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8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8)
1. 伏暑晚發案(內科)
李竹溪(住蕪湖米市街)
病者,胡長卿,年十歲,住東寺街。
病名,伏暑晚發。
原因,夏傷於暑,潛伏陰分,復感新邪觸發,已逾兩候,初經老友胡君馥生治療,方藥清解不謬。
證候,汗出半身,熱退復起,耳聾妄語,神志似明似昧,唇繭苔焦,齒燥齦血,口臭噴人,便閉溲赤,子午二時躁擾不安,躁時自言心痛,需人按摩,過此漸安,安則不痛而寐,寐則驚惕。
診斷,兩脈數大,此《已任篇》所云:「秋時晚發,感症似瘧。」即伏暑之證候也。第伏有淺深,邪有輕重,質有強弱之當別耳。此病年稚質薄,元陰未充,先天不足,伏邪深入重圍,根深蒂固,所以汗難驟達,邪難驟退,已延兩候,邪從火化,累及陰維,水虛火炎,胃成焦土,恐犯溫病虛甚死之危候,無怪胡君不肯獨任其肩,茲幸脈尚不弱,尚可希冀邪潰。
療法,新邪當先達表,伏邪當先清裡,里清表自解也。此病此時,不獨里有伏邪,已覺陰維見症,陰分已傷,法當甘潤鹹寒,急救陰維,育陰滋水。擬復脈加龜板、元參,以龜板能通任脈,止心痛,元參能制浮火上游,更佐至寶丹,清心透邪,安神定魂。
處方,炙甘草(一錢),乾生地(六錢),麥門冬(三錢,連心),東阿膠(三錢,另燉,沖),杭白芍(三錢),火麻仁(二錢),龜板(一兩,生打),黑元參(三錢),河水兩盞,文武火煎七味,取一盞,烊膠一半服,渣再如法,服時調下至寶丹兩顆。
二診,夜分覺安,子時仍躁,心痛已減,齦血依然,轉多紅色,且焦苔未退,口氣仍然燻人。轉用玉女煎,去熟地之膩守,易生地之滋清,陰維已立,大便可通,仍倍加元參之柔潤,既多矢氣,可望更衣。
二方,生石膏(六錢,研細),大生地(三錢),大麥冬(二錢),肥知母(錢半),生牛膝(二錢),黑玄參(五錢),河水煎服,渣再服。
三診,業已更衣,齦血亦止。熱仍不退,日間覺安,夜寐欠逸,躁減煩增,是邪欲潰而陰未復,中土松而心火炎,仍屬陰虛陽勝之兆。因與阿膠雞子黃湯瀉南補北,加生草瀉火,以馭苦寒,細地涼心,石斛養胃,冀其夜得安眠,始可無虞。
三方,小川連(八分),泡黃芩(六分),杭白芍(三錢),東阿膠(三錢,另燉),細生地(四錢),金石斛(二錢),生甘草(七分),雞子黃(一杯,後納,攪勻),河水先煎六物一盞,復渣再煎一盞,去渣,內砂罐中,先以膠衝入和勻,復納雞子黃攪勻,先服一盞,余藥隔水燉之,逾六小時再服。
四診,昨夜安眠,熱未全退,焦苔去而轉黃,底仍掀紅,脈左平靜,右寸關仍搏指,乃上焦餘邪未淨。改以竹葉石膏湯,加細生地、金石斛,義取甘涼,可許來朝熱退。
白話文:
李竹溪(住在蕪湖米市街)
病人:胡長卿,十歲,住在東寺街。
病名:伏暑晚發。
病因:夏天受到暑邪侵襲,潛伏在身體的陰分,又受到新的外邪觸發而發病。病程已經超過兩個時段(約十幾天),最初經過老朋友胡馥生醫師治療,開的清熱解毒藥方沒有錯。
症狀:半身出汗,退燒後又再次發燒,耳朵聽不清楚,說胡話,神智時而清醒時而模糊,嘴唇乾裂、舌苔焦黃,牙齒乾燥,牙齦出血,口氣惡臭,大便不通,小便赤黃。在中午和午夜時分會煩躁不安,煩躁時會說心痛,需要別人按摩,過後會漸漸安靜下來,安靜時就不痛而入睡,睡著後又會驚醒。
診斷:兩手脈象都呈現快速而強大的狀態,這是《已任篇》所說的「秋天時晚發,感冒症狀像瘧疾」,是伏暑的症狀。只是伏邪有深淺,邪氣有輕重,體質有強弱的區別。這個病人年紀小,體質虛弱,元陰不足,先天體質不好,伏邪深入體內,根深蒂固,所以汗不容易發出來,邪氣不容易退去,已經拖延了十幾天,邪氣轉化為火熱,影響了陰維,造成陰液不足,虛火上炎,胃部像焦土一樣。恐怕會出現溫病嚴重虛脫而死的危險,難怪胡醫師不敢單獨承擔責任。現在幸好脈象還不弱,還可以期待邪氣潰散。
治療方法:新產生的外邪要先解表,潛伏的邪氣要先清裡,體內清淨了,外邪自然解除。這個病現在的情況,不僅體內有潛伏的邪氣,已經出現陰維受損的症狀,陰分已經受傷。治療方法應當用甘甜滋潤、鹹寒的藥物,急救陰維,滋養陰液。所以開立復脈湯加上龜板、元參,因為龜板能通任脈,止心痛;元參能控制虛火上炎。再佐以至寶丹,清心透邪,安定神魂。
處方:炙甘草一錢,乾生地六錢,麥門冬三錢(連心),東阿膠三錢(另燉,沖服),杭白芍三錢,火麻仁二錢,龜板一兩(生打碎),黑元參三錢,用兩碗河水,先用文火煮七味藥,取一碗藥汁,把烊化的阿膠一半加入服用,藥渣再次煎煮,服用時調入至寶丹兩顆。
二診:夜裡覺得安靜一些,子時仍然煩躁,心痛減輕,牙齦出血依舊,血色轉為鮮紅,焦黃的舌苔還沒消退,口臭仍然很重。改用玉女煎,去掉熟地的滋膩,改用生地來滋養清熱。陰維之氣已經建立,大便可以暢通,仍然加倍使用元參的柔潤之性,既然有較多矢氣,可以期望大便排出。
二方:生石膏六錢(研細),大生地三錢,大麥冬二錢,肥知母一錢半,生牛膝二錢,黑玄參五錢,用水煎服,藥渣再次煎服。
三診:已經排便,牙齦出血也止住了。但發燒仍然沒退,白天感覺比較安靜,晚上睡不好,煩躁減少但更加煩悶。這是邪氣想要消退但陰液還沒恢復,中土(脾胃)鬆懈而心火上炎,仍然屬於陰虛陽盛的徵兆。所以用阿膠雞子黃湯來瀉南(心火)補北(腎陰),加上生甘草來瀉火,控制苦寒之性,再用生地來涼心,石斛來養胃,希望他晚上可以安睡,才能夠沒有危險。
三方:小川連八分,泡黃芩六分,杭白芍三錢,東阿膠三錢(另燉),細生地四錢,金石斛二錢,生甘草七分,雞子黃一杯(後加入攪勻),先用水煎六味藥取一碗,藥渣再煎一碗。將藥渣去除後,將藥液倒入砂鍋中,先加入阿膠沖入攪勻,再加入雞子黃攪勻。先服一碗,剩餘的藥隔水燉,六小時後再服用。
四診:昨晚安睡,發燒還沒完全退去,焦黃的舌苔退去轉為黃色,舌底仍然泛紅,左邊脈象平靜,右邊寸關脈仍然跳動有力,這是上焦殘餘的邪氣還沒清除乾淨。改用竹葉石膏湯,加上細生地、金石斛,取其甘涼之性,可以期待明天早上退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