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三卷 (43)

回本書目錄

三卷 (43)

1. 新都治驗

即與服之,兩帖而瘳。方用大棗十二枚,小麥一合,大甘草炙過三寸,水煎飲之。此憂傷肺臟,臟寒故多泣也。(一百五十三)

桂亭大兄,原因墜轎跌傷,腰脅脹痛,不能轉側,咳嗽吊痛。用三製大黃二錢、桃仁一錢五分,杏仁、紅花、天花粉各一錢,穿山甲八分,甘草五分,水煎服之,兩帖而大便行。繼以五加皮、紅花、川芎、當歸、生地黃、白芍藥、丹參、甘草、桃仁、穿山甲、柴胡,煎四劑飲之,而痛大定。後因過食葷腥,喘嗽腰痛,右肩背墜痛,素有濕熱痰積。

以威靈仙、紫蘇子、枳實、酒芩、半夏曲、栝蔞仁、甘草、陳皮、薑黃、防風、羌活,服後腸鳴,坐則重墜。此痰積已動,欲行而不可得也。與穿山甲、當歸尾、紅花、杏仁、枳殼、大黃、蘿蔔子、川芎、莪朮、青皮,服後大便所下稠積穢瘀甚多,痛隨減去。以保和丸調理而安。

(一百五十四)

堂嫂王氏,兩寸脈洪大,右關滑大,五六月間,必吐紫黑血塊,足跟焮腫癢痛,時流黃水。與牡丹皮、山梔子、玄參、甘草、白芍藥、當歸、陳皮、滑石、桃仁,四劑而愈。(一百五十五)

族弟婦程氏,妊已五月,痢下膿血,裡急後重,腰重墜難當。以白芍、當歸、木香、砂仁、條芩、酒連、艾葉、陳皮,煎服。夜仍痛痢三次,次日大便所下如爛魚腸者甚多。夜半,忽兩足腳底前半節紅腫,疼痛難安。此厥陰肝經虛,胎氣下墜也。當補氣血,以川芎、當歸、人參、白朮、紫蘇、茯苓、甘草、檳榔,服下夜半痛止,即得睡矣。左腳略痛。

再以人參、紫蘇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、陳皮、茯苓、大腹皮、柴胡,後左腳痛亦全減。後以補中益氣湯,加白芍、黃芩、茯苓,調補而胎亦無恙。(一百五十六)

族嫂汪氏,發寒發熱,頭疼遍身痛,眼珠疼,小腹痛,裡急後重,赤白膿血,日夜三十餘度,口渴,此瘧痢並作也。以柴胡、葛根、甘草、青蒿、枳殼、酒芩、酒連、當歸、白芍、桂枝、防風、羌活、川芎,水煎服之,外與神授香連丸。其夜痢減十之九,但遍身尚疼,略惡寒,不發熱,頭略暈而已。

改以川芎、川歸、白芍、木香、桂皮、陳皮、酒連、酒芩,調理三日全安。(一百五十七)

仲暗侄孫,赴府考試,過食牛面,且勞苦,因而發瘧。城中醫瘧半月,形神俱瘦。瘧愈而腹大如箕矣。健所黃夫人,仲暗岳母也。凡名家為延至,率認瘧後腹脹,其中必有瘧母為祟也。諸消痞藥嘗之不效。又以五皮飲利之,不應。將議攻下,而予適至。觀其色黃口渴,小水短澀,腹脹不可言,足膝之下,腫大不能行。

兩腿腫連陰囊,氣壅不能臥。飲食絕少,脈才四至,大而不斂。予曰:此真氣虛中滿症也。法當溫補下元,而兼理脾,病猶可愈。若攻下是殺之也。渠父與予厚,今宦河南,予安得不為渠任其重哉。顧歙友所用之劑,乃皂角、檳榔、三稜、莪朮、薑黃、葶藶子、木通、枳實、青皮、厚朴、山梔、大黃、牽牛、黃連等,皆破敵有餘之品,見之且駭然。但黃夫人薦來之醫,又不能拒。

白話文:

新都治驗

第一則:病人服藥兩帖即痊癒。藥方:大棗十二枚,小麥一合,炙甘草三寸,水煎服。這是因為憂慮傷及肺臟,臟腑寒冷而導致多泣(流淚)。

第二則:桂亭兄因墜轎跌傷,腰脅脹痛,不能翻身,咳嗽時疼痛加劇。服用三製大黃二錢、桃仁一錢五分、杏仁、紅花、天花粉各一錢、穿山甲八分、甘草五分,水煎服,服藥兩帖後大便通暢。接著服用五加皮、紅花、川芎、當歸、生地黃、白芍藥、丹參、甘草、桃仁、穿山甲、柴胡,煎四劑服用,疼痛大大減輕。之後因過食肥甘厚味,出現喘咳、腰痛,右肩背墜痛,素有濕熱痰積。於是服用威靈仙、紫蘇子、枳實、酒芩、半夏曲、栝蔞仁、甘草、陳皮、薑黃、防風、羌活,服後腸鳴,坐著感覺沉重下墜。這是因為痰積已欲排出,但又未能完全排出。於是再服用穿山甲、當歸尾、紅花、杏仁、枳殼、大黃、蘿蔔子、川芎、莪朮、青皮,服後排出大量稠濁的瘀積物,疼痛隨之減輕。最後用保和丸調理,病癒。

第三則:堂嫂王氏,脈象洪大,右關脈滑大,五月六月間必吐紫黑色血塊,足跟紅腫瘙癢疼痛,經常流出黃水。服用牡丹皮、山梔子、玄參、甘草、白芍藥、當歸、陳皮、滑石、桃仁,四劑藥後痊癒。

第四則:族弟媳婦程氏,懷孕五月,患痢疾,排出膿血,裡急後重,腰部沉重下墜難以承受。服用白芍、當歸、木香、砂仁、條芩、酒連、艾葉、陳皮,水煎服。當夜仍腹痛並三次痢疾,次日排出大量像爛魚腸一樣的糞便。半夜,突然雙腳前半段紅腫疼痛難忍。這是因為厥陰肝經虛弱,胎氣下墜。於是需補氣血,服用川芎、當歸、人參、白朮、紫蘇、茯苓、甘草、檳榔,服藥後半夜疼痛停止,得以入睡,左腳略有疼痛。再次服用人參、紫蘇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、陳皮、茯苓、大腹皮、柴胡,左腳疼痛也完全減輕。最後服用補中益氣湯,加白芍、黃芩、茯苓,調理身體,胎兒也平安無事。

第五則:族嫂汪氏,發寒發熱,頭痛全身疼痛,眼珠疼痛,小腹疼痛,裡急後重,排出赤白膿血,一天三十多次,口渴,這是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。服用柴胡、葛根、甘草、青蒿、枳殼、酒芩、酒連、當歸、白芍、桂枝、防風、羌活、川芎,水煎服,外敷神授香連丸。當夜痢疾減少了九成,但全身仍然疼痛,略感惡寒,不發熱,頭略微昏沉。改服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木香、桂皮、陳皮、酒連、酒芩,調理三日痊癒。

第六則:仲暗侄孫,赴府參加考試,過度食用牛肉,又勞累,因此發瘧疾。在城中治療瘧疾半個月,形神憔悴。瘧疾痊癒後,腹部卻像簸箕一樣大。健所黃夫人是仲暗的岳母。很多名醫都曾診治,都認為是瘧疾後腹脹,其中必有瘧疾的病根作祟。服用各種消痞藥都不見效,又用五皮飲利水也不見效。正準備用攻下法治療,我剛好來到。我看他面色黃,口渴,小便短少澀滯,腹部脹得厲害,足膝以下腫大不能行走。兩腿腫脹連及陰囊,氣機壅塞不能平臥。飲食很少,脈象只有四次,大而無力。我說:這是真氣虛弱而導致腹部脹滿的症狀。應該溫補下元,同時調理脾胃,疾病就能痊癒。如果用攻下法治療,就會危及生命。他的父親與我關係很好,現在做官在河南,我怎能不盡力治療呢?我看到歙縣友人所用的藥方,包括皂角、檳榔、三稜、莪朮、薑黃、葶藶子、木通、枳實、青皮、厚朴、山梔、大黃、牽牛、黃連等等,都是攻伐力過猛的藥物,看到就感到震驚。但是黃夫人推薦的醫生,我又不能拒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