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三卷 (47)

回本書目錄

三卷 (47)

1. 新都治驗

老子曰:無名天地之始。矧醫亦道也,即道,亦是強名。醫貴識病,苟識病,一二三品便能成劑立功。經云:約方如約囊。又曰:方以類聚,方憑病立。苟不識病,即盡本草一千六百五十六品,並而服之,未見其益也。瘧固常疾,治亦不易。仲景有言曰:治瘧當分六經。予謂即六經之中,又各有寒熱虛實陰陽在焉。

是六六而三十六也。即三十六之中,又有挾痰、挾食、挾氣者,稟弱者,曷能枚舉。人與天地陰陽一致,天地變化無窮,人身災患不一,豈拘拘一百一十三方,三百九十七法所能概哉。王節齋曰:古人因病以立方,非立方以待病也。斯言深得軒岐立方大意。然予今日所用之劑和劑也。

仲景謂:汗吐下後,而邪熱不減者,是為壞症。以小柴胡湯加鱉甲治之。予恃仿仲景小柴胡例,加益元散徹邪熱從小便中出。鱉甲雖治壞症。又能截瘧。公曰:噫嘻,前此諸公,看病不過曰寒、曰熱、曰虛實而已。未嘗有此妙論。誠空谷跫音也。吾聞先生從祝令君潘去華輩,六邑會中討究理致。

又曾覽先生序大易彀、序翼飛,乃知先生融三教而萃於醫。先生之醫,得之於性命竅中,故能全性命也有如此。(一百六十三)

一汪氏嫗,寒痰壅滯於背,胸脅腹皆脹痛,小水頻數。先與女金丹,以治胸脅之痛。以二陳湯,加益智仁、香附、白芥子、青皮、柴胡、蒼朮、桂枝,一帖而小水減半。次日以白豆仁易益智仁,以枳殼易青皮,再加川芎、桔梗,開提清氣,諸脹痛悉減。(一百六十四)

大塘徐公諱客者,其子弱冠,肌肉瘦削,尻膝腫大。手肘肩顒皆腫,腫處皆痛而發熱。時醫有作風治者,有作濕痰治者,有作鶴膝鼓槌風治者。愈治愈重,伏床蓐奄奄一息耳。舉家倉皇而決之蓍揲者,釋策曰:易象可不死,天醫上卦,第遠在東方,相去百里而遙,迎而治之無恙也。因訪予而迎之治。

予診其脈,六部皆弦。觀其色青而白。飲食少,時當長至。予曰:此筋痿症也。書云:諸痿皆不可作風治。病勢幾危者,以前藥皆風劑耳。風能傷血,血枯則筋愈失養。況弦脈乃肝木所主,攙前而至,是肝有餘而脾土受敵。脾為所傷,宜飲食少,肌肉削而勢將危也。《內經》曰:諸痿獨取於陽明為治。

陽明者,腸與胃也。法當滋補腸胃,俾飲食日加,五臟六腑有所稟受。營衛流行,氣煦血濡,調養至春,淑氣司令,君火主事之時,宗筋潤而機關可利也。病者年雖少,而能聞言相信,懇予為治。予立方五加皮、苡仁、甘草、蒼耳子、枸杞子、回陽、人參、杜仲、黃柏、黃耆、防風,服二十劑而精神壯,腰膂健,飲食加。惟間或夢遺,則為減去杜仲,而加遠志、當歸,三十帖而全安矣。

白話文:

新都治驗

老子說:「無名,天地之始。」醫術也是一種道理,既然是道理,強行命名也無妨。行醫最重要的是認識疾病,只要認識疾病,即使只用一二三種藥材,也能配成藥方,取得療效。《內經》說:「用藥要簡潔,就像包裹東西一樣。」又說:「藥方要按照類別歸納,藥方要根據疾病制定。」如果不懂疾病,即使用盡《本草綱目》一千六百五十六種藥材,一起服用,也看不到任何益處。瘧疾是常見病,治療也不容易。張仲景說:「治療瘧疾要區分六經。」我認為,在六經的基礎上,還要考慮寒熱虛實、陰陽等因素。

這樣就有六乘六,共三十六種情況。在三十六種情況中,還可能有夾帶痰、食、氣的,以及體質虛弱的,根本無法一一列舉。人與天地陰陽相應,天地變化無窮,人體疾病千奇百怪,怎麼可能僅憑一百一十三個藥方,三百九十七種療法就能概括呢?王節齋說:「古人根據疾病制定藥方,而不是先立好藥方再等著治病。」這句話深刻地體會了軒轅黃帝和岐伯制定藥方的大意。然而,我今天使用的藥方,都是根據經驗調整的。

張仲景說:「汗、吐、下法之後,邪熱未減者,就是壞症。」用小柴胡湯加鱉甲來治療。我仿效張仲景小柴胡湯的例子,加入益元散,讓邪熱從小便排出。鱉甲雖然能治療壞症,還能截斷瘧疾。有人說:「唉呀,以前那些醫生,看病只說寒、熱、虛、實而已,從未有過如此精妙的論述,真是空谷足音啊!」我聽說先生曾與祝令君、潘去華等人,在六邑的醫學會議上探討醫理。

又曾看過先生為《易經》和《翼飛》所作的序言,才知道先生融匯儒釋道三教於醫學之中。先生的醫術,得自於性命之竅,所以才能保全性命。

一個汪姓老太太,寒痰阻塞於背部,胸脅腹部都脹痛,小便頻數。先給她服用女金丹,治療胸脅疼痛。服用二陳湯,加入益智仁、香附、白芥子、青皮、柴胡、蒼朮、桂枝,一劑藥後,小便減少一半。第二天用白豆仁代替益智仁,用枳殼代替青皮,再加入川芎、桔梗,以提升清氣,各種脹痛都減輕了。

大塘徐公的兒子,弱冠之年,肌肉消瘦,臀膝腫大。手肘、肩膀、頭部都腫,腫脹的地方都疼痛發熱。當時有些醫生認為是風邪,有些認為是濕痰,有些認為是鶴膝風。治療效果越治越重,臥床不起,奄奄一息。全家人都很著急,於是請人占卜,解卜的人說:「卦象顯示可以不死,天醫在上卦,只是遠在東方,相距百里,去那裡治療就沒事了。」於是來找我治療。

我診脈,六部脈象都弦急。觀察他的面色青白,飲食減少,正值生長發育的年齡。我說:「這是筋痿症。」書上說:「各種痿症都不能用治風的藥物治療。」病情已經很危急了,之前的藥方都是治風的藥。風能傷血,血枯則筋失養,況且弦脈是肝木所主,肝木過盛而侵犯脾土,脾土受損,所以飲食減少,肌肉消瘦,病情危急。《內經》說:「各種痿症都應從陽明經入手治療。」

陽明經是腸胃,應該滋補腸胃,使飲食日漸增加,五臟六腑得到濡養,營衛之氣運行通暢,氣血充足,調養到春天,陽氣主事的時候,筋骨潤澤,關節活動自如。病人雖然年輕,但能聽從我的話,懇求我治療。我開了五加皮、苡仁、甘草、蒼耳子、枸杞子、回陽、人參、杜仲、黃柏、黃耆、防風的藥方,服用二十劑後,精神旺盛,腰背強健,飲食增加。只是偶爾遺精,就減少杜仲的用量,加入遠志、當歸,三十劑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