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雷公炮製藥性解》~ 卷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6)

1. 桔梗

味辛,性微溫,有小毒,入肺經。主肺熱氣奔,痰嗽鼻塞,清喉利膈,能載諸藥入肺節,皮為使,畏白芨、龍眼、龍膽草。

按:桔梗味辛,故專療肺疾,下部藥中勿用,恐其上載而不能下達也。

雷公云:凡使勿用本梗,真似桔梗,咬之只是腥澀,不堪用凡,使去頭尖硬二三分以來,並兩畔,附枝子於槐砧上細銼,用百合水浸一伏時,漉出,緩火熬令乾用,每修事四兩,用生百合五分,搗作膏,投水中浸。

白話文:

味道辛辣,藥性稍微溫和,帶有微小的毒性,歸屬於肺經。主要治療肺熱導致的氣喘、咳嗽痰多、鼻塞等症狀,能夠清利喉嚨,使胸膈舒暢。它能引導其他藥物進入肺部,桔梗皮有輔助藥效的作用。使用時,要避免與白芨、龍眼、龍膽草一起使用。

註解:桔梗味道辛辣,所以專門治療肺部疾病,在治療下部疾病的藥方中不要使用,因為它會把藥性向上引導,而無法向下到達病灶。

雷公說:凡是使用桔梗,不要用根部,因為真正的桔梗咬起來只是腥澀,不堪使用。應該去除桔梗根部尖端堅硬的兩三分,還有兩側的附枝,放在槐木砧板上仔細銼碎,用百合水浸泡一個時辰,撈出來,用文火烘乾後使用。每次處理四兩桔梗,用五分生百合搗成膏狀,投入水中浸泡。

2. 天花粉

味苦,性寒無毒,入肺心脾胃小腸五經。主肺火盛而喉痹,脾胃火勝而口齒腫痛,清心利小便,消痰除咳嗽,排膿消腫,生肌長肉,止渴退煩熱,補虛通月經。枸杞為使,惡乾薑,畏牛膝,乾漆,反烏頭。

按:天花粉色白入肺,味苦入心。脾胃者,心之子,肺之母也,小腸與心相為表裡,故均入焉。本功清熱,故主療頗多,其理易達,惟曰補虛通經,此甚不可泥也。夫苦寒之劑,豈能大補?以其能清火,則陰得其養,非真補也。月水不通,亦以熱閉,熱退則血盛經通,非真能通也。

此治本窮源之說耳,倘因寒致疾者,可誤使哉。子名栝蔞,主胸痹。仁主潤肺下氣,止痰嗽瘵,乳癰乳閉,並宜炒用。

白話文:

天花粉味道苦,藥性寒涼且無毒,可以入肺、心、脾、胃、小腸這五條經脈。主要治療肺火旺盛引起的喉嚨腫痛,以及脾胃火氣過大造成的口齒腫痛。它能清心火、利小便、化痰止咳、排出膿液、消除腫脹、促進肌肉生長、止渴退除煩熱、補虛並使月經暢通。使用時,枸杞可以作為輔助藥,但它與乾薑相剋,也畏懼牛膝、乾漆,且會與烏頭產生相反的藥效。

天花粉顏色白,所以歸屬於肺;味道苦,所以歸屬於心。脾胃是心的兒子,肺的母親,小腸與心互為表裡,所以也都歸屬於天花粉的作用範圍。天花粉的主要功效是清熱,因此能治療的疾病很多,這道理很容易理解。但說它能補虛通經,這點就不能完全相信。苦寒的藥物,怎麼可能大補呢?它之所以能「補虛」,是因為能清除火氣,使陰液得到滋養,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補。月經不通,也是因為熱邪阻閉,熱退了,血氣充足,月經自然通暢,並不是天花粉真的能通經。

這只是從根本上解釋天花粉的藥理,如果是因為寒氣導致的疾病,就不能錯誤地使用它。天花粉的果實叫做栝樓,主要治療胸痹。它的種仁則能潤肺、降氣、止咳、治療肺癆、乳癰(乳房膿腫)和乳閉(乳汁不通),使用時最好炒過再用。

3. 半夏

味辛平,性生寒熟溫,有毒,入肺脾胃三經。下氣止嘔吐,閉郁散表邪,除濕化痰涎,大和脾胃。須湯淋十遍,姜礬甘草制用。射干,柴胡為使,惡皂莢,畏雄黃、生薑、乾薑、秦皮、龜甲,反烏頭,忌羊肉、羊血、飴糖、海藻。

按:半夏味辛入肺,性燥入脾胃,中其毒者,口噤發吐,煩渴及血證勿用,惟氣證發渴者不禁。

雷公云:凡使勿用白傍几子,真似半夏,只是咬著誤微酸,不入藥用。若修事半夏四兩,用搗了白芥子末二兩,頭醋六兩,二味攪令濁,將半夏投中,洗三遍用之。半夏上有陳涎,若洗不淨,令人氣逆肝氣怒滿。

白話文:

半夏的味道辛辣平和,藥性生的時候偏寒涼,煮熟後則偏溫熱,有毒性,主要作用於肺、脾、胃三條經絡。它能降逆氣、止嘔吐,解除胸悶鬱結、疏散體表邪氣,去除濕氣、化解痰涎,調和脾胃的功能。使用前必須用熱水沖淋十次,並用生薑、白礬、甘草等藥材炮製後再使用。射干、柴胡可以作為輔助藥材,它與皂莢藥性不合,忌與雄黃、生薑、乾薑、秦皮、龜甲等藥物一同使用,會與烏頭藥性相反,並且忌與羊肉、羊血、麥芽糖、海藻等食物一同食用。

註解:半夏味道辛辣,歸肺經,藥性乾燥,入脾胃經。中毒的人會出現口噤、嘔吐、煩躁口渴等症狀,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不宜使用。只有氣滯導致口渴的病人可以使用。

雷公說:使用半夏時不要使用白傍几子,它外形與半夏很像,但咬起來會帶有微微的酸味,不能入藥。如果要炮製半夏四兩,需要用搗碎的白芥子末二兩,再加入醋六兩,將這三種材料攪拌均勻,然後把半夏放入浸泡,清洗三次後再用。半夏的表面有陳舊的黏液,如果清洗不乾淨,會導致人氣逆、肝氣鬱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