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中梓

《雷公炮製藥性解》~ 卷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5)

1. 黃芩

味苦平,性寒無毒,入肺大腸膀胱膽四經。主崩淋熱疽,痛痢惡瘡,解毒收口,去翳明目,調經安胎。中枯而飄者,瀉肺火,消痰利氣,除風濕留熱於肌表。細實而堅者,瀉大腸火,養陰退陽,滋化源,除熱於膀胱。山茱萸龍骨為使,惡蔥實,畏丹砂,牡丹,藜蘆沙參丹參

白話文:

中醫認為黃連味苦,性寒,沒有毒性,歸入肺、大腸、膀胱、膽的四條經絡。主要功效是治療崩漏、淋病、熱疽、疼痛的痢疾、惡瘡,可以解毒收口,消除結膜翳障,明目,調經安胎。中藥材乾枯、容易散碎的,可以瀉肺火,消痰利氣,除風濕熱,這些風濕熱留於皮膚表面。細小實心而堅硬的中藥材,可以瀉大腸火,滋養陰氣,使陽氣退卻,滋潤化源,消除膀胱的熱氣。山茱萸、龍骨是輔藥。黃連忌蔥實,畏丹砂、牡丹、藜蘆、沙參,丹參。

按:芩,枯飄者有上升之象,故入肺,堅實者有下行之理,故入大腸諸經,性甚寒,苟無實火,不宜用之。

2. 黃連

味苦,性寒無毒,入心經。主心火炎,目疾暴發,瘡瘍紅腫,腸紅下痢,痞滿泄瀉小兒疳熱,消口中瘡,驚悸煩躁,天行熱疾。黃芩龍骨連翹滑石為使,惡菊花芫花玄參、白蘚、白殭蠶,畏款冬花,解巴豆烏頭毒,忌豬肉、冷水。

白話文:

味道苦,性寒無毒,歸屬於心經。主治心火旺盛,眼睛疾病突然發作,瘡瘍紅腫,腸道發炎導致的腹瀉,胃脘部脹滿、腹瀉、小兒疳熱,消除口腔潰瘍,驚悸煩躁不安,流行性熱病。黃芩、龍骨、連翹、滑石為輔佐藥材,與菊花、芫花、玄參、白蘚、白殭蠶相剋,畏懼款冬花,可以解除巴豆、烏頭的毒性,忌諱豬肉、冷水。

按:黃連味苦瀉心,治心火諸病不可缺。瀉痢雖屬脾經,正由火不能生土,況心與小腸相為表裡,心火瀉則小便亦利,而腸胃自厚矣。因寒得瀉者忌之,又久病氣虛,心火不盛者,用之則愈虛,虛火反熾。

白話文:

黃連味道苦,可以去除心火,所以治療心火引發的疾病不可缺少。拉肚子雖然是脾經的問題,但有可能是因為火氣太旺所以無法生土,況且心臟和小腸是互相影響的,心火去除後小便也會順暢,腸胃自然也會好轉。如果是因為虛寒造成的拉肚子,就不要用黃連。另外,如果長時間生病,身體虛弱,心火不旺盛的人,使用黃連反而會使身體更虛弱,反而會導致虛火更加旺盛。

雷公云:凡使以布拭去髭毛,然後用漿水浸二伏時,漉出,於柳木火中焙乾用。若服此藥,得十兩,不得食豬肉,若服至三年,一生不得食豬肉也。

白話文:

雷公說:凡是使用這種藥物的人,都要用布擦去鬍鬚和毛髮,然後用漿水浸泡兩個伏天,濾出後,放在柳木火中焙乾使用。如果你服用這種藥物,服用十兩,就不能再吃豬肉。如果你服用三年,一生都不能吃豬肉。

3. 大黃

味苦,性大寒無毒,入脾胃大腸心肝五經。性沉而不浮,用走而不守,奪土鬱而無壅滯,定禍亂而致太平,名曰將軍。又主癰腫及目疾痢疾暴發,血關火閉,推陳致新。黃芩為使,無所畏,錦紋者佳。

白話文:

黃芩味道苦澀,性寒但無毒性,歸入脾、胃、大腸、心、肝五經。性質往下沉墜,不會浮升,所以能通利氣血,不會鬱結停滯。它能平息禍亂,讓人身體健康,因此有「將軍」之稱。黃芩還能治療瘡腫、眼疾、痢疾、血脈不通、內熱鬱結等疾病。它可以驅逐陳舊的邪氣,使身體煥發新生。黃芩常做輔藥,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,沒有什麼禁忌。其中,錦紋黃芩品質最佳。

按:大黃之入脾胃大腸,人所解也。其入心與肝也,人多不究。昔仲景百勞丸,庶蟲丸,都用大黃以理勞傷吐衄,意最深微。蓋以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者,天地之道也,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者,人身之道也,蒸熱日久,瘀血停於經絡,必得大黃以豁之,則肝脾通暢,陳推而致新矣,今之治勞,多用滋陰,頻服不效,坐而待斃嗟乎,術豈止此耶?至癰腫目疾及痢疾,咸熱瘀所致,故並治之,傷寒脈弱及風寒未解者,禁用。

白話文:

註釋:

大黃:一種中藥,具有瀉熱通便、清肝退火等功效。

脾胃大腸:中醫認為,大黃主要作用於脾胃和大腸。

心肝:中醫認為,大黃也具有調節心肝的作用,但鮮為人知。

仲景:指東漢末年的著名醫家張仲景。

百勞丸:張仲景所創製的一種中成藥,用於治療勞損、吐血等症狀。

庶蟲丸:張仲景所創製的另一種中成藥,用於治療蟲積、腹痛等症狀。

濁陰:中醫認為,濁陰是指體內積聚的邪氣和廢物。

清陽:中醫認為,清陽是指人體內的陽氣。

瘀血:中醫認為,瘀血是指體內停滯的血液。

新血:中醫認為,新血是指新鮮的血液。

蒸熱:中醫認為,蒸熱是指體內過多的熱氣。

豁:中醫認為,豁是指疏通、宣洩。

肝脾通暢:中醫認為,肝脾通暢是指肝和脾的功能正常運行。

陳推而致新:中醫認為,陳推而致新是指將體內的舊有邪氣和廢物排出,使新血得以產生。

滋陰:中醫認為,滋陰是指補充體內的陰液。

癰腫:中醫認為,癰腫是一種化膿性感染性疾病。

目疾:中醫認為,目疾是指眼睛疾病。

痢疾:中醫認為,痢疾是一種腸道感染性疾病。

脈弱:中醫認為,脈弱是指脈搏微弱、無力。

風寒未解:中醫認為,風寒未解是指風寒邪氣尚未完全排出體外。

翻譯:

大黃的作用主要集中在脾胃和大腸,這是眾所周知的。但它也能夠作用於心肝,卻鮮為人知。在很久以前,張仲景就創製了「百勞丸」和「庶蟲丸」,這些藥丸都含有大黃,用於治療勞損、吐血等症狀,他的用意是非常深遠的。因為濁陰如果不降下去,清陽就無法升起來,這是天地運行之道。同樣,瘀血如果不排出體外,新血就無法產生,這是人體運行之道。體內如果長期處於高熱狀態,瘀血就會停留在經絡之中,這時就必須使用大黃來疏通,這樣肝脾才能通暢,舊有邪氣和廢物才能排出,新血才能產生。現在治療勞損的疾病,很多醫生都使用滋陰的方法,但常常服用了很長時間也不見效,最後只能坐以待斃,這實在是令人痛惜。難道治療的方法就只有滋陰這一種嗎?像癰腫、眼疾、痢疾等疾病,都是由於熱瘀造成的,所以治療的方法也大同小異。但是,如果患者脈搏微弱,或者風寒邪氣尚未完全排出體外,則不能使用大黃。

雷公云:凡使細切,內紋如水旋斑緊重,銼蒸從巳至未,曬乾,又漉,臘水蒸,從未至亥,如此蒸七度,曬乾,卻漉,薄蜜水再蒸一伏時,其大黃醬如烏膏樣子,日曬乾用之為妙。

白話文:

雷公說:凡是使用大黃,要先將它切得細碎,內紋就像水旋斑一樣緊密而沉重。從巳時到未時,先將它銼碎,然後蒸熟,曬乾後再過濾。用臘汁水蒸一遍,從未時到亥時,這樣蒸七次,曬乾後再過濾。用薄蜜水再蒸一次,大約有一個伏天的時間,這樣做出來的大黃醬就像烏膏一樣,曬乾後就可以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