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五卷 (4)

回本書目錄

五卷 (4)

1. 宜興治驗

予曰:據脈書云:脈緩而止曰結,數而止曰促。今結脈非凶脈也,由寒濕之痰凝滯所致。法當溫補下元,俾火得以生土,所謂虛則補其母者,當無恙矣。鶴洲公曰:壽算何如?予曰:兩尺迢迢有神,專征也,即百年猶未艾。以補骨脂、白朮各三錢為君,杜仲二錢為臣,白茯苓、澤瀉、陳皮、甘草各一錢為佐,肉豆蔻、益智仁各五分為使,四帖,大便實,惟腸鳴未止。減肉豆蔻加炮姜五分而安。

壽果至九十有八。(九)

吳鶴洲如夫人,病胃脘痛,醫有認為蟲者,有認為火者,又有認為痰、為氣、為食、為虛、為血、為寒者。諸說紛紛,百治不效,群然指為怪疾。請予診,兩手大而無力,皆六至。予曰:豈怪耶?肝脾相勝之症耳。東垣治例,腹痛以芍藥為君,惡熱而痛,加黃柏效,效此法則治當萬全矣。

白芍四錢,一半生,一半酒炒,伐肝補脾為君。大甘草二錢,一半炙,一半生,緩肝養脾為臣。山楂為佐。炒黑山梔仁、五靈脂各一錢,止痛為使。三帖而病愈。鶴洲公喜曰:君真能用藥神而降病怪者也,嘻!(十)

曹宜崗常多夢遺,予曰:此神志不足也。又有疝氣,近加嘈雜,食硬物喉中梗作疼。予謂病有緩急,則治有先後,咽喉之症,非急先而何?初為清肅上焦,次為補養神志,俾神旺而精有主,可不妄遺。然後以下部之劑治其疝。清肅上焦,用六君子湯加滑石、酒連、枇杷葉、蘆柴根、香附、吳茱萸,四帖,嘈雜止,喉中寬舒。

再以豬肚丸補其神志,遠志、石菖蒲、石蓮子、韭菜子、黃連、貝母各二兩,白朮五兩,枸杞子、白茯苓各一兩為末,入雄豬肚內,飯中蒸熟,搗為丸,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,每晚燈芯湯送下二錢。治疝丸,橘核、昆布各四兩,川椒、山梔子炒黑,山楂核各二兩,柴胡、小茴香各一兩,哺雞子殼煅三兩,曲糊為丸,空心白湯或酒送下三錢,不終劑而瘳。(十一)

吳荊樵文學,愷悌君子也。左關尺脈甚弦,疝氣半年,兩胯結核硬痛,予以平疝丸消之,海藻、昆布、橘核各酒醋炒四兩,玄胡索、山梔子仁、山楂核、小茴香、柴胡各一兩,龍膽草酒炒五錢,醋打麵糊為丸,梧桐子大,空心酒下三錢,服一月而消。(十二)

吳鶴洲先生,中焦有痰,肺氣不足,瘧一日一發,熱多寒少,口渴,小水不利,倦怠,頭疼,脈左弦大,右寸短弱,關尺滑大。以石膏、知母、黃耆同柴苓湯煎服。服後腹作瀉,前方去石膏、知母,邪熱減大半,惟僅潮熱而口渴甚,改以人參、葛根、知母、麥門冬、柴胡、陳皮、甘草、白朮、鱉甲,五更服之而愈。(十三)

吳雪舫先生,左脅下紅塊大如雞子,傍有小蓓蕾作疼,左脈弦大而數,右滑大而數,蓋由生平嗜煿炙,以致肝膽二經有熱毒也。用大栝蔞一枚,白芍三錢,當歸、甘草、貝母各一錢,連進三帖,疼減其半,脅下紅成一小癤,以解毒早,故硬塊潛消,大毒不成也。仍當為活血清熱,再用白芍三錢,當歸一錢半,金銀花、甘草各一錢,大栝蔞一枚,連翹、山梔仁各八分,紅花、柴胡各五分,四帖而愈。(十四)

白話文:

宜興治驗

我說:根據脈書記載,脈象緩慢而停止稱作結脈,脈象快速而停止稱作促脈。現在這種結脈並不是凶險的脈象,是由於寒濕痰濁凝滯所導致的。治療方法應該溫補下元,使腎陽之火得以生土,這就如同虛則補其母的道理,這樣就應該沒問題了。鶴洲公問:壽命如何?我說:脈象兩尺部位有力而充盈,這是長壽的徵兆,即使活到一百歲也不算太長。以補骨脂、白朮各三錢為君藥,杜仲二錢為臣藥,白茯苓、澤瀉、陳皮、甘草各一錢為佐藥,肉豆蔻、益智仁各五分為使藥,一共四劑。服藥後大便秘結,但腸鳴聲未停,於是減少肉豆蔻的用量,增加炮姜五分,病情就平穩了。最終壽命達到九十八歲。

吳鶴洲夫人的胃脘疼痛,醫生們有的認為是蟲積,有的認為是火熱,還有認為是痰、氣、食積、虛證、血瘀、寒邪等等,眾說紛紜,百般治療都不見效,大家都認為是怪病。她來請我診治,發現她的兩手都腫大無力,脈象都是六至。我說:這有什麼奇怪的呢?這是肝脾失調的症狀而已。東垣(李東垣)的治療方法是,腹痛以芍藥為君藥,如果伴有惡熱疼痛,再加入黃柏效果更好,按照這個方法治療就萬無一失了。

用白芍四錢,一半生用,一半酒炒,以瀉肝補脾為君藥;大甘草二錢,一半炙甘草,一半生甘草,以緩肝養脾為臣藥;山楂為佐藥;炒黑的山梔仁、五靈脂各一錢,以止痛為使藥。三劑藥後,病情就痊癒了。鶴洲公高興地說:您真是能運用神妙的藥物來治療怪病啊!

曹宜崗經常夢遺,我說:這是神志不足造成的。他又患有疝氣,最近又增加了咽喉嘈雜的症狀,吃硬東西時咽喉梗塞疼痛。我認為疾病有緩急輕重之分,治療也應當有先後順序,咽喉的症狀比較緊急,應當先治。首先用藥清肅上焦,然後再補養神志,使精神旺盛,精氣固守,就不會再夢遺了。之後再用治療疝氣的藥方。清肅上焦,用六君子湯加滑石、酒制連翹、枇杷葉、蘆根、香附、吳茱萸,一共四劑,嘈雜止住,咽喉也舒暢了。

然後再用豬肚丸來補養神志,用遠志、石菖蒲、石蓮子、韭菜子、黃連、貝母各二兩,白朮五兩,枸杞子、白茯苓各一兩研成粉末,放入雄豬肚中,隔水蒸熟,搗成丸藥,如梧桐子大小,用硃砂包裹,每晚用燈芯湯送服二錢。治療疝氣的藥丸,用橘核、昆布各四兩,川椒、炒黑的山梔子、山楂核各二兩,柴胡、小茴香各一兩,煅過的雞蛋殼三兩,用麵糊做成丸藥,空腹用白湯或酒送服三錢,還沒服完藥就痊癒了。

吳荊樵先生,為人溫和善良。左關、尺脈弦急,患疝氣半年,兩胯部有結核,堅硬疼痛,我用平疝丸治療,用海藻、昆布、橘核各用酒醋炒制四兩,玄胡索、山梔子仁、山楂核、小茴香、柴胡各一兩,龍膽草用酒炒制五錢,用醋調麵糊做成丸藥,如梧桐子大小,空腹用酒送服三錢,服用一個月後腫塊消散。

吳鶴洲先生,中焦有痰,肺氣不足,瘧疾一日一發,發熱多而發冷少,口渴,小便不利,倦怠,頭痛,脈象左側弦大,右側寸脈短弱,關、尺脈滑大。用石膏、知母、黃耆與柴胡桂枝湯合用煎服。服藥後腹瀉,於是前方去石膏、知母,邪熱減輕了一大半,只是仍然潮熱,口渴厲害,於是改用人參、葛根、知母、麥門冬、柴胡、陳皮、甘草、白朮、鱉甲,五更時服用,然後就痊癒了。

吳雪舫先生,左脅下有紅腫塊,大小如雞蛋,旁邊還有小的膿皰疼痛,左脈弦大而數,右脈滑大而數,這是因為他平時嗜好辛辣炙烤的食物,導致肝膽二經有熱毒。用大栝樓一枚,白芍三錢,當歸、甘草、貝母各一錢,連服三劑,疼痛減輕了一半,脅下的紅腫形成了一個小膿皰,因為及時解毒,所以硬塊逐漸消退,沒有形成大毒。仍然應該活血清熱,再用白芍三錢,當歸一錢半,金銀花、甘草各一錢,大栝樓一枚,連翹、山梔仁各八分,紅花、柴胡各五分,四劑藥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