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7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7)
1. 春溫誤治案(內科)
陳作仁(住南昌中大街四川會館)
病者,楊春芳,年四十八歲,南昌人,住廣潤門外。
病名,春溫誤治。
原因,房事過勞,時屆春令,無以應生髮之氣,致發春溫重症。誤服辛溫發表等劑,病日加重,延誤旬日。
證候,壯熱不退,汗多口渴,大便旬余不通,舌苔黑生芒刺,病勢危險已極。
白話文:
患者:楊春芳,年四十八歲,來自南昌市,居住在廣潤門外。
疾病名稱:春季溫熱病的錯誤治療。
病因:因房事過度勞累,正值春季,無法適應生長發育的氣候,導致嚴重的春季溫熱病。誤服了辛溫發散的藥物,病情逐漸加重,拖延了十餘天。
症狀:持續高熱不退,流汗多且口渴,大約十多天沒有排便,舌頭上出現黑色且帶有尖刺的苔蘚,病情危急到了極點。
診斷,脈左右俱洪數鼓指。合參病勢現象,察其前服各方,知系春溫誤藥所致。證已至此,非大劑滋陰兼滌腸,不及挽救。
白話文:
診斷,左右脈象都很洪數,按下去有力。結合病情表現,查看之前服用過的藥方,發現是由於春溫誤服了藥物。病情已經到了這種程度,不使用大劑量的滋陰藥兼通便藥,無法挽救。
療法,議以增液承氣法,重用元參、生地、麥冬為君以滋水養陰,合大承氣湯以急下存津,此亦破釜沉舟之意也。
白話文:
這個療法,建議採用「增液承氣法」,大量使用元參、生地、麥冬這三味藥作為君藥來滋潤陰液,並且配合「大承氣湯」來急下存津,這種做法就像破釜沉舟一樣,希望能藉此改善病況。
處方,潤元參(六錢),鮮生地(六錢),杭麥冬(五錢,去心),生川軍(三錢),川厚朴(二錢),炒枳實(二錢),元明粉(二錢,沖)
白話文:
處方:
- 人參(六錢)
- 生生地黃(六錢)
- 麥冬(五錢,去除中心)
- 川牛膝(三錢)
- 厚朴(二錢)
- 炒枳實(二錢)
- 元明粉(二錢,用來沖泡)
次診,一劑大便即通,熱渴俱減,險象已除。遂改以復脈湯去薑、桂續進。
白話文:
第二次看診後,患者服了一劑藥後大便立刻通暢,發熱口渴的症狀也減輕了不少,危險的徵兆已經消除。因此將藥方改成複脈湯,去除薑、桂後繼續服用。
細生地(六錢),杭麥冬(五錢),杭白芍(三錢),阿膠珠(三錢),生甘草(二錢),火麻仁(三錢,去殼,搗)
白話文:
細生地(6 錢),浙江麥冬(5 錢),浙江白芍(3 錢),阿膠珠(3 錢),生甘草(2 錢),火麻仁(3 錢,去殼搗碎)
效果,服二劑,熱渴均愈,惟胃陰不足,正氣尚虧。又進益胃湯加減,以為善後調理。
白話文:
療效,服完兩劑藥後,發熱和口渴的症狀都好了,但胃陰不足,身體正氣仍然虛弱。接著服用益胃湯加減,作為後續的調理。
北沙參(四錢),潤玉竹(三錢),細生地(四錢),杭麥冬(三錢),抱木茯神(三錢),粉甘草(二錢),鮮橄欖(四枚,剖破。若無橄欖時不用亦可)
煎成後去渣,加上冰糖五錢烊化,頻頻服之,服四劑而痊愈。
白話文:
北沙參(20克),潤玉竹(15克),細生地(20克),杭麥冬(15克),抱木茯神(15克),粉甘草(10克),鮮橄欖(4顆,剖成兩半。若沒有橄欖也可以不用)
廉按:春溫誤治,至舌黑而生芒刺,症勢已險,方用增液承氣法救誤,確有巨功。惟續進減味復脈湯,稍嫌太驟。當先進益胃湯為合法,俟胃陰復而胃氣健,然後用復脈法滋填收功,較為適當。
白話文:
我仔細研究發現,如果春天感冒處理不當,會導致舌頭發黑並生出小刺,病情已經非常危險。這時使用「增液承氣法」來改正錯誤治療,確實有很大的幫助。但是,接著再使用「減味復脈湯」,就顯得過於倉促。應該先使用「益胃湯」,等胃陰恢復、胃氣健壯後,再使用「復脈法」滋補調理,這樣更加適當。
2. 春溫夾食案(內科)
錢存濟(住廣德城內)
病者,張修臣子,年十二歲,住廣德北鄉。
病名,春溫夾食。
白話文:
患者是張修臣的兒子,年紀十二歲,住在廣德北鄉。
病情是春天的溫病加上飲食不適。
原因,初因傷風發熱,頭痛自汗,不寒而渴,余投以麻杏甘石湯加薄荷、銀花,一劑即愈。後因誤食鯽魚半碗,其症復作,他醫進以辛燥,病轉劇。
證候,目腫如桃,頭痛如劈,煩躁譫語,大渴引飲,潮熱自汗,小便短數,大便不通,胃脹拒按。
白話文:
原因:
一開始是因受了風寒導致發燒、頭痛和自發性出汗,但沒有畏寒卻感到口渴。我用麻杏甘石湯加上薄荷和銀花治療,吃了劑後就痊癒了。
後來因為誤食了半碗鯽魚,症狀又復發了。其他醫生開了一些刺激性強的藥物治療,但病情反而加重了。
診斷,脈象滑實,舌絳苔燥,合病因脈證參之,此胃實證也。夫外邪初解,胃氣必虛,正宜清淡滋養,以生津液,乃不戒於口,恣食葷腥,停滯於胃,復進辛燥,助陽耗液,食積得陽明燥化,致胃經所統屬之地,皆結實不通。故目腫頭痛者,陽明燥火上衝也。煩躁譫語者,胃熱上蒸神經也。大渴引飲者,胃津竭而求救於水也。潮熱者,陽明旺於申酉,實則得旺而劇也。自汗者,津液外泄也。小便短數者,津液下逼也。大便不通者,腸有燥屎也。病既內外皆實,自宜急下,以瀉悍熱之氣,而救將絕之陰也。
白話文:
診斷: 脈搏滑實,舌頭絳紅、苔質乾燥。綜合病因和脈象,這是胃實證。
由於外邪剛剛解除,胃氣肯定虛弱,應該清淡滋養,補充津液。但患者卻不忌口,放縱食用葷腥油膩的食物,導致食物堆積在胃中。再加上辛辣乾燥的食物,助長陽氣,消耗津液。食物堆積在胃經,被陽明燥化,導致胃經所屬的部位都結實不通。
因此,出現眼腫頭痛,這是陽明燥熱上衝。煩躁不安、胡言亂語,這是胃熱上蒸神經。極度口渴難耐,這是胃中津液耗盡,向水求救。潮熱,這是陽明經在申酉時(下午3-7點)旺盛,實證遇旺盛時間而加重。自汗,這是津液外泄。小便短赤,這是津液下逼。大便不通,這是腸道中有乾燥的糞便。
由於疾病內外皆實,應當急下,以瀉除兇悍的熱氣,救助將要枯竭的陰氣。
療法,以大承氣湯原方,先煎枳、樸,繼納大黃,次入芒硝,蓋取生者氣銳而先行,熟者氣鈍而和緩之義,欲使芒硝先化燥屎,大黃繼通地道,而枳、樸除其積滯,皆所以通泄大腸而逐熱也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:
使用大承氣湯的原始配方。先煎枳實和厚朴,然後加入大黃,最後加入芒硝。這是因為生藥(枳實和厚朴)的藥效較快,所以先煎服。而熟藥(大黃)的藥效較緩和,所以後煎服。這樣做的目的是:
讓芒硝先軟化乾燥的宿便。
大黃接著通暢胃腸通道。
枳實和厚朴清除積滯的廢物。
這些措施都是為了疏通大腸,驅除體內熱邪。
處方,厚朴(五錢),枳實(四錢),大黃(四錢),芒硝(三錢)
白話文:
處方:
- 厚朴:5 錢
- 枳實:4 錢
- 大黃:4 錢
- 芒硝:3 錢
以水三碗,先煮枳、樸取二碗,去滓,納大黃,煮取一碗,去滓,納芒硝熔化,頓服。
效果,服一劑,下燥屎數十枚,諸恙霍然,即占勿藥。令以米飲調之,一周而愈。
廉按:案語多所發明,選方極為確切,非精研《傷寒論》,膽識兼全者不辦。
白話文:
用三碗水,先煮枳實和樸樹皮,煮到剩兩碗,去掉渣滓,再加入大黃繼續煮,煮到剩一碗,去掉渣滓,然後把芒硝溶化在湯裡,一口氣喝下去。喝完藥後,拉下很多乾硬的糞便,病症馬上消失,可以不用再吃藥了。如果用米湯調和著喝,一個星期就能痊癒。
這個藥方選得非常精準,不是深入研究《傷寒論》,並且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膽識的人是做不到的。
3. 春溫夾痰案(內科)
葉鑑清(住上海)
病者,席錫蕃先生令侄潤身兄,年廿餘歲,洞庭山人。
病名,春溫夾痰。
原因,新感風溫,素蘊痰熱。
白話文:
患者是席錫蕃先生的侄子潤身先生,他二十多歲,來自洞庭山。
他的病情是春季發熱並且伴有痰。
這是因為新近感受了風熱,加上本身就有痰熱內伏。
證候,但熱不寒,有汗不解,咳嗽氣逆,痰厚若膠,咯吐維艱,病已逾候。表分之風邪雖從汗達,里分之痰熱正在熏蒸,蒸於胃,則脘悶渴飲,發熱不已,熏於肺,則咳嗽痰厚,氣急不平,便閉溺赤,煩躁少寐。
白話文:
**病症:**發燒但不畏寒,有汗卻無法退燒,咳嗽氣喘,痰液濃稠黏結,不易咳出,病情已超過發病的正常時間。
分析: 表面的風邪雖然已經通過出汗驅散,但體內的痰熱正在蒸發發作。痰熱蒸到胃部,就會導致胸悶口渴,發熱不止;蒸到肺部,就會引起咳嗽、濃痰、氣喘不順,大便乾結、小便發紅,煩躁不安,難以入睡。
診斷,脈來右寸關浮滑數,左弦數,舌尖邊紅,根中黃苔。津液已經受傷,最恐上痹肺氣為痰厥,內陷包絡為神迷,不可不預防也。
白話文:
診斷:右寸關兩脈脈象浮滑而數,左脈脈象弦而數,舌尖兩側發紅,舌根中部有黃苔。津液已經受損,最擔心的是肺氣受阻形成痰厥,內陷到包絡系統導致神志不清,必須提前預防。
療法,初方,用鮮斛清胃生津,蘇、葶、桑皮、白前瀉肺開降為君,蘆根、苡仁、冬瓜子(即千金葦莖湯去桃仁),清肅肺胃為臣,余如杏仁利肺,蔞、貝化痰,連翹清熱,枇杷葉順氣,用為佐使,各盡其清肅上中兩焦之功能也。
白話文:
療法,第一劑藥方,使用新鮮的生斛來清胃生津,蘇子、葶藶、桑皮、白前作為君藥,以瀉肺開降為主,蘆根、苡仁、冬瓜子(即千金葦莖湯減去桃仁)作為臣藥,以清肅肺胃為主,其餘藥材如杏仁潤肺,蔞蒿、貝母化痰,連翹清熱,枇杷葉理氣,作為佐使藥,各盡其清肅上中兩焦的功能。
處方,鮮石斛(四錢),炙蘇子(三錢),象貝(錢半),連翹(四錢),生苡仁(四錢),水炙桑皮(四錢),甜葶藶(一錢),瓜蔞仁(五錢),杏仁(三錢),冬瓜子(四錢),白前(錢半),枇杷葉(三片,去毛),嫩蘆根(二兩,煎湯代水),服一劑。
白話文:
處方:
- 新鮮石斛:4 錢
- 炒蘇子仁:3 錢
- 象貝:0.5 錢
- 連翹:4 錢
- 生苡仁:4 錢
- 水炒桑樹皮:4 錢
- 甜葶藶:1 錢
- 瓜蔞仁:5 錢
- 杏仁:3 錢
- 冬瓜子:4 錢
- 錢半白前:0.5 錢
- 枇杷葉(去除葉毛):3 片
- 嫩蘆根:2 兩(煎湯代替水)
用法:
服用一劑。
次診,大便先清後溏,痰濁下達,氣急較平,熏灼勢緩,身熱稍和,惟咳嗽尚甚,稠痰咳吐尚艱,煩悶渴飲,飲又不多,小溲短赤,赤而且渾,脈右數大於左,舌紅苔黃膩。種種胃熱上蒸,肺不清肅,痰與熱熏灼,津與液受傷。熱無形也,痰有質也,宜清無形之熱,化有質之痰,清理肺胃,順氣生津。病已經旬,慎防昏喘變端。
白話文:
第二次診察:
- 大便先乾結,後稀溏。
- 痰液濃稠,下行到肺部,呼吸急促有所緩解。
- 胸中灼熱感減弱,體溫稍降。
- 咳嗽仍很嚴重,濃痰難以咳出。
- 心煩口渴,但喝水不多。
- 小便量少、顏色發紅且渾濁。
- 右手脈搏比左手脈搏數且大,舌紅,舌苔黃膩。
總之,胃氣上逆,肺部不清爽,痰液和熱氣薰蒸,津液受損。熱為無形之物,痰為有形之物,應當清熱化痰,疏通肺胃,斡旋氣機,生津止渴。
病情已超過十天,應小心防範昏迷、喘息等惡化症狀。
次方,霍石斛(三錢,另煎),炙蘇子(錢半),象貝(錢半),杏仁(二錢,去尖),廣鬱金(錢半,生打),生桑皮(四錢),甜葶藶(一錢),瓜蔞皮(四錢),連翹(四錢),枇杷葉(三片,去毛),嫩蘆根(一兩,去節),生苡仁(四錢),冬瓜子(四錢),一劑。
白話文:
藥方:
- 次方(註:指上一次所開的藥方)
- 霍石斛(9克,另煎煮)
- 炙蘇子(4.5克)
- 象貝(4.5克)
- 杏仁(6克,去尖)
- 廣鬱金(4.5克,生用)
- 生桑皮(12克)
- 甜葶藶(3克)
- 瓜蔞皮(12克)
- 連翹(12克)
- 枇杷葉(3片,去毛)
- 嫩蘆根(30克,去掉節)
- 生苡仁(12克)
- 冬瓜子(12克)
**用法:**一劑
三診,昨夜寐頗安,氣分逐漸平降,惟咳嗽依然,咳痰尚利,身熱較輕,煩悶亦減,大便又行,微帶溏薄,病勢日見退機,全賴痰從上出,熱從下達。今日診脈,右部浮大雖平,滑數尚甚,左尚弦數,舌苔化薄。當再清化肺胃痰熱。
白話文:
三個檢查結果:
昨晚睡得還算安穩,氣息逐漸平穩下降,但咳嗽仍然存在,咳出的痰比較順利,身體發熱症狀減輕,心煩意亂也減輕了,大便又開始通暢,只是稍稍稀薄。病勢一天天好轉,主要是因為痰從上面排出,熱從下面排出。
今日診脈:
右手脈象浮大雖然平穩,但滑數仍然明顯;左手脈象仍然弦數;舌苔變薄。
治療方針:
應該繼續清化肺胃痰熱。
三方,水炙桑皮(三錢),杏仁(二錢,去尖),象貝(一錢),冬瓜子(四錢),赤苓(四錢),蘆根(一兩,去節),白前(錢半),連翹(四錢),瓜蔞皮(三錢),生苡仁(四錢),通草(一錢),枇杷葉(三片,去毛)一劑。
白話文:
三方:
- 水炙桑皮:3 錢
- 杏仁:2 錢(去除尖端)
- 象貝:1 錢
- 冬瓜子:4 錢
- 赤苓:4 錢
- 蘆根:1 兩(去除節)
- 白前:0.5 錢
- 連翹:4 錢
- 瓜蔞皮:3 錢
- 生苡仁:4 錢
- 通草:1 錢
- 枇杷葉:3 片(去除葉毛)
共為一劑。
四診,身熱乍盛乍衰,咳嗽或平或作,所幸咳痰頗爽,氣逆已和,肺氣不至有升無降,痰熱亦不至有入無出,舌質既淡,苔亦化薄,小溲較長,色尚深黃,脘悶口渴均減,右脈仍形滑數。再擬清胃肅降,順氣化痰,不加昏喘變端,可保無虞。
白話文:
根據「四診」檢查,患者體溫時高時低,咳嗽有時會出現,有時不會,好在咳出的痰液比較清澈,氣喘的症狀已經緩解,肺氣沒有出現只升不降的情況,痰熱也沒有出現只進不出,舌頭顏色淡紅,舌苔也變得薄白,小便量比之前稍微多,但顏色還是偏黃,腹脹和口渴的症狀都有所減輕,右手脈象還是滑數。目前考慮繼續清胃通便,降氣化痰,如果沒有出現昏厥、喘息等危急情況,預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。
四方,嫩蘆根(一兩,去節),生苡仁(四錢),杏仁(二錢,去尖),川、象貝(各一錢),生竹茹(錢半),冬爪子(四錢),桑葉、皮(各錢半),連翹(三錢),瓜蔞皮(三錢),廣鬱金(錢半,生打),枇杷葉(三片,去毛),通草(一錢),鮮地慄(三枚),一劑。
白話文:
四季適用:
- 蘆根一兩,去掉節
- 生苡仁四錢
- 杏仁二錢,去掉尖
- 川貝和象貝各一錢
- 生竹茹半錢
- 冬爪子四錢
- 桑葉和桑皮各半錢
- 連翹三錢
- 瓜蔞皮三錢
- 廣鬱金半錢,生打
- 枇杷葉三片,去除絨毛
- 通草一錢
- 鮮地慄三枚
一份藥方。
五診,身熱大減,大便又行,脘悶氣逆等次第就輕,咳嗽亦不若前日之劇作,咳痰較薄,肺氣漸得清降,痰熱日見退化,溺色仍黃,脈來右部滑數,左尚和平,舌苔薄黃。病勢已松,再以清化。
白話文:
經過「五診」檢查,身體發熱現象大幅減弱,大便已經通暢,胃部脹悶和氣逆等症狀逐漸減輕。咳嗽也不像前幾天那麼劇烈,咳出的痰液也較稀薄。肺氣逐漸得到疏通,痰熱明顯消退。小便仍然發黃,脈搏在右手部位滑動且快,左手脈象仍然平穩,舌苔薄黃。病情已經緩解,可以繼續使用清熱化痰的藥物。
五方,嫩蘆根(一兩,去節),生苡仁(三錢),川、象貝(各錢半),鮮竹茹(三錢),赤苓(四錢),冬瓜子(四錢),青連翹(三錢),全瓜蔞(四錢),生蛤殼(四錢,打),通草(一錢),竹葉(三錢),枇杷葉(三片,去毛),一劑。
白話文:
藥方:
嫩蘆根(50 克,去節)
生苡仁(15 克)
川貝母(7.5 克)
象貝母(7.5 克)
鮮竹茹(15 克)
赤苓(20 克)
冬瓜子(20 克)
青連翹(15 克)
全瓜蔞(20 克)
生蛤殼(20 克,搗碎)
通草(5 克)
竹葉(15 克)
枇杷葉(3 片,去毛)
一劑量
六診,身熱交兩候退淨,諸恙均平,胃納亦展,惟咳嗽未已,咳痰厚薄不一,餘熱挾痰尚戀肺胃,清肅下降,不能如常,脈來數象已和,右濡滑,左小弦,舌淡紅,根苔薄黃。火邪已退,仍從肺胃治之。
白話文:
通過「六診」檢查,發現體溫已恢復正常,各種不適症狀都已平息,胃口也恢復了,但是咳嗽仍然未愈。咳嗽咳出的痰液有濃有稀,說明餘熱尚存,夾帶痰液仍然滯留在肺、胃中。清氣下降受阻,不能恢復正常。脈象已趨於平和,但仍然有些快。右側脈象濡滑,左側脈象有些弦緊。舌頭淡紅色,舌根苔微黃。雖然火邪已退,但仍需從肺、胃調理治療。
六方,嫩蘆根(六錢,去節),生苡仁(三錢),川貝(二錢),橘白(一錢),生竹茹(錢半),冬瓜子(四錢),川石斛(三錢),蔞皮(三錢),生扁豆衣(錢半),淡竹葉(錢半),二劑。
白話文:
六味中藥:
- 鮮嫩蘆筍根(6錢,去掉節)
- 生苡仁(3錢)
- 川貝(2錢)
- 陳皮(1錢)
- 生竹茹(半錢)
- 冬瓜子(4錢)
- 川石斛(3錢)
- 甘草(3錢)
- 生扁豆衣(半錢)
- 淡竹葉(半錢)
共兩劑。
七診,昨食粥稍多,脘中微悶,時欲作暖,大病小愈,胃虛消化力薄,所以每每能食運遲,咳嗽有痰,肺邪亦未清肅,舌根薄黃,溺色漸淡,大便三日未行,脈右濡細帶滑。治再清化,務宜調勻飲食,安養怡情,當此九仞,幸加意留神為上。
白話文:
今天做了七項檢查。昨天喝了太多粥,胃部有點不舒服,偶爾想暖暖胃。大病初癒,胃氣虛弱,消化功能差,所以每次進食後都會消化較慢。咳嗽有痰,表明肺部的寒邪還沒有完全清除。舌根略帶黃色,尿液顏色逐漸變淡。大便三天沒有通暢。脈象右寸部濡細而帶滑。治療方法是繼續清化肺熱,並且務必要調整飲食,保持心情舒暢。當病情好轉到九成的時候,請務必更加小心謹慎。
七方,宋公夏(錢半),廣鬱金(錢半),橘皮(一錢),炒扁豆衣(錢半),冬瓜子(三錢),川貝母(錢半),炒蔞皮(三錢),炒竹茹(錢半),旋覆花(錢半,包煎),通草(一錢),枇杷葉(三片,去毛),玫瑰花(五分,後下),二劑。
八診,和胃清肺,順氣化痰,乃病後清理之法。
白話文:
七種藥材:
- 宋公夏(0.5錢)
- 廣鬱金(0.5錢)
- 橘皮(1錢)
- 炒扁豆衣(0.5錢)
- 冬瓜子(3錢)
- 川貝母(0.5錢)
- 炒蔞皮(3錢)
- 炒竹茹(0.5錢)
- 旋覆花(0.5錢,包煎)
- 通草(1錢)
- 枇杷葉(3片,去毛)
- 玫瑰花(0.5錢,後下)
共兩劑。
八方,川石斛(三錢),宋公夏(錢半),橘白(一錢),茯苓(三錢),冬瓜子(三錢),甜杏仁(三錢),川貝母(錢半),炒竹茹(錢半),炒蔞皮(三錢),枇杷葉(三片),燈心(三紮),三劑。
九診,便通溺長,胃納亦展,惟稍有咳嗽,晨起尚有稠痰,脈濡有神,胃府濕熱已化,肺家痰邪未清。
白話文:
八方成方
材料:
- 川石斛 3 錢
- 宋公夏 0.5 錢
- 橘皮 1 錢
- 茯苓 3 錢
- 冬瓜子 3 錢
- 甜杏仁 3 錢
- 川貝母 0.5 錢
- 炒竹茹 0.5 錢
- 炒蔞皮 3 錢
- 枇杷葉 3 片
- 燈芯 3 紮
一共三劑。
九方,甜杏仁(三錢),宋公夏(錢半),川石斛(三錢),橘白(一錢),冬瓜子(三錢),茯苓(三錢),川貝(錢半),蔞皮(三錢),炒竹茹(錢半),枇杷葉(三片,去毛),四劑。
十診,諸恙均平,咳嗽已和,舌苔亦化,脈來柔軟,邪雖去,正未復。治再清養。
白話文:
九方:
- 甜杏仁:3 錢
- 宋公夏:半錢
- 川石斛:3 錢
- 橘白:1 錢
- 冬瓜子:3 錢
- 茯苓:3 錢
- 川貝:半錢
- 蔞皮:3 錢
- 炒竹茹:半錢
- 枇杷葉:3 片(去除毛)
共四劑。
十方,西洋參(一錢),宋公夏(錢半),甜杏仁(三錢),橘白(一錢),茯苓(三錢),川石斛(三錢),川貝母(錢半),冬瓜子(三錢),炒竹茹(錢半),穭豆衣(三錢),紅棗(三枚),四劑。
白話文:
十份藥方:
- 西洋參 一錢
- 宋公夏 半錢
- 甜杏仁 三錢
- 橘白 一錢
- 茯苓 三錢
- 川石斛 三錢
- 川貝母 半錢
- 冬瓜子 三錢
- 炒竹茹 半錢
- 穭豆衣 三錢
- 紅棗 三枚
共四劑
十一診,胃熱已清,肺痰亦化,平素食後,時欲作噯,胃氣不和所致,脈來較振。治再清養,飲食尤宜謹慎。
白話文:
在十一種診斷方法中,胃部熱氣已經清除,肺部痰液也已經化解。平時進食後,偶爾會打嗝,這是由於胃氣不調和所致,脈象比較有力。治療上,仍須繼續清養,飲食方面尤應小心謹慎。
十一方,西洋參(一錢),川貝(錢半),杏仁(二錢,去尖),旋覆花(錢半,包煎),炒竹茹(錢半),原金斛(三錢,另煎),瓜蔞皮(三錢,炒),橘白(一錢),綠萼梅(一錢),枇杷葉(三片,去毛)
效果,服六劑痊愈。
白話文:
十一方
- 西洋參:1 錢
- 川貝:0.5 錢
- 杏仁:2 錢(去尖)
- 旋覆花:0.5 錢(包煎)
- 炒竹茹:0.5 錢
- 原金斛:3 錢(另煎)
- 炒瓜蔞皮:3 錢
- 橘白:1 錢
- 綠萼梅:1 錢
- 枇杷葉:3 片(去毛)
廉按:新感風溫,素蘊痰熱,為春季最多之候。敘證詳明,處方輕穩,先清化,後清養,治則井然。似此佳案,堪為後學法程。
白話文:
廉氏按語:春季時節,新發風熱病較多,這是由於患者體內原本就蘊積了痰熱所致。文章病症敘述詳細明確,藥方用藥精簡有效,首先清化熱痰,隨後清養身體,治療原則清晰有序。像這樣的良方妙計,堪為後學之輩的學習範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