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4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4)

1. 溫病鼻衄案(內科)

王經邦(住天台柵門樓)

病者,李忠榮,年三十餘歲,業商,住寧海東路李家莊。

病名,溫病鼻衄。

原因,由於陽明鬱熱,迫血妄行,而上衝於腦,腦通於鼻,故衄。

證候,獨熱無寒,面赤沸紅,衄如湧泉。

診斷,溫證如遇脈象洪大浮芤,必發鼻衄。先用解肌清熱,可無後患。若用辛溫燥濕等物,立時衄血。欲止其血,當用此方為妥,雖有餘邪,不致貽害。切不可用參、耆、地、芍等補氣斂血滋陰之藥,其衄血雖止,恐餘邪未清,至後變端百出。親睹數人,致成不治,皆因餘邪未清之故。

療法,青蒿、竹葉、連翹清其表熱,黃連、黃芩、丹皮、山梔清其裡熱,荷葉涼血而消瘀,木通、茅根驅邪而達下。

處方,青蒿腦(二錢),淡竹葉(錢半),青連翹(錢半),小川連(七分),黃芩(一錢),粉丹皮(二錢),焦山梔(二錢),鮮荷葉(一錢),漢木通(一錢),茅根(四十支)

效果,一服衄即止,不勞他藥而痊。

康按:溫熱逆升清竅而衄,其衄後熱勢必衰,故用清泄之法,亦與前證不同。是方加鮮生地五錢、搗生錦紋五分,效更捷。

白話文:

患者是李忠榮,年約三十多歲,從商,居住在寧海東路的李家莊。

病症為溫病導致的鼻出血。

病因是由於陽明腑熱鬱積,迫使血液異常流動,向上衝擊到腦部,由於腦部和鼻子相連,所以引起鼻出血。

症狀為單純的熱感而無寒感,面色赤紅,鼻血如泉水般湧出。

診斷為,如果溫病患者出現脈象洪大浮芤的現象,必然會有鼻出血的情況。首先應使用解肌清熱的方法,可以避免後續的問題。如果使用辛辣溫燥去濕的藥物,會立刻引發鼻出血。想要止血,應該使用這個處方,即使還有殘餘的邪氣,也不會造成危害。千萬不能使用人參、黃耆、地黃、芍藥等補氣、斂血、滋陰的藥物,雖然鼻血可能暫時停止,但恐怕殘餘的邪氣尚未清除,之後可能會有各種後遺症。我親眼看過幾個病例,最後無法治療,都是因為殘餘的邪氣沒有清除乾淨。

治療方法為,使用青蒿、竹葉、連翪來清除表面的熱氣,黃連、黃芩、丹皮、山梔來清除內臟的熱氣,荷葉可以冷卻血液並消除瘀血,木通、茅根可以驅除邪氣,使其向下排出。

處方為,青蒿腦(二錢),淡竹葉(一錢半),青連翪(一錢半),小川連(七分),黃芩(一錢),粉丹皮(二錢),焦山梔(二錢),鮮荷葉(一錢),漢木通(一錢),茅根(四十支)

效果為,服用一次後鼻血立即停止,不需要其他藥物就痊癒了。

康按:溫熱逆升至清竅而出血,出血後熱力必定減弱,所以使用清熱解毒的方法,也和之前的症狀不同。這個處方如果加入鮮生地五錢、搗生錦紋五分,效果會更快。

2. 溫病咯血案(內科)

何紹彭(住永修正街)

病者,塗祖照,年二十餘歲,耕種為業,住廖坊區。

病名,溫病咯血。

原因,溫邪劫傷肺絡,咯血已經半月,後因初夏勞力,病乃愈甚。

證候,不時咯血,甚則嘔血,身熱脘痞。

診斷,舌邊尖紅,苔薄白,脈浮數微弦。此由邪傷肺絡,肺氣失於清肅,致陽絡傷,血從上溢也。勞力病甚者,有所用力,則氣血之行疾,而上湧愈甚也。及失血過多,則虛而生熱,是以又有身熱脘痞之症也。

療法,以桑葉、白茅花、苡仁暢肺分之氣,百草霜、黑薑、紫苑理肺分之血,皆有寧絡之功,生地、芝麻、西參、阿膠補絡損以平虛熱。

處方,白茅花(錢半),冬桑葉(錢半),生苡仁(三錢),百草霜(一錢),黑炮姜(二分),鮮生地(三錢),黑芝麻(錢半),毛西參(一錢二分),陳阿膠(一錢二分),紫菀(錢半)

效果,四劑熱退血少。於前方去炮薑、桑葉,加生白芍,又六劑而血止。仍於方內去白茅花、百草霜,加霍斛、杞子各一錢,調理而痊。

康按:咯血較吐血為難治。方用清肺寧絡,參以濡血,亦屬尋常療法,妙在白茅花、百草霜二味,氣清質輕,善止肺血,炮姜亦反佐得力,使諸藥無陰凝之流弊也。

白話文:

患者是塗祖照,年約二十餘歲,以耕種為生,居住在廖坊區。

病症被診斷為溫病導致的咯血。

病因是溫邪侵襲損傷了肺部的血管網絡,導致他已經咯血半個月,進入初夏後因勞動過度,病情變得更加嚴重。

病徵表現為不時咯血,甚至嘔血,身體發熱且胸口悶脹。

經診斷,發現他的舌頭邊緣和舌尖呈紅色,舌苔薄白,脈搏浮數且微帶弦象。這是由於邪氣傷害肺部血管網絡,肺部氣機失去清肅,導致陽絡受損,血液從上部溢出。勞力後病情加重,是因為用力會使氣血運行加速,從而導致血液向上湧的現象更嚴重。失血過多,人體虛弱產生熱氣,因此出現身體發熱和胸口悶脹的症狀。

治療方法,使用桑葉、白茅花、薏仁來疏暢肺部的氣機,百草霜、炮薑、紫苑來治理肺部的出血,這些藥物都有止血的功效,而生地、芝麻、西洋參、阿膠則能補充損傷的血管網絡,調節虛熱。

開出的處方為:白茅花一錢半,冬季採集的桑葉一錢半,生薏仁三錢,百草霜一錢,炮製的黑薑二分,新鮮的生地三錢,黑芝麻一錢半,西洋參一錢二分,阿膠一錢二分,紫苑一錢半。

治療結果,服用四劑後,熱退血減。在原處方中去掉炮薑和桑葉,加入生白芍,再服用六劑,咯血停止。之後,在處方中去掉白茅花和百草霜,加入霍斛和枸杞子各一錢,進行調理,最終痊癒。

康按:咯血比吐血更難治療。這個處方使用清肺止血的藥物,輔以滋養血液的成分,屬於常規的治療方式,其中白茅花和百草霜兩味藥物氣味清淡,質地輕盈,擅長止肺部出血,炮薑的使用也有其獨到之處,讓所有藥物不會產生陰寒凝滯的副作用。

何紹彭(住永修正街)

病者,塗祖照,年二十餘歲,耕種為業,住廖坊區。

病名,溫病咯血。

原因,溫邪劫傷肺絡,咯血已經半月,後因初夏勞力,病乃愈甚。

證候,不時咯血,甚則嘔血,身熱脘痞。

診斷,舌邊尖紅,苔薄白,脈浮數微弦。此由邪傷肺絡,肺氣失於清肅,致陽絡傷,血從上溢也。勞力病甚者,有所用力,則氣血之行疾,而上湧愈甚也。及失血過多,則虛而生熱,是以又有身熱脘痞之症也。

療法,以桑葉、白茅花、苡仁暢肺分之氣,百草霜、黑薑、紫苑理肺分之血,皆有寧絡之功,生地、芝麻、西參、阿膠補絡損以平虛熱。

處方,白茅花(錢半),冬桑葉(錢半),生苡仁(三錢),百草霜(一錢),黑炮姜(二分),鮮生地(三錢),黑芝麻(錢半),毛西參(一錢二分),陳阿膠(一錢二分),紫菀(錢半)

效果,四劑熱退血少。於前方去炮薑、桑葉,加生白芍,又六劑而血止。仍於方內去白茅花、百草霜,加霍斛、杞子各一錢,調理而痊。

康按:咯血較吐血為難治。方用清肺寧絡,參以濡血,亦屬尋常療法,妙在白茅花、百草霜二味,氣清質輕,善止肺血,炮姜亦反佐得力,使諸藥無陰凝之流弊也。

白話文:

患者是塗祖照,年約二十餘歲,以耕種為生,居住在廖坊區。

病症被診斷為溫病導致的咯血。

病因是溫邪侵襲損傷了肺部的血管網絡,導致他已經咯血半個月,進入初夏後因勞動過度,病情變得更加嚴重。

病徵表現為不時咯血,甚至嘔血,身體發熱且胸口悶脹。

經診斷,發現他的舌頭邊緣和舌尖呈紅色,舌苔薄白,脈搏浮數且微帶弦象。這是由於邪氣傷害肺部血管網絡,肺部氣機失去清肅,導致陽絡受損,血液從上部溢出。勞力使病情加重,是因為用力會使氣血運行加速,從而導致血液向上湧的現象更嚴重。失血過多,則會導致虛弱並產生熱感,因此出現身體發熱和胸口悶脹的症狀。

治療方法,使用桑葉、白茅花、薏仁來疏通肺部的氣機,百草霜、黑薑、紫苑來管理肺部的血液,這些藥物都有安撫血管網絡的作用,再配以生地、芝麻、西洋參、阿膠來補充受損的血管網絡,平息虛熱。

開出的處方是,白茅花(1.5錢)、冬桑葉(1.5錢)、生薏仁(3錢)、百草霜(1錢)、黑炮薑(0.2錢)、新鮮生地(3錢)、黑芝麻(1.5錢)、西洋參(1.2錢)、陳阿膠(1.2錢)、紫菀(1.5錢)。

治療效果,服用四劑後,熱度下降,咯血量減少。在原處方中去掉炮薑和桑葉,加入生白芍,再服六劑,咯血停止。在處方中再去掉白茅花和百草霜,加入霍斛和枸杞子各1錢,進行調理,最終病情得到康復。

康按:咯血比吐血更難治療。該處方採用清肺安絡的方法,輔以滋養血液,這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式,其巧妙之處在於使用白茅花和百草霜兩味藥,它們氣味清新,質地輕盈,能有效止住肺部出血,炮薑的使用也起到了反佐作用,使得其他藥物不會產生陰寒凝滯的副作用。

3. 溫病兼沖氣上衝案(內科)

張錫純(住天津)

病者,鄭伯恕,年五十二歲,奉天裕盛銘印書局經理。

病名,溫病兼沖氣上衝。

原因,其人素有痰飲,偶有拂意之事,肝火內動,其沖氣即挾痰飲上湧,連連嘔吐痰水。季春之時,因受感冒成溫病,溫熱內傳,觸動沖氣,又復上沖。

證候,表裡壯熱,渴嗜飲水,痰水上泛,屢屢咳吐,呃逆噦氣,連連不除,兩脅作脹,大便三日未行。

診斷,脈象左部弦長,右部洪滑而長,重按皆甚實,舌苔白厚,中心微黃。此溫病之熱已入陽明之腑,又兼肝火挾沖氣上衝也。

療法,當重用白虎湯以清陽明之熱,而以降沖兼鎮肝之品輔之。

處方,生石膏(三兩,研細),生赭石(一兩,研細),生龍骨(八錢),生牡蠣(八錢),白知母(八錢),生杭芍(六錢),清半夏(三錢),厚朴(錢半),甘草(二錢),煎湯三茶鍾,分三次溫飲下。

效果,將藥三次服完後,熱退氣平,脈亦較前和平。其大便仍未通下,遂將石膏、龍骨、牡蠣各減半,再煎服一劑,大便通下痊愈。

說明,醫家用石膏,未有與赭石並用者。即愚生平用石膏,亦未嘗與赭石並用,恐其寒涼之性直侵下焦也。然遇有當用之病而用之,則病當之,非人當之。如此證,不重用石膏則陽明之大熱不除,不重用赭石則上逆之沖氣莫制,此所以井用之而無妨礙也。

康按:沖屬於胃,又隸於肝,凡有痰飲者,每兼肝鬱,肝火內動,挾沖氣上衝,勢必連嘔痰水,甚則呃逆噫氣,若感溫病,其勢更甚。此案方用清降潛鎮,確是對症發藥,案後說明理亦充足。

白話文:

病人是鄭伯恕先生,五十二歲,擔任位於天津的奉天裕盛銘印書局經理。他患的是溫病,同時伴有衝氣上衝的症狀。

他平時就有痰飲的問題,偶爾遇到不如意的事,肝火就會在體內燃起,這時他的衝氣會夾帶著痰飲向上湧,連續不斷地嘔吐痰水。在春季末期,他因受到風寒感染而得了溫病,體內的溫熱傳導至內部,觸發了衝氣再次上衝。

症狀表現為全身高燒,口渴且非常想喝水,痰水從喉嚨上升,頻繁地咳嗽和吐痰,打嗝和噯氣不停,兩側肋骨間感到脹痛,已經三天沒有排便。

診斷結果顯示,左手脈象呈現弦長狀,右手脈象則為洪滑且長,深度按壓均顯示出實象,舌苔呈白色且厚重,中間略帶黃色。這顯示溫病的熱度已進入陽明腑,同時還伴有肝火夾著衝氣上衝的情況。

治療方案是,應大量使用白虎湯來清除陽明腑的熱度,同時輔以降衝及鎮定肝臟的藥物。

開出的藥方包括,生石膏(研磨細碎,三兩),生赭石(研磨細碎,一兩),生龍骨(八錢),生牡蠣(八錢),白知母(八錢),生杭芍(六錢),清半夏(三錢),厚朴(錢半),甘草(二錢)。將這些藥材煎成三杯茶,分三次溫飲下。

藥效方面,服用完三劑藥後,體溫下降,氣息平緩,脈象也比之前平和。雖然大便仍未能通暢,於是將石膏、龍骨、牡蠣的份量各減少一半,再煎服一劑,大便得以通暢,病情痊癒。

補充說明,醫生使用石膏時,很少會同時使用赭石。即使是我本人在使用石膏時,也很少會同時使用赭石,因為擔心其寒涼性質會直接影響下焦。然而,當遇到適用這種組合的疾病時,使用它們反而能對症下藥。就這個案例來說,不大量使用石膏,就不能消除陽明腑的大熱;不大量使用赭石,就不能抑制上衝的衝氣。因此,這樣同時使用它們並不會有任何問題。

康按:衝氣屬於胃,但也與肝相關,通常有痰飲的人,往往伴隨著肝鬱。當肝火在體內燃起,會夾著衝氣向上衝,必定會連連嘔吐痰水,甚至出現打嗝和噯氣。如果再感染溫病,情況會更加嚴重。這個案例的治療方式,確實對症下藥,治療後的說明也非常合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