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一卷 (20)

回本書目錄

一卷 (20)

1. 三吳治驗

而腹痛裡急後重。予知其積滯將行也,乃與白六神丸,而腹痛後重皆除,改進以參苓白朮散,加香附、烏梅、山楂,服之病良已。(四十五)

溫巽橋子婦,吳車駕湧瀾公長女也。發熱噁心,小腹痛,原為怒後進食,因而成積,左腳痠已十日矣。南潯有陳女科,始作瘟疫療治,嘔噦益加,又作瘧治,粒米不能進,變為滯下,裡急後重,一日夜三十餘行。陳技窮而辭去。且言曰:非不盡心,犯逆症也。下痢身涼者生,身熱者死,脈沉細者生,脈洪大者死。

今身熱脈大,而又噤口,何可為哉。因請予治,脈之,兩手皆滑大,尺部尤搏指。予曰:症非逆,誤認為疫為瘧,治者逆也。雖多日不食,而尺脈搏指。《內經》云:在下者,引而竭之。法從下可生也。即與當歸龍薈丸一錢五分,服下,去稠積半盆,痛減大半,不食者十四日,至此始進粥一甌。

但胸膈仍飽悶不知餓,又與紅六神丸二錢,胸膈舒而小腹軟,惟兩胯痛,小腹覺冷,用熱磚慰之,子戶中白物綿綿下,小水短澀。改用五苓散加白芷、小茴香、白雞冠花、柴胡服之,至夜滿腹作疼,亟以五靈脂醋炒為末,酒糊為丸三錢,白湯送下,通宵安寢。次日,精神清健,飲食大進,小水通利矣。

而獨白物仍下,再用香附炒黑存性、枯礬各一兩,麵糊為丸,每空心益母草煎湯送下二錢,不終劑而白物無,病全愈矣。專科赧然稱奇而服,錄其案驗而去。(四十六)

溫一渠內人,平素血虛咳嗽,近為飲食所傷,不知飢餓。專科作陰虛治,而胸膈愈脹。予脈之,右關滑大,左手軟弱。法當先健脾,消去飲食,然後治嗽。若為補陰降火,不惟咳嗽無功,恐脾胃轉傷,腹脹瀉泄,變將不測。何也?脾胃喜溫而惡寒也。即以二陳湯加山楂、麥芽、枳實、白朮、川芎、香附與之。

一劑而胸膈寬,再劑而飲食進。繼用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陳皮、貝母、栝蔞仁、馬兜鈴、桔梗、紫菀,十帖而咳嗽脫然矣。(四十七)

溫巽橋二令媳,產後五十餘日,右脅脹痛,手不可近,赤白帶多,下如膿,發熱,大便燥結。予曰:此惡露未盡,瘀血化為膿,治宜急也。嘗見數婦有此病,而不識治,積而成毒,有成腸癰者,有內成腫毒,潰從腰俞出者,皆以不知治法,則瘀血無從出故也。急用澤蘭葉、山楂子、五靈脂、消惡露為君,川芍、當歸、茯苓、白芷為臣,益母草為佐,香附、青皮為使,外與當歸龍薈丸,潤大便,使熱從大便去。服後次日,腹脅皆寬,痛亦盡止。

又因食葷與雞子,復作疼,但不如前之甚,隨與保和丸,用山楂煎湯送下三錢,而痛愈矣。(四+八)

溫天衢氏,冬月病目,醫為發散太過,至春間吐血碗余。及夏,下午潮熱咳嗽,胸膈脹疼,早晨冷汗淋漓,大便溏,一日兩行,飲食少,肌肉消十之七,脈數,據症脈,法在不治。里中諸長老,以其素行端厚,群然懇予措劑。予以眾懇不能辭,乃用瀉白散加五味子、白芍藥、貝母、馬兜鈴,服下,其夜帖然而臥,不嗽,惟大便溏。

白話文:

三吳治驗

一則:患者腹痛,裡急後重,醫生判斷是積滯將要排出,於是給予白六神丸,腹痛和裡急後重都消失了。之後改用參苓白朮散,加香附、烏梅、山楂,服藥後病情痊癒。

二則:溫巽橋先生的兒媳婦,因發怒後進食,導致發熱噁心,小腹疼痛,左腳痠痛十日。之前曾求診於一位女科醫生,但治療方法錯誤,病情加重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裡急後重等症狀,每日腹瀉三十多次,該醫生束手無策。這位女科醫生認為此病屬於逆症,下痢身涼者生,身熱者死,脈沉細者生,脈洪大者死。患者身熱脈大,且不開口說話,情況危急。後求診於醫生,醫生診脈發現脈象滑大,認為並非逆症,而是之前的治療方法錯誤。於是給予當歸龍薈丸,服藥後排出大量積滯,疼痛減輕,十四日未進食後,開始進食稀粥。但胸膈仍飽悶,感覺不到飢餓,於是給予紅六神丸,胸膈舒暢,小腹柔軟,但兩胯疼痛,小腹發冷,用熱磚溫敷,排出白色黏稠物,小便短澀。改用五苓散加白芷、小茴香、白雞冠花、柴胡,服藥後晚上腹痛加劇,遂用醋炒五靈脂製成丸藥服用,一夜安眠。次日精神好轉,飲食增加,小便通暢,但白色黏稠物仍在排出,於是再用香附炒黑、枯礬製成丸藥服用,不久白色黏稠物排出停止,痊癒。

三則:溫一渠的內人,素體血虛咳嗽,近期因飲食不當,不知飢餓。之前醫生診斷為陰虛,治療方法錯誤,導致胸膈更加脹滿。醫生診脈發現右關脈滑大,左手脈軟弱,判斷應該先健脾胃,消食導滯,然後再治療咳嗽。若單純滋陰降火,不僅咳嗽無效,反而可能傷及脾胃,造成腹脹瀉泄等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醫生使用二陳湯加山楂、麥芽、枳實、白朮、川芎、香附,一劑藥後胸膈舒暢,兩劑藥後飲食增加。之後再用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陳皮、貝母、栝蔞仁、馬兜鈴、桔梗、紫菀,十劑藥後咳嗽痊癒。

四則:溫巽橋的二兒媳婦,產後五十多天,右脅脹痛,碰不得,赤白帶多,如膿樣,發熱,大便秘結。醫生診斷為惡露未盡,瘀血化膿,病情危急。醫生指出,很多婦女有此病,因治療不當,病情加重,甚至形成腸癰、腫毒等。因此,醫生使用澤蘭葉、山楂子、五靈脂、消惡露等藥物為主藥,川芍、當歸、茯苓、白芷為輔藥,益母草為佐藥,香附、青皮為使藥,並服用當歸龍薈丸通便,使熱從大便排出。服藥後次日,腹脅疼痛減輕。因再次進食葷菜雞蛋,疼痛復發,但不如先前嚴重,服用保和丸,用山楂湯送服後疼痛痊癒。

五則:溫天衢氏,冬天患眼疾,治療不當,春天吐血。夏天午後潮熱咳嗽,胸膈脹痛,早晨冷汗淋漓,大便溏瀉,一日兩次,飲食減少,肌肉消瘦,脈搏數快。根據病情和脈象,醫生判斷此病不宜用藥。但因眾人懇求,醫生使用瀉白散加五味子、白芍藥、貝母、馬兜鈴。服藥後晚上睡得很安穩,咳嗽停止,只有大便溏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