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一卷 (16)
一卷 (16)
1. 三吳治驗
(三十一)
沈別駕翁,有老僕,頭痛,遍身骨節痛,面色黑,發熱,口渴,胸膈膨脹,飲食七日不入,復感寒,人皆危之。予診其脈,左弦數,右洪大,以藿香、蒼朮、防風、葛根、白芷、紫蘇、甘草、陳皮、大腹皮、麥芽、枳實,服後胸膈稍寬,熱與痛更甚,改以麻黃、葛根、柴胡各二錢,石膏、滑石各三錢,紫蘇葉、白芷、蒼朮各一錢,甘草五分,姜三片,服後大汗出,而熱痛皆除,惟口渴,又以白芍藥、當歸、石膏、知母、柴胡、黃芩、麥冬、葛根、陳皮,煎服痊愈。
別駕翁喜詰予曰:老僕病甚重,無不謂其必死,先生三日起之,此何症?而何湯劑飲之使起也。予曰:此三陽合病,先為飲食所傷,予故先用藿香正氣湯,加消導之劑治其本,又以六神通解散,加助表之藥治其標,病雖重,年雖高,喜其色脈相對,故投以對症之藥易愈也。翁曰:在先生然耳,若它人輕者且重,況重者乎!吾未見其能起也。
(三十二)
蔡中林文學內人,發熱口渴,舌上燥裂,小腹痛,嘔吐,藥食不能入者七日,諸醫之技殫矣。皆視為膈食而不可為。吳我峰翁固邀予診,右寸脈絕不應指,關沉滑有力,左手弦數。予曰:此陽明少陽合病,邪熱壅於上焦然也,非膈食,法當解散,數劑可愈,無恐。以軟柴胡、石膏各五錢,半夏曲、枳實、黃芩、黃連、葛根、竹茹、人參各二錢,姜三片,煎服,藥納而不吐,五更下黑糞數塊,熱痛減半。次日仍與前藥,右寸脈至是亦起,粥始進。
改用小柴胡加橘紅、竹茹、葛根,服三帖而全安。(三十三)
吳九宜先生,每早晨腹痛泄瀉者半年,糞色青,腹膨脝,人皆認為脾腎泄也。為灸關元三十壯,服補脾腎之藥皆不效,自亦知醫,謂其尺寸俱無脈,惟兩關沉滑,大以為憂,以人言泄久而六脈將絕也。予為診之曰:君無憂,此中焦食積痰泄也,積膠於中,故尺寸脈隱伏不見。
法當下去其積,諸公用補,謬矣!渠謂:敢下耶?予曰:何傷。《素問》云:有故無殞亦無殞也。若不乘時,久則元氣愈弱,再下難矣。以丹溪保和丸二錢,加備急丸三粒,五更服之,巳刻下稠積半桶,脹痛隨愈。次日六脈齊見,再以東垣木香化滯湯,調理而安。渠稱謝言曰:人皆謂六脈將絕為虛極,公獨見之真而下之,由公究理深邃,故見之行事,著之談論,皆自理學中來,它人何敢望其後塵。(三十四)
沈大官,左膝腫痛,不能起止者年半,大便瀉一日三次,診其脈弦緊。予曰:此脾虛有濕熱凝於經絡,流於下部也。古謂腫屬濕,痛屬火。用蒼朮、黃柏、薏苡仁為君,澤瀉、豬苓、五加皮為臣,炙甘草、防風、桂枝為佐,木通為使,四帖痛減腫消,泄瀉亦止。改用蒼朮、蒼耳子、五加皮、苡仁、當歸、枸杞子、杜仲、丹參、黃柏、烏藥葉。
白話文:
三吳治驗
(三十一)
沈別駕家中一位老僕,頭痛,全身骨節疼痛,面色發黑,發熱,口渴,胸膈脹滿,七天吃不下東西,又感覺寒冷,大家都認為他快不行了。我診脈發現,左脈弦數,右脈洪大,於是處方藿香、蒼朮、防風、葛根、白芷、紫蘇、甘草、陳皮、大腹皮、麥芽、枳實。服藥後,胸膈略微舒暢,但發熱和疼痛加劇,便改用麻黃、葛根、柴胡各二錢,石膏、滑石各三錢,紫蘇葉、白芷、蒼朮各一錢,甘草五分,生薑三片。服藥後大量出汗,發熱和疼痛都消失了,只是口渴,我又用白芍藥、當歸、石膏、知母、柴胡、黃芩、麥冬、葛根、陳皮煎服,最終痊癒。
別駕先生好奇地問我:老僕病情嚴重,大家都說他必死無疑,先生您三天就治好了他,這是什麼病?用了什麼藥方才能起死回生呢?我回答說:這是三陽經合病,起因是飲食不當,所以我先用藿香正氣湯,加入消導的藥物治療病根,又用六經通解的藥方,加入疏通表證的藥物治療標證。雖然病情嚴重,年齡也大,但我觀察到他的面色和脈象相對應,因此對症下藥,所以容易治癒。別駕先生說:您能做到,其他人可不行,輕症都可能加重,何況重症?我從未見過有人能這樣治好。
(三十二)
蔡中林文學的妻子,發熱口渴,舌苔乾燥裂開,小腹疼痛,嘔吐,七天吃不下任何東西,多位醫生都束手無策,都診斷為膈食,認為無藥可治。吳我峰先生力邀我診治,我診脈發現,右寸脈幾乎摸不到,關脈沉滑有力,左脈弦數。我說:這是陽明少陽合病,邪熱壅滯在上焦,並非膈食,應該使用疏散的藥物治療,幾劑藥就能治癒,不用擔心。於是處方軟柴胡、石膏各五錢,半夏曲、枳實、黃芩、黃連、葛根、竹茹、人參各二錢,生薑三片。服藥後,藥物能夠順利吞服,沒有嘔吐,五更時瀉下黑色大便幾塊,發熱和疼痛減輕一半。第二天繼續服用原方,右寸脈也恢復了跳動,病人開始吃稀粥。
然後改用小柴胡湯加橘紅、竹茹、葛根,服三劑藥後完全康復。
(三十三)
吳九宜先生,每天早晨腹痛瀉泄半年之久,大便呈青色,腹部膨脹,大家都認為是脾腎虛弱引起的泄瀉。曾用艾灸關元穴三十壯,並服用補益脾腎的藥物,均無效。他自己也懂醫術,認為寸關尺三脈皆無,只有兩關脈沉滑,非常憂慮,認為久泄導致六脈將絕。我診脈後告訴他:您不用擔心,這是中焦食積痰濁引起的泄瀉,積滯停留在中焦,所以寸關尺三脈隱伏不見。
應該用下法去除積滯,各位用補法是錯誤的!他問:敢用下法嗎?我說:有什麼關係?《素問》說:有原因則不會危及生命。如果不抓住時機治療,時間久了,元氣會越來越虛弱,到時候再用下法就難了。於是處方丹溪保和丸二錢,加備急丸三粒,五更服用,巳時瀉下稠厚積滯半桶,脹痛隨之痊癒。第二天六脈都恢復了,我又用東垣木香化滯湯調理,最終痊癒。他感激地說:大家都認為六脈將絕是虛極之症,您卻能洞察病情真諦而使用下法,這是因為您的醫術深湛,您的診斷、治療和論述,都來自於對醫理的深入研究,其他人怎麼能望其項背呢!
(三十四)
沈大官,左膝腫痛,一年半不能行走,每天大便三次,診脈發現脈象弦緊。我說:這是脾虛兼有濕熱凝滯於經絡,流注下部。古人說腫屬濕,痛屬火。處方蒼朮、黃柏、薏苡仁為主藥,澤瀉、豬苓、五加皮為輔藥,炙甘草、防風、桂枝為佐藥,木通為使藥。四劑藥後,疼痛減輕,腫脹消退,瀉泄也停止了。然後改用蒼朮、蒼耳子、五加皮、薏苡仁、當歸、枸杞子、杜仲、丹參、黃柏、烏藥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