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4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4)
1. 伏暑案(內科)
二方,嫩蘆根(一兩),生苡仁(三錢),川貝(二錢,去心),赤苓(四錢),橘白(一錢),冬瓜子(四錢),原金斛(三錢),蛤殼(四錢,生打)生竹茹(錢半),竹瀝半夏(錢半)
效果,此方服五劑痊愈。
廉按:伏暑挾痰化火,病情糾葛,用藥頗難。過用辛淡,則傷陰涸液;過與苦寒,則滯氣傷中;若先回護其氣液,又恐助濁增病。此案第一方,蒼朮白虎加減,大有力量,以後四方,亦清靈穩健,配合適度,自非老手不辦。
白話文:
伏暑案(內科)
這個病例用藥兩方,治癒患者。第一方藥材包含:嫩蘆根一兩、生苡仁三錢、川貝母二錢(去心)、赤苓四錢、橘皮一錢、冬瓜子四錢、石斛三錢、蛤殼四錢(生用,敲碎)、生竹茹一錢半、竹瀝半夏一錢半。服用五劑後痊癒。
我的心得:伏暑合併痰濕化火,病情複雜,用藥相當困難。藥性過於辛溫則傷陰耗液;藥性過於苦寒則阻滯氣機傷及脾胃;若先注重保護氣血津液,又恐助長濕濁加重病情。這個病例的第一方,是加減後的蒼朮白虎湯,藥效顯著;後續的幾方,也清熱解毒且穩妥,藥物搭配得當,非經驗豐富的醫生難以調配。
黃仲權(住宿遷東門口)
病者,範重華,年十七歲,高等小學學生,住本城。
病名,伏暑。
原因,於七月間,忽然頭暈嘔吐,小便澀痛,曾服他醫利小便藥而愈。九月再發,仍服前醫之八正散加芒硝及散藥至劇。又易數醫,皆作癆治,病更甚,乃延余診治。
證候,發熱咳嗽,痰中帶血,耳聾便濁,每溺澀痛難忍,心煩頭點,苦狀莫名,飲食不進。
診斷,脈象浮滑有似細數。竊思若系癆損,必然耳目聰明,各恙必緩,何至如此其急。前賢王潛齋云:「鼻塞治心,耳聾治肺。」溺痛便濁,皆伏暑之變象也,遂斷為肺竅伏熱。
療法,以清透肺經伏暑為君,佐以芳涼通竅,辛潤消痰,用千金葦莖湯加味。
處方,生薏仁(六錢),冬瓜仁(五錢),原桃仁(三分),飛滑石(三錢,包煎),鮮菖蒲(一錢),天花粉(三錢),川貝母(二錢),扁豆衣(三錢),厚朴花(一錢),白通草(錢半),鮮葦莖(二十寸,為引)
效果,服後各恙均減,轉方以瀉白散加石葦、冬葵子、瞿麥,再服三劑而愈。
廉按:伏暑,即伏熱也,所伏之淺深不一,病狀之發現各殊。此案暑伏肺經,誤用清補,往往釀成肺癆,吳氏師朗所謂「不虛而做成虛,非癆而做成癆」也。今以千金葦莖湯加味,輕清靈透,用得卻好。惟樸花不如易鮮刮淡竹茹,清絡熱以除痰、又能止血以監製桃仁,較為切當。
白話文:
病人是範重華,十七歲,是一名高等小學的學生,居住在本地城市。
病症爲伏暑。
病因是在七月間,突然感到頭暈嘔吐,小便時有澀痛感,曾經服用其他醫生開的利尿藥後病情好轉。但在九月時再次發作,繼續服用前醫生開的八正散加芒硝以及一些散藥,病情卻變得嚴重。之後又換了幾位醫生,都被當作癆病治療,但病情更加惡化,於是請我進行診治。
症狀表現爲發熱咳嗽,痰中有血絲,耳聾且排便混濁,每次小便時都會感到疼痛難忍,心情煩躁且頭痛,無法形容的痛苦,飲食難進。
診斷結果,脈象呈現浮滑似細數的狀態。我認爲如果是癆損,必定會有耳聰目明的情況,各種不適症狀也會較緩和,不會如此急迫。前賢王潛齋說過:「鼻塞治心,耳聾治肺。」小便痛及排便混濁,都是伏暑的症狀變化,因此判斷爲肺部有伏熱。
治療方法,以清除肺經伏暑爲主,輔以芳香清涼通竅,辛潤化痰,使用千金葦莖湯加味。
處方藥物爲,生薏仁六錢,冬瓜仁五錢,原桃仁三分,飛滑石三錢(包煎),鮮菖蒲一錢,天花粉三錢,川貝母二錢,扁豆衣三錢,厚朴花一錢,白通草錢半,鮮葦莖二十寸(爲引)。
效果上,服藥後各種不適症狀都有減輕,然後更換了瀉白散加石葦、冬葵子、瞿麥的處方,再服用三劑後病情痊癒。
廉按:伏暑即是體內伏熱,伏藏的深淺不一,病狀的表現也各有不同。此案例中暑熱伏於肺經,若誤用清補,往往會導致肺癆,正如吳氏師朗所說「未虛卻被弄虛,無癆卻被弄成癆」。現以千金葦莖湯加味,輕清靈透,用得恰到好處。只是厚朴花不如換成鮮刮淡竹茹,既能清除絡熱化痰,又能止血監製桃仁,更爲恰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