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雷公炮製藥性解》~ 卷三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2)

1. 萆薢

味苦甘,性平無毒,入脾腎膀胱三經。主風寒濕痹,腰背痛,中風不遂,遍身頑麻,膀胱宿水,陰痿失溺,利水道,益精明目。薏苡為使,畏葵根、大黃、柴胡、牡蠣,忌牛肉。

按:萆薢之入三經,何也?蓋腎受土克,則水臟既衰,肝挾相火而凌土濕,脾主肌肉,濕鬱肌腠,則生熱生風,以致營衛不利,關節不利。而萆薢長於去水,用之以滲脾濕,則土安其位,水不受侮矣。然失用令人小便多,小便既多,則腎氣得復實?今多泥其入腎,用為補劑,亦未深原其理耳。

白話文:

萆薢,味道苦中帶甘,藥性平和沒有毒性,主要作用於脾、腎、膀胱這三條經絡。它可以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痺痛,像是腰背疼痛、中風導致的肢體癱瘓、全身麻木、膀胱積水、陰莖萎軟、小便失禁等症狀,有疏通水道、增益精氣、明亮眼睛的效果。使用時,常以薏苡仁作為輔助藥,忌與葵根、大黃、柴胡、牡蠣等藥物一起使用,也忌吃牛肉。

至於萆薢為何能作用於脾、腎、膀胱三條經絡?原因在於腎臟屬水,受到脾土的剋制,當腎水衰弱時,肝臟又會挾帶相火來欺侮脾土的濕氣,而脾臟主要掌管肌肉,如果濕氣鬱積在肌肉紋理之間,就會產生熱和風,導致營衛之氣運行不順暢,關節活動也受到影響。而萆薢的特長在於去除體內的水濕,用它來滲利脾臟的濕氣,就能使脾土恢復正常功能,水氣不再肆虐。然而,如果使用不當,會導致小便過多,小便過多是否就能使腎氣恢復充實呢?現在很多人認為萆薢直接作用於腎臟,把它當作補藥使用,其實並沒有深入探究其中的道理。

2. 木通

味辛甘,性平無毒,入小腸經。主五淋小便閉,經凝乳閉,難產,積聚,驚悸心煩,健忘耳聾,聲啞鼻塞,癰瘡脾疸喜睡,天行瘟疫。

按:木通利便,專瀉小腸,宜療五淋等證。其驚悸等證,雖屬心經,而心與小腸相為表裡,故並治之,脾疸喜睡,此脾之病,皆濕所釀也,利小腸而濕不去乎?瘟疫之來,感天地不正之氣,今受盛之官行,而邪不能容,亦宜療矣。

白話文:

木通味道辛辣帶點甘甜,屬性平和沒有毒性,主要歸入小腸經。它主要治療小便不順暢、閉塞,女性月經凝結、乳汁阻塞,以及難產等問題。還能處理體內積聚、驚慌心悸、心煩意亂、健忘、耳聾、聲音沙啞、鼻塞、癰瘡、脾臟病導致的黃疸、嗜睡,以及流行的瘟疫。

說明:木通主要作用是使小便順暢,專門疏導小腸,適合治療小便不順等問題。它能處理驚悸等問題,雖然這些問題屬於心經,但因為心臟和小腸是互為表裡的關係,所以也能一起治療。至於脾臟病導致的黃疸和嗜睡,是體內濕氣累積所導致,使用木通疏導小腸,就能把濕氣去除。至於瘟疫的發生,是感應到天地不正之氣,而木通可以使接受外邪的器官恢復正常運作,使邪氣不能停留,因此也適合用來治療瘟疫。

3. 通草

味淡,性寒無毒,入肺大小腸三經。與木通同功,特瀉肺明目,退熱行經,下乳通結,力尤勝之。

按:通草色白,宜其瀉肺,味淡,故入小腸,性主通行,故又入大腸,即本草續注所謂通脫木,今女工用以作花。

白話文:

通草,味道清淡,藥性寒涼且無毒,主要作用於肺、小腸和大腸這三條經脈。它和木通的功效相似,但更擅長於清瀉肺熱、使眼睛明亮、退燒、促進月經來潮、幫助產婦分泌乳汁、疏通阻塞。

通草的顏色是白色的,所以適合用來清瀉肺熱;味道清淡,因此能作用於小腸;藥性主通行,所以也能作用於大腸。這就是《本草續注》所說的「通脫木」,現在的婦女會用它來製作裝飾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