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氏醫案》~ 三卷 (35)

回本書目錄

三卷 (35)

1. 新都治驗

(一百二十六)

油潭吳中嶽孺人,先感風邪,後傷飲食。發熱頭疼,腹中作脹。醫與巴豆丸瀉之,而熱不減。後醫又以大黃重瀉之,而熱亦如初。再後醫謂瀉而熱不退者為虛,大用參、耆、白朮補之,補經四日,神氣昏沉,不知人事。乃敦予診。左脈弦數,右關尺沉數有力。舌尖沉香色,舌根焦黑芒刺。

語言含舌不清。扣前服藥,始知妄下妄補。不思饑饉之餘,疫氣為厲,誤成壞症,危而且殆。故以知母、柴胡各三錢,石膏六錢,枳實、天花粉各五分,粉草、黃芩、麥冬各一錢,山梔子、生地黃各七分,人參六分,竹葉三十片,生薑三片,水煎飲之。中夜後人事稍清,微有汗,舌稍柔和,言語已不含舌,駸駸然有生氣矣。

次日,前方減去地黃,加白芍藥,舌心焦黑盡退,諸症十減其七。但大便五日未行,遍身尚痛,咳嗽。與七制化痰丸二帖,再以石膏二錢,麥冬、貝母各一錢,前胡、枳實、黃芩、梔子各六分,甘草三分,桑白皮八分,煎服而安。(一百二十七)

鮑子五保,時疫耳聾,體有熱,口乾,大便五日不行,人事不清。竹葉、黃芩、柴胡、半夏曲、甘草、枳殼、天花粉、知母,煎服,而熱渴更甚。大便行而瀉,手攣縮不能伸,且發呃或又咳嗽。改以柴胡、石膏、竹茹、人參、甘草、麥冬、半夏曲、橘紅、黃芩、黃連,一帖而呃止瀉除,諸症悉罷而安睡矣。(一百二十八)

僕子孫守,以中麻咳嗽無痰,上唇厚腫,體熱,大便燥,聲啞。以麥門冬、知母、栝蔞仁、甘草、白芍藥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石斛、枳殼、五味子,服後嗽減其七。乃減去瓜蔞、枳殼,以其大便已溏,加生地黃、當歸、薏苡仁,調理而安。(一百二十九)

僕子得貴,春溫頭痛體熱面赤。舌心焦燥。以石膏、柴胡、葛根、甘草、黃芩、知母、天花粉、白芍藥,服之而舌不焦黑矣。進粥太早,半夜後又復發熱,中脘硬痛。與大柴胡湯一帖,汗出津津,大便行二次,腹痛不止。乃以小承氣湯,調下玄明粉一錢,大便又行二次,熱不退而痛全減。

旋作鼻衄。改以石膏、牡丹皮、生地黃、山梔子、甘草、升麻、黃芩、赤芍藥,一帖而熱散衄止。(一百三十)

元素侄令政,春溫後經水適止,餘熱不退,口中甚渴,胸脅痛而耳重。脈左弦數,右滑大而數。小柴胡加石膏、知母、桔梗、枳殼、葛根、栝蔞、半夏曲,服下而熱渴如舊。改用柴胡二錢、人參、甘草、天花粉、黃芩各七分,白芍藥、紅花、當歸、牡丹皮、知母各八分,調理而瘳。(一百三十一)

朱氏子天送,時疾頭疼,身若燔炭,口渴氣促,申酉刻熱潮更甚,舌心焦黑,遍體紫斑,語言含舌不清,時多發呃,耳聾。先治者誤進藿香正氣散,而加嘔逆水瀉。又醫以柴苓湯,嘔益甚,熱轉增劇。迎予為診。六脈俱洪數,此少陽陽明合病之疫。以石膏五錢,知母、柴胡各三錢,黃芩一錢五分,半夏曲、麥門冬、竹茹、橘紅、葛根各一錢,粉草、枳實各五分,服下熱退其七,舌不燥矣。

白話文:

新都治驗

(一百二十六)

吳縣油潭的吳中嶽孺人,先前感染風寒,後來又飲食不當。出現發熱頭痛,腹部脹滿。醫生給她服用巴豆丸瀉下,但熱症未減。後又有醫生用大黃再次瀉下,熱症依然如故。之後一位醫生認為瀉下後熱症不退是虛證,便大量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補氣,補了四天,病人神志昏迷,不省人事。於是她來找我診治。左脈弦數,右關、尺脈沉數有力。舌尖暗淡發紫,舌根焦黑粗糙。

說話含糊不清。詢問服藥經過後,才知道之前是錯誤的瀉下與補益。沒有考慮到饑饉過後,疫氣盛行,誤治成危重症狀,病情危急。因此我用知母、柴胡各三錢,石膏六錢,枳實、天花粉各五分,粉草、黃芩、麥冬各一錢,山梔子、生地黃各七分,人參六分,竹葉三十片,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到了半夜之後,病人神志稍清,微微出汗,舌頭也稍柔軟,說話不再含糊,精神漸漸好轉。

第二天,將之前的處方中生地黃減去,加入白芍藥,舌頭中間的焦黑完全退去,諸症狀減輕了七成。但大便五天未解,全身仍然疼痛,並伴有咳嗽。於是給她服用七制化痰丸兩帖,再用石膏二錢,麥冬、貝母各一錢,前胡、枳實、黃芩、梔子各六分,甘草三分,桑白皮八分,水煎服後病情穩定。

(一百七)

鮑子五保,患時疫導致耳聾,身體發熱,口渴,大便五天未解,神志不清。我用竹葉、黃芩、柴胡、半夏曲、甘草、枳殼、天花粉、知母煎服,結果熱症和口渴更甚,大便雖然解了卻是瀉下,手部攣縮不能伸展,還伴有呃逆或咳嗽。於是改用柴胡、石膏、竹茹、人參、甘草、麥冬、半夏曲、橘紅、黃芩、黃連,一帖藥後呃逆停止,瀉下也消失了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,病人安然入睡。

(一百二十八)

僕人孫守,因中暑而咳嗽,無痰,上唇腫脹,身體發熱,大便乾燥,聲音嘶啞。我用麥門冬、知母、栝蔞仁、甘草、白芍藥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石斛、枳殼、五味子,服用後咳嗽減輕了七成。於是減少了栝蔞仁、枳殼的用量,因為他的大便已經溏瀉,我又加入生地黃、當歸、薏苡仁調理,病情痊癒。

(一百二十九)

僕人得貴,患春溫,頭痛,身體發熱,面部發紅,舌頭中間乾燥焦躁。我用石膏、柴胡、葛根、甘草、黃芩、知母、天花粉、白芍藥,服藥後舌頭不再焦黑。但他進粥過早,半夜後又發熱,上腹部硬痛。我給他服用一帖大柴胡湯,汗出很多,大便解了两次,但腹痛不止。於是用小承氣湯,加入玄明粉一錢,大便又解了两次,熱症未退但疼痛減輕。

之後又出現鼻出血。於是改用石膏、牡丹皮、生地黃、山梔子、甘草、升麻、黃芩、赤芍藥,一帖藥後熱退鼻出血停止。

(一百三十)

元素的侄子令政,春溫痊癒後月經剛止,餘熱未退,口渴,胸脅疼痛,耳朵沉重。脈象左脈弦數,右脈滑大而數。我用小柴胡湯加石膏、知母、桔梗、枳殼、葛根、栝蔞、半夏曲,服藥後熱渴症狀依然存在。於是改用柴胡二錢,人參、甘草、天花粉、黃芩各七分,白芍藥、紅花、當歸、牡丹皮、知母各八分,調理後痊癒。

(一百三十一)

朱氏的兒子天送,患時疫,頭痛,身體像燒炭一樣,口渴氣促,申酉時(下午三點到五點)熱症更甚,舌頭中間焦黑,全身出現紫斑,說話含糊不清,經常呃逆,耳朵也聾了。之前的醫生誤用藿香正氣散,導致他嘔吐加劇,並出現腹瀉。又有一位醫生用柴苓湯,嘔吐更加厲害,熱症也加重。他來找我診治。六脈都洪數,這是少陽陽明合病的疫症。我用石膏五錢,知母、柴胡各三錢,黃芩一錢五分,半夏曲、麥門冬、竹茹、橘紅、葛根各一錢,粉草、枳實各五分,服藥後熱症減輕了七成,舌頭也不再乾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