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三卷 (40)
三卷 (40)
1. 新都治驗
夏益吾,肢節腫痛,手足彎痛腫尤甚,不能動止。凡腫處皆紅熱,先起於左手右足,五日後,又傳於左足右手,此行痹症也。且喘咳氣湧不能睡。左脈浮數,中按弦,右滑數。乃濕熱風痰壅遏經絡而然。以茅山蒼朮、薑黃、苡仁、威靈仙、秦艽、知母、桑白皮、黃柏、酒芩、麻黃,水煎服下,而右手腫消痛減。夜服七制化痰丸,而嗽止,乃得睡。
再劑,兩足彎消其半。左手經渠列缺穴邊腫痛殊甚。用苡仁、蒼朮、秦艽、甘草、天花粉、五加皮、石斛、前胡、枳殼、威靈仙、當歸,旋服旋愈。(一百四十一)
初陽侄乃政,先時咳嗽,諸治無功,且嗽急則吐。用碧玉散二錢,白湯調下,立止。後半年,復咳嗽,胸背隱隱疼痛,身常內熱。咳出桃花膿,不可勝計,腥穢之氣甚惡,右脅並乳脹痛,脈洪數,大便燥,肌瘦骨立,此肺癰症也。用貝母、茜根、白芍藥各一錢,知母、麥門冬、山梔子、紫菀各八分,桑白皮、當歸、牡丹皮、杏仁各七分,薏苡仁一錢五分,甘草、葶藶各五分,水煎服之。服此甚安,但要常服,若一缺藥,其疾便發。
據此肺竅中痰積瘀血尚多,未能即去,宜緩圖之。書云:俟膿去盡,當自愈也。愚謂丹溪雖有此言,亦不可固執,設不以藥消化之,必俟其膿自盡,恐歲月深而有他變。且中年之人,何能當此。莫若清熱潤肺,消痰化瘀,久而服之,或早愈也。方黃吳諸公謂久咳傷肺,每每投補,屢被紊之,每補必增熱加痛加咳而膿轉多。
予曉之曰:諸公之意誠良,其如病加何,是姑息之謂也。古人不務姑息,惟以去病為安。夫姑息可以養病,非所以去病也。獨汪無懷然予言,守予法,二年良愈,肌長如初。(一百四十二)
族侄仲木內人,腎淑婦也,不育,多郁,腹脹,左脅不能側臥,亦不能仰臥,仰側臥即氣湧。每午夜背心作脹。氣喘吐痰發熱,必起坐令人揩摩久之始定。面有浮氣。右寸關脈滑大有力,此氣鬱食積痰飲症也。蓋憂思傷脾,思則脾氣結,氣結不行,則五穀之津液皆凝聚為痰,故喘急作脹。
先與定喘湯二帖,而無進退。繼用核桃肉五錢,杏仁三錢,人參、桑白皮各七分,水煎服之,氣喘乃定,惟腹中脹急。改用橘紅、半夏曲、木香、白豆仁、鬱金、蘿蔔子、姜連、香附、茯苓,四劑,大便痰積隨下,腹脹尋消而愈。(一百四十三)
族侄孫女,年甫十歲,大便脫肛,鼻中時常出血,夜多咬牙,肚熱面黃,將成疳症。以山楂、青蒿、枳實、升麻、酒連、滑石各一兩,甘草、蘆薈、乾蟾各五錢,俱為末,神麯糊為丸。一料痊愈。(一百四十四)
唐岩祈,首秋患痢赤白,延至次年春分不愈。腹中作脹不知餓,每行動則氣喘。四陽之末皆冷,陰囊腫,大便日夜十數行,而肌肉甚瘦,小水短少,飲食減半,面黃,兩䟰腫大及踝。與平胃散加酒連、豬苓、澤瀉、升麻、防風、酒炒白芍藥、薏苡仁,外與香連丸合益元丸相兼服,四日而痢止,乃知餓而加食,精神爽快。再四劑,兩䟰陰囊之腫皆消,惟咳嗽。
白話文:
新都治驗
夏益吾肢體關節腫痛,手腳彎曲疼痛腫脹尤其嚴重,無法活動。所有腫脹處都紅腫發熱,最初從左手右腳開始,五天後又蔓延到左腳右手,這是行痹症。此外,他還氣喘咳嗽,呼吸急促,無法入睡。左脈浮數,按之弦急,右脈滑數。這是因為濕熱風痰阻塞經絡所致。於是使用茅蒼朮、薑黃、薏苡仁、威靈仙、秦艽、知母、桑白皮、黃柏、酒芩、麻黃水煎服,服用後右手腫脹消退,疼痛減輕。晚上服用七制化痰丸,咳嗽停止,得以入睡。
再次用藥後,雙腳彎曲腫脹減輕一半。左手經渠、列缺穴附近腫痛仍然嚴重。於是使用薏苡仁、蒼朮、秦艽、甘草、天花粉、五加皮、石斛、前胡、枳殼、威靈仙、當歸,邊服用邊調理,病情痊癒。
初陽的侄子乃政,先前咳嗽,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,而且咳嗽劇烈時還會嘔吐。服用碧玉散兩錢,用溫水送服,咳嗽立即停止。半年後,再次咳嗽,胸背隱隱作痛,經常感到身體內熱。咳嗽排出桃花狀膿液,數量極多,腥臭味非常難聞,右脅及乳房脹痛,脈洪數,大便乾燥,身體消瘦,骨骼突出,這是肺癰症。於是使用貝母、茜根、白芍藥各一錢,知母、麥門冬、山梔子、紫菀各八分,桑白皮、當歸、牡丹皮、杏仁各七分,薏苡仁一錢五分,甘草、葶藶各五分,水煎服。服用後病情好轉,但需要持續服用,如果停藥,病情就會復發。
根據此情況,肺部痰積瘀血尚多,還未完全清除,宜緩慢治療。古書記載:待膿液排盡,自然會痊癒。我認為丹溪雖有此說,也不可一概而論,如果不用藥物化解,單等膿液自行排出,恐怕時間久了會產生其他變化。況且中年人,哪能承受如此長時間的病痛折磨。不如清熱潤肺,消痰化瘀,長期服用藥物,或許能更快痊癒。黃吳等諸位醫生認為久咳傷肺,往往投以補藥,卻屢屢失敗,每次補益都會加重發熱、疼痛、咳嗽,膿液反而更多。
我向他們解釋說:諸位醫生的想法固然很好,但病情卻越來越嚴重,這是姑息療法。古人並不主張姑息療法,只以治癒疾病為目標。姑息療法可以養病,但並非治癒疾病的方法。只有汪無懷先生接受我的說法,遵循我的療法,兩年後痊癒,身體恢復如初。
族侄仲木的妻子,腎淑,是一位賢惠的婦女,不孕,鬱鬱寡歡,腹脹,左側肋部不能側臥,也不能仰臥,無論仰臥還是側臥都會呼吸急促。每到午夜,後背會感到脹痛。氣喘、咳痰、發熱,必須起身坐下,讓人按摩很久才能緩解。臉上浮腫。右寸關脈滑大有力,這是氣鬱、食積、痰飲所致。這是因為憂思傷脾,思慮則脾氣凝滯,氣機不通暢,則五穀的津液都會凝聚成痰,所以會氣喘、脹痛。
首先給她服用定喘湯兩帖,但病情沒有好轉。接著使用核桃肉五錢,杏仁三錢,人參、桑白皮各七分,水煎服,氣喘停止,但腹部脹痛仍然存在。於是改用橘紅、半夏曲、木香、白豆仁、鬱金、蘿蔔子、薑黃、香附、茯苓,四劑藥後,大便排出痰積,腹部脹痛隨之消失而痊癒。
族侄的孫女,年僅十歲,大便脫肛,鼻子經常出血,晚上經常磨牙,肚子發熱,臉色發黃,將要發展成疳病。於是使用山楂、青蒿、枳實、升麻、酒連、滑石各一兩,甘草、蘆薈、乾蟾各五錢,研磨成粉末,用神麴糊劑做成丸藥。一劑藥就痊癒。
唐岩祈,秋季患痢疾,赤白痢交替出現,延續到次年春分還沒痊癒。腹部脹痛,不知飢餓,每次活動就會氣喘。四肢末端冰冷,陰囊腫脹,大便一天一夜十多次,肌肉消瘦,小便量少,飲食減少一半,面黃,雙腿腫脹,腫到腳踝。於是給他服用平胃散,加入酒連、豬苓、澤瀉、升麻、防風、酒炒白芍藥、薏苡仁,外加香連丸和益元丸一起服用,四天后痢疾痊癒,於是感到飢餓,開始增加飲食,精神煥發。再服用四劑藥後,雙腿和陰囊的腫脹都消退了,只剩下咳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