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雷公炮製藥性解》~ 卷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8)

1. 磁石

味辛鹹,性寒無毒,入腎經。主周身濕痹,肢節中痛,目昏耳聾,補勞傷,除煩躁消腫毒,令人有子。能吸重鐵者佳,入火煅紅,醋淬七次,研絕細用。柴胡為使,惡牡丹,芥草,黃石脂

白話文:

鐵鏽的藥味是辛鹹,性質是寒冷無毒,歸屬於腎經。主要用於治療全身的濕性痹症,四肢關節疼痛,眼睛昏花、耳朵失聰,補治療勞損,消除煩躁和消退腫毒,使人懷孕生子。能吸附沉重的鐵者為佳,放入火中煅燒至紅色,用醋淬火七次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使用。柴胡是搭配使用的藥物,與牡丹、芥草、黃石脂相剋。

按:磁石入腎,何也?蓋以性能引鐵,取其引肺金之氣入腎,使子母相生爾,水得金而清,則相火不攻自去,故主治如上。然久服多服,必有大患,勿喜其功而忽其害也。

白話文:

磁石入腎,是為什麼呢?那是因為它有吸引鐵的特性,所以用它來吸引肺金之氣進入腎,使子母相生。水得到金來滋養,就會清澈,則相火不攻而自然消失,所以能治療上述疾病。但如果服用時間長或服用太多,必定會有大患,不要只看到它的功效,卻忽略它的危害。

雷公云:凡使勿誤用玄中石並中麻石,此二石真相似磁石,只是吸鐵不得。中麻石心有赤,皮粗。是鐵山石也。誤服之,令人生惡瘡,不可療。磁石一片,四面吸鐵一斤者,此名延年沙。四面吸得鐵八兩者,號曰續採石。四面吸得五兩上下者為磁石。

白話文:

雷公說:凡是使用藥材時,千萬不要誤用玄中石和中麻石。這兩種石頭看起來很像磁石,但它們吸不住鐵。中麻石的中心是紅色的,外皮粗糙。它是鐵山石。誤服了它,會使人生惡瘡,無法治癒。磁石一片,四面都能吸鐵一斤重的,這種磁石叫做延年沙。四面都能吸鐵八兩重的,叫做續採石。四面都能吸鐵五兩左右重的,叫做磁石。

凡修事一斤,用五花皮一鎰,地榆一鎰,故懸十五兩,二件並細銼,於石上捶碎,作二三十塊,半磁石入磁瓶中,下草藥,以東流水煮三日夜,漉出拭乾,以布裹之,向大石上再捶,令細,入乳缽中,研極細如塵,以水飛過,又研如粉用之。

白話文:

若要製作修事一斤,需要五花皮一鎰、地榆一鎰,以及故懸十五兩,這兩種藥材都要細細研磨,在石頭上捶碎,做成二十到三十塊小塊。然後將磁石放入磁瓶中,再放入草藥,並用東流水煮三天三夜,接著將藥材濾出擦乾,用布包起來,在大石頭上再次捶打,使藥材更細碎,然後放入乳缽中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最後再用清水過濾,再次研磨成粉末即可使用。

2. 硫黃

味酸,性大熱有毒,入命門經。主下焦虛冷,陽絕不起,頭禿,疽痔癬疥,心腹痃癖,腳膝冷疼,虛損泄精。瑩淨無夾石者良,甘草湯煮過用,畏朴硝、細辛飛廉,忌百般禽獸血。

白話文:

味酸,性大熱有毒,屬於命門經絡。主治下焦虛冷,陽氣衰竭不起,頭禿,瘡、痔瘡、癬、疥,心腹疼痛癥瘕,腳膝冷痛,虛損泄精。光潔淨亮沒有夾雜石頭的較好,用甘草湯煮過以後服用,忌諱朴硝、細辛、飛廉,忌諱各種禽獸的血。

按:硫黃為火之精,宜入命門補火,蓋人有真火,寄於右腎,苟非此火,則不能有生。此火一熄,則萬物無父,非硫黃孰與補者。太清云:硫稟純陽,號為將軍,破邪歸正,返濁還清,挺立陽精,消陰化魄。戴元禮云:熱藥皆燥,惟硫黃不燥,則先賢常頌之矣。今人絕不用之,誠虞其熱毒耳,然有火衰之證,余此莫療。

白話文:

翻譯:硫磺是大自然具有很強功效的火,可以補償命門的火。因為人體有一種真正的火,依存在人的右腎中,要是沒有它,就不會有生命。這種火一旦熄滅,其他所有的一切將不存在,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硫磺來進行補償。太清道書說:硫磺是純陽的,被稱為將軍,能破邪歸正,返濁還清,振興陽精,去除陰氣,化為魂魄。戴元禮說:其他熱性藥物都有燥性,只有硫磺不會上火,因此先人經常稱讚它。如今的人都不用它,實在是擔心它太熱有毒。但是,如果出現了火衰的症狀,卻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療。

亦畏而遺之可乎?中其毒者,以豬肉、鴨羹、余甘子湯解之。

雷公云:凡使勿用青赤色,及半白半黃、半赤半黑者。自有黃色如雛雞初出殼者為真。凡硫四兩,先以龍尾蒿自然汁一鎰,東流水三鎰,紫背天葵汁一鎰,粟逐子莖汁四鎰,合之攪勻,入瓦鍋,用六一泥固濟底下,將硫黃碎之,入於鍋中,以前件藥汁,旋旋添入水煮之,汁盡為度。

白話文:

雷公說:所有的硫磺都不能用青色、赤色,半白半黃半赤半黑也不能用。只有如剛出殼小雞般的黃色纔是真品。每四兩的硫磺,先用一錢的自然生龍尾蒿汁、三錢的東流水、一錢的紫背天葵汁以及四錢的粟逐子莖汁混合攪拌均勻,再倒入瓦鍋中,用六一泥密封,把硫磺磨碎,放入鍋中,再將先前的藥汁旋轉著加入,煮到藥汁沒了為止。

再以百部末十兩,柳蟲末二斤,一簇草二斤,細銼之,以東流水並藥等同煮硫黃二伏時,去諸藥,取出用甘草湯洗了,入缽中,研二萬遍,方妙。

白話文:

再用百部的末端十兩,柳蟲末二斤,一簇草二斤,一起研磨成細末,要用東流水和藥物一起煮硫黃,煮兩個夏天,取出藥物,然後用甘草湯清洗,放進碗中研磨二萬遍,這樣纔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