彌年,而病如故。予診之:兩寸脈俱洪滑而數,夜分發熱,此係濕痰凝滯,補塞太重,故遷延不脫。乃以二陳湯加蒼朮、黃柏、威靈仙、五加皮、生地黃、白芥子、白芍藥、當歸,兩帖,胸脅痛止,熱除,再加薏苡仁,八帖,而足能舉步矣。(一百零九)
李坦渠老先生令子室,十月發寒熱起,一日一發,咳嗽,心痛,腰亦痛。至次年正月十七日,始間日一發,肌肉大瘦,喉疼,汗出如雨,白帶如注,飲食減少,百試而汗不止,延予為診。其脈右手軟弱,左手散亂,此汗多而脈不斂,病勢至此,危之甚矣。書云:火熱似瘧。此病之謂歟。
以黃耆二錢,白芍一錢五分,粉草、阿膠各一錢,鱉甲三錢,桂枝五分,烏梅一個,水煎服。其夜汗止。次早診之,左脈已斂,神氣亦回。前方加何首烏、石斛、牡蠣。其日寒熱亦不發,飲食稍加,駸駸然有幽谷回春之象。(一百十)
太學周衡宇先生,吳江瀾溪人,大塚宰白川公之令孫也。近來咯血色紫,胃中痰火素盛,壅於胸膈,作痞作疼,痰與瘀血挾而為熱。脈左寸洪大,右寸關皆滑,兩手盡數,此有餘之候。總管丸四錢,再以滑石、桃仁各三錢,山楂二錢,枳殼、梔子、貝母、紅花、丹皮各一錢,茅根五錢,水煎服之。次日大便行三次,痰積極多,內帶瘀血。
白話文:
三吳治驗
-
王祖泉家眷,飯後稍感寒冷,惡風發熱,全身疼痛,大量出汗不止,口乾舌燥,不覺飢餓,小便短少,六脈皆澀。用白芍藥五錢、白朮二錢、桂皮、黃芩各一錢、甘草八分。服用兩帖後,汗止,寒熱消失,減去白朮,加入當歸,全身疼痛也止。
-
費少垣家眷,懷孕九月,痰多咳嗽,胎氣上逆,眼睛睜不開,太陽穴微痛。診斷為胎兒懸症兼痰火。以大紫蘇飲為主方,服用一帖後,胎氣上逆的情況即消失,胸膈頓時舒暢,但咳嗽仍不止,於是服用七制化痰丸而痊癒。
-
費一吾先生的妻子,懷孕四月,夜不能寐,小便淋痛,咳嗽、內熱。脈象右關滑數,左寸微弱,兩手皆數。用橘紅、貝母、片芩、黃連、茯苓、澤瀉、枳殼、蘇梗、前胡水煎服用。當晚就能安睡。次日再用四君子湯加當歸、香附、貝母、陳皮、條芩、紫蘇梗、前胡,調理至足月順利產下一子。
-
令弟媳六娘子,全身疼痛、發熱、大量出汗,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樣,臥床不起。兩寸脈短弱,兩手皆數而無力,這是勞累過度導致大量出汗。用黃耆三錢、白芍四錢、粉草一錢五分、桂皮八分、當歸一錢、石斛二錢。服用一帖後,發熱、疼痛、出汗都停止了,只是仍然疲倦無法起身,於是繼續服用上方並加入人參、陳皮,服用兩帖後痊癒。
-
八娘子,頭痛咳嗽,痰多帶血,夜間發熱,喉嚨經常有血腥味。每次月經來潮前,腹部都會先痛兩天。用香附、牡丹皮、滑石、甘草、桃仁、川芎、當歸、柴胡、白芍、山梔子、茅根,服用八帖後痊癒。
-
姚弁山老先生的妻子,從上年十月起,左腳不能著地。到了十二月,產後突然好了三天,又不能動彈,經常胸脅疼痛,素來痰火較多。先前治療者以四物湯、天麥門冬為主,間服獨參湯,服藥將近一年,病情如故。我診斷:兩寸脈皆洪滑數,夜間發熱,這是濕痰凝滯,補益過度,所以久治不愈。於是用二陳湯加蒼朮、黃柏、威靈仙、五加皮、生地黃、白芥子、白芍藥、當歸,服用兩帖後,胸脅疼痛、發熱消失,再加薏苡仁,服用八帖後,腳能走路了。
-
李坦渠老先生的兒媳,十月開始發寒熱,一日一發,咳嗽,心痛,腰痛。到次年正月十七日,改為間日一發,肌肉消瘦,喉嚨痛,汗出如雨,白帶如注,飲食減少,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法止汗,於是延請我診治。脈象右手軟弱,左手散亂,這是汗多而脈不收斂,病情危急。古書記載:「火熱似瘧」,此病應屬此類。用黃耆二錢、白芍一錢五分、粉草、阿膠各一錢、鱉甲三錢、桂枝五分、烏梅一個水煎服。當晚汗止。次日早上診脈,左脈已收斂,精神也恢復了。上方再加何首烏、石斛、牡蠣。當天寒熱也不發作,飲食略有增加,病情好轉,呈現恢復的跡象。
-
太學周衡宇先生,吳江瀾溪人,大塚宰白川公的孫子。近來咯血,血色紫暗,胃中痰火素盛,壅塞於胸膈,作痞作痛,痰瘀血夾雜而化熱。脈象左寸洪大,右寸關皆滑數,兩手皆數,這是實證。服用總管丸四錢,再用滑石、桃仁各三錢,山楂二錢,枳殼、梔子、貝母、紅花、丹皮各一錢,茅根五錢水煎服。次日大便三次,痰吐很多,內帶瘀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