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三卷 (51)

回本書目錄

三卷 (51)

1. 新都治驗

所下穢物腥臭不可聞,皆用漆布拭之,晝夜用數十斤,悉其湔烷,了無難色,兩月如一日也。此友亦今時所希睹者,因並記之,以著其高。(一百七十四)

余侄元素內人,季夏難產。夜過半,亟叩予門。起而問之,為產者急矣。曰:然作何狀?曰:產已及戶,不能下。用力則胸膈間有物上衝,痛不可忍。予思少頃,曰:此必雙胎,胞已分而一上一下也。及戶者在下欲產,在上者以用力而上衝。惟上衝,胸膈故痛也。勢亦險矣。

乃諸書如《產寶良方》《胎產須知》,與各大方家,俱未論及。將何以處?因詳思其治法。偶悟必安上而下始用力產也。即取益元散一兩與之,以紫蘇湯送下。囑必如法。飲藥入腹,而胸膈痛止。不逾時產二女,母亦無恙。予仲子泰來問曰:益元散非產科急劑,何能取效如是?予曰:紫蘇安胎下氣,滑石滑以利竅,亦摧生之良品。蓋醫者意也。

予亦以意裁處之耳。此法方書無載,故記之以備專女科者採而用焉。(一百七十五)

有邵兄而諱馬者,年五十,患嘔吐。吐物如爛豬肺狀,胸背脹。市上諸醫,皆以翻胃治之不效。而反加潮熱煩躁,飲食不入口。歙醫謂肺壞,辭去不治。延予治之。診其脈,兩寸滑數,左關尺澀。予曰:此瘀血痰飲症也。非肺壞。果若肺壞,聲音當啞,今聲亮而獨胸背作脹,瘀血痰飲明矣。

此症殆由酒後怒發所致。蓋肝藏血,脾統血,酒傷脾,怒傷肝,以故不能藏,不能統。血隨氣上,積於胸膈,必吐出而脹始寬也。法當消瘀血,調氣化痰。氣調瘀消,則新血始得歸經,大本端而病根可除矣。乃為立方:滑石三錢,甘草五分,茜根二錢,小薊一錢五分,桃仁、貝母、歸尾、香附各一錢,山梔仁、枳殼、桑白皮各八分,服十帖而全安。(一百七十六)

許卓峰者,多酒多怒人也。上吐血,下溲血,咳嗽聲啞。族醫皆以為瘵,辭去不治。迎予診之。其脈左關弦大,右寸下半指累累如薏苡子狀。予曰:此有餘症也。作瘵治者非。客有辨之者。謂此症人皆認為瘵,而先生獨謂非瘵,然何以失血而聲啞也。予曰:其為人也好酒,酒屬濕熱而助火生痰,火性炎上,迫肺不降,積而生痰,壅瘀肺竅,肺屬金,主聲。書云:金空則鳴。

金壅塞而不通,故啞。此痰壅之啞,非肺痿之啞也。其性又多怒,《內經》曰:怒則傷肝,甚則嘔血並下泄。蓋血隨氣行,氣妄動,血隨之亦妄動而不歸原,故上吐而下溲。法宜清熱開鬱化痰,導血歸原,不半月而病可瘳也。若認為瘵而以地黃、天麥門冬、牛膝、山茱萸之類,將甚其塞而益其熱,聲音何由而開。

血隨氣行,氣不清,血又何得歸原哉。諸君試觀之。予用滑石、青蒿解酒熱為君,貝母、鬱金、山梔仁、香附開鬱為臣,杏仁,桔梗同貝母化痰為佐,丹皮、丹參、小薊、甘草導血歸原為使。服十帖,血果歸原。又以貝母一兩,童便浸一日,為末,柿霜等分,時時抄舌上化下。

白話文:

新都治驗

產後惡露腥臭異常,用漆布擦拭,日夜用量達數十斤,徹底清洗乾淨,完全沒有難以處理的狀況,兩個月都保持這樣,這在當時可是少見的,因此記錄下來,以表彰其高超的醫術。

我的侄子元素的妻子,盛夏時節難產。半夜之後,急忙敲我的門。我起身詢問,得知產婦情況危急。我問:「是什麼情況?」她說:「胎兒已經到達產道口,卻無法娩出。」用力時,胸膈之間有東西向上衝擊,痛得難以忍受。我思考片刻,說:「這一定是雙胞胎,胎兒已經分開,一個在上一個在下。」到達產道口的是下面的胎兒,想娩出,而上面的胎兒因為用力而向上衝擊,所以胸膈疼痛。情況非常危險。

翻閱諸如《產寶良方》、《胎產須知》等書籍,以及諮詢各大名醫,都沒有提到這種情況的治療方法。該如何處理呢?我仔細思考治療方法,突然想到必須先安撫上面的胎兒,下面的胎兒才能順利娩出。於是取益元散一兩給她服用,用紫蘇湯送服。囑咐她務必按照方法服用。藥物服下後,胸膈疼痛就消失了。不久便順利產下兩個女兒,產婦也安然無恙。我的次子泰來問道:「益元散並不是產科急症的常用藥物,為何能如此有效?」我說:「紫蘇能安胎降氣,滑石能滑利竅道,也是催生的良藥。關鍵在於醫生的判斷。」

我只是憑藉經驗判斷而採取的治療方法。這種方法方書上沒有記載,因此記錄下來,供專攻婦科的醫生參考使用。

邵兄,名馬,五十歲,患嘔吐,嘔吐物如同爛豬肺一樣,胸背脹滿。市上的醫生都用治療胃翻的辦法治療,但無效,反而加重了潮熱煩躁的症狀,飲食也無法進食。歙州的醫生認為是肺壞死,拒絕治療。於是請我治療。我診其脈象,寸脈滑數,左關、尺脈澀滯。我說:「這是瘀血痰飲的症狀,並不是肺壞死。」如果真是肺壞死,聲音應該嘶啞,現在聲音洪亮,只有胸背脹滿,瘀血痰飲的症狀很明顯。

此症大概是由於酒後發怒引起的。因為肝藏血,脾統血,飲酒傷脾,發怒傷肝,所以不能藏血,不能統血。血液隨著氣往上走,積聚在胸膈,必須吐出來才能舒暢。治療方法應該消散瘀血,調和氣機,化解痰飲。氣機調暢,瘀血消散,新的血液才能歸經,根本問題解決了,病根也就消除了。於是為他制定了處方:滑石三錢,甘草五分,茜根二錢,小薊一錢五分,桃仁、貝母、歸尾、香附各一錢,山梔仁、枳殼、桑白皮各八分,服用十帖後痊癒。

許卓峰,嗜酒易怒。上吐下瀉都是血,咳嗽聲音嘶啞。家族醫生都認為是肺癆,拒絕治療。於是請我診治。他的脈象,左關脈弦大,右寸脈下半寸處脈象累累如同薏苡子。我說:「這是實證,不是虛證。用治療肺癆的方法治療是不對的。」有人反駁說:「這種症狀大家都認為是肺癆,先生卻說不是肺癆,那為什麼會吐血、聲音嘶啞呢?」我說:「他平時嗜酒,酒性濕熱助火生痰,火性炎上,迫使肺氣不降,積聚而生痰,阻塞肺竅,肺屬金,主司聲音。書上說:金空則鳴。」

金氣壅塞不通,所以聲音嘶啞。這是痰阻塞引起的聲音嘶啞,不是肺痿引起的聲音嘶啞。他性格又易怒,《內經》說:怒則傷肝,嚴重時會嘔血並下血。因為血隨氣行,氣機紊亂,血液也隨之紊亂而不能歸經,所以上吐下瀉。治療方法應當清熱解鬱,化痰,引導血液歸經,不到半個月就能痊癒。如果認為是肺癆,用地黃、麥門冬、牛膝、山茱萸等藥物,會加重阻塞,增加熱量,聲音怎麼可能恢復?

血液隨著氣機運行,氣機不清,血液又怎麼能歸經呢?諸位可以觀察一下。我用滑石、青蒿解酒熱為君藥,貝母、鬱金、山梔仁、香附開鬱為臣藥,杏仁、桔梗與貝母同用化痰為佐藥,丹皮、丹參、小薊、甘草引導血液歸經為使藥。服用十帖後,血液果然歸經。又用貝母一兩,用童尿浸泡一天,磨成粉末,與柿霜等分,經常塗抹在舌頭上,使其化解向下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