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雷公炮製藥性解》~ 卷五 (3)
卷五 (3)
1. 槐實
味苦,酸鹹,性寒無毒,入心肝大腸三經。主五內邪熱,腸風五痔,湯火瘍瘡,男子囊墜腫痛,陰瘡濕證,婦人陰中痛癢,崩中漏下,明目補腦,殺蠱去風,黑髮延年。酒服能催生墮胎。枝,專主洗濕熱諸瘡,治九種心疼。皮,主中風拘攣,齒痛疳䘌,消癰解毒,止痛長肉。
膠,主肝臟風,筋脈抽掣,及急風口噤,四肢不收,或毒風周身如蟲行,破傷危急。花與實同功,又主心痛及疔腫熱毒,赤白下痢,小兒驚癇,景天為使。
按:槐實之苦,能泄心火,酸寒之性,能伐肝經。經曰:酸苦湧泄為陰,其功主降,故又入大腸,以理下焦諸證,且催產難,夫蟲之生也因於濕,風之生也因於熱,濕熱既去,又奚庸虞。花枝皮葉,主治大同小異,久為痔瘡要藥。
白話文:
槐實味道苦澀,帶有酸味和鹹味,藥性寒涼且無毒,主要作用於心、肝、大腸三條經脈。它主要能治療體內五臟的邪熱,像是腸風痔瘡等,也能治療燙傷和瘡瘍,以及男性陰囊腫痛下墜,陰部濕疹搔癢,女性陰部疼痛搔癢,還有崩漏下血等症狀。槐實能明目補腦,還能殺死蠱毒,祛除風邪,使頭髮烏黑並延年益壽。用酒送服槐實能催生或墮胎。槐樹枝主要用於清洗濕熱引起的各種瘡瘍,還能治療多種心痛。槐樹皮主要治療中風導致的肢體拘攣,牙痛、牙齦潰爛,能消腫解毒,止痛並促進肌肉生長。
槐樹膠主要治療肝臟風邪,引起的筋脈抽搐,以及急性的口噤,四肢無法自主活動,或是毒風導致全身像有蟲子在爬行,以及外傷危急的情況。槐花與槐實的功效相似,還能治療心痛,以及疔瘡腫痛等熱毒,紅痢白痢,小兒驚風癲癇等症狀,景天草可作為藥引輔助使用。
總結來說,槐實的苦味能夠發散心火,酸寒的藥性能夠抑制肝經的火氣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酸味苦味,能夠向下疏通,屬於陰,主要功能是下降」,因此槐實也能作用於大腸,用來調理下焦的各種疾病,並且能幫助難產的孕婦生產。蟲子的產生是由於濕氣,風邪的產生是由於熱氣,只要將體內的濕熱去除,就不必再擔心這些問題了。槐花、槐枝、槐皮、槐葉,它們的藥效大致相同,只是有些微差異,長期以來都是治療痔瘡的重要藥物。
2. 木香
味苦辛,性微溫無毒,入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經。主心腹一切氣疾,癖症塊,九種心疼,止瀉痢,除霍亂,健脾胃,消食積,定嘔逆,下痰壅,辟邪氣瘟疫,殺瘧蠱清物。宜生磨用,火炒令人脹,形如枯骨,苦口沾牙者良。
按:木香辛入肺,苦入心,溫宜脾胃,肝者心之母也,膀胱者肺所連也,故均入焉。蓋心乃一身之主,氣血之所聽命者也,有主則能塞氣,肺氣調則金能制木,而肝火自伏矣。凡人有怒,則肝氣拂逆,而反忤其元氣,心有從肝之情而不能制,則肝氣於是乎盛,或為拂逆,或為氣衝,得木香則心氣暢而正氣亦暢,肝氣何拂逆之有哉?實心之行夫肝也,非肝之自行也。東垣以黃連制之,惡其氣行過於通暢,不無走泄之患爾。
雷公云:凡使其木香是蘆蔓根條,五盤旋,採得二十九日方硬如朽骨,硬碎,其有蘆頭丁,蓋子色青者,是木香神也。
白話文:
木香,味道苦且帶有辛辣,藥性稍微溫和且無毒。它能進入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胃、膀胱等六個經脈。主要治療心腹部位一切氣滯疾病,以及腫塊、積聚等病症,能止住九種心痛,止瀉痢,消除霍亂,健脾胃,消除食物積滯,平定嘔吐、反胃,化解痰液阻塞,驅除邪氣、瘟疫,殺滅瘧疾病原體和寄生蟲,清除體內穢物。適合生磨成粉使用,用火炒過反而會使人腹脹。外形像枯骨,味道苦而能沾在牙齒上的,品質為佳。
總的來說,木香的辛味能入肺,苦味能入心,溫和的藥性則適合調理脾胃。肝是心的母親,膀胱與肺相連,所以這些臟腑都能受到木香的作用。心是全身的主宰,氣血都聽從心的號令。心氣調和,就能使氣機順暢。肺氣調和,則金能制木,而肝火自然能被抑制。一般人如果生氣,就會導致肝氣不順,反而違逆了元氣。心有順從肝的情緒卻無法控制時,就會使肝氣過於旺盛,產生肝氣拂逆或氣衝等症狀。此時,使用木香能使心氣舒暢,正氣也跟著舒暢,肝氣自然不會拂逆。其實是心在控制肝,而不是肝自己亂動。李東垣用黃連來制約木香,是擔心木香藥性過於通暢,可能會有走泄(氣走散)的顧慮。
雷公說:一般使用的木香是蘆蔓的根條,呈現五盤旋的形狀。採收後,需放置二十九天才能變得堅硬如朽骨。堅硬易碎,而且帶有蘆頭丁,頂端顏色青色的,才是木香的精華所在。
3. 山梔
味苦,性寒無毒,入心肺大小腸胃膀胱六經。主五內邪熱,亡血津枯,面紅目赤,癰腫瘡瘍,五種黃病,開鬱瀉火,療心中懊憹顛倒而不眠,治臍下血滯小便而不利。皮走肌膚之熱,仁去心胸之熱,解羊躑躅及䘌蟲毒。
按:山梔味苦歸心,輕飄象肺,入腸則供肺為傳道者也,小腸受盛與心應者也,胃亦上焦之腑也,膀胱亦肺部之約也,故鹹入之,以理邪熱諸證。潔古曰:輕清上行。丹溪又曰:屈曲下行。兩家之說,似相左矣。不知惟其上行,最能清肺,肺氣清而化,則小便從此氣化而出。
經曰:膀胱藏津液,氣化則能出者,是也。虛火炎者,炒黑用。煩郁嘔逆者,薑汁炒用,此外並宜生服。
雷公云:凡使勿用顆大者,號曰伏。凡梔子無力,須要如雀腦並須長有九路,赤色者上。凡使先去皮須取仁,以甘草水浸一宿,漉出焙乾,搗篩如金末用。
白話文:
山梔,味道苦,性寒,沒有毒性,可以進入心、肺、大腸、小腸、胃、膀胱這六條經脈。主要治療五臟的邪熱、因失血導致體液枯竭、臉紅眼睛赤紅、癰腫瘡瘍、五種黃疸病,可以疏通鬱悶、瀉除火氣,治療心中煩悶懊惱、顛倒失眠,治療肚臍下血瘀、小便不暢等問題。山梔的皮主要作用於肌膚的熱,山梔的仁主要作用於心胸的熱,可以解羊躑躅(一種有毒植物)和䘌蟲(一種寄生蟲)的毒。
按:山梔味道苦,歸屬於心經,藥性輕飄向上,像肺一樣,進入腸道則作為肺傳導氣機的通道,小腸接受容納與心臟相應,胃也是上焦的臟腑,膀胱也是肺部約束控制的,所以山梔能入膀胱,用來調理各種邪熱的症狀。張潔古說:山梔藥性輕清,向上走。朱丹溪又說:山梔藥性彎曲向下走。兩家的說法,好像互相矛盾了。其實並不是這樣,山梔之所以能向上走,是因為最能清肺,肺氣清靜而轉化,小便就從肺氣化生的作用而出。
醫書說:膀胱儲藏津液,氣化就能將津液排出,就是這個道理。如果是虛火上炎的症狀,就用炒黑的山梔。如果是煩躁鬱悶、噁心嘔吐的症狀,就用生薑汁炒過的山梔,其他情況都適合生用。
雷公說:凡是使用山梔,不要用顆粒大的,那種稱為「伏」。凡是山梔藥力不足,必須要像雀腦一樣小,而且要有九條紋路,紅色的品質最好。凡是使用山梔,要先去掉外皮,取裡面的仁,用甘草水浸泡一個晚上,撈出來烘乾,搗碎篩成金色的粉末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