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8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8)

1. 春溫夾痰喘案(兒科)

葉鑑清(住上海)

病者,陳女孩,年二歲,蘇州人。

病名,春溫夾痰喘。(俗名肺風痰喘,實則肺閉)。

原因,痰熱內蘊,又感風溫。

證候,壯熱有汗,神識昏蒙,微咳喘急,喉有痰聲漉漉,便溏溺少。

白話文:

病患資訊:

葉鑑清(住上海)

病人:陳姓女孩,兩歲,蘇州人。

病症:

病名:春溫夾痰喘(俗名肺風痰喘,實際上是肺閉)。

病因:

痰熱內蘊,又感風溫。

症狀:

發燒、出汗、意識模糊、輕微咳嗽、呼吸急促、喉嚨有痰聲、大便稀薄、小便量少。

診斷,紋淡紫,舌苔厚白,脈來細數。已服過麻杏甘膏湯,無效。風痰熱交結上焦,肺氣將閉,襁褓肺弱,防湧塞驟變,勉擬輕清開泄,以盡醫力。

白話文:

診察: 皮膚上出現淡紫色的紋路,舌苔厚白,脈搏細而數。已經服用過麻杏甘膏湯,但沒有效果。風、痰、熱三者交互堆積在胸部以上,肺氣將要壅塞,由於嬰兒的肺氣較弱,擔心會突然阻塞變嚴重,所以盡力使用輕清的藥物疏通開泄,以盡醫師的責任。

療法,肺位最高而司呼吸,喉為肺之外候,射干、牛蒡、甘、桔利肺開喉為君,蘇、葶、萊菔子豁痰宣降為臣,更以杏仁、枳殼、前胡、鬱金寬胸宣郁為佐使也。病在上焦,藥用輕清,仿徐之才輕可去實之義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

肺位於身體最高處,負責呼吸。喉嚨是肺部的外在表徵。射干、牛蒡、生薑、桔梗可以清肺利喉,是主要藥物。蘇子、葶藶子、萊菔子可以化痰降氣,是輔助藥物。再用杏仁、枳殼、前胡、鬱金寬胸化氣,作為佐使藥物。疾病發生在上焦(肺部),藥物應使用輕清之品,遵循徐之才輕可去實的原則。

處方,炒牛蒡(三錢),生甘草(四分),廣鬱金(錢半),萊菔子(三錢),甜葶藶(一錢),前胡(錢半),泡射干(八分),苦桔梗(五分),白杏仁(二錢),炙蘇子(錢半),生枳殼(錢半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炒牛蒡:3錢
  • 生甘草:0.4錢
  • 廣鬱金:1.5錢
  • 萊菔子:3錢
  • 甜葶藶:1錢
  • 前胡:1.5錢
  • 泡射干:0.8錢
  • 苦桔梗:0.5錢
  • 白杏仁:2錢
  • 炙蘇子:1.5錢
  • 生枳殼:1.5錢

次診,喘勢較平,小溲稍長,熱灼之勢亦緩,咳嗽痰多,便溏甚黏,痰邪已由肺入胃腸而下行,脈細較揚,右部濡滑數,關紋隱而不顯,痰熱尚充斥肺胃。質小病重,防喘塞驟變,治再清宣。

白話文:

第二次診脈後,喘息已較為平緩,小便量略有增加,發熱發燒的症狀也有所緩解。咳嗽仍有痰液,大便稀爛黏膩。這表明痰邪已從肺部進入胃腸並向下行。把脈時,脈搏細而浮揚,右手脈濡滑而數,關脈隱而不顯,說明肺胃中痰熱仍很盛。雖然患者體質較弱,但病情較重,需要防範喘息加劇的突發狀況。治療上,仍以清熱宣肺為主。

次方,炒牛蒡(三錢),生甘草(四分),廣鬱金(錢半),炙蘇子(錢半),泡射干(八分),苦桔梗(五分),白杏仁(二錢,勿研),甜葶藶(一錢),生枳殼(一錢),嫩前胡(錢半),白通草(一錢),廣橘白(一錢)

白話文:

以下方劑可治療咳嗽:

牛蒡根(三錢),炒製後使用

生甘草(四分)

廣鬱金(錢半)

炙蘇子(錢半)

泡製射干(八分)

苦桔梗(五分)

白杏仁(二錢,不研磨)

甜葶藶(一錢)

生枳殼(一錢)

嫩前胡(錢半)

白通草(一錢)

廣橘白(一錢)

三診,喘平,咳聲亦鬆,肺氣已得宣利,熱退身涼,微微自汗,大便溏薄,溺多而黃,舌苔膩薄,脈象濡滑數。病情已入坦途,治再清肺,順氣化痰。

白話文:

經過「三診」,呼吸平穩,咳嗽聲也變弱了,表示肺氣已經疏通,身體熱度退去,微微出汗,大便稀軟,小便量多且呈黃色,舌苔薄白,脈搏濡滑而跳動較快。病情已經進入了恢復期,現在治療的重點是繼續清肺、理氣化痰。

三方,熟牛蒡(二錢),象貝(三錢),炙蘇子(錢半),冬瓜子(四錢),囫圇杏仁(二錢,去皮尖),炒蔞皮(三錢),連翹殼(三錢),通草(一錢),生枳殼(一錢),前胡(錢半),萊菔子(三錢)

白話文:

三方

  • 熟牛蒡(2 錢)
  • 象貝(3 錢)
  • 炒蘇子(1.5 錢)
  • 冬瓜子(4 錢)
  • 完整杏仁(2 錢,去皮尖)
  • 炒蔞皮(3 錢)
  • 連翹殼(3 錢)
  • 通草(1 錢)
  • 生枳殼(1 錢)
  • 前胡(1.5 錢)
  • 萊菔子(3 錢)

效果,服二劑後諸恙均和,惟尚咳嗽有痰。仍宜清肺化痰,又服二劑痊愈。

廉按:邪閉在肺,勢極危險,而對症發藥,不旬日已痊者,因小兒臟腑嫩薄,易入亦易出,所以效力種速也。

白話文:

效果很好,服用兩劑之後各種不適都緩解了,只是還有些咳嗽且有痰。仍然應該清肺化痰,再服用兩劑後就痊愈了。

廉評:病邪閉塞在肺部,情況非常危險,但是針對症狀給藥,在不到十天內就康復了,這是因為小孩子的臟腑嬌嫩,藥物容易進入也容易排出,所以藥效顯現得很快。

2. 春溫夾痰熱案(內科)

魏樹森(住興化后街)

病者,高爾昌,年四十餘,業商,住泰縣。

病名,春溫夾痰熱。

原因,素因嗜食厚味,內積痰熱,又外感時邪而起。

證候,頭痛身熱,胸脘痞悶,煩躁不安,舌苔黃,且渴,已延一候。

白話文:

魏樹森(住興化後街)

病人:高爾昌,年約四十多歲,從事商務,住泰縣。

病名:春溫夾痰熱。

病因:平時喜愛吃油膩厚味的食物,導致體內積聚痰熱,又加上外感時令的邪氣,因此發病。

症狀:頭痛發熱,胸脘悶脹,煩躁不安,舌苔發黃,口渴,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。

診斷,診脈浮滑且數。浮脈主表,滑脈主痰,數脈主熱,以脈合證,此春溫夾痰熱病也。方書論溫病,有伏氣外感之分。此證因素嗜厚味,痰熱內蘊,又值時令溫暖,腠理開泄,外感時邪,肺先受病,故見頭痛身熱、胸脘痞悶、煩躁不安等症。前醫進辛涼解表之劑,如荊芥、豆豉、薄荷、牛蒡、銀翹、甘、桔等味,服後胸煩如故,而表熱亦未盡解。考《臨證指南》溫熱門結論云:此病夾有痰熱者,用溫膽湯。蓋夾有痰熱之人,痰熱熏蒸於外,亦足以致身熱而有餘,必須清其痰熱,則身熱胸煩始解,其理甚明。

療法,用蔞貝溫膽湯加味,以清其痰熱,兼宣通氣分,則諸病自除。

白話文:


診斷:

脈象浮而滑,跳動快速。浮脈表示表證(外感),滑脈表示痰濕,數脈表示發熱。綜合脈象和症狀來看,這是一種夾雜痰濕熱的春季溫病。

病因:

根據醫書記載,溫病可以分為伏氣外感和直接外感。此處的患者由於平時喜歡吃油膩食物,導致痰濕熱內生。又加上時值溫暖,毛孔腠理開放,外感時令邪氣,肺部最先受損,因此出現頭痛、發熱、胸悶、煩躁等症狀。

治療:

之前醫生開了辛涼解表藥,如荊芥、豆豉、薄荷、牛蒡、銀翹、甘草、桔梗等。患者服用後胸悶仍然沒有好轉,表熱也沒有完全消除。

根據《臨證指南》溫熱病門記載,如果溫病夾雜痰熱,可以使用溫膽湯。因為痰熱夾雜的人,痰熱上蒸外發,也會導致身體過熱。必須清除痰熱,才能緩解發熱和胸悶煩躁。這個道理很明顯。

處方,瓜蔞霜(錢半),瓜蔞皮(三錢),法半夏(錢半),粉丹皮(錢半),小枳實(錢半),川通草(一錢),川貝母(三錢),茯神(三錢),茯苓(三錢),焦山梔(三錢),淡竹茹(錢半),六一散(四錢),廣橘紅(一錢),冬桑葉(三錢),廣鬱金(錢半),射干(錢半)

白話文:

瓜蔞霜半錢、瓜蔞皮三錢、半夏半錢、粉丹皮半錢、小枳實半錢、川通草一錢、川貝母三錢、茯神三錢、茯苓三錢、焦山梔三錢、淡竹茹半錢、六一散四錢、廣橘紅一錢、冬桑葉三錢、廣鬱金半錢、射干半錢。

效果,服兩帖,身熱胸煩盡解。更用清養胃陰之藥,調理數日而瘥。

廉按:辨證既明,方亦清穩,是得力於葉法者。

白話文:

效果很好,服用兩劑後,身體發熱和胸部煩悶的症狀都消失了。之後再使用清熱養胃陰的藥物,調理幾天就康復了。

廉評:診斷明確,處方也清準穩當,這是因為熟練運用葉天士的治療方法所致。

3. 春溫晚發誤治壞證案(內科)

李竹溪(住蕪湖米市街)

病者,張維翰,年三十七歲,浙江人,蕪湖常關吏。

病名,春溫晚發,誤治壞證。

白話文:

病人是張維翰,三十七歲,浙江人,在蕪湖擔任常關的官吏。

病情是春天的溫病在晚些時候發作,因為治療失當而導致症狀惡化。

原因,冬傷於寒,潛伏營分,偶觸新感而發。據述初起寒熱無汗頭痛,醫以麻黃、杏仁等暨開泄之品,服後逾時即汗,頭暈舌於,服梨一枚,稍定。更醫,桂枝溫膽諸湯,毫無效果。

白話文:

**原因:**冬天受了風寒,寒氣潛伏在營氣中,後來遇到新的感寒誘發。

病症描述: 一開始出現寒熱無汗、頭痛的症狀。醫生用了麻黃、杏仁等散寒開泄的藥,服用後過了一段時間就出汗了,但出現了頭暈、舌頭發麻的現象。吃了個梨後,症狀稍有好轉。後來換了位醫生,開了桂枝溫膽等溫熱藥方,但毫無效果。

證候,汗不能收,熱不肯退,起坐憎寒,臥又汗泄,神疲氣索,顴赤懶言,舌乾絳,苔薄焦,齒板目合,寐則囈語鄭聲,循衣摸床,略觸即醒,醒後仍能了了,咳嗽痰紅,日傾三盞,左脅疼痛,一派陰液就亡正氣將殘之象。

白話文:

症狀:

出汗不止,體溫居高不下。坐著或站著時怕冷,但躺下後又出汗。感到疲倦、氣喘,顴骨發紅、不想說話。舌頭乾燥、發紅,舌苔薄而焦黃。牙齒緊咬、眼睛眯著,睡覺時會胡言亂語,會大幅移動被子或摸牀,稍微碰觸就會醒來,醒來後思緒還是清楚的。咳嗽有血痰,每天吐出大約三杯。左脇疼痛。這些都表明身體的陰液正在流失,正氣即將耗盡。

診斷,左脈細數,右細滑無力。查問此病之初,正當穀雨,乃少陰君火司令,陽氣大升之時,雖當時有寒熱無汗頭痛之新邪,法宜清解,微透其汗為先。前醫麻黃分量尚輕,而開泄之品過多,脫營之體,力不能勝,以致變證蜂起,壞象叢生。及扶起坐憎寒,臥又汗泄,亦當仿白芍、甘草湯法。更醫又誤以桂枝溫膽等湯,肌不解而痰反多,且營絡更沸,痰紅脅痛頻增。脈證如斯,危機顯露,請先留命,慢言治病。

白話文:

診斷:

左手脈搏細弱而數,右手脈搏細弱而滑,無力。詢問病情,發病初期正值穀雨時節,少陰君火當令,陽氣大盛。雖然當時有寒熱、無汗、頭痛的新邪,應當以清熱解毒、少量發汗為先。前一位醫師所用麻黃劑量過輕,而疏散藥物過多。患者身體虛弱,無法承受,導致病情變化多端,病象嚴重。當患者扶起後感到怕冷,但躺下後又出汗,應當仿照白芍甘草湯的方法治療。後一位醫師又誤用桂枝溫膽等湯,反而導致肌肉不舒展,痰液增多,營血沸騰,痰紅脅痛加劇。脈象和證狀如此,病情危急,請先保住患者性命,再從容治療。

療法,先賢有云:存得一分陰,退得一分熱。此時門戶洞開,籓籬盡撤,首當育陰救本,仿集靈膏法,作滋苗灌根之策。本方加入二至,斡旋陰陽,牡蠣存陰止汗,阿膠補坎填離,鮮石斛得水石之精清滋胃腎而益脾陰,梨汁、蔗漿純含天然真液,生津降火,功冠草木,人乳汁血液所成,借充營絡而有殊功,日夜頻進勿輟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

古代醫家說:保留一分陰氣,就能減退一分熱氣。此時門戶大開,防備全無,最重要的是滋養陰氣,搶救根本。按照「集靈膏」的方子,採取滋養幼苗、灌溉根源的策略。

這個方子加入冬至和夏至兩個節氣的藥物,調理陰陽平衡。牡蠣能保存陰氣,止汗;阿膠能補腎填精;鮮石斛具有水石的精華,能滋養胃腎,益補脾陰;梨汁、蔗漿完全含有天然的真液,能生津止渴,降火除熱,功效勝過草藥;人乳由血液所化,能補充營血,有獨特的功效。無論白天還是黑夜,都要頻繁進食,不要中斷。

處方,別直參(一錢),生、熟地(各四錢),天冬連心(一錢),麥冬(三錢),女貞子(二錢),旱蓮草(三錢),鮮石斛(三錢),左牡蠣(四錢),東阿膠(三錢),河水煎。

甘蔗漿(一杯),雪梨汁(一杯),鮮人乳(一杯),三味另沖。

白話文:

處方:

  • 人參(1錢)
  • 熟地黃和生地黃(各4錢)
  • 天冬(1錢)
  • 麥冬(3錢)
  • 女貞子(2錢)
  • 旱蓮草(3錢)
  • 石斛(3錢)
  • 牡蠣(4錢)
  • 阿膠(3錢)

煎煮方式:

使用河水煎煮。

二診,夜分稍靜,囈語鄭聲均減,而汗仍未收,津仍未復,苔黑略退,舌絳依然,紅痰減半,脅痛猶存,是方不為無效,不過救陰較補陽本難,水到渠成,穩持勿變。仍於原方之中,參加生鱉甲三錢、生龜板三錢、五味子五分,以靈介潛滋肝腎,較草木事半而功倍,更借五味之力,滋肝腎而斂肺止汗,又精不足者補之以味,此品獨有之矣。

白話文:

第二次診斷:

到了半夜,情況稍稍好轉,胡言亂語和喉嚨有痰的情況都減輕了。但出汗和口乾仍未好轉。舌苔顏色變淡,但舌頭仍紅,痰液變少一半,肋骨處疼痛依然存在。

治療方案並非無效,只是治療陰虛比補陽難。按照目前的治療計畫,可以保持穩定,不用改變。在原有的藥方中,添加3錢生鱉甲、3錢生龜板、5分五味子。

生鱉甲和生龜板能滋養肝腎,比起草藥更有效。五味子能滋養肝腎,又能斂肺止汗。中醫認為,精氣不足可以用味道來補充,而五味子正是具有這種獨特功效的藥物。

三診,力挽頹波,諸恙均減,險象悉平,諒無枝節橫生之患。惟是質虛,驟難復元,餘燼仍嫌未熄。乃於原方去二至鱉甲,專以養正滌邪,漸次轉危為安。

白話文:

經過三次診治,患者病情大幅好轉,險情解除,沒有再出現其他併發症。但由於患者體質虛弱,難以迅速恢復,體內餘邪仍未完全清除。因此,醫生調整了原有的方劑,去除了鱉甲,專注於扶正祛邪,逐步將病情轉危為安。

效果,三候熱已退淨,汗亦全收,而精神委頓,起坐殊難,動則心懸欲脫。則參加至三錢,牡蠣、龜板用至一兩。幸能飲食,囑早晚以冰糖燉熟藕熟梨作點心食之。匝月始離床褥,詎料久臥之人,足力頓減,立則需人,囑以靠椅鋪褥坐之,以足踐地,如移步狀。依法行之,日漸有力,而復原狀矣。

白話文:

症狀,發燒已經完全退去,汗水也完全散去,精神卻萎靡不振,起身坐立都很困難,一動就覺得心慌氣短。這時,人參用量增加到三錢,牡蠣、龜板用量增加到一兩。幸好病人還能進食,囑咐他早晚吃冰糖燉煮的熟藕和熟梨作為點心。大約一個月,病人才能離開牀鋪,但是久臥不起使得他的腿部力量大減,站立時需要有人攙扶。囑咐他用靠椅鋪上褥子坐著,腳著地,像走動的樣子。按照這個方法,他一天天恢復了力氣,身體也恢復了原狀。

康按:伏氣春溫,偶感新寒而晚發,折衷張長沙《傷寒論》者,每以麻杏甘膏湯為正治藥。然就余實驗,苟非其時、非其經、非其人之質,足以當之,鮮不為害,未可拘執古方而輕試也。歷見溫熱病誤服麻黃,或汗出不止而死,或咯血不止而死,或目赤唇焦、裸體不顧而死,或兩頤暴腫潰爛而死,驟變壞證不治者多多矣。此案用集靈膏加味解救,幸而得生,然亦僥倖成功,不可盡信其一概得效也。

白話文:

康熙先生說道:如果在春天時犯了風邪,後來轉成熱病,根據張長沙的《傷寒論》往往以麻杏甘膏湯作為主要治療方法。但是我親自實驗發現,如果病人不符合這類病症發生的時間、部位和體質,輕易使用這個方法反而會造成危害,不能拘泥於古方而輕易嘗試。我見過很多溫熱病患者誤服麻黃,有些人出汗不止而死,有些人咯血不止而死,有些人眼睛發紅、嘴脣乾裂、不顧一切地脫光衣服而死,有些人腮幫子突然腫大化膿而死,突然轉變成無法治癒的重症的太多了。這個案例用集靈膏加上其他藥材來救治,幸好能活下來,但這只是僥倖成功,不能全部相信這個方法總能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