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雷公炮製藥性解》~ 卷一 (7)
卷一 (7)
1. 膽礬
味酸苦辛,性寒有毒,不載經絡。主消熱殺蟲,止驚癇,吐風痰,鮮明者佳。
按:膽礬之功,大抵與白礬相類。惟能止驚,為少瘥耳。
白話文:
味道酸苦辛辣,藥性寒涼且有毒,沒有歸屬特定的經絡。主要功效是消除體內熱氣、殺滅寄生蟲、停止驚厥抽搐、化解風痰,其中色澤鮮明亮麗的品質較好。
(註解:)膽礬的功效,大致上和白礬相似,只是在停止驚厥抽搐方面的效果稍微好一些。
2. 青礞石
味辛甘,性平有毒,入肺大腸胃三經,主盪滌宿痰,消磨食積,研末細用。
按:礞石辛宜於肺,甘宜於胃。大腸者,肺家傳送之官也,故都入之。大損元氣,不可漫用。
白話文:
青礞石的味道辛辣帶甘甜,性質平和但有毒性,主要歸屬於肺、大腸、胃三條經絡。它的主要作用是清除體內積久的痰液,幫助消化積滯的食物,通常研磨成細末使用。
說明:青礞石的辛味適合用於肺部,甘味則適合用於胃部。大腸是肺部傳送物質的器官,所以青礞石也歸屬於大腸經。但因為它會大幅耗損人體的元氣,所以不可以隨便亂用。
3. 無名異
味甘,性平無毒,不載經絡。主金瘡折傷內損,止痛生肌及長肉,消癰疽腫毒。
按:海內人云:石無名異絕難得,土無名異不甚貴重,豈《本經》說者為石,今所有者為土乎?用時以醋磨塗患處。
白話文:
味道甘甜,性質平和無毒,沒有歸屬於特定的經絡。主要用於治療刀傷、跌打骨折等內傷,能止痛、促進肌肉生長和傷口癒合,也能消除癰疽腫毒。
有人說,海內產的無名異礦石非常難得,而土質的無名異則不那麼珍貴,難道《本草經》所說的是礦石,而現在我們使用的卻是土質的嗎?使用時,將其用醋研磨後塗抹在患處。
4. 玉屑
味甘,性平無毒,入肺經。主除煩止渴,養神明目,寧心定驚,滅瘢痕,滋毛髮,助聲喉,美顏色。搗如米,苦酒浸之,消如泥,惡鹿角,畏款冬花。
按:玉屑色白性潤,宜入肺部。肺得其養,則煩渴諸證何自而生。又主滅瘢云云者,亦以肺主皮毛,功效之所必及也。
白話文:
味道甘甜,性質平和沒有毒性,歸屬於肺經。主要功效是消除煩躁、止渴,滋養精神、使眼睛明亮,安定心神、平定驚悸,去除疤痕,滋養毛髮,幫助發聲、保護喉嚨,使容貌美麗。搗成米粒大小,用苦酒浸泡,會化成泥狀。忌與鹿角同用,怕款冬花。
按:玉屑顏色潔白,性質潤澤,適合進入肺部。肺得到滋養,那麼煩躁口渴等症狀自然不會產生。又說可以去除疤痕等,也是因為肺主皮毛,所以功效一定能達到那裡。
5. 自然銅
味辛平,無毒,不載經絡。主破積聚,療折傷,續筋骨,散血排膿,止痛定驚,亦主產後血邪。凡使須捶碎,以甘草水煮過,又用醋浸一宿,以泥包裹之,火煅研細用。
按:自然銅,實銅坑中所產之石也。其色青黃如銅,不從礦煉,故名之。丹溪曰:自然銅,世以為接骨要藥,不知接骨在補氣補血,補胃補腎。俗醫惟冀速效,以罔利而用之,亦未稔其燥散之禍耳。
雷公云:石髓鉛,即自然銅也,方使勿用方金牙,其方金牙,真似石髓鉛。若誤餌,吐殺人,其石髓鉛色似干銀泥,味微甘。如採得,先捶碎,同甘草湯煮一伏時,漉出令乾。入臼中搗了,重篩過,以醋浸一宿至明,用六一泥泥磁器中。約盛得三升以來,放文武火中,養三日夜,才幹。
便用蓋蓋了泥,用火煅兩伏時,去土,研如粉用。若修事五兩,以醋兩鎰為度。
白話文:
自然銅,味道辛辣,性質平和,沒有毒性,不歸屬於任何特定經絡。主要功效是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,治療跌打損傷,幫助筋骨癒合,散瘀血排出膿液,止痛安神,也可用於產後惡露不盡等症狀。使用時需要將其敲碎,用甘草水煮過,再用醋浸泡一晚,然後用泥土包裹起來,用火煅燒後研磨成粉末使用。
說明:自然銅,實際上是銅礦坑中所產的石頭。它的顏色青黃像銅,不是從礦石冶煉而來的,所以稱為自然銅。朱丹溪說:自然銅,世人認為是接骨的重要藥物,卻不知道接骨的關鍵在於補氣補血,補養脾胃和腎臟。庸醫只求快速見效,為了牟利而濫用它,卻沒有認識到它燥熱耗散的弊端。
雷公說:石髓鉛,就是自然銅,配方使用時不要用方金牙。方金牙,外形很像石髓鉛。如果誤食,會讓人嘔吐致死。石髓鉛的顏色像乾掉的銀泥,味道略甜。如果採到,先敲碎,用甘草湯煮一個時辰,撈出晾乾。放入石臼搗碎,多次篩選,用醋浸泡一晚到隔天早上,用六一泥塗抹在陶器中。大約裝三升左右,用文火武火交替加熱,烘烤三天三夜,直到泥土乾燥。
然後用蓋子蓋住泥土,用火煅燒兩個時辰,去除泥土,研磨成粉末使用。如果炮製五兩自然銅,用醋的量以兩鎰為標準。
6. 石燕
性涼無毒,味與經絡,諸書不載。主五淋小便不利,腸風痔瘻。婦人產難,兩手各握一枚,立驗。研細水飛用。
按:《圖經》云:石燕出零稜郡,今祁陽縣沙灘亦有之,形似蚶而小,其實石也。觀其主治,都是行下之功,食療贊其補益,似未然耳。
白話文:
石燕,性質偏涼,沒有毒性,味道和對應的經絡,在各醫書中都沒有記載。主要治療五淋(指小便不暢的數種病症)、小便不利、腸風痔漏等疾病。婦人生產困難時,讓她兩手各握一顆石燕,馬上見效。使用時需將石燕研磨成細粉,再用水漂洗沉澱後使用。
《圖經》記載,石燕產於零陵郡,現在祁陽縣的沙灘也有出產,外形像小蚶,但其實是石頭。觀察它主要的療效,都是屬於向下通利的功效,而食療方讚揚它的補益效果,似乎不太正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