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五卷 (2)
五卷 (2)
1. 宜興治驗
再三日,兩胯果發興塊,如棋子大者數枚,且痛。予業已制蠟礬丸以待,至是授服之。瘡果遍身大發,兩腿為甚,一月餘而瘳。公始信予防毒之言不謬。披愫交歡,且作序識勝,期與終身不替云。(一)
吳儀制主政尚卿先生,柱史安節公公子也。弱冠時,病鼻塞不能噴者四年,且衄,寒月更甚,口渴,咽喉邊有痰核,脈之右寸關洪滑。予曰:此肺經痰火症也。與前胡、秦艽、葛根、薄荷、石膏、天花粉、玄參、貝母、山梔子、甘草、白藥子、桔梗、丹皮、四帖而衄止。夜與牛黃三清丸數粒噙之,鼻氣即通利能嗅,噙未旬痊愈。
先生初年績學,心專志一,不知寒暑,致有塞衄疾。又萬曆己卯庚辰,郡邑試皆首選,如此者再,而皆不得籍名學宮,益郁然不適。予時把臂語之曰:先生何以一儒冠為汲汲。據脈,科甲當不在尊君下,即館中二友亦金馬客也。依愚見,史先登,公次之,吳又次之,日後當以斯言為左券,毋相忘。
後三公先後登第,一如予言。萬曆戊戍春,余應吳宮詹召,公暨史玉老不爽前言,皆為予撰《玄珠》序,而紀其事,以見一時良遇云。(二)
宜興宋令君,山東人也,太夫人年五十餘,病胸腋脹痛。予時寓吳宮詹家,而繩庵安節二公,皆宋公年友,因二公而逆予。診太夫人脈,右寸關洪滑彈指,如黃豆大,左三部散亂無緒,如解索狀,兩尺絕無神氣。予不得其受病之源,而宋公亦不以病源告,卒然問曰:脈為何症?予曰:據左脈為虛弱久病,右脈似又為飲食所傷,必病小愈而又傷,反覆之疾也。其勢亦危。
宋公聞言危,乃拂其意,貌似不恭。予見其貌,即辭出,至後堂,有各佐貳及學博佘公在焉。佘公予鄉人也。素亦知醫。問曰:症候何如?予曰:不治。渠謂前診者皆無難色,公何云然?予曰:兩尺無神,如樹無根,此《難經》所云也。左脈散亂,右脈如豆大彈指,不旬日當見,果後七日而卒。
邑中鄉先生士民相傳,謂予能預決死生云。(三)
宮詹吳少溪先生,有酒積,常患胃脘疼,近右腰眼足跟肢節皆痛。予謂此皆由濕熱傷筋,脾肺痰火所致,法宜清肅中宮,消痰去濕,俾經絡流通,筋骨自不疼矣。切不可作風痛而用風劑。公極然之。用二陳湯加威靈仙、蒼朮、黃柏、五加皮、枳實、葛根、山梔子進之,肢節痛減,改用清氣化痰丸加瓦楞子、蒼朮、枳實、薑黃,用竹瀝、神麯打糊為丸,調理而安。(四)
宜興令君胡鏡陽公尊堂太夫人,年七十二,脾泄十五年不愈,近加吐紅,咳嗽痰多,痰亦不易出,申酉時潮熱,胸膈壅塞不能就枕,飲食大減,且惡風,終日坐幔中。諸醫謂發熱吐紅,法當寒涼。脾泄多年,氣虛老蓐,法當溫補。二病矛盾,難於投劑。又謂身熱脈大,血家所忌。
白話文:
宜興治驗
(一) 三天後,病人兩胯長出數個像棋子般大小的腫塊,並且疼痛。我早已準備好蠟礬丸,此時便給他服用。瘡瘍果然遍布全身,大腿尤甚,一個多月後才痊癒。病人於是相信我先前預防中毒的說法並非謬誤,於是彼此親近交好,並且還為我寫序,希望我們能終身保持友誼。
(二) 吳儀制主政尚卿先生,是柱史安節公的兒子。他弱冠之年,患有鼻塞四年之久,無法用力擤鼻涕,而且經常鼻出血,寒冬季節症狀更為嚴重,口渴,咽喉處有痰核,脈象是右寸關洪滑。我說:這是肺經痰火證。於是用前胡、秦艽、葛根、薄荷、石膏、天花粉、玄參、貝母、山梔子、甘草、白藥子、桔梗、丹皮,四劑藥後鼻出血停止。晚上再讓他含服幾粒牛黃三清丸,鼻子立刻通暢,可以聞到氣味,不到十天就痊癒了。
先生年輕時專心致志讀書,不顧寒暑,因此導致鼻塞出血的疾病。又逢萬曆己卯庚辰年,郡邑考試都名列前茅,兩次都未能錄取入學宮,因此更加鬱鬱寡歡。當時我拉著他的胳膊對他說:先生何必如此執著於功名?根據脈象判斷,你的科舉前程不會比你父親差,你館中的兩個朋友也都會成為朝廷重臣。依我看,史某會先登科,你次之,吳某又次之,將來你們可以以此為憑據,不要忘記我的預言。
後來三位先生先後高中,正如我的預言一樣。萬曆戊戍年春天,我應吳宮詹的邀請,尚卿先生和史玉老先生沒有忘記之前的約定,都為我撰寫了《玄珠》的序言,並記載了這件事,以紀念當時的美好相遇。
(三) 宜興宋令君,山東人,他的母親年過五十,患有胸腋脹痛。當時我住在吳宮詹家,繩庵和安節二位先生都是宋令君的朋友,因此通過他們來找我診病。診脈發現,宋令君母親的右寸關洪滑有力,像黃豆般大小,左三部脈象散亂無序,像解開的繩索一樣,兩尺脈完全沒有氣息。我無法判斷她患病的根本原因,而宋令君也沒有說明病因,突然問道:脈象顯示什麼病症?我說:根據左脈來看,她是虛弱久病,右脈又像是飲食所傷,一定是病小癒後又再次受傷,反覆發作的疾病。病情也十分危險。
宋令君聽說病情危險,便有些不滿意,態度顯得不太恭敬。我看到他的樣子,就告辭出來,到後堂,那裡有其他官吏和學博佘公,佘公是我的同鄉,也懂醫術。他問道:病情如何?我說:不治。他說:先前診治的醫生都沒有說病情嚴重,你為什麼這樣說?我說:兩尺脈無氣息,如同樹木無根,這是《難經》中所說的。左脈散亂,右脈像豆子般大小且有力,不出十天就會有結果。果然,七天後她去世了。
縣裡鄉紳士民都相傳,說我能預測生死。
(四) 宮詹吳少溪先生,有酗酒的習慣,經常患有胃脘疼痛,最近右腰眼、腳跟和四肢關節都疼痛。我認為這是由於濕熱傷筋,脾肺痰火所致,治療方法應該清肅中焦,消痰祛濕,使經絡通暢,筋骨自然就不會疼痛了。絕對不能把它當作風濕病而使用風寒藥物。先生非常同意我的看法。於是用二陳湯加威靈仙、蒼朮、黃柏、五加皮、枳實、葛根、山梔子治療,肢體疼痛減輕後,改用清氣化痰丸加瓦楞子、蒼朮、枳實、薑黃,用竹瀝、神曲打成糊狀做成丸藥,調理後病情痊癒。
(五) 宜興令君胡鏡陽公的母親,七十二歲,脾虛洩瀉十五年未癒,最近還吐血,咳嗽痰多,痰液也不容易咳出,申酉時(下午三點到五點)潮熱,胸膈壅塞不能躺臥,飲食大大減少,而且怕風,整天坐在帳篷裡。很多醫生認為發熱吐血,應該用寒涼藥物治療;脾虛洩瀉多年,氣虛體弱,應該用溫補藥物治療。兩種疾病的治療方法相互矛盾,很難用藥。他們還說身熱脈大,是血分疾病忌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