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三卷 (56)
三卷 (56)
1. 新都治驗
一日洗一次,如法洗之,初極爽快,洗三日,果消軟收入。此予臆度之方,初不期捷效如是,里中聞之,咸謂此方合命名曰:賽百帖人參湯云。(一百九十九)
族侄孫媳程氏,雙桂翁女也。年甫三旬,產曾五胎。今則經閉不行者八年。肌肉則豐肥於昔,飲食又倍加於昔,精采則豔美於昔。腹柔不堅,略無所謂病者,獨經閉不行不生育耳。專科率用四物湯、玄胡索、牡丹皮,諸通調之劑計服千餘帖矣。又如三稜、蓬朮、乾漆、桃仁、蘇木之類,莫不概嘗,罔有一應。
訪予為診。六脈緩大有力。予曰:此脾濕生痰,脂滿子宮,徒行血活血破血無益也。法宜調氣消痰,燥濕溶脂,俾使清瘦,庶新飲食不復生痰,不助肥脂,復為經水,經不期行而自行矣。若彼專科者流,局局然養血活血破血,而欲望其經行,不亦難乎。蓋前劑皆滋濕生痰之味,非有濕痰者所宜,而肥人尤不宜用也。
乃為訂一方,以平胃散加滑石、桃仁、黃連、薑黃、丹參、南星、半夏,作丸劑服之。半年而經行。次年生一子,後連生一子一女。(二百)
熊成八官江右,南昌人也。早起行路,忽見邪火二團,滾滾而來,大驚駭。次日腹中膨懣,漸成脹滿。面白皮薄,兩手瘦削,兩足皆有浮氣,按之窅然不起。行動氣促,形神俱弱。醫謂神弱氣促,面白肌瘦,胸腹青筋縷縷如貫索,小水清長,形症如此,脾虛所致。以參苓白朮散投之,十日堵然如鼓。
中有一塊,巍巍突出,堅如鐵石。臍已平滿,勺粒不入。醫者復診,與渠決曰:若疾法在不治。盍早圖歸,毋作異鄉鬼也。病者聞言淚簌簌下。熊東溪憐而懇予為診。脈沉弦有力。診竟語渠曰:審脈驗症,非氣虛中滿候也。前補太驟,適有助長。顧今黴雨,途遙即歸,恐未能時刻可到。
即到又未必遇良手。治稍異,則大事去矣。予有一藥,尚可冀生。東溪力為之請。以琥珀調中丸,日二進之,一進甚甘,再進稱快,十日腹漸寬,塊漸熔,半月塊盡消去,青筋俱斂。改以平胃散加蘿蔔子、薑黃、苡仁、砂仁、木香,調養一月,飲食大加,帖然安寢,兩足之浮亦並消釋。(二百零一)
從侄中叔太學,從暑月赴南雍,一日轉班出,索茶飲,飲輒逆流左鼻出,茶入腹者十之三。當迓白下名家調理者盡其人。幾一月,不惟飲茶不為然,食粥與飯亦多從鼻出。太學生平喜精潔,日與交遊皆縉紳逢掖,遂以疾自慚,因告假圖治。聞京口多名醫,買舟訪之。如何如張如團,無不謁治。
然愈服藥愈病,漸加噁心,頭暈,肌肉削,四肢無力,心益惴惴。亟歸就予治。予診畢,因叩所見,諸名公認何症,投何劑?中叔曰:諸君皆謂此疾,板籍無載,治法無稽,徒揣度為胃火。謂諸逆上衝,皆屬於火。故投劑非黃連解毒,即三黃、石膏、梔子、黃柏、知母、天花粉、葛根之屬。
白話文:
新都治驗
一日洗一次,按照方法清洗,一開始非常舒服清爽,洗了三天,腫脹消退變軟。這是我的憑臆之方,一開始沒想到效果這麼快,當地人聽說後,都說這個方子應該命名為「賽百帖人參湯」。
程氏,族侄孫媳,雙桂翁之女,年僅三十出頭,曾生育五胎。現已八年閉經。肌肉比以前豐滿,食量也比以前大增,氣色比以前紅潤。腹部柔軟不堅硬,幾乎沒有什麼病症,只是閉經不孕而已。她曾向專科醫生求治,服用過四物湯、玄胡索、牡丹皮等各種通經調經的藥物,共計上千帖,還服用過三稜、蓬朮、乾漆、桃仁、蘇木等藥物,但都沒有效果。
她來找我看診。把脈發現脈象緩大有力。我說:這是脾濕生痰,脂肪堵塞子宮,單純活血化瘀沒有用。應該調理氣機,消痰燥濕,溶解脂肪,讓她瘦下來,這樣才能避免新攝入的食物再次產生痰濕,增加脂肪,恢復月經,月經自然就會來。那些專科醫生只顧著補血活血化瘀,卻想讓月經來潮,這不是很難嗎?他們之前開的藥方都滋生濕痰,本來就有濕痰的人不適合服用,肥胖的人更不適合。
於是,我為她制定了一個方子,用平胃散加滑石、桃仁、黃連、薑黃、丹參、南星、半夏,製成丸劑服用。半年後,月經來了,第二年生了一個兒子,之後又連生一子一女。
熊成八,江西南昌人。清晨走路時,突然看見兩團邪火滾滾而來,嚇了一大跳。第二天腹部脹滿,越來越嚴重。面色蒼白,皮膚薄,雙手瘦削,雙腳浮腫,按壓下去凹陷緩慢回彈。行動氣促,精神體力都衰弱。醫生認為他是氣虛導致的,面色蒼白,肌肉消瘦,胸腹部青筋暴露,小便清長,認為是脾虛,於是給他服用參苓白朮散,十天後腹部脹得像鼓一樣,中間有一塊凸起,堅硬如石,肚臍也脹滿,連一勺米都吃不下。醫生再次診斷,斷定他的病無藥可治,勸他早點回家,別客死異鄉。病人聽後哭泣不止。熊東溪可憐他,懇求我診治。我診脈發現脈象沉弦有力。診完後告訴他: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,這不是氣虛導致的腹部脹滿。之前補益過度,反而加重病情。現在正值梅雨季節,路途遙遠,回家恐怕來不及治療,即使到了家也不一定能遇到好醫生,如果治療方法稍有偏差,就可能危及生命。我有一個藥方,或許還有希望。東溪極力請求。我用琥珀調中丸,每日服用兩次,第一次服用後感到很舒服,第二次服用後感覺更好了。十天後,腹部逐漸變軟,腫塊逐漸消融,半個月後腫塊完全消失,青筋也收斂了。然後改用平胃散加蘿蔔子、薑黃、苡仁、砂仁、木香,調理一個月,食慾大增,睡眠安穩,雙腳浮腫也消退了。
從侄中叔,太學學生,暑期前往南京,有一天,下課後想喝茶,喝下去的茶卻從左鼻孔逆流出來,能喝到肚子裡的茶不到十分之三。他先後找了白下名醫治療,一個多月時間,不僅喝茶如此,連喝粥吃飯也都大多從鼻孔流出來。這位太學生一向注重清潔,平時交往的都是達官貴人,因此因為疾病而感到羞愧,於是告假回家治療。聽說京口有很多名醫,便乘船前去求醫。無論是名氣大的還是名氣小的醫生,他都去看過。
結果越治病越重,越來越噁心,頭暈,肌肉消瘦,四肢無力,內心越來越焦慮。於是急忙回家找我治療。我診治完畢,問他那些名醫是如何診斷,用什麼藥方治療的?中叔說:那些醫生都認為這種病,醫書上沒有記載,治療方法沒有依據,只是推測是胃火,認為是胃火逆流上衝,因此開的藥方不是黃連解毒,就是三黃、石膏、梔子、黃柏、知母、天花粉、葛根之類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