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雷公炮製藥性解》~ 卷五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3)

1. 五倍子

味苦酸,性平無毒,入大腸經。主齒宣疳䘌,風癬疥癢,腸風五痔,及小兒面鼻口耳疳瘡,明目生津,止瀉澀精。噙口中,治口瘡。善收頑痰,解諸熱毒。百藥煎即五倍造成,主肺脹喘咳。噙化能斂而降之。

按:五倍酸苦之性專澀大腸,其收斂甚捷,瀉痢初起者,未宜入劑。

白話文:

藥物味道苦、酸,藥性平和無毒,可入大腸經。主治治齒宣疳䘌、風癬疥癢、腸風五痔,以及小兒面鼻口耳疳瘡,能明目生津、止瀉澀精。含在口中能治療口瘡。它可以很好地收斂頑痰,解諸熱毒。與其他藥物一起煎煮時,將其增至五倍的量,可以治療肺脹喘咳。含化它可以斂肺降氣。

2. 牙皂

味辛鹹,性溫有小毒,入肝胃二經。主風痹死肌,頭風目淚,中風邪氣勞蟲等物。通關竅,理癰疽,消脹滿,化穀食,除咳嗽,療骨蒸,去疥癬。搐鼻噴嚏立至,敷腫疼痛即除。和生礬可吐風痰,拌蜂蜜名為導箭。水浸一宿,去皮弦酥炙,復去核及黃用。柏實為使,惡麥門冬,畏空青、人參、苦參、皂角刺,主厲風鼻梁崩倒,眉發自落。

又主癰疽,其未潰者,能發散,其已潰者,能引排膿藥直達膿處成功。諸惡瘡癬,咸不要缺。

白話文:

這種藥有辛辣鹹味,屬溫性,有點小毒,可以潤補肝、胃二經,主治風濕痺痛、肌肉麻木,頭痛流淚,因中風、傷氣及勞累、蟲類等引起的病症。另外,它也能疏通竅穴,清理癰疽,消散腫脹、脹滿的症狀,幫助消化吸收,緩解咳嗽,治療骨蒸,清除疥癬,撲鼻一聞,立刻讓人打噴嚏,還能消腫止痛。用這種藥配上天然明礬可消除風痰,與蜂蜜拌在一起可作為治療箭傷的藥。把這種藥浸泡一晚,去除果皮,用弦酥烤後,再去除果核和果核周圍的黃色物質。柏樹籽是引藥,不喜歡麥門冬,怕空青、人參、苦參、皁角刺,主治鼻子長瘡、鼻樑塌陷,眉毛和頭髮自然脫落。

按:肝為風木之臟,胃為水穀之腑,牙皂辛溫,有行散之功,宜併入之。多用能耗氣損血,其刺乃質干之銳者,故於瘡癰,無所不達。若療厲風,九蒸曝為妙。

白話文:

說明:肝臟具有風木的特性,胃是水穀的腑臟,牙皁屬於辛溫之藥,具有行散的功效,適合併入藥方中。但使用過多會消耗氣血,它的針刺方法是用堅硬鋒利的針,因此對於瘡癰,都能夠有效治療。如果要治療厲風,用九蒸曝的方法最好。

3. 巴豆

味辛,性生溫熟寒,有大毒,入脾胃大腸三經。主消堅積,蕩臟腑之沉寒,通閉塞,利水穀之道路,排膿消腫,破血通經,殺鬼毒蠱疰及腹臟諸蠱。去皮心膜油,水煮五度用,芫花為使,惡蘘草,畏大黃、黃連、藜蘆、牽牛、蘆筍、醬豉、冷水,殺斑蝥蛇蠍毒。

白話文:

芫花,味道辛辣,性溫,生時溫熱,熟時寒涼,有劇毒,歸屬於脾胃和大腸三條經絡。主治消除堅硬的積塊,祛除臟腑的沉寒,疏通閉塞的部位,暢通水穀運輸的道路,排膿消腫,破血通經,殺鬼毒、蠱毒、疰氣以及腹臟的各種蠱毒。去皮、心、膜、油,用水分煮五次後使用,芫花是引經藥,與蘘草相剋,忌用大黃、黃連、藜蘆、牽牛、蘆筍、醬豉、冷水,能解斑蝥、蛇蠍毒。

按:巴豆專主宣通,則脾胃大腸宜其入已。炒令紫黑,可以通腸,亦可止瀉。蓋通因通用之意也。仲景東垣及諸名家,每每用之,今世俗畏其辛熱之毒,盪滌之患輒云劫劑,廢皆不用,不知巴豆為斬關奪門之將,其性猛烈,投之不當,為害非輕,用之得宜,奏功甚捷。譬如張飛,亦一虎將也。顧人用之何如耳?可概棄哉!倘氣虛羸弱,脾氣久傷者,誠所大忌。

白話文:

巴豆專門用來促進排泄,所以脾胃大腸很適合它進入。炒到紫黑色後,可以通腸,也可以止瀉。因為促進排洩是根據通用的道理。仲景、東垣和諸多名家,常常使用它。如今世俗的人害怕它辛熱有毒,清洗乾淨後就說成奪命方劑,全部不用。不知道巴豆是斬關奪門的將領,它的性能猛烈,用得不好,危害不輕。用得好的話,效果非常快。就好比張飛,也是一員虎將。但使用他的人如何呢?能夠隨便放棄嗎?倘若元氣虛弱,脾氣久傷的人,那麼巴豆當然是大忌。

雷公云:凡使巴豆之與豆及剛子,須在仔細認,勿誤用殺人。巴顆小緊實,色黃。豆即顆,有三稜,色黑。若剛子,小似棗核,兩頭尖,巴與豆即用,剛子,勿使。凡修事巴豆敲碎,以麻油並酒等煮,研膏後用,每修事一兩,以酒與麻油各七合,盡為度。

白話文:

雷公說:凡是用巴豆、豆、剛子,一定要仔細辨認,不要誤用而殺人。巴豆顆小、緊實,顏色是黃色的。豆就是巴豆,有三稜,顏色是黑色的。剛子的話,形狀就像棗核,兩端是尖的,巴豆和豆可以入藥使用,剛子則不可以。凡是製備巴豆,先把它敲碎,然後用麻油和酒一起煮,研成膏後使用,每次製備一兩,用酒和麻油各七合,這樣就足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