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千里醫案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一

2. 中風

嘉善楊向多痰火氣逆易咳,晨圊痔必翻,非揉撏不能收,甚或痔血大來,此足見肺胃大陽氣血虛久矣。今卒然神思昏亂,並無暈僕,而右肢遽不能用,舌蹇語澀,便間句日才行,干少溏多,溲頻數而澀少,且赤,嗽痰頗濃,息有音,少寐易煩,不昏瞀,而間有錯語。此屬老年氣血兩虛,春夏之交,不耐火氣升泄,虛陽化風,挾痰火勃動於中,而外阻其絡脈,內擾其神志也。

據現證是中絡兼腑,初時右肢不用,今漸能連動而肌膚痛癢無關,是不仁也不仁為血虛,偏右則氣亦虛矣。但舌苔白滿而厚,是氣燥津虛,脈虛而弦,兩寸較大,是心肺兩虛而又有痰,心主血,肺主氣,虛則火易上升而氣易下滯,所以有數圊,易怒,多煩,少寐等弊矣。此時欲益氣而不滯痰,養血而不膩膈,庶乎虛責兼到。

據述愚見,宗古人痰火內中者,先治其內務,使神明不為痰火所擾,心君泰然則百體從令矣。即或肢體不仁未能遽復,不妨緩緩圖治,況心主血脈,心既清則血脈之流行自易。

西洋參(一錢五分) 茯苓(二錢) 蜜炙 甘草(四分) 川貝母(去心二錢) 桑葉(二錢炒) 山梔(一錢五分) 法半夏(一錢五分) 驢皮膠(二錢) 竹葉(二錢) 枳實(五分) 橘皮(一錢五分) 棗仁(一錢五分) 蓮肉(去心十粒)

右方約服五六劑,若得寐漸長,舌白稍薄,喉間痰氣不致有音,去枳實半夏,加大生地(四錢) 杏仁(二錢) 大麻仁(二錢) 若大便復閉,慎勿遂與通利,必俟其急迫,屢圊不來,不得已暫用搜風順氣丸。

又舌胎已退而舌質胖,痰來輕薄,氣息舒得,大便暢行溏而老黃者數次,今又七日不更衣,溲漸利而色來清,胃納稍和,夜未酣睡,痔外翻而腐續下,痰物或中有痔膿夾雜,亦未辨別。統觀諸症,大都痰漸化而火未熄,陽明腸胃津液虛耗,遽難充和,所以寐少而便復閉,不獨痔翻尤昭著也。

陽明外主肌肉,內主津液,津液虛則無以濯輸肌肉,而束筋骨利機關之權亦弛而不張,右肢之不仁蓋由於此,不仁則不能用矣。今欲求其不致成廢,當先養陽明以存其津液,胃和則寐安,陽通則便調而痔收,治內正所以治外也。脈仍虛,兩寸獨大,大非心肺之有餘,乃虛陽之上僭耳,故耳鳴,舌胖,心煩,易怒,畢露其機緘,時當大氣升泄,宜柔靜通養為主,久之若得步履稍可嚲曳,便能扶杖逍遙矣。

西洋參(一錢五分) 麥門冬(一錢五分) 炒棗仁(研二錢) 茯神(二錢) 大生地(四錢) 蜜炙大有耆(一錢五分) 酒炒白芍(一錢五分) 陳皮(一錢五分) 驢皮膠(二錢金) 石斛(三錢) 甘草(四分) 柿餅煨(半枚)

又不仁為氣血不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楊向,一個住在嘉善的病人,他長期有痰多、火氣旺盛及容易咳嗽的問題。每天早晨排便時,他的痔瘡必定會突起,除非經過按摩才能縮回,有時候甚至會大量出血。這些症狀表明他的肺部和胃部的陽氣和血液已經虛弱很久了。最近,他突然出現神智混亂的情況,雖然沒有昏倒,但是他的右手突然不能活動,說話也變得口齒不清,排便困難,大便乾硬而小便頻繁但量少且呈紅色,咳嗽時痰多且濃稠,呼吸時有聲音,睡眠品質差且易煩躁,但意識清醒,偶爾會說胡話。這些症狀顯示他屬於老年人氣血兩虛,在春夏交替時節,身體無法承受火氣上昇,導致虛弱的陽氣轉化為風,加上痰火在體內勃發,阻塞外部的經絡,並幹擾內部的神志。

根據目前的症狀,這屬於中風影響到經絡和腑臟。剛開始的時候,他的右手不能活動,現在雖然能稍微移動,但肌膚對痛癢感覺遲鈍,這是因為血液不足。右手邊的無力感表示氣也虛弱。舌苔白厚,表示氣燥津虛;脈搏虛弱且弦,心肺兩處的脈象較強,表示心肺虛弱且有痰。心臟主管血液,肺部主管氣,虛弱時火氣易上升,氣易滯下,所以有頻繁排便,易怒,多煩,少眠等症狀。

為了改善這種情況,治療方法應該是補氣但不讓痰滯留,養血但不讓食物過於滋膩,這樣才能同時照顧到虛弱和痰濕的問題。

藥方包括:西洋參、茯苓、蜜炙甘草、川貝母、炒桑葉、山梔、法半夏、驢皮膠、竹葉、枳實、橘皮、炒酸棗仁、蓮子肉。

服用五至六劑後,如果睡眠時間逐漸增加,舌苔變薄,喉嚨的痰聲減輕,可以去掉枳實和半夏,加入大生地、杏仁、大麻仁。如果大便再次閉塞,不要立即使用通便藥,除非病情緊急,纔可暫時使用搜風順氣丸。

接下來,如果舌苔退去,舌頭看起來浮腫,痰變得稀薄,呼吸順暢,大便暢行且呈深黃色,但七天未解大便,小便逐漸順利且顏色清澈,胃口稍微好轉,晚上睡眠不佳,痔瘡持續腐爛下垂,痰中可能夾雜痔瘡的膿液,但無法確定。總體來看,痰漸漸被化解,但火氣尚未完全消退,陽明腸胃的津液虛弱,難以達到平衡,因此睡眠少,大便又再次閉塞,不僅痔瘡的問題更加明顯。

陽明腸胃主管肌肉和津液,津液虛弱時,就無法滋潤肌肉,控制筋骨和關節的功能也會減弱,這就是右手邊失去知覺的原因,失去知覺導致手不能使用。為了防止右手廢掉,首先應養護陽明腸胃,保存津液。胃腸和順,睡眠就會安穩,陽氣流通,大便調理,痔瘡也會縮回,內調正是為了外治。脈搏仍然虛弱,心肺部位的脈象特別強,這並不是心肺功能強大,而是虛弱的陽氣上沖所致,所以會有耳鳴,舌頭浮腫,心煩,易怒等症狀。現在正值季節交替,應該以滋陰靜養為主,如果能逐步恢復行走能力,就能拄著柺杖自由活動了。

新的藥方為:西洋參、麥門冬、炒酸棗仁、茯神、大生地、蜜炙大有耆、酒炒白芍、陳皮、驢皮膠、石斛、甘草、柿餅煨。

右手邊失去知覺,是因為氣血不足。

3. 枇杷葉兩片

光按前後四案議論殊佳,扼重在血虛生風,故一以養血息風為主

湖州周婦,向有偏頭風痛,甚則或有眩嘔,今煩勞傷陽,陽虛風動旋擾,清空絡脈弛懈,陡覺右肢痛而左肢不用,是風中在左也。迄今五日,嘔吐痰飲已止,右額微腫而痛,食少便結,脈虛澀,此腑絡兼中之症,痰為虛痰,風為內風,宜清養陽明,柔息厥陰,冀其漸愈。曾有便血,當此燥令尤須遠剛用柔。

西洋參(二錢) 陳皮(一錢五分) 胡麻仁(二錢) 鉤藤鉤(二錢) 羚羊角(一錢五分) 茯苓(二錢) 杭茶菊(二錢) 霜桑葉(一錢五分) 驢皮膠(二錢) 丹竺(一錢五分) 穭豆衣(三錢) 絲瓜絡(三錢)

光按此方經清可法

嘉興張,七月下旬間瘧四作,繼以泄痢,此伏氣晚發,未必清澈,遽因孫受病殤,勞憂悲傷,動於中,風寒迫於外,遂感風燥作咳。凡憂悲傷肺,風燥亦傷肺,以致痰雖出,而風燥之火迄未化,鬱極而升,陡然舌蹇涎流,官骸俱不能自主。然現症多在身半以上,而足仍能行,知非風中腎厥,是痰火內擾之類中矣。

況痰中亦有淺深,內外虛實之別,此痰火乃外感風燥之火之痰,故舌蹇等症能暫退,亦能復盛。蓋痰出即人熄,痰不出即火復熾,所以越五六日而諸症復作也。今身想有汗,面紅齒燥,舌蹇涎流,右手指微強,自言口燥之極,脈得滑而右寸關尤甚,顯屬肺感風燥未清,痰火上擾脈絡之類中也。宜滋肺氣,存胃津,以化痰為主。

痰出則火風自熄,邪去則類中亦平。

西洋參(一錢五分) 蜜炙石膏(一錢五分) 橘紅(一錢五分) 天竺黃(二錢) 驢皮膠(二錢) 杏仁(二錢) 丹皮(一錢五分) 霜桑葉(一錢五分) 川貝母(二錢) 羚羊角(一錢五分) 甘草(四分) 枇杷葉(兩片)

光按議論透澈,方亦妥貼易施,唯於治痰一面尚少力量

白話文:

[枇杷葉兩片]

根據先前四個案例的討論,分析非常精闢,重點強調在血液不足導致風邪產生,因此治療上主要以滋養血液、平息風邪為核心。

湖州的周姓婦女,長期有偏頭風痛的困擾,嚴重時甚至會感到眩暈和噁心嘔吐。近期因勞累過度,導致陽氣受損,陽虛風動,清空絡脈失去彈性,突然感到右側肢體疼痛,左側肢體活動不便,這是風邪影響左側身體的表現。至今已經五天,嘔吐和痰飲的情況已經停止,但右側額頭仍有輕微腫脹和疼痛,食慾減退,排便困難,脈象虛弱且有阻滯,這是腑絡兼中的症狀,其中痰為虛弱狀態下的痰,風為內在的風,應該以清熱滋養陽明經絡,柔和地平息厥陰經絡,期待病情逐漸好轉。她曾經有過便血的情況,在這段乾燥的季節裡,更應避免剛烈的治療,選擇溫和的方式。

接下來的藥方經過了清可法的確認。

嘉興的張先生,在七月下旬期間連續四次發作瘧疾,之後又出現了腹瀉和痢疾,這是潛伏的病氣晚發,不一定可以完全清除。他因為孫子患病去世,承受了勞累、憂慮和悲傷,內心受到打擊,加上外在風寒的侵襲,導致風燥引起咳嗽。憂慮和悲傷會傷害肺部,風燥也會傷害肺部,以致於雖然有排出痰液,但風燥引起的火熱仍未消除,鬱悶至極上升至腦部,突然出現口齒不清、口水外溢,全身機能無法自我控制。然而,目前的症狀大多集中在身體上半部,雙腳仍然能夠行走,可知並非風邪影響到腎臟和厥陰經絡,而是屬於痰火內擾的類中風。

此外,痰的形成也有深淺之分,以及外來和內在虛實的不同。此人的痰火是由外感風燥引起的火熱之痰,因此口齒不清等症狀可以暫時緩解,但也可能再次加劇。因為痰液排出人就會恢復活力,痰液不出則火熱就會再次燃燒,所以每隔五六天症狀就會再次出現。現在他身上應該有出汗的情況,臉色紅潤,牙齒乾燥,口齒不清,口水外溢,右手手指有些僵硬,自述口乾極度,脈象滑順,尤其是右手寸關部位更為明顯,顯然是肺部感受風燥尚未清除,痰火上擾脈絡的類中風。應該滋養肺氣,保存胃部津液,以化痰為主要目標。

痰液排出後,火風自然熄滅,邪氣去除,類中風也就平息了。

最後的藥方也經過了清可法的確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