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1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1)

1. 伏暑案(內科)

袁桂生(住鎮江京口)

病者,金峙生令堂,年近五旬,住本鎮。

病名,伏暑。

原因,夏令疊受暑氣,為濕所遏,伏而不發,至深秋感受燥氣而發病。

證候,發熱身痛,溲熱胸悶。

診斷,脈滑、舌苔白膩,此暑為濕遏蘊伏不能外達之症也。

療法,開濕透熱,以三仁湯加味。

處方,光杏仁(三錢),生苡仁(四錢),白蔻仁(六分,沖),全青蒿(錢半),青連翹(三錢),焦山梔(三錢),佩蘭葉(錢半),嫩桑梗(兩尺,切寸)

次診,接服兩劑,熱愈甚,口渴心煩,舌苔轉燥,脈亦轉數,此伏熱蘊伏甚重也。治以清透伏暑為君,兼顧陰液。

次方,淡黃芩(三錢),栝蔞皮(三錢),地骨皮(三錢),全青蒿(二錢),白知母(四錢),鮮生地(一兩),青連翹(三錢),銀柴胡(二錢),漢木通(一錢),水蘆根(一兩,去節),鮮茅根(一兩,去皮),另加雅梨汁一酒鍾和服。

三診,一劑熱少平。二劑後,病人忽戰慄惡寒,震動床帳,蓋欲作戰汗。病家誤會謂藥之誤,議延他醫,幸其弟陶駿聲君來告,速余往救。予謂此戰汗也,病退之機,不可妄動。及予至其家,則戰慄已止,身出大汗,而脈靜身涼,神氣亦甚安靜,但覺疲倦而已。隨用薄粥湯與飲,以扶胃氣。

三方,北沙參(三錢),原麥冬(三錢),蘇百合(二錢),生苡仁(四錢),鮮石斛(三錢),天花粉(三錢),雲茯苓(三錢),清炙草(五分)

效果,調養數日而痊。

廉按:暑為濕遏,初起邪在氣分,即當分別濕多熱多。濕多者,治以輕開肺氣為主,肺主一身之氣,氣化則濕自化,即有兼邪,亦與之俱化。濕氣瀰漫,本無形質,直用體輕而味辛淡者治之,辛如杏仁、蔻仁、半夏、厚朴、蓉梗,淡如苡仁、通草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之類,啟上閘,開支河,導濕下行以為出路,濕去氣通,布津於外,自然汗解。此案初用三仁湯加減,即是開濕鬱之法。

迨至濕開熱透,當然以泄熱為首要,所難者戰汗一關耳。其人正氣足,則戰汗出而解,不足,雖作戰而邪汗不出,非邪閉,即氣脫矣,幸而戰慄一止,身出大汗而脈靜身涼,可用清養胃陰法以善後。

白話文:

患者是金峙生的母親,名叫袁桂生,居住在鎮江京口,年紀接近五十歲。

疾病名稱爲伏暑,這是由於夏天連續受到暑熱侵襲,溼氣阻塞,暑熱無法散發,到了深秋時分又受到乾燥氣候的影響而引發的疾病。

症狀表現爲發熱、身體疼痛、尿熱以及胸悶。

診斷結果爲脈象滑,舌苔白膩,這是暑熱被溼氣壓抑,蘊藏體內無法向外散發的症狀。

治療方法爲開溼透熱,使用三仁湯並加以調整。

處方內容包括光杏仁、生苡仁、白蔻仁、全青蒿、青連翹、焦山梔、佩蘭葉和嫩桑梗。

在服用兩劑藥後,病情反而加重,出現口渴心煩,舌苔轉爲乾燥,脈搏加快,這說明體內的伏熱十分嚴重。治療策略改爲以清透伏暑爲主,同時照顧到陰液。

調整後的處方包括淡黃芩、栝蔞皮、地骨皮、全青蒿、白知母、鮮生地、青連翹、銀柴胡、漢木通、水蘆根和鮮茅根,並加入雅梨汁一同服用。

第三次診療時,服用一劑藥後熱勢稍減,第二劑後,患者突然出現戰慄、惡寒,全身顫抖,似乎要出汗,家屬誤以爲是藥物引起的副作用,想請其他醫生來診治。幸好患者的弟弟陶駿聲及時告知,我迅速前往。我解釋說這是戰汗,是疾病好轉的跡象,不應輕易改變治療方案。當我到達患者家中,她已經停止戰慄,身上出了大量汗,脈象平靜,體溫下降,精神狀態穩定,只是感到疲倦。之後,我讓她飲用薄粥湯,以恢復胃氣。

第三次處方爲北沙參、原麥冬、蘇百合、生苡仁、鮮石斛、天花粉、雲茯苓和清炙草。

經過數日的調養,患者痊癒。

總結來說,暑熱被溼氣抑制,初期病邪在氣分,應該區分溼氣和熱氣的多少。如果溼氣較多,應以輕開肺氣爲主,因爲肺主全身的氣,氣化則溼自化,即使有其他病邪,也會一起化解。溼氣瀰漫,沒有實質形態,需要用體輕而味辛淡的藥物來治療,如杏仁、蔻仁、半夏、厚朴、蓉梗等辛味藥物,以及苡仁、通草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等淡味藥物,開啓上閘,開通支河,引導溼氣下行,尋找出口,溼氣消散,氣通,自然會通過汗液排出。本案例最初使用的是調整過的三仁湯,就是開溼鬱的方法。

等到溼氣消散,熱氣透出,當然要以泄熱爲首要任務,最困難的關卡是戰汗這一關。如果患者正氣充足,戰汗後就會痊癒,如果不充足,即使出現戰汗,但邪汗不出,不是邪閉,就是氣脫,幸好,戰慄停止後,身上出大汗,脈象平靜,體溫下降,可以使用清養胃陰的方法來鞏固療效。

王經邦(住天台柵門樓)

病者,王士云妻,年四十三歲,住寧海東路王家。

病名,伏暑。

原因,暑邪內伏,至九月初旬遇風而發。

證候,獨熱無汗,晝夜引飲(吃茶五六壺),唇焦齒槁,舌苔灰燥。

診斷,脈實大。此脈證當兼解肌,方可除根,若有汗,僅用白虎湯,不可再加解肌。

療法,白虎湯參以解肌。

處方,生石膏(八錢),生知母(三錢),生甘草(八分),粉葛根(一錢),桔梗(二錢),蘇薄荷(二錢),淨連翹(三錢),淡竹葉(三錢),天花粉(三錢),蟬衣(八分)

效果,一劑得效,三劑即痊。

廉按:此清透伏熱之正法,辨證確,用藥當,自然投之輒效。

白話文:

患者是王士雲的妻子,四十三歲,住在寧海東路的王家。

病症為伏暑,因暑氣在體內潛伏,到了九月上旬受到風邪觸發而發病。

症狀表現為單純高熱不出汗,日日夜夜大量飲水(一天喝五六壺茶),嘴脣乾燥,牙齒枯槁,舌苔呈現灰色且乾燥。

診斷結果為脈象實大,根據脈象和症狀,應當結合解肌的方法治療,才能根治。如果病人有出汗的情況,只需使用白虎湯,不能再添加解肌藥物。

治療方式為使用白虎湯配合解肌方法。

處方內容為:生石膏八錢,生知母三錢,生甘草八分,粉葛根一錢,桔梗二錢,蘇薄荷二錢,淨連翹三錢,淡竹葉三錢,天花粉三錢,蟬衣八分。

治療效果:服用一劑後病情見好,三劑後便完全康復。

廉按:這正是清除體內潛伏熱氣的正確方法,診斷精準,用藥恰當,自然能立竿見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