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一卷 (24)

回本書目錄

一卷 (24)

1. 三吳治驗

大國博臧顧諸先生,病兩耳掀癢,唇燥舌乾,咳嗽吐濃痰,脈左稍浮弦,右洪滑。此胃中痰火流入肺經,鬱積久而生熱生風也。先以總管丸導其痰,又與黑虎丹祛其風熱,繼以天花粉、薄荷、鬱金、葛根、白藥子、甘草、黃連、連翹、蟬蛻,煎服而安。(六十四)

王南崗,咳嗽,氣湧不能伏枕,吐痰不已,下午微熱,胸膈膨脹,不知飽餓,口乾,舌上白苔厚,小水短少,大便裡急後重,間有紫黑血。脈右關洪滑,左手澀。據脈症,胃中有瘀血痰積,而肺氣亦虛也。

法當先補而後瀉,以人參、白朮、白芍藥、柴胡、黃連、陳皮、半夏、五味子、桔梗,與三帖後,察其肺脈已旺,乃與總管丸下之,去黑血屑極多,渚症悉減,再與紅六神丸調理而痊。(六十五)

張桃津乃政,原有小便癃閉之症,又小產後三日,臍下作疼,夜分發熱,口渴,大便溏,日三四度。先與補中益氣湯,加玄胡索、澤蘭葉、牡丹皮服之,連進三帖,大便實矣。惟小便頻數,滴滴不斷,一日夜二十餘次,夜分尤多,精神甚憊。脈雖五至,不甚充指。此血虛有熱,而氣亦滯也。

濕熱在氣分,故口中渴,血虛,故臍下痛。法當峻補其陰,而淡滲其陽。以熟地黃三錢,黃柏一錢補陰為君,萆薢去濕熱為臣,瞿麥穗、澤瀉淡滲為佐,烏藥調氣,甘草為使。服下臍痛全止,小便其夜亦不起,連進三帖,病脫然矣。(六十六)

陳光祿松巒翁,長厚君子也,而存心博愛。常五更胸膈脹疼,三吳名家遍延而治,寒熱溫涼藥味備嘗,竟無一效。禮予診之,右寸軟弱,左平,兩尺亦弱。予曰:此肺腎二經之不足也,補而斂之,可無恙矣。以補骨脂、山茱萸、人參各三兩,鹿角膠、鹿角霜各五兩,杜仲、巴戟、白茯苓、車前子各一兩五錢,乾山藥二兩,鹿角膠酒化為丸,空心淡鹽湯送下。

又以御米殼去筋膜蜜水炒三兩,訶子麵煨去核一兩,陳皮一兩半,煉蜜丸,五更枕上白湯送下一錢。服一月,病不再發。翁由是交予極歡也。及見予玄珠稿,大稱快,語曰:醫家凡得一方,輒自秘以為高,君獨欲公諸人,是有意於壽蒼生者。亟付剞劂,予當助梓。因手錄予百餘方,制丸散以施,而亦無人德我之望。

(六十七)

溧水令君吳湧瀾公尊夫人,每五更倒飽,必瀉一次,腹常作脹,間亦痛。脈兩手寸關洪滑,兩尺沉伏。予曰:此腸胃中有食積痰飲也。乃與總管丸三錢,生薑湯送下。大便雖行,不甚順利,又以神授香連丸和之,外用滑石、甘草、木香、枳殼、山楂、陳皮、白芍藥、酒連,調理而安。(六十八)

李悅齋先生夫人,胸脅大腹作疼,譫語如狂。寅卯辰三時稍輕,午後及夜痛甚,晝夜不睡,飲食不進者十八日。究其故,原有痰火與頭疼、牙疼之疾,又因經行三日後,頭疼發寒熱。

白話文:

三吳治驗

顧先生患兩耳奇癢、嘴唇乾燥、舌頭乾燥、咳嗽並咳出濃痰,脈象左手略浮弦,右手洪滑。這是胃中痰火流入肺經,鬱積日久而產生熱邪和風邪。先用總管丸化痰,再用黑虎丹祛除風熱,接著服用天花粉、薄荷、鬱金、葛根、白藥子、甘草、黃連、連翹、蟬蛻煎劑,服用後病情好轉。

王南崗咳嗽,氣喘吁籲無法伏枕,不斷咳痰,下午略微發熱,胸膈脹滿,不知飢飽,口乾,舌苔厚白,小便量少,大便裡急後重,間或排出紫黑色血便。脈象右手關脈洪滑,左手脈澀。根據脈症判斷,胃中有瘀血痰積,且肺氣虛弱。

治療方法應先補後瀉,服用人參、白朮、白芍藥、柴胡、黃連、陳皮、半夏、五味子、桔梗三劑後,觀察肺脈是否轉旺,然後服用總管丸,排出大量黑血塊,諸症皆減輕,再服用紅六神丸調理而痊癒。

張桃津夫人,原有小便不利之症,小產後三日,臍下疼痛,夜間發熱,口渴,大便溏瀉,每日三四次。先服用補中益氣湯,加玄胡索、澤蘭葉、牡丹皮,連服三劑,大便轉實。但小便頻數,尿液不斷滴出,日夜約二十餘次,夜間尤甚,精神疲憊不堪。脈象雖五指俱按,但並不充實有力。這是血虛夾熱,且氣機阻滯。

濕熱在氣分,所以口渴;血虛,所以臍下疼痛。治療方法應峻補陰液,而溫和地利尿。處方:熟地黃、黃柏補益陰血為君藥,萆薢清利濕熱為臣藥,瞿麥穗、澤瀉利水滲濕為佐藥,烏藥理氣,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。服用後,臍下疼痛完全停止,夜間小便也減少,連服三劑,病癒。

陳光祿松巒翁,為慈祥厚道的長者,經常五更時胸膈脹痛,曾遍請三吳名醫治療,寒熱溫涼各種藥物都用過了,卻無效。我診脈後發現,右手寸脈軟弱,左手脈平,兩尺脈亦弱。我說:這是肺腎兩經虛弱所致,補益並斂固即可痊癒。處方:補骨脂、山茱萸、人參各三兩,鹿角膠、鹿角霜各五兩,杜仲、巴戟、白茯苓、車前子各一兩五錢,乾山藥二兩,將鹿角膠用酒烊化,製成丸劑,空腹用淡鹽湯送服。

另用御米殼(去筋膜,蜜水炒)三兩,訶子(煨去核)一兩,陳皮一兩半,煉蜜製成丸劑,五更時,以白開水送服一錢。服用一個月,疾病不再發作。翁因此十分感激我,看到我的醫案,非常高興,說:“醫家往往得到一方良方就秘而不宣,自認為很高明,您卻願意公開發表,是有意造福百姓的人啊!”他馬上將我的醫案抄錄下來,並準備付印。他又親手抄錄給我一百多個方劑,製成丸散施與病人,但從不求任何回報。

吳湧瀾公夫人,每逢五更就腹脹瀉肚,腹常脹滿,間或疼痛。脈象兩手寸關洪滑,兩尺沉伏。我說:這是腸胃中有食積痰飲。於是給她服用總管丸三錢,生薑湯送服。雖然大便排出,但不太順暢,又加服神授香連丸,並配合外治藥:滑石、甘草、木香、枳殼、山楂、陳皮、白芍藥、酒制連翹調理,病情好轉。

李悅齋先生夫人,胸脅腹部疼痛,神志恍惚,胡言亂語如狂。寅卯辰三時略微好些,下午和晚上疼痛加劇,晝夜不能睡覺,十八天滴水未進。追究其病因,原來有痰火及頭痛、牙痛的舊疾,又因月經來潮三天後,頭痛並發寒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