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一卷 (27)
一卷 (27)
1. 三吳治驗
一僕發熱頭疼,口渴,腹疼,小便赤,大便瀉,日夜不睡者六日。予診之曰:據脈,汗後浮數,熱尚不減,乃疫症也。以滑石三錢,青蒿、葛根、白芷、片芩各一錢半,炙甘草,升麻各五分,一帖即得睡,熱減大半,頭痛全除。惟小水赤,頭暈,腳膝無力。此病後血虛之故。以四物湯加青蒿、酒芩、薏苡仁,服之而安。(八十)
一僕病與前類,而身如火爍,頭痛如破,大便不瀉,小水赤,口渴,鼻乾,不得眠,胸膈膨脹,腹飢不能食,六脈弦而數。用竹葉石膏湯,加知母、枳殼、白芷、葛根,大加青蒿,一帖而熱痛減半,胸膈亦寬。惟口渴,小水短澀,睡臥不安。又與化瘟丹三錢,井水化下,渴止,稍得睡,頭暈腳軟,喘急。
與四物湯加青蒿、酒芩、薏苡仁、木瓜,服之全安。(八十一)
一僕之病亦前相似,以服丘一齋藥而大吐大瀉,熱益增,頭痛莫能當,煩躁口渴,鼻乾,嘔吐,小水短澀,寢食廢者十四日,勢甚危急。詢前所服藥,乃藿香正氣散加砂仁、厚朴、山楂,大耗元氣之味,且五月火令當權之疫,當以甘寒之劑治之,何可以辛熱香竄者,益其火而枯其津也,其勢危矣。此皆不知因時達變,惟習常膠,故以誤人者。
用急投人參白虎湯,加竹茹、葛根、青蒿、升麻,一帖而熱除,再帖而頭痛止,諸症盡去。後連治數人,多如此類。何也?此天行之疫,故一方見之。治多先以甘寒清解之劑投之,熱退即以四物湯以補陰血,稍加清熱之劑,而青蒿之功居多,此固一時自得之愚。用錄之以告同志者,使知治法當隨時俗為變,而常套不可不脫也。
(八十二)
馬鳳陽文學,五月患咳嗽,內熱,額上多汗,惡風。脈左弦數,右滑數。予曰:據弦數為陰虛,滑為有痰。不亟調治,恐成虛怯。以白芍藥、川歸、茯苓、五味子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、貝母、天花粉、酒芩、麥冬、知母、桑白皮,十帖,諸症皆瘳。七月復瘧,間日一發,寒熱相半,寒熱亦俱極,渴甚,上身汗多。
以石膏五錢,人參、黃耆、白芍藥、麥冬、知母各二錢,柴胡三錢,桂枝、甘草、陳皮、貝母各一錢,竹葉三十片,一帖而愈。(八+三)
倪二南先生內人,小水不禁,一日二十餘起,脈右寸洪而有力,左寸虛,右尺沉微。此心腎不交之症也。以當歸、遠志、丹參、牡丹皮、桑螵蛸、人參、山茱萸、益智仁、黃柏、知母為丸,服之,五日而安。後凡遇辛苦則發,以此服之立效。(八十四)
柱史嚴印老長媳,少司空沈鏡老女也。患腹痛有小塊藟藟然,腹覺冷甚,兩寸關皆滑數,兩尺皆沉微,此脾氣弱而飲食不消,又當秋令濕淫之候,不利亦瀉,宜預防。與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白豆仁、木香、半夏、陳皮、澤瀉煎服。其夜果瀉一度,次早又瀉一度。小腹仍疼不少減,且裡急後重。
白話文:
三吳治驗
一、一位僕人發燒頭痛,口渴,腹痛,小便顏色深紅,大便稀溏,日夜不得安睡,持續六天。我診斷後認為:根據脈象,發汗後脈搏浮數,體內熱證未減,這是瘟疫。於是處方滑石三錢,青蒿、葛根、白芷、黃芩各一錢半,炙甘草、升麻各五分,一劑藥後便能入睡,發熱減輕大半,頭痛痊癒。只是小便仍深紅,頭暈,腳膝無力。這是病後血虛所致。於是處方四物湯,再加青蒿、酒黃芩、薏苡仁,服用後痊癒。(八十)
二、一位僕人的病情與前例相似,但全身如同火燒,頭痛劇烈,大便不通,小便深紅,口渴,鼻乾,無法入睡,胸膈脹滿,飢餓卻不能進食,六脈弦數。我用竹葉石膏湯,加入知母、枳殼、白芷、葛根,大量增加青蒿,一劑藥後發熱疼痛減輕一半,胸膈也舒暢了。只是仍然口渴,小便短少澀滯,睡臥不安。我又給他服用化瘟丹三錢,用井水送服,口渴止住,稍微能睡了,但頭暈腳軟,呼吸急促。
於是處方四物湯,再加青蒿、酒黃芩、薏苡仁、木瓜,服用後完全康復。(八十一)
三、一位僕人的病情也與前面類似,服用丘一齋的藥物後大量嘔吐腹瀉,發熱加重,頭痛難忍,煩躁口渴,鼻乾,嘔吐,小便短少澀滯,不能飲食睡眠,持續十四天,病情危急。詢問他之前服用的藥物,原來是藿香正氣散加砂仁、厚朴、山楂,這些藥物大傷元氣,而且五月正是疫病盛行的季節,應該用甘寒的藥物治療,怎麼可以用辛熱香竄的藥物呢?這會加重病情,耗傷津液,病情危急!這些都是因為不知變通,死守常規,所以誤治了病人。
我立即使用人參白虎湯,加入竹茹、葛根、青蒿、升麻,一劑藥後發熱消失,再服用一劑頭痛痊癒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。後來又連續治療幾個人,病情都與此類似。為什麼呢?這是流行性瘟疫,所以用同一種藥方就能治癒。治療大多先用甘寒清解的藥物,熱退之後再用四物湯補益陰血,稍微再加一些清熱的藥物,而青蒿的功效最多,這是我一時靈機應變的愚見。記錄下來告訴同道,讓他們知道治療方法要隨時俗變化,不能墨守成規。(八十二)
四、馬鳳陽先生,五月患咳嗽,內熱,額頭多汗,怕風。脈象左邊弦數,右邊滑數。我說:根據脈象,弦數是陰虛,滑數是有痰。如果不積極治療,恐怕會變成虛弱。於是處方白芍藥、川芎、茯苓、五味子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、貝母、天花粉、酒黃芩、麥冬、知母、桑白皮,十劑藥後,諸症都痊癒。七月又患瘧疾,隔日發作一次,寒熱各半,寒熱都很劇烈,口渴,上半身多汗。
於是處方石膏五錢,人參、黃耆、白芍藥、麥冬、知母各二錢,柴胡三錢,桂枝、甘草、陳皮、貝母各一錢,竹葉三十片,一劑藥後痊癒。(八十三)
五、倪二南先生的妻子,小便失禁,一天要起夜二十多次,脈象右寸洪大有力,左寸虛弱,右尺沉細。這是心腎不交的症狀。於是處方當歸、遠志、丹參、牡丹皮、桑螵蛸、人參、山茱萸、益智仁、黃柏、知母製成丸藥服用,五天後痊癒。以後只要遇到辛勞就發病,服用此藥就能立即見效。(八十四)
六、柱史嚴印老先生的长媳,少司空沈鏡老先生的女兒。患腹痛,腹部有塊狀物,感覺腹部非常寒冷,兩寸關脈都滑數,兩尺脈都沉細,這是脾氣虛弱,飲食消化不良,又值秋季濕邪盛行的季節,不利於瀉下,應該預防。於是處方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白扁豆、木香、半夏、陳皮、澤瀉煎服。當晚果然腹瀉一次,第二天早上又瀉了一次。小腹部疼痛並沒有減輕多少,而且裡急後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