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3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83)
1. 溫病發斑案(婦科)
嚴紹岐(住紹興昌安門外官塘橋)
病者,王氏婦,年三十餘,住昌安門外。
病名,溫病發斑。
原因,素因血虛肝旺,適五月間病溫,五日後始延予診。
證候,面紅熱盛,神昏煩躁,口雖干,不喜飲,間有呃逆。
診斷,脈沉小數,舌鮮紅無苔。予斷為邪在血分,將發斑也。
白話文:
绍兴昌安门外官塘桥的严绍岐大夫,诊治了一位三十多岁的王姓妇女。患者患的是温病发斑,起因是她本身血虚肝旺,五月间染上温病,五天后才请严大夫诊治。患者面红热盛,神志昏沉烦躁,口干但不爱喝水,偶尔呃逆。严大夫诊脉发现脉象沉细数,舌头鲜红无苔,断定邪气入侵血分,即将发斑。
療法,以犀、羚、生地、大青清營透斑為君,桑、丹、蘆、竹、杷葉宣絡達邪為臣,佐二蒂以止呃也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:
使用犀角、羚羊角、生地黃、大青葉等藥物作為君藥,以清熱解毒、透發斑點。
再用桑葉、丹參、蘆薈、竹葉、杷葉等藥物作為臣藥,以疏通經絡、祛邪外出。
配伍二蒂(大棗、蓮子)以止住嘔吐。
處方,犀角片(五分,先煎),鮮生地(八錢),冬桑葉(二錢),鮮竹茹(三錢),羚角片(一錢,先煎),鮮大青(五錢),丹皮(錢半),真柿蒂(三十個)
白話文:
- 犀牛角(5分,先煎)
- 鮮生地(8錢)
- 冬桑葉(2錢)
- 鮮竹茹(3錢)
- 羚羊角(1錢,先煎)
- 鮮大青葉(5錢)
- 山丹皮(1.5錢)
- 柿蒂(30個)
先用鮮水蘆根一兩、青箬蒂十個、鮮枇杷葉(一兩,去毛,抽筋)、鮮竹葉心四錢,四味煎湯代水。
白話文:
先用新鮮蘆根一兩、青箬葉十片、新鮮去毛去筋的枇杷葉(一兩)、新鮮竹葉心四錢,這四種材料一起煎成湯,當作水喝。
效果,兩劑斑出神清,呃除身涼。繼以鮮石斛三錢、鮮生地五錢、甜梨肉一兩、青甘蔗一兩、佛手片一錢、金橘餔兩枚,養胃陰而醒胃氣,三服即胃動而痊。
白話文:
效果:服用了兩劑藥後,身上的斑點都消失了,精神清爽,寒意也退散了。接著服用鮮石斛三錢、鮮生地五錢、甜梨肉一兩、青甘蔗一兩、佛手片一錢、金橘餔兩枚,這些藥材既能滋養胃陰又能喚醒胃氣,服用三劑後,胃部功能恢復正常,疾病痊癒了。
廉按:血分病溫斑來出而神昏呃逆,病勢已危,犀羚五鮮湯加味雖屬正治,然近今犀羚價昂,貧者不易購服,可用生玳瑁三錢、草犀三錢以代犀角,羖羊角(一錢,俗稱黑羚羊)以代羚角,功用亦大致相同,請醫者一試便知,當信迂叟之言,非妄談以欺同道也。
白話文:
廉按:血分病產生溫斑而出現神志昏迷、嘔吐呃逆的症狀,病情已危急。使用犀羚五鮮湯加味治療雖然是正道,但是現在犀牛角和羚羊角價格昂貴,窮人難以購買服用。可以改用生玳瑁三錢、草犀三錢來代替犀牛角,用羖羊角(一錢,俗稱黑羚羊)來代替羚羊角,其功效也大致相同。請醫者嘗試後便知,希望相信敝人的話,並不是胡亂欺騙同道。
2. 腎虛溫病案(內科)
張錫純(住鹽山西門內)
病者,高姓,年二十五六歲,業農,住鹽山城東北張馬村。
病名,腎虛溫病。
白話文:
病人姓高,年齡在二十五六歲左右,職業是農民,居住在鹽山縣東北的張馬村。
病名為腎虛溫病。
原因,仲夏初旬,麥秋將至,遠出辦事,又欲急回收麥,長途趨行烈日之中,辛苦殊甚,因得溫病。其叔高魯軒,及其表叔毛仙閣皆醫士,又皆善治溫病,二人共治旬日無效。蓋園其勞力過甚,體虛不能託病外出也。
白話文:
起因是,仲夏初旬,正值小麥收穫季節,我外出辦事,為了趕著收割小麥,在烈日中長途跋涉,非常辛苦,因此染上溫病。我的叔叔高魯軒和表叔毛仙閣都是醫生,也都擅長治療溫病,但二人共同治療了十天仍然無效。可能是因為我勞累過度,體虛無法抵抗疾病的外邪。
證候,愚診視時,其兩目清白,竟無所見,兩手循衣摸床,亂動不休,讝語無倫,分毫不省人事,其大便從前滑瀉,此時雖不滑瀉,每日仍溏便一兩次。
白話文:
**症狀:**我仔細觀察時,他的眼睛清澈明亮,什麼也看不見,雙手在衣服上摸著,不停地亂動,胡言亂語,完全喪失意識,之前大便一直腹瀉,現在雖然不腹瀉了,但每天仍會拉一兩次稀便。
診斷,脈象浮而無力,右寸之浮尤甚,兩尺按之即無,一分鐘數至一百二十至,舌苔薄黃,中心干而微黑。細思此證,其兩目清白無見者,腎陰將竭也,其兩手亂動不休者,肝風已動也,病勢至此,危險已至極點。幸喜脈浮為病還太陽,右寸浮尤甚,有將汗之勢。其所以將汗而不汗者,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,天地陰陽和而後雨,人身亦陰陽和而後汗,此症尺脈甚弱,陽升而陰不應,是以不能作汗也。
白話文:
診斷:脈象浮而微弱,右手寸口的脈浮得特別嚴重,兩側尺脈按壓後就摸不到了,每分鐘脈搏數為120次,舌苔薄黃,中間乾枯並略黑。仔細分析此症狀,患者雙目清白無濁,說明腎陰將要耗竭;雙手經常亂動,說明肝風已經發動。病勢發展到這個地步,已經極度危險。
好在脈象浮,說明病邪還在太陽經,右手寸口脈浮得特別厲害,有發汗的徵兆。之所以有出汗的徵兆卻不出汗,是因為人體出汗就像天地降雨一樣,天地陰陽調和後才會下雨,人體也是陰陽調和後才會出汗。此症尺脈非常弱,陽氣升發而陰氣不應,所以不能出汗。
療法,此證若欲其出汗,不可分毫用發汗之藥,當用大潤之品,峻補其真陰,濟陰以應其陽,必能自汗,汗解則病愈矣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,這種疾病如果想要發汗,不能用發汗的藥物,應當用滋陰潤燥的大補品,加強補益真陰,用陰液來幫助陽氣,就能自然出汗,出汗後疾病就會痊癒。
處方,大懷熟地(二兩),生懷山藥(三錢),玄參(一兩),甘枸杞(一兩),真阿膠(四錢,烊沖),甘草(三錢),煎湯一大碗,徐徐分數次,溫飲下。
效果,上方如法煎服,一日連進二劑,汗出統體而愈。
白話文:
處方:
- 大塊熟地黃:2 兩
- 生懷山藥:3 錢
- 玄參:1 兩
- 甘枸杞:1 兩
- 真阿膠:4 錢(融化於熱水中)
- 甘草:3 錢
將上述材料煎煮成一大碗藥湯,分次徐徐服用,溫熱飲用。
廉按:《內經》謂溫病虛甚死,此證誠虛極矣。方用大劑滋補,一日兩劑,通體汗出而愈,幸哉!亦奇哉!若驟疑其偽,張君為信用卓著之名醫,著有《衷中參西錄》三集行世,非閉門造車、出門合轍者比。若競信其真,則陰竭動風,往往一厥即脫,迫不及救。即使因病致虛,虛屬驟變,藥雖對症,恐無如此速愈之理。
惟方藥極有力量,爰為選錄,以待後來之實驗。
白話文:
廉按:根據《內經》所說,溫病極度虛弱而死,這種情況的確是虛弱到了極點。使用大劑量的滋補方劑,一天兩劑,全身出汗後就痊癒,真是幸運!也真是奇特!如果突然懷疑它是否真實,張醫生是一位信譽卓著的名醫,所著的《衷中參西錄》三集廣為流傳,並不是閉門造車、見風使舵之輩。如果競相相信其真實性,那麼陰津枯竭則會發動風邪,常常突然暈倒離世,無法搶救。即使是因為疾病導致虛弱,虛弱轉變突然,藥物雖然對症,但恐怕不會如此快速痊癒。
3. 產後溫病案(婦科)
嚴紹岐(住紹興昌安門外官塘橋)
病者,張氏婦,年三十二歲,住鮑瀆。
病名,產後溫病。
白話文:
病人是張姓女子,三十二歲,住在鮑瀆。
她患的是產後的溫病。
原因,時交暮春,產後三日,自服生化湯,腹痛除而惡露行,伏溫遂乘機外潰。
證候,一起即身灼熱,汗自出,不惡寒,反惡熱,咳嗽氣逆,渴喜涼飲。
白話文:
**原因:**事發季節為暮春,患者分娩後第三天,自行服用生化湯,腹痛症狀消失、惡露排出,邪熱乘虛而從體內向外發洩。
診斷,脈右浮滑,左小數,舌紅苔黃薄膩。據證參脈,此產後伏溫,從血分轉出氣分也。前哲石頑老人雖云:凡遇胎前產後所患,不拘何病,總以胎產為本,以病為標,若產後當理血分,然亦當隨機應變。余遂斷之曰,此伏熱證,雖在產後,亦當輕清透達為首要。
白話文:
診斷:脈象右邊浮滑,左邊細小,舌頭紅,舌苔黃色、薄而黏膩。根據症狀和脈象,這屬於產後伏熱,從血分轉到氣分。前輩石頑老人雖然說:凡是懷孕前或產後發生的疾病,不論是什麼病症,都要以懷孕或生產為主因,以疾病為附帶症狀。如果產後應當調理血分,但也應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治療。因此我斷定,這屬於伏熱證,即使是在產後,也應當以清熱透達為首要任務。
療法,以桑、杏、甘、桔輕宣其肺為君,茅根、青箬清透其伏熱為臣,生地、白薇涼其血為佐,赤芍、丹參通其血為使,遵《內經》急則治標之法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:
以桑葉、杏仁、甘草、桔梗等藥材輕輕宣發肺氣,作為君藥。
以茅根、青箬葉等藥材清熱解毒,去除體內潛藏的熱毒,作為臣藥。
以生地、白薇等藥材涼血,作為佐藥。
以赤芍、丹參等藥材活血化瘀,作為使藥。
遵循《內經》中「急則治標」的原則,先從錶象入手進行治療。
處方,冬桑葉(二錢),白桔梗(一錢),光杏仁(三錢),青箬葉(三錢,切寸),赤芍(錢半),根生地(四錢),生、炙甘草(各三分),東白薇(三錢),蘇丹參(三錢),鮮茅根(五錢,去皮)
白話文:
藥方:
- 冬桑葉:兩錢
- 白桔梗:一錢
- 杏仁(不去皮):三錢
- 青箬葉(切成一寸長):三錢
- 赤芍:半錢
- 地黃(新鮮):四錢
- 甘草(生、炙各):各三分
- 東白薇:三錢
- 蘇丹參:三錢
- 鮮茅根(去皮):五錢
效果,兩劑即灼熱咳逆大減,原方去桑、桔,加鮮斛、歸身養胃和營,再進三劑,諸疴盡卻,胃能納穀而痊。
白話文:
效果非常好,服用兩劑藥後,灼熱感和咳嗽逆氣就明顯減少。在原方中去掉桑葉和桔梗,加入新鮮的斛草和當歸身來滋養胃氣和補益營血。再服用三劑,各種不適症狀全部消失。胃口也恢復,病症痊癒。
廉按:胎前宜涼,產後宜溫,雖皆熟在人口,然亦一偏之見,總要查悉原因,辨明證候為第一。前哲徐洄溪曰:近人有胎前宜涼之說,頗為近理。至於產後則陰血盡脫,孤陽獨立,臟腑如焚,經脈如沸,故仲景專以養血消瘀為主,而石膏、竹茹亦不禁用,余每遵之,無不立效。乃近人造為產後宜溫之邪說,以薑、桂為主藥。
白話文:
根據我的觀察:懷孕前宜涼,產後宜溫,雖然這個說法是很普遍的,但這是一個偏頗的觀點,最重要的是要查明原因,辨別證候。古代醫家徐洄溪說:近來有人提出懷孕前宜涼的說法,很有道理。至於產後,陰血耗盡,陽氣獨存,臟腑灼熱,經脈沸騰,因此仲景(東漢著名醫家)主要以養血消瘀為主,而石膏、竹茹這些寒涼藥物也不禁使用,我每次遵循這個原則,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。可是現在有人造出產後宜溫的謬論,以薑、桂等熱性藥物為主藥。
夫果陰陽俱脫,脈遲畏寒,血水淋漓,面青舌白,薑、桂亦有用時。乃血乾火燥,純現熱證,亦用熱藥,則經枯脈絕,頃刻而斃,我見以百計。更有惡露未淨,身熱氣塞,煩躁不寐,心煩腹痛,皆由敗血為患,亦用薑、桂助其火而堅其瘀,重則即死,輕則變成蓐勞。造為此等邪說者,九死不足以蔽其辜。
白話文:
如果一個人陰陽兩虛,脈搏微弱且怕冷,流出鮮血或水樣的液體,臉色青紫,舌頭蒼白,此時使用生薑和肉桂也有幫助。因為這是血量不足、火氣旺盛,完全表現出熱證。如果此時還使用溫熱補藥,就會導致經脈枯竭、脈搏消失,瞬間死亡。我已經見過無數這樣的案例。
另外,產後惡露未淨,身體發熱、氣息不通,心煩意亂無法入眠,心煩和腹痛,都是由於敗血造成的。如果此時使用生薑和肉桂,只會讓火氣更旺,瘀血更凝固,嚴重時會立即死亡,輕微時也會演變成長期病痛。提出這種錯誤說法的人,即使死了九次也無法償還他們的罪過。
由此類推,凡胎前伏溫產後陡發,對症用藥,雖犀角、石膏亦不必忌,何況其次如此案之輕清透達乎。但方雖清穩,尚屬伏溫輕證之療法,與張氏壽甫之滋陰清胃湯(元參兩半、當歸三錢、生白芍四錢、生甘草錢半、鮮茅根二錢),異曲同工。
白話文:
依此類推,凡是懷孕期間胎位不正,產後突然發生的疾病,只要針對症狀用藥,即使是犀牛角、石膏這類藥材也不必忌諱,何況像目前這種症狀輕微、藥性透達的藥方呢?雖然這個藥方清穩平和,但它仍然屬於治療胎位不正輕症的療法,跟張氏壽甫的「滋陰清胃湯」(元參二兩半、當歸三錢、生白芍四錢、生甘草半錢、鮮茅根二錢)有異曲同工之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