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79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79)
1. 燥痙案(兒科)
張錫純(住天津)
病者,陳秀山之幼子,年三歲,住奉大小西邊門外。
病名,燥痙。
原因,外感燥熱而發。
證候,周身壯熱,四肢拘攣,有抽掣之狀,渴嗜飲水,大便乾燥。
診斷,嬰兒脈不足憑,當舍脈從症,知系燥熱引動其肝經風火,上衝腦部,致腦氣筋妄行,失其主宰之常也。
療法,直清陽明為主,佐以熄風舒筋。
處方,生石膏(一兩),生甘草(一錢),薄荷葉(一錢),全蜈蚣(二條),肥知母(三錢),生粳米(二錢),鉤藤鉤(三錢),煎湯一鍾,分兩次溫飲下。
效果,一劑而抽掣止,拘攣舒。遂去蜈蚣,又服一劑,熱亦退淨而愈。
廉按:《內經》謂「陽明之上,燥氣治之」。故凡燥熱致痙,即《傷寒論》陽明熱盛,習習風動之候。此案直清陽明為主,佐以熄風舒筋,卻是正治。惟蜈蚣性溫微毒,病家每不敢服,然據張氏《藥學講義》云:蜈蚣性有微毒,而轉善解毒。凡一切瘡瘍諸毒皆能消之,其性尤善搜風,內治肝風萌動,癲癇眩暈,抽掣瘛瘲,小兒臍風;外治經絡中風,口眼歪斜,手足麻木。用時宜帶頭足,去之則減力,且其性原無大毒,故不妨全用也。
白話文:
【燥痙案例(兒科)】
患者是陳秀山的小兒子,年僅三歲,住在奉天的大西邊門外。
病症是燥痙,因感受外界的燥熱所導致。
病徵表現為全身高熱,四肢緊繃且有抽搐現象,極度口渴並頻繁喝水,大便乾硬。
診斷上,由於嬰兒的脈象不易判斷,所以主要根據症狀來判斷,確定是由燥熱刺激肝經,引起肝風上衝至腦部,導致腦神經功能紊亂。
治療上,主要以清除胃經的燥熱為主,輔以平肝息風和舒緩筋絡的方法。
處方為生石膏一兩、生甘草一錢、薄荷葉一錢、全蜈蚣兩條、肥知母三錢、生粳米二錢、鉤藤鉤三錢,煎成一碗湯藥,分兩次溫服。
服用後效果良好,一次服藥後,抽搐停止,四肢放鬆。隨後去掉了蜈蚣,再服一劑,熱度完全退去,病情痊癒。
廉按:根據《黃帝內經》記載,「在陽明經上,燥氣可以調理它」。因此,凡是由燥熱導致的痙攣,就如《傷寒論》中描述的陽明熱盛,風動的徵候。這個案例以清除陽明經的燥熱為主要治療方式,輔以平肝息風和舒緩筋絡,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雖然蜈蚣有微毒,但根據張氏《藥學講義》所述,蜈蚣雖有毒性,卻能解毒,能消除各種瘡瘍毒素,尤其擅長搜風,內服可治療肝風萌動,癲癇眩暈,抽搐,小兒臍風;外用可治療經絡風濕,口眼歪斜,手腳麻木。使用時最好保留頭尾,去掉會影響藥效,而且其實它的毒性不大,全用也無妨。
張錫純(住天津)
病者,那姓乳子,生月餘,住奉天北陵旁。
病名,燥痙。
原因,聞鄰家艾姓幼子前有抽風,經愚治愈,遂抱之來院求治。
證候,周身壯熱抽掣,兩日之間,不食乳,不啼哭,奄奄一息。
診斷,指紋不足憑,但憑現症。知系燥熱動風,上激腦筋,卒發痙厥之危候也。
療法,辛涼復甘寒法,為其系嬰孩,擬用前白虎湯方減半,為其抽掣甚劇,薄荷葉、鉤藤鉤、全蜈蚣仍舊,又加全蠍。
處方,生石膏(五錢,杵),肥知母(錢半),生甘草(五分),生粳米(三十粒),薄荷葉(一錢),鉤藤鉤(三錢),全蜈蚣(二錢),制全蠍(三個),煎藥一鍾,不分次數,徐徐溫灌之。
效果,歷十二小時,藥灌已,而抽掣愈,食乳知啼哭矣。翌日又為疏散風清熱鎮肝之藥,一劑痊愈。隔兩日,其同族又有三歲幼童,其病狀與陳姓子相似,即治以陳姓子所眼藥,亦一劑而愈。
廉按:乳子燥熱動風,每多發痙。此案辛涼復甘寒法,卻為清熱潤燥熄風鎮痙之正治。惟全蠍與蜈蚣並用,病家鄉畏不敢服。然據張氏《藥學講義》云:蠍子色青味鹹(本無鹹味因皆醃以鹽水故咸),性微溫,其腹有小黃點兩行,數皆八,始可入藥。
夫青者木色,八者木數,原具厥陰風木之氣化,故善入肝經,搜風發汗,治痙癇抽掣,中風口眼歪斜,或周身麻痹,其性雖毒,轉善解毒,消除一切瘡瘍,為蜈蚣之伍藥,其力相得益彰也。
白話文:
【燥痙案例(兒科)】
病人是一位那姓人家的嬰兒,出生一個多月,住在奉天北陵附近。
病症是燥痙。
病因是聽說鄰居艾姓的小孩之前有抽搐的症狀,經過我治療後康復,於是抱著孩子來到診所尋求治療。
症狀是全身高燒且抽搐,兩天內不吃奶,也不啼哭,只剩下一息尚存。
診斷上,因為年齡太小,指紋並不能作為可靠的依據,只能根據當下的症狀判斷。得知這是因為燥熱引發的風熱,影響到了大腦神經,突然出現了抽搐的危險症狀。
治療方法,使用辛涼和甘寒的方法。由於是嬰兒,打算用白虎湯的配方減半。因為抽搐非常嚴重,所以保留薄荷葉、鉤藤鉤、全蜈蚣的份量,另外再加入全蠍。
藥方:生石膏(5錢,研碎)、肥知母(1.5錢)、生甘草(5分)、生粳米(30粒)、薄荷葉(1錢)、鉤藤鉤(3錢)、全蜈蚣(2錢)、制全蠍(3個)。煎煮成一碗藥,不論次數,慢慢溫熱地喂他服用。
效果:過了十二小時,藥已經灌完,抽搐的症狀已經緩解,開始吃奶,也能啼哭了。第二天,再給他服用疏風清熱、鎮靜肝臟的藥物,服用一劑後就痊癒了。隔兩天,他的族人中有一個三歲的小孩,病情跟這位那姓的小孩類似,直接用相同的藥物治療,也只用了一劑就痊癒了。
廉按:嬰兒燥熱引發的風熱,常會出現抽搐的症狀。這個案例使用的辛涼和甘寒的方法,正是清除燥熱、潤燥、熄風、鎮定抽搐的正確治療方式。只是全蠍和蜈蚣一起使用,患者家人有些畏懼不敢服用。然而根據張氏的《藥學講義》,蠍子顏色是青色,味道是鹹的(實際上並沒有鹹味,因為通常都泡在鹽水中,所以才會鹹),性質微溫,腹部有兩排小黃點,每排八個,這種才能入藥。
青色代表木色,八代表木的數字,本身就具有厥陰風木的氣息,因此能很好的進入肝經,搜風出汗,治療抽搐、中風導致的面部偏斜,或是全身麻痹。雖然它的性質有毒,但反而能解毒,消除一切的瘡瘍,和蜈蚣一起使用,效果更加顯著。
2. 燥痙昏厥案(產科)
沈奉江(住無錫)
病者,陳姓媳,年二十餘,住北門貝巷。
病名,燥痙昏厥。
原因,懷妊足月,腹中素有伏熱,因感秋令溫燥,陡然病劇,午前特來邀診。
證候,頭面四肢浮腫,兩目陡然失明。繼以痙厥,痰涎上湧,面色青慘,目珠直視,唇紫口噤,手足鼓動不止,神識昏糊。
診斷,脈伏身冷,舌紅兼紫。此熱深厥深,燥熱引動肝火,風自火生,挾痰刺激神經,恐其胎元不保。
療法,清熱熄風,潛陽滌痰,以急救之。
處方,羚羊角(四分),珍珠母(二兩,生打),滁菊花(三錢),川貝母(三錢,去心,擘),雙鉤藤(三錢),石決明(二兩,生打),制膽星(七分),淡竹瀝(四兩)
晚間,再服猴棗一分、月石三分、鬱金三分、羚羊角三分,共研細末,用竹瀝二兩調服。
次診,明晨復診,風痙已定,神識時糊時清,牙關時開時閉,腹中大痛,恐其即產,而羚羊角涼肝之藥不合,惟濂珠雖寒,書有下死胎胞衣之說,故可用之。
次方,濂珠(三分),川貝母(三分),天竹黃(三分),制膽星(三分),共研細末,用雙鉤藤、淡竹茹各三錢,泡湯調服。
三診,服後神識已清,神倦嗜臥,呼吸有度,兩脈起而不伏,腹痛亦止。惟舌紅唇燥,兩顴轉赤,顯然陽明之燥熱也。治以清潤泄熱,兼佐熄風。
三方,小川連(五分),青子芩(錢半),川貝母(三錢),水蘆根(七錢),黃楊腦(七個),青連翹(三錢),肥知母(三錢),竹捲心(三十支),鮮茅根(七錢),雙鉤藤(三錢)
四診,明日復診,腹中又痛,胎兒下墮,已經腐爛,而邪熱未清,瘀不得下。改用通瘀以泄濁。
四方,蘇丹參(二錢),川鬱金(二錢,打),當歸尾(錢半),桃仁泥(二錢),澤蘭葉(二錢),炒川貝(一錢),茺蔚子(三錢),藏紅花(五分),西血珀(五分,入煎,取氣而不取味),清童便一小杯,沖服
五診,明日又去診視,瘀行不多,脈有數而左郁,舌苔深絳,面色仍紅,微熱不揚,咳不暢達,口渴咽乾。用泄肺去瘀法。
五方,枇杷葉(五錢),茺蔚子(二錢),廣鬱金(三錢,打),炒蔞皮(三錢),川貝母(三錢),蘇丹參(三錢),桃仁泥(二錢),炒牛蒡(錢半),焦山楂(二錢),制殭蠶(錢半),光杏仁(二錢)
六診,服後咳止,瘀血盛下,大便乾結。治以通瘀潤腸。
六方,蘇丹參(三錢),生川甲(三錢),桃仁泥(二錢),炒山楂(二錢),澤蘭葉(三錢),廣鬱金(三錢),廣橘絡(一錢),炒麻仁(三錢),全瓜蔞(四錢,杵),益母草一兩,煎湯代水
效果,服二劑,諸恙皆平,能飲稀粥,調理數日而愈。
廉按:此由燥熱動風,風火挾痰,刺激腦筋,陡發神經病狀,即產科書中之子癇症也。就予所驗,凡臨產發子癇者,勢輕而緩,母子均可兩全。若勢急而重,胎兒固多抽壞,其胎多腐,即產母壽亦立傾。幸而對症發藥,急救得法,胎雖不保,母得幸全,似此佳案,可謂後學師範。
白話文:
病例記錄人:沈奉江(居住在無錫)
病人:一位陳姓年輕媳婦,約二十歲,住在北門貝巷。
病症:燥痙昏厥。
病因:懷孕至足月,腹部一直有潛在的熱氣,受秋季溫燥影響,病情突然加劇,上午特別請醫生來診視。
症狀:頭面部及四肢腫脹,雙眼突然失明,隨後發生痙攣和昏厥,痰液大量湧出,臉色蒼白,眼珠直視,嘴脣發紫,口閉緊,手腳不停顫動,意識模糊。
診斷:脈象沉伏,身體冰冷,舌頭紅且帶紫。這是熱深厥深的症狀,燥熱引發肝火,風從火生,挾帶痰液刺激神經,擔心胎兒可能無法保住。
治療方法:清熱熄風,潛陽滌痰,進行緊急救治。
處方:羚羊角(四分)、珍珠母(二兩,生打)、滁菊花(三錢)、川貝母(三錢,去心,擘)、雙鉤藤(三錢)、石決明(二兩,生打)、制膽星(七分)、淡竹瀝(四兩)。
晚上,再服用猴棗一分、月石三分、鬱金三分、羚羊角三分,全部磨成細末,用竹瀝二兩調服。
第二次看診:第二天早晨再次看診,痙攣已停止,意識時而清晰時而模糊,牙關時開時閉,腹中劇痛,可能即將生產,但羚羊角這種涼肝藥物不太適合,只有濂珠雖寒,書中有下死胎胞衣的說法,因此可以使用。
第二次處方:濂珠(三分)、川貝母(三分)、天竹黃(三分)、制膽星(三分),全部磨成細末,用雙鉤藤、淡竹茹各三錢,泡湯調服。
第三次看診:服藥後意識已清醒,精神疲倦喜臥,呼吸平穩,脈象起而不伏,腹痛也停止。但舌頭紅,嘴脣乾燥,兩頰轉紅,明顯是陽明燥熱。治療以清潤泄熱,同時輔助熄風。
第三次處方:小川連(五分)、青子芩(錢半)、川貝母(三錢)、水蘆根(七錢)、黃楊腦(七個)、青連翹(三錢)、肥知母(三錢)、竹捲心(三十支)、鮮茅根(七錢)、雙鉤藤(三錢)。
第四次看診:第二天再次看診,腹中又開始疼痛,胎兒已墮落,已經腐爛,但邪熱未清,瘀血未能排出。改用通瘀方法以排濁。
第四次處方:蘇丹參(二錢)、川鬱金(二錢,打)、當歸尾(錢半)、桃仁泥(二錢)、澤蘭葉(二錢)、炒川貝(一錢)、茺蔚子(三錢)、藏紅花(五分)、西血珀(五分,入煎,取氣而不取味)、清童便一小杯,沖服。
第五次看診:第二天再去診視,瘀血排出不多,脈象有數而左鬱,舌苔深絳,面色仍紅,微熱不揚,咳嗽不暢,口渴咽乾。使用泄肺去瘀的方法。
第五次處方:枇杷葉(五錢)、茺蔚子(二錢)、廣鬱金(三錢,打)、炒蔞皮(三錢)、川貝母(三錢)、蘇丹參(三錢)、桃仁泥(二錢)、炒牛蒡(錢半)、焦山楂(二錢)、制殭蠶(錢半)、光杏仁(二錢)。
第六次看診:服藥後咳嗽停止,瘀血大量排出,大便乾結。治療以通瘀潤腸。
第六次處方:蘇丹參(三錢)、生川甲(三錢)、桃仁泥(二錢)、炒山楂(二錢)、澤蘭葉(三錢)、廣鬱金(三錢)、廣橘絡(一錢)、炒麻仁(三錢)、全瓜蔞(四錢,杵)、益母草一兩,煎湯代水。
療效:服用兩劑後,各種不適症狀都得到緩解,能夠喝稀粥,調理數日後痊癒。
廉按:這是由於燥熱引發風動,風火挾帶痰液,刺激腦部神經,突然引發神經疾病症狀,也就是產科書中所稱的子癇症。根據我的經驗,凡是臨產發作子癇的,如果情況輕微而緩慢,母子都可以平安。但如果情況緊急而嚴重,胎兒大多會受到損害,胎盤多會腐爛,即產母的生命也會立即垂危。幸好對症下藥,急救得法,雖然胎兒沒能保住,但母親倖運地保住了性命,這樣的成功案例,可以說是後學者的典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