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五卷 (3)

回本書目錄

五卷 (3)

1. 宜興治驗

益束手無能為計,皆辭去。且歸咎於長橋上拆屋,致正堂不利。以是前丁宋二公接跡憂去,邑中洶洶,因延予治。診得兩手脈皆浮而洪數,亦皆帶滑。予曰:據脈洪數為熱,滑為痰,浮為風邪在表,以傷風故惡風。仲景曰:當汗不汗必作衄症。法當清解,可無恙也。公以諸醫二病矛盾之說為問。

予曰:此暗於先後者也。夫脾泄已久,未嘗為害,新病勢熾,宜當速去,所謂急則治標也。俟邪去之後,補脾未晚,且潮熱為風邪所致之熱,而非陰虛火動之熱,血乃當汗不汗之血,亦非陰虛火動之血。《內經》云: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。當汗不汗,邪鼓血動。但得表解熱退,血自止耳。

公憮然曰:噫嘻!疇昔老母過錢塘,遇風濤受驚,因發熱咳嗽,血出痰多,今以公言質之,誠由風邪起病也,願以藥進。予用紫蘇子、前胡、麻黃、薄荷解表為君,枳殼、桔梗、桑白皮、栝蔞、紫菀、貝母消痰治嗽為臣,酒芩、甘草為佐,連服二帖,五更微汗而熱退,胸膈不壅,嗽亦稍減,血止大半,始進粥。次日減麻黃,加白茯苓,夜服七制化痰丸,其夜痰嗽又減半,從是不惡風而去幔矣。

前方再減枳殼,加薏苡仁,調理而安。(五)

曹同府東崗先生,右脅痛。脈之左弦大,右滑大,此由外傷風內傷食所致也。又加咳嗽,夜更痛,體肥面青,寢食俱廢。予以紫蘇、柴胡解其表,白芥子、桂皮、香附治其脅痛,山楂、蘿蔔子消其食,杏仁、陳皮、半夏、栝蔞仁治其嗽,四帖,飲食進,嗽亦除,脅痛減十之七,再與保和丸服之而安。(六)

宜興令君鏡陽先生,上焦有浮熱,胃中有食積痰飲,平常好食熱物,稍涼即腹痛泄瀉,大便後間有紅,又因勞心動火,頭面生瘡癤作疼,脈左數,右滑數。以玄參、石斛、白芍藥各二錢,甘草一錢,天花粉、連翹、貝母各一錢,茯苓八分,薄荷五分,四帖,瘡癤皆愈。再以保和丸加姜連、滑石、紅曲、白朮丸與服,半月全安。(七)

吳鵡源先生,咳嗽口乾,腹中如火滾動,不知飽餓,亦不思飲食,右脅痛,脈右滑數,左弦數,此中焦有痰積也。先以總管丸去其痰,而後養脾,服後大便下稠黏黃糜甚多,小水如血,此熱下行也。繼以保和丸理脾消余痰,又使新飲食不生痰也,外以橘紅、貝母、天花粉、桔梗、酒芩、知母、葛根、甘草、滑石服之。其咳嗽亦除。(八)

吳鶴洲先生太夫人,年八十六,素有痰火,大便一日三四行,一夜兩起,腸鳴,臍腹膨脹,脈三四至一止,或七八至一止,諸醫不知溫補,妄以平胃散加黃連、山楂、白芍,一切苦寒之劑投之,克伐太過,因致腹疼。顧不咎其誤,但謂年高而脈歇,至是為凶兆,辭去不治。逆予診之。

白話文:

宜興治驗

許多醫生束手無策,都拒絕治療,並把病因歸咎於長橋上拆屋導致宅邸不吉利。因此,之前治療的丁、宋二位先生也憂心忡忡地離開,縣城裡議論紛紛,於是請我來治療。診斷發現,病人的兩手脈象都浮大而有力且快速,都伴有滑利。我說:脈象洪數代表有熱,滑利代表有痰,浮大代表風邪在表,因為傷風所以怕風。張仲景說:該發汗卻不發汗,就會導致鼻出血。治療方法應當清熱解表,這樣就能痊癒。病人詢問之前醫生診斷矛盾的問題。

我說:這是因為不明白病情先後順序。脾胃虛弱已經很久了,從未造成危害,而現在新病勢頭正盛,應該先治標,所謂急則治標。等邪氣去除後再補益脾胃也不晚。而且發熱是風邪引起的,並非陰虛火旺導致的;出血也是因為該發汗卻未發汗造成的,並非陰虛火旺導致的。《內經》說:奪血則無汗,奪汗則無血。該發汗卻不發汗,邪氣就會鼓動血行。只要表證解除了,熱退了,出血自然會停止。

病人恍然大悟地說:唉!以前老母親經過錢塘時,遇到風浪受驚,於是發熱咳嗽,出血痰多,現在根據您的話來分析,的確是風邪引起的疾病,請您開藥治療。我用紫蘇子、前胡、麻黃、薄荷解表為君藥,枳殼、桔梗、桑白皮、栝蔞、紫菀、貝母消痰止咳為臣藥,黃芩、甘草為佐藥,連服兩劑,五更時微微出汗,熱退了,胸膈不悶,咳嗽也減輕了,出血也止住了大部分,才開始進食稀粥。第二天減少麻黃的用量,增加白茯苓,晚上服用七制化痰丸,晚上咳嗽痰多減半,從此不怕風,也不再需要屏風遮擋寒風了。

之後再減少枳殼的用量,增加薏苡仁,調理身體直到痊癒。

曹同府東崗先生,右脅疼痛。左側脈象弦大有力,右側脈象滑大有力,這是外感風寒內傷食積所致。又伴有咳嗽,夜間疼痛加劇,體型肥胖,面色青白,飲食睡眠都廢棄。我用紫蘇、柴胡解表,白芥子、桂皮、香附治療脅痛,山楂、蘿蔔子消食,杏仁、陳皮、半夏、栝蔞仁治療咳嗽,四劑藥後,飲食恢復正常,咳嗽也好了,脅痛減輕了七成,再服用保和丸調理身體,痊癒。

宜興縣令君鏡陽先生,上焦有浮熱,胃中有食積痰飲,平時喜歡吃熱的食物,稍微吃點涼的就會腹痛腹瀉,大便後有時帶血,又因為勞心傷神,頭面生瘡癤疼痛,左側脈象快速,右側脈象滑利且快速。我用玄參、石斛、白芍藥各二錢,甘草一錢,天花粉、連翹、貝母各一錢,茯苓八分,薄荷五分,四劑藥後,瘡癤都痊癒了。再服用保和丸,加上薑黃、滑石、紅曲、白朮製成的丸藥,半個月後痊癒。

吳鵡源先生,咳嗽口乾,腹中如同火燒一樣,不知飢飽,也不想吃東西,右脅疼痛,右側脈象滑利且快速,左側脈象弦利且快速,這是中焦有痰積。先用總管丸祛痰,然後再調理脾胃,服藥後大便排出很多稠黏黃色的糜狀物,小便如血,這是熱邪下行。接著用保和丸調理脾胃,消除殘餘的痰飲,使新的飲食不致產生痰飲,再用橘紅、貝母、天花粉、桔梗、黃芩、知母、葛根、甘草、滑石一起服用。咳嗽也好了。

吳鶴洲先生的太夫人,八十六歲,素有痰火,大便一天三四次,一夜起夜兩次,腸鳴,臍腹脹滿,脈象三到四次跳動後停一次,或者七到八次跳動後停一次,其他醫生不明白要溫補,反而錯誤地使用平胃散,加黃連、山楂、白芍等一系列苦寒的藥物,過度損傷身體,導致腹痛。我沒有責備他們的錯誤,只是說老年人脈象這樣,是很凶險的徵兆,於是拒絕治療。後來請我診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