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6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6)
1. 春溫發斑案(內科〕
葉鑑清(住上海)
病者,楊左,年三十餘,寧波人。
病名,春溫發斑。
原因,邪陷入胃,化火劫律,致熱蒸發斑。
白話文:
患者是楊左,年約三十多歲,來自寧波。
病名為春溫病出現斑疹。
病因是邪氣深入胃部,轉化為火熱,導致體內熱度上升而發出斑疹。
證候,溫邪已逾一候,身不惡寒,蒸蒸發熱,斑如錦紋,頭面胸背四肢均有,色尚紅活,大渴飲冷,頭額汗多,煩躁氣悶,甚則神昏讝語,溺赤如血,便閉三日,舌乾絳,根苔黑,唇焦,前板齒燥。
白話文:
症狀:
溫邪(暑熱之氣)侵襲已過一旬,不再畏寒,全身發熱,皮膚上出現如錦織般鮮紅的斑疹,遍佈頭面、胸背和四肢,顏色鮮活。
- 口渴難耐,想喝冷飲。
- 頭額多汗。
- 心煩氣悶,嚴重時可能神志不清,說胡話。
- 小便像血一樣紅,三天未排便。
- 舌頭乾燥,呈深紅色,舌根部苔黑。
- 嘴脣焦乾,前排牙齒乾燥。
診斷,脈來右洪數,左弦數。脈證合參,顯是陽明熱盛之候,上蒸包絡,則時有讝語,熏蒸肌表,則灼熱發斑,邪勢方張,津液已傷,誠恐驟變痙厥,勿謂言之不豫也。
白話文:
診斷:
- 右脈洪數(脈搏跳動有力而快速)
- 左脈弦數(脈搏細而緊,跳動快速)
綜合脈象和症狀,明顯是陽明經熱盛的表現。熱氣上蒸胸腔,導致患者出現胡言亂語;熱氣燻蒸肌膚,導致灼熱感和發斑。邪氣正盛,體液已經受損,非常擔心會突然轉變為抽搐痙攣。不要說我沒有提前警告你。
療法,陽明經腑氣血皆熱,故用膏、知、地、斛雙清氣血生津救液為君,大青葉、生草化斑解毒為臣,竹葉清泄膈上之熱,茅根清宣血分之熱,元參專瀉浮游之火,味鹹色黑,且能養陰,以清心腎之熱,合銀翹清解為佐使。服一劑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:
由於陽明經腑的氣血都過於熱,所以使用膏滋、知母、生地黃、斛鬥草等藥物作為君藥,以清熱、生津、救液為主。
使用大青葉、生草作為臣藥,具有化解斑點、解毒的作用。
使用竹葉來清瀉膈上的熱,茅根來清宣血分中的熱。
元參專門瀉除浮游的火熱之氣,其味道鹹而顏色黑,還能滋養陰分,用來清熱安神。
配合銀翹花來清熱解毒,作為佐使。
服用一劑。
處方,生石膏(二兩),鮮生地(二兩),生甘草(一錢),大青葉(三錢),大竹葉(三錢),連翹(四錢),肥知母(四錢),鮮石斛(八錢),潤元參(四錢),金銀花(四錢),茅根肉(五紮,去心衣)
白話文:
藥方:
- 生石膏:兩錢
- 鮮生地:兩錢
- 生甘草:一錢
- 大青葉:三錢
- 大竹葉:三錢
- 連翹:四錢
- 肥知母:四錢
- 鮮石斛:八錢
- 潤元參:四錢
- 金銀花:四錢
- 茅根肉:五紮(去除芯和皮)
二診,熱灼較和,赤斑更多,昨夜讝語較少,寐亦稍安。醒後煩悶渴飲尚甚,舌根黑苔已化,干絳元津,唇焦便閉,溺赤莖痛,種種火盛劫津之象,未見少減。病已九日,右脈洪數,左脈弦數,仍防昏痙變端。再以大劑生津清熱法治。
白話文:
第二次診脈時,身體發熱灼熱與溫和均衡,出現的紅色斑點更多。昨夜胡言亂語的狀況減少了,睡眠也稍稍安定。醒來後煩躁口渴的狀況仍然嚴重,舌根上的黑色苔狀物已經消失,舌頭變得乾燥發紅,唾液分泌減少,嘴脣乾裂、大便不通,小便赤黃、排尿疼痛,這些都是火氣旺盛、津液被劫奪的徵兆,尚未看到減緩的跡象。生病至今已經九天,右脈搏動洪大數次,左脈搏動弦急數次,仍需提防昏迷、痙攣等突發狀況。再次使用大劑量生津清熱的方法治療。
二方,生石膏(二兩),鮮生地(二兩),生甘草(一錢),大青葉(三錢),淨連翹(四錢),肥知母(三錢),鮮石斛(三錢),肥玄參(四錢),天花粉(四錢),金銀花(四錢),茅根肉(五紮,去心衣),鮮竹葉(三錢),黑犀角(四分,磨沖)
另用鮮石斛三錢燉湯代茶。
白話文:
方劑一
- 生石膏:兩錢
- 鮮生地:兩錢
- 生甘草:一錢
- 大青葉:三錢
- 淨連翹:四錢
- 肥知母:三錢
- 鮮石斛:三錢
- 肥玄參:四錢
- 天花粉:四錢
- 金銀花:四錢
方劑二
- 茅根肉:五把(去掉心部和外皮)
- 鮮竹葉:三錢
- 黑犀角:四分,研磨成粉
三診,熱勢漸減,赤斑漸淡,有汗津津,讝語已止,舌絳有液,脈來洪數稍靜,煩悶渴飲尚甚,大便未行,小溲赤痛,邪戀陽明,慎防昏痙變端。守原法治。
白話文:
三次診視後,發熱症狀逐漸減輕,紅斑逐漸變淡,身上微微出汗,胡言亂語已經停止,舌頭絳紅但有津液滋潤,脈搏洪大而數但稍稍平靜,煩躁口渴的症狀仍然嚴重,大便還未排出,小便赤痛,邪氣仍然滯留在陽明經絡,要小心昏迷抽搐等病情變化。繼續遵照原來的治療方法。
三方,生石膏(一兩五錢),鮮石斛(八錢),京元參(四錢),淨連翹(四錢),焦山梔(三錢),鮮生地(一兩五錢),生草梢(一錢),天花粉(四錢),金銀花(四錢),竹葉心(三錢),茅根肉(五紮,去心),燈心(三紮),犀角(三分,磨沖)
另燉鮮石斛代茶。
白話文:
三方
- 生石膏:15 克
- 鮮石斛:8 克
- 京元參:4 克
- 淨連翹:4 克
- 焦山梔:3 克
- 鮮生地:15 克
- 生草梢:1 克
- 天花粉:4 克
- 金銀花:4 克
- 竹葉心:3 克
- 茅根肉:5 紮(去心)
- 燈心:3 紮
- 犀角:3 分(研磨沖服)
四診,斑漸回,熱較退,煩躁氣悶渴飲等亦有減無增,夜寐較安,讝語不作,脈右尚形浮數,左弦數,便暢不痛,色深黃,舌苔紅潤,胃納漸展,病情已有轉機。治再生津清化,然必須加意謹慎,勿變為上。
白話文:
在四診中,斑點逐漸消退,發熱有所減輕,煩躁、氣悶、口渴等症狀也有所好轉,夜間睡眠較為安穩,胡言亂語的情況不再出現。右脈象仍然浮數,左脈象弦數。大便通暢無痛,顏色深黃。舌苔紅潤,胃口逐漸恢復。病情已經出現轉機。治療宜採用生津清熱的方法,但是必須謹慎小心,避免病情反覆。
四方,生石膏(一兩),鮮石斛(五錢),京元參(三錢),淨連翹(三錢),大竹葉(三錢),鮮生地(一兩),天花粉(四錢),焦山梔(三錢),金銀花(三錢),嫩蘆根(一兩,去節),燈心(三紮)
鮮石斛湯代茶。
白話文:
四碗水,放入:
- 生石膏:100 克
- 鮮石斛:50 克
- 京元參:30 克
- 淨連翹:30 克
- 大竹葉:30 克
- 鮮生地:100 克
- 天花粉:40 克
- 焦山梔:30 克
- 金銀花:30 克
- 嫩蘆根(去節):100 克
- 燈心草:三把
五診,身熱解而不徹,諸恙悉退,三部脈象,數而不大,舌胎紅潤,微有薄苔,煩悶已平,渴飲漸和,赤斑循序而回,小溲黃。邪勢已退六七,不生他變,可保無虞。
白話文:
經過「五診」後,身體的熱度已經消退但尚未完全退盡,各種疾病症狀都已減輕,脈搏三部分的跳動,節奏較快但力度不大,舌苔呈紅色且潤澤,略有薄薄的白苔,煩躁鬱悶感已經平復,口渴減緩並逐漸恢復正常,皮疹正在逐漸消退,小便呈現黃色。病邪已經退卻了六七成,不會再發生其他變化,可以放心無虞了。
五方,鮮石斛(四錢),淨連翹(三錢),綠豆皮(四錢),鮮竹葉(三錢),甘蔗皮(五錢,塘西產),冬桑葉(錢半),金銀花(三錢),嫩蘆根(一兩,去節),生竹茹(錢半),燈心(三紮)
白話文:
五方湯
- 新鮮石斛:4 錢
- 乾淨連翹:3 錢
- 綠豆皮:4 錢
- 新鮮竹葉:3 錢
- 甘蔗皮:5 錢(產自塘西)
- 冬桑葉:0.5 錢
- 金銀花:3 錢
- 嫩蘆根:1 兩(去除節點)
- 生竹茹:0.5 錢
- 燈心草:3 束
六診,斑雖回淨,肌熱猶未解清,易汗口乾,舌紅潤,根生薄苔,脈象弦數,右甚於左。今日頻轉矢氣,大便欲解而未行,大邪雖退,餘燼尚存。治再清胃養津,參以潤腸。
白話文:
六種診斷中,雖然皮膚上的毒斑已經消退,但肌肉的熱度仍未完全退去,容易出汗、口乾,舌頭紅潤,舌根處有薄薄的苔層,脈象呈現細而急速的弦狀,右邊比左邊更嚴重。今天頻繁地放屁,有便意但排不出來。雖然大部份的病邪已經退去,但仍有一些殘餘的病邪尚未清除。治療方法是再次清熱解毒、滋補津液,並加上潤腸的藥物。
六方,西洋參(一錢),生扁豆衣(錢半),火麻仁(四錢,研),大竹葉(三錢),綠豆衣(四錢),鮮金斛(四錢),淨連翹(三錢),瓜蔞仁(四錢,研),嫩蘆根(八錢,去節),甘蔗皮(五錢,塘西)
七診,交兩候熱退身涼,脈來靜軟,大便亦行,乾燥異常,溫病後津虛腸燥,往往如此。
白話文:
**藥方名稱:**六方
藥材:
- 西洋參:1 錢
- 生扁豆衣:0.5 錢
- 火麻仁:4 錢(研磨)
- 大竹葉:3 錢
- 綠豆衣:4 錢
- 鮮金斛:4 錢
- 淨連翹:3 錢
- 瓜蔞仁:4 錢(研磨)
- 嫩蘆根:8 錢(去掉節)
- 甘蔗皮:5 錢(塘西產地)
七方,西洋參(一錢),生扁豆衣(錢半),淨連翹(三錢),火麻仁(四錢,研),生穀芽(三錢),鮮金斛(三錢),穭豆衣(三錢),嫩蘆根(八錢,去節),松子仁(三錢,研),竹葉(錢半)
八診,胃納頗旺,脈來濡而有神,溺長色淡,皆邪去正復之佳象也。前方既合,毋庸更章。
白話文:
七味藥方:
- 西洋參 一錢
- 生扁豆衣 半錢
- 淨連翹 三錢
- 火麻仁 四錢(研磨)
- 生穀芽 三錢
- 鮮金斛 三錢
- 穭豆衣 三錢
- 嫩蘆根 八錢(去除節點)
- 松子仁 三錢(研磨)
- 竹葉 半錢
八方,西洋參(一錢),南沙參(三錢),穭豆衣(三錢),橘白(一錢),淡竹葉(錢半),川石斛(三錢),扁豆衣(錢半),生穀芽(三錢),生竹茹(錢半),燈心(三紮)
白話文:
藥材:
- 西洋參:1 錢
- 南沙參:3 錢
- 穭豆衣:3 錢
- 橘白:1 錢
- 淡竹葉:0.5 錢
- 川石斛:3 錢
- 扁豆衣:0.5 錢
- 生穀芽:3 錢
- 生竹茹:0.5 錢
- 燈心:3 紮
九診,大病之後,全恃胃氣健旺。今寢食均安,大便又行不時,津液來復,即脾家運化之力亦健,所以神采頗好,脈象有神。治再和養,惟怡情靜攝,調勻飲食,較服藥尤為緊要。
白話文:
在九種診斷方法中,大病後,主要看胃氣是否旺盛。現在飲食睡眠都正常,大便也不時,體液恢復,說明脾臟運化能力也很健全,所以精神面貌很好,脈象有力。治療的方法是繼續調養,保持心情愉悅,飲食均衡,這些比服藥更重要。
九方,米炒洋參(錢半),川石斛(三錢),生穀芽(三錢),水炒竹茹(錢半),燈心(三紮),南沙參(錢半),穭豆衣(三錢),橘白(一錢),抱木茯神(三錢),紅棗(三枚)
效果,服四劑痊愈。
白話文:
材料:
- 米炒洋參(0.5錢)
- 川石斛(3錢)
- 生穀芽(3錢)
- 水炒竹茹(0.5錢)
- 燈心草(3紮)
- 南沙參(0.5錢)
- 穭豆衣(3錢)
- 陳皮(1錢)
- 抱木茯神(3錢)
- 紅棗(3顆)
廉按:肝膽為發溫之源,陽明為成溫之藪,誠以肝主回血,血中含有炭素,每從火化,故厥陰經最多伏火,每挾春溫時氣而暴發。其發也,陽明首當其衝,故身灼熱而發斑,與新感風溫病勢,輕重懸殊。此案辨證有識,處方有膽,非學驗兼優確有把握者不辦,惟方中再加羚角為尤妙。
白話文:
廉按:中醫認為,肝膽系統是體內發熱的根源,而陽明經則是發熱的聚集地。這是因為肝臟負責血液的循環,而血液中含有碳素,在燃燒時會產生熱量,所以厥陰經(肝臟經絡)經常會潛伏著熱毒,一旦遇到春天溫暖的氣候,就會爆發。當熱毒發作時,陽明經(胃腸經絡)首當其衝,因此患者會出現身體發熱和出斑疹的症狀。這種發熱與新感染的風熱病不同,病情輕重程度差別很大。此案例中,醫生診斷準確,處方大膽,功力深厚,才能取得療效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方劑中加入羚羊角,可以起到更佳的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