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一卷 (18)

回本書目錄

一卷 (18)

1. 三吳治驗

即與山楂、香附、枳實,調氣消導為君,丹參、丹皮、桃仁、滑石、茅根化瘀血為臣,黃連、蘆根,解犬肉之熱為佐,四帖,胸背寬,血吐止,惟腹中不舒,仍以前藥同丹溪保和丸與之,四帖,大便下極臭黑糞半桶,寢食俱安矣。(三十九)

有臧氏之婦,原以有痰火,服降火之藥過多,至秋痰積,因令氣,下行而滯於大腸,臍邊有硬塊,按之甚痛,痢下紅白八日,下惟點滴,日夜二十餘行,腹痛潮熱,口渴,小水不利,大便裡急後重,飲食不進,身重不能轉側。予診之,喜左脈皆有神氣,即從劉守真之法,行血則便膿自愈,調氣則後重自除治之。

用白芍藥、滑石、桃仁為君,當歸為臣,木香、檳榔、山楂、酒芩、酒連、枳殼為佐,服下大便稍流利,腹中稍寬舒,次日仍與前藥,則滯下大行,痢減大半。第三日,用芍藥、當歸、滑石、桃仁、炙甘草、酒連、木香,與保和丸同服,下午大便行,上午所服丸藥,隨糞而下。乃知積滯已盡,諸症悉減,惟臍邊痛未全止。

以仲景小建中湯加當歸、木香,服之而安。(四十)

丁耀川文學令堂,年四十四,常患胃脘痛,孀居十五年,日茹蔬素,其年七月,觸於怒,吐血碗許,不數日平矣。九月又怒,而吐血如前,加腹痛。至次年二月,忽裡急後重,肛門大疼,小便短澀,出惟點滴,痛不可言,腰與小腹之熱,如滾湯泡者,日惟仰臥不能側,一側則左胯並腿作痛,兩胯原有痛,小便疼則肛門之痛減,肛門疼則小便之痛亦減。肛門以疼之故不能坐。

遇驚恐則下愈墜而疼,經不行者兩月,往常經來時腰腹必痛,下紫黑血塊甚多,今又白帶如注,口渴,通宵不寐,不思飲食,多怒,面與手足發虛浮,喉中梗梗有痰,肌肉半消,診之脈僅四至,兩寸軟弱,右關滑,左關弦,兩尺澀。據脈上焦氣血不足,中焦有痰,下焦氣凝血滯,鬱而為火。

蓋下焦之疾,肝腎所攝,腰胯肝之所經,而二便乃腎之所主也。據症面與手足虛浮,則脾氣甚弱,飲食不思,則胃氣不充,不寐,由過於愁憂思慮而心血不足,總為七情所傷故爾。《內經》云:二陽之病發心脾,女子得之則不月。此病近之。且值火令當權之候,誠可慮也。所幸者,脈尚不數,聲音清亮,尤可措手。

因先為開鬱清熱,調達肝氣,保過夏令後,再為驟補陰血。必戒絕怒氣,使血得循經,而病可痊。不然,則倉扁亦難奏功矣。初投當歸龍薈丸,以撤下部之熱,繼以四物湯,龍膽草、黃柏、知母、柴胡、澤蘭葉,煎吞滋腎丸。連服四日,腰與小腹之熱始退,後以香薷、石葦、龍膽草、桃仁、滑石、杜牛膝、甘草梢、軟柴胡,煎吞滋腎丸,大小便痛全減。(四十一)

白話文:

三吳治驗

(三十九)某病人與山楂、香附、枳實等藥調理氣機、消導積滯;再用丹參、丹皮、桃仁、滑石、茅根等藥化瘀止血;最後用黃連、蘆根等藥清解因食用犬肉引起的熱邪。服用四劑藥後,胸背寬舒,吐血停止,但腹部仍有不適感,於是又加服保和丸,服用四劑後,排出大量臭黑大便,病情痊癒,飲食起居恢復正常。

(四十)臧氏婦女因服用降火藥過多,導致痰火積聚,氣機阻滯於大腸,臍周出現硬塊,按壓疼痛,伴隨紅白痢疾八天,大便稀少,日夜腹瀉二十餘次,腹痛、潮熱、口渴、小便不利、裡急後重、飲食不進、身體沉重等症狀。我診脈發現其左脈有力,便依據劉守真醫案的經驗,認為只要行血通便,則膿血自愈,調理氣機,則裡急後重自除。

於是處方以白芍藥、滑石、桃仁為主藥,當歸為輔藥,木香、檳榔、山楂、酒芩、酒連、枳殼為佐藥。服用後大便略通,腹部稍感舒適。次日繼續服用原方,則大便通暢,痢疾減輕大半。第三日,處方白芍藥、當歸、滑石、桃仁、炙甘草、酒連、木香,並加保和丸同服,下午大便通暢,上午服用的丸藥也隨大便排出。這說明積滯已盡,諸症均有所減輕,唯獨臍周疼痛未完全消失。

最後,我用仲景小建中湯加當歸、木香,服用後痊癒。

(四十一)丁耀川文學令堂,四十四歲,常患胃脘痛,守寡十五年,長期素食。七月因怒氣攻心,吐血一碗,數日後痊癒。九月再次因怒氣攻心,再次吐血,並伴隨腹痛。次年二月,突然出現裡急後重、肛門劇痛、小便不利、疼痛難忍,腰腹部熱如火燙,只能仰臥,不能側臥,一側臥則左髖部及腿部疼痛,兩胯本來就疼痛,小便疼痛時肛門疼痛減輕,肛門疼痛時小便疼痛也減輕。肛門疼痛難忍,不能坐。

遇驚嚇則症狀加重,經期已停兩月,以往月經來潮時腰腹必痛,並排出大量紫黑色血塊,現又白帶如注,口渴、失眠、厭食、易怒、面部及手足浮腫、喉中痰鳴、肌肉消瘦。診脈發現脈象微弱,僅四至,兩寸脈軟弱,右關脈滑,左關脈弦,兩尺脈澀。根據脈象判斷,上焦氣血不足,中焦有痰,下焦氣滯血瘀,鬱而化火。

下焦疾病與肝腎相關,腰胯是肝經循行部位,二便屬於腎臟功能範疇。根據患者面部及手足浮腫,可知脾氣虛弱;厭食,則胃氣不足;失眠,是由於憂思過度導致心血不足,總之是七情所傷。《內經》記載:二陽病發於心脾,女子得此病則月經不調,此病與之相似。正值炎熱季節,病情值得警惕。所幸脈象不數,聲音清亮,尚可治療。

因此,先以開鬱清熱、疏通肝氣為治,待度過夏季後,再補益陰血。必須戒怒,使氣血循經運行,則可痊癒,否則即使是扁鵲也難以奏效。先服用當歸龍薈丸以清泄下焦熱邪,繼而服用四物湯,並加龍膽草、黃柏、知母、柴胡、澤蘭葉,再服用滋腎丸。連服四日,腰腹部熱退,之後改用香薷、石葦、龍膽草、桃仁、滑石、杜牛膝、甘草梢、軟柴胡,再服用滋腎丸,大小便疼痛均減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