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5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5)

1. 春溫案(內科)

嚴執中(住泰興東門外殷家莊)

病者,張東樓之妹,年十九歲,往常州陳巷。

病名,春溫。

原因,去歲暮略受寒邪,寒鬱化熱,至今春復新感風寒而發。前醫令服解表藥數帖,汗出而熱不退。

證候,初病頭疼身痛,胸悶食少,口渴引飲,晚間熱重,時或呢喃。一星期後,經行忽停,因而少腹㽲痛,連夜讝語,咳嗽黏痰,用力而不得出,齒焦舌刺,索茶而不多飲,屈指已廿七日。

白話文:

症狀:

  • 初次發病時,頭痛身體痠痛,胸悶食慾不振。
  • 口渴想喝水,晚上發熱加重。
  • 時常喃喃自語。
  • 一週後,月經突然停止,導致小腹脹痛。
  • 連續幾天說胡話,咳嗽有黏痰,用力咳也咳不出來。
  • 牙齒發黑發麻,嘴脣乾裂,雖然想要喝茶,但喝得很少。
  • 已經二十七天了。

診斷,六脈弦數,尺部細候則促。症屬春溫而邪入陰分,蓄血胞宮也明矣。幸喜二九之年,真陰尚未消爍,如急救得法,猶可轉危為安。

白話文:

**診斷:**六個脈搏都偏緊,如果仔細觸診手腕尺部的脈搏,會發現跳動得很快。症狀屬於外感溫邪導致陰分受傷,蓄積在胞宮(子宮)中這一點很明顯。幸好患者才二十九歲,真陰尚未耗盡,如果能立即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,還有機會轉危為安。

療法,治病必求於本,故重用黑原參、原麥冬、鮮生地、肥知母、粉丹皮滋陰清熱為主,川貝母牛蒡子、廣陳皮理氣豁痰為輔。又思蓄血下焦,大便燥結,揚湯止沸莫若釜底抽薪,因用桃仁泥、廣箱黃前後通行合治,而丹皮佐桃仁,甘草大黃,意在一則防緩,一則恐急。余若蘆根、茅根、銀翹與川貝、牛蒡等,不過邪由外入者,仍使之由外而出,所以吳鞠通、葉天土、陳平伯、王孟英諸先生謂為溫邪發表之要藥也。

白話文:

療法:

在治療疾病時,必須把重點放在根本上。因此,主要使用黑原參、原麥冬、鮮生地、肥知母、粉丹皮來滋陰清熱,並輔以川貝母、牛蒡子、廣陳皮理氣化痰。

此外,考慮到瘀血在下焦,大便乾燥,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就像揚湯止沸。故使用桃仁泥、廣箱黃前後通行一起治療,而丹皮輔助桃仁,甘草輔助大黃,目的是既要防止過緩,又擔心過急。

至於蘆根、茅根、銀翹與川貝、牛蒡等,不過是用於外邪入侵時,讓邪氣從外部排出。因此,吳鞠通、葉天土、陳平伯、王孟英等名醫認為這是治療溫邪發表的關鍵藥物。

處方,肥知母(三錢),川貝母(三錢),桃仁泥(三錢),生甘草(五分),淨連翹(三錢),黑元參(五錢),粉丹皮(三錢),廣箱黃(三錢),金銀花(三錢),廣陳皮(一錢),鮮生地(五錢),原麥冬(三錢),牛蒡子(二錢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知母(肥大者),3 錢
  • 川貝母,3 錢
  • 桃仁泥,3 錢
  • 生甘草,5 分
  • 連翹,3 錢
  • 黑元參,5 錢
  • 丹皮粉,3 錢
  • 廣箱黃,3 錢
  • 金銀花,3 錢
  • 廣陳皮,1 錢
  • 生地,5 錢
  • 麥冬,3 錢
  • 牛蒡子,2 錢

鮮蘆根三錢、鮮茅根一兩(去衣),二味先煎代水。

效果,予方一出,當時諸醫議論紛紛,謂死期將臨,尚用大黃三錢,慫恿病家莫服。予見膠柱派反對,乃大聲曰:倘病者服余方而死,余願出大銀百元,為之棺槨喪葬。於是病家使病者連服兩煎,果月信復來,腥臭難聞,夜不讝語,日不糊塗,身熱亦退,頗思飲食。延余復診,苔膩黃已化,脈弦數已緩,惟咳嗽稠痰,比前尤多。予乃於前方去大黃、桃仁,加杏仁泥、全瓜蔞,連服四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它的療效,是我開出的藥方一剛出來,當時其他醫生議論紛紛,說病人的死期已經到了,還用三錢的大黃,慫恿病人家屬不要服藥。我看到那些固守陳規的醫生反對,於是大聲說:如果病人服了我的藥方而死了,我願意拿出一百大洋,為他辦理棺槨和喪葬。於是在場的病人家屬讓病人連服兩帖藥,果然月經又來了,而且腥臭難聞,晚上不再說胡話,白天不再糊塗,發熱的症狀也退了,還逐漸想吃東西。病人又請我回去複診,舌苔已經從膩黃色變成正常,脈搏從弦數變緩,只有咳嗽和濃痰的症狀,比以前更明顯。於是我在原來的藥方中去掉了大黃和桃仁,加入杏仁泥和全瓜蔞,病人連服四劑藥後就康復了。

廉按:病屬衝任伏熱,桃仁承氣加減正合病機,然非素有膽識者,不敢擔任。

楊燧熙(住鎮江西城內)

病者,陳濟川,年五十五,鎮江商人,住鎮江西門城外。

病名,春溫。

原因,幼年完婚太早,後傷酒色而患淋濁,服止澀藥過早,毒逼於內,致腿縫生魚口之症數月。顯系內因陰虛,外因溫邪而發。

白話文:

由於幼年過早結婚,後來又縱情飲酒作樂,染上淋病,過早服用止澀藥物,藥物毒性鬱積體內,導致腿部生出魚口瘡有好幾個月。很明顯是內因陰虛,外因感受溫熱邪氣而發病。

證候,頭痛惡寒發熱,渾身骨疼,大便數日不行,小溲赤,口不渴,腹部拒按,唇齒乾燥,咳嗽不爽,脘悶不舒。

白話文:

**症狀:**頭痛、怕冷、發燒、全身骨頭疼痛、幾天沒有大便、小便顏色赤紅、口不渴、腹部按壓會疼痛、嘴脣和牙齒乾燥、咳嗽不清爽、胃部悶脹不舒服。

診斷,脈浮滑數,兩關較大,舌苔淡黃,朱點甚多。脈證合參,斷為溫病,此《內經》所謂「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」也。

白話文:

診斷:脈象浮滑而跳動得快,兩關脈較大,舌苔淡黃,並有很多小紅點。根據脈象和癥狀判斷,診斷為溫病。這與《內經》中所說「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」相符。

療法,先進桑菊飲加減以清熱,繼投調胃承氣湯加味以下積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

先用桑菊飲加上其他藥物,來清熱解毒;

接著用調胃承氣湯加上其他藥物,來幫助消化,順暢大便,排出積滯的穢物。

處方,霜桑葉(三錢),苦桔梗(二錢),淨連翹(二錢),炒黃芩(錢半),杭白菊(三錢),薄荷葉(八分),瓜蔞皮(三錢),京赤芍(錢半),光杏仁(二錢),生甘草(五分),大貝母(三錢),枇杷葉(二錢,去毛筋淨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霜桑葉:3 錢
  • 苦桔梗:2 錢
  • 淨連翹:2 錢
  • 炒黃芩:1.5 錢
  • 杭白菊:3 錢
  • 薄荷葉:0.8 錢
  • 瓜蔞皮:3 錢
  • 京赤芍:1.5 錢
  • 光杏仁:2 錢
  • 生甘草:0.5 錢
  • 大貝母:3 錢
  • 枇杷葉:2 錢(去除毛絨和筋脈)

接方金銀花(三錢),瓜蔞皮(三錢),生甘草(一錢),淨連翹(三錢),生箱黃(二錢),黑山梔(三錢),川石斛(三錢),元明粉(錢半,沖服),毛知母(錢半),荸薺(三枚)

白話文:

藥方

  • 金銀花:3錢
  • 瓜蔞皮:3錢
  • 生甘草:1錢
  • 淨連翹:3錢
  • 生箱黃:2錢
  • 黑山梔:3錢
  • 川石斛:3錢
  • 元明粉:0.5錢,沖服使用
  • 毛知母:0.5錢
  • 荸薺:3顆

效果,初劑熱解,二劑便行,三劑即能起立,可吃稀糜飲少許。後以滋養法,調理二三劑而康健。

康按:初用辛涼輕劑以宣上,繼用苦寒重劑以攻裡,此注重肺胃之治法,是得力於《溫病條辨》者。

陳作仁(住南昌中大街四川會館)

病者,陳其義,三十六歲,南昌人,住城內。

病名,春溫。

原因,失偶續絃,時當客冬,房事過勞,真陰虧損,又兼冬令嚴寒。經云:「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。」又云:「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。」其斯之謂歟。

白話文:

原因

患者先前失去配偶後再婚,剛好是在寒冷的冬天,房事過於頻繁,導致身體的真陰(體液和精氣)虧損,加上冬天氣候寒冷。醫書上說:「冬天受到寒氣傷害,春天必定會發溫熱之症。」又說:「冬天未能養精蓄銳,春天必定會發溫熱之症。」這句話正是用來描述患者的狀況啊。

證候,初起證似傷寒,惟熱多寒少,常有汗出,汗後面熱不稍減,且口渴引飲,此與傷寒病狀,大不相同。

診斷,兩寸脈浮大而數,右寸脈尤洪。脈證合參,斷為春溫,乃熱邪傷陰之候也。

療法,但春溫證而惡寒,微兼表證,不能驟用純陰之劑,宜仿仲景麻杏甘石湯主之,但麻黃春夏宜慎用,茲以薄荷代麻黃為君,杏仁宣表為臣,石膏質重瀉火,氣輕解肌為佐,甘草和中為使。但溫必有毒,有濁氣,加銀翹芳香化濁,泄熱解毒,以助石膏之清解。

白話文:

在採用中醫療法時,如果出現春季溫熱證狀但同時又有表寒症,且表寒症狀較輕,不能立刻使用純粹寒涼之藥劑,應仿照張仲景的「麻杏甘石湯」處理。不過,麻黃在春秋季節應謹慎使用,這裡用薄荷取代麻黃作為君藥,杏仁宣揚表氣為臣藥,石膏性質沉重,能清瀉火熱,性質輕靈,能疏散表肌,故為佐藥,甘草調和中焦為使藥。但溫熱證狀通常伴有毒氣和濁氣,因此添加銀翹,其芳香之氣能化解濁氣,清熱解毒,以幫助石膏清熱解表。

處方,蘇薄荷(一錢二分),叭嗒杏仁(三錢,去皮尖),生石膏(八錢,杵),生甘草(一錢),淨銀花(三錢),青連翹(三錢)

白話文:

處方:

  • 蘇薄荷:1.2 公克
  • 巴旦杏仁:3 公克(去皮尖)
  • 生石膏:8 公克(研磨成粉)
  • 生甘草:1 公克
  • 金銀花:3 公克
  • 青連翹:3 公克

效果,此方連進二劑,各證均減過半,惟咳嗽熱渴,尚未痊愈。易以桑菊飲加減續進。

白話文:

效果,這個藥方連續服用了兩劑,各種症狀都減少了一半以上,只有咳嗽和口渴症狀尚未痊癒。改用桑菊飲加減方繼續服用。

桑葉(三錢),白菊花(二錢),苦杏仁(二錢,去皮尖),桔梗(錢半),貝母(錢半),鮮蘆根(三錢),淡竹葉(錢半),蘇薄荷(四分),生甘草(一錢)

白話文:

冬桑葉(15克),白菊花(10克),苦杏仁(10克,去皮尖),桔梗(7.5克),貝母(7.5克),新鮮蘆根(15克),淡竹葉(7.5克),蘇薄荷(2克),生甘草(5克)

此方又接進三劑,未七日而各證逐漸就痊矣。

廉按:辨證清切,選藥愜當,妙在初起即用荷、杏、石、甘加銀翹,而為辛涼之重劑,較吳氏銀翹散力量尤大,真得葉氏薪傳也。

白話文:

翻譯:

廉先生評註:方劑的辨證清楚明確,所選藥物恰當。高明之處在於,在病情初期就使用荷葉、杏仁、石膏、甘草加上銀翹,組成辛涼強效藥劑,其力量比吳氏的銀翹散更強大。這真是繼承了葉氏的真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