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76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76)

1. 肺燥脾濕案(內科)

何拯華(紹興同善局)

病者,羅守謙,年三十八歲,業商,住偏門外徐山村。

病名,肺燥脾濕。

原因,涼燥外搏,暑濕內伏,時至深秋而晚發。

證候,一起即灑淅惡寒,寒已發熱,鼻唇先干,咽喉燥痛,氣逆乾咳,肢懈身疼,胸脅串疼,脘腹灼熱,便泄不爽,溺短赤熱。

白話文:

症狀:病發突然,出現寒顫,寒戰後發熱。鼻子和嘴脣先感到乾燥,咽喉乾燥疼痛。氣息逆亂導致乾咳,四肢無力痠痛,胸脅部位串痛,腹部灼熱。大便不成形且不順暢,小便量少、顏色深,並且發熱。

診斷,脈右浮澀,關尺弦滯,舌苔粗如積粉,兩邊白滑。此喻嘉言所謂秋傷燥濕,乃肺燥脾濕之候,即俗稱燥包濕,濕遏熱伏是也。

白話文:

診斷:

  • 脈象:
  • 右脈浮而澀
  • 關脈、尺脈弦而滯
  • 舌苔:
  • 表面粗糙,像粉末積累
  • 兩邊白滑

解釋:

這是嘉言所說的「秋傷燥濕」,也就是肺部乾燥而脾臟濕潤。俗稱「燥包濕」,濕氣阻滯了熱氣,導致熱氣潛伏。

療法,先與苦溫發表,輕清化氣,蔥豉桔梗湯加減,辛潤利肺以宣上,使上焦得宣,氣化濕開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 首先使用具有發散風寒、輕清化濕功能的方劑,如蔥豉桔梗湯加減。然後使用辛潤的藥物濡潤肺部,使肺氣上行,從而疏通上焦,使氣化濕濁。

處方,光杏仁(三錢),苦桔梗(一錢),前胡(錢半),紫菀(三錢),鮮蔥白(四枚),牛蒡子(錢半,杵),蘇薄荷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栝蔞皮(二錢),淡香豉(三錢)

白話文:

處方:

  • 杏仁(3錢)
  • 苦桔梗(1錢)
  • 前胡(1.5錢)
  • 紫菀(3錢)
  • 新鮮蔥白(4根)
  • 牛蒡子(1.5錢,搗碎)
  • 薄荷(1錢)
  • 甘草(炙)(0.5錢)
  • 栝蔞皮(2錢)
  • 香豉(3錢)

次診,連進苦溫辛潤,開達氣機,周身津津微汗,惡寒胸脅痛除。惟灼熱口渴,心煩惡熱,咳痰稠黏,便溏溺赤,脈轉洪數,舌苔粗糙,此涼燥外解,濕開熱透之候。法當芳透清化,吳氏三仁湯加減。

白話文:

第二次看診:連續使用了苦、溫、辛、潤等藥性,開通人體氣機,全身微汗,惡寒胸痛症狀消除。只有口渴灼熱、心煩、咳痰稠黏、大便溏稀、小便赤黃的症狀。脈象轉為洪數(脈搏有力且快)、舌苔粗糙,這表示外感風寒已解,濕氣已開化,熱氣已透發。治療方法應該使用芳香化痰、清化熱氣的方法,使用吳氏三仁湯加減方。

次方,光杏仁(三錢),牛蒡子(錢半,杵),絲通草(一錢),淡竹葉(二錢),焦梔皮(二錢),生苡仁(三錢),青連翹(三錢),香連丸(一錢),拌飛滑石(五錢),栝蔞皮(二錢)

白話文:

處方:

  • 光杏仁(3錢)
  • 牛蒡子(1.5錢,研磨成粉)
  • 絲通草(1錢)
  • 淡竹葉(2錢)
  • 焦梔皮(2錢)
  • 生苡仁(3錢)
  • 青連翹(3錢)
  • 香連丸(1錢)
  • 飛滑石(5錢,與香連丸拌勻)
  • 栝蔞皮(2錢)

先用活水蘆筍二兩、燈心五分、北細辛二分、煎湯代水。

白話文:

先用新鮮的蘆筍二兩、燈芯五分、北細辛二分,煎煮後取代水服用。

三診,兩進芳透清化,胸背頭項,紅疹白㾦齊發,心煩惡熱漸減。惟仍咳稠痰,口仍燥渴,腹尚灼熱,大便反秘,溺仍赤澀,脈轉沉數,舌赤苔黃而糙,此下焦濕熱伏邪,依附糟粕而膠結也。治以苦辛通降,宣白承氣湯加減,使伏邪從大便而解。

白話文:

治療的第三階段:

前兩階段用藥後,皮膚發紅、白點疹子等症狀減輕,胸背、頭項部位的症狀消失。心煩、發熱的症狀逐漸緩解。但是,患者仍有濃痰、口乾、腹熱、大便乾結、小便赤黃刺痛等症狀。脈象轉為沉穩有力,舌頭發紅、舌苔黃糙。

這表明患者體內下焦濕熱之邪依然存在,它們依附著腸道中的糟粕,導致這些症狀。因此,治療應以苦辛通降之法,加減使用宣白承氣湯,使下焦濕熱通過大便排出。

三方,生石膏(四錢,打),光杏仁(四錢),小枳實(錢半),鮮石菖蒲汁(一小匙,沖),生川軍(二錢),栝蔞仁(五錢,杵),漢木通(一錢),廣鬱金汁(兩小匙,沖)

白話文:

三方湯:

  • 生石膏(20 克,研成粉末)
  • 光杏仁(20 克)
  • 小枳實(7.5 克)
  • 鮮石菖蒲汁(5 毫升,兌水服用)
  • 生川芎(10 克)
  • 栝蔞仁(25 克,搗碎)
  • 漢木通(5 克)
  • 廣鬱金汁(10 毫升,兌水服用)

四診,一劑而大便先燥後溏,色如紅醬,二劑而燥渴腹熱均輕,舌苔黃糙大退,脈轉軟而小數,此伏邪漸從大便下泄也。下雖不淨,姑復其陰,葉氏養胃湯加減以消息之。

白話文:

四診,第一劑藥服用後,大便先乾燥後稀溏,顏色像紅醬,第二劑後,乾燥、口渴、腹熱都減輕,舌苔黃糙大為退去,脈搏轉為柔軟而細小,這是伏邪漸漸從大便排出。雖然大便排出不乾淨,但還是先恢復陰氣,用葉氏養胃湯加減方調整治療。

四方北沙參(二錢),鮮生地汁(兩瓢,沖),鮮石斛(錢半),原麥冬(一錢),雅梨肉汁(兩瓢,沖),建蘭葉(三片,切寸,後入)

白話文:

所有藥材:

  • 北沙參(二錢重)
  • 鮮生地汁(用兩瓢水將鮮生地沖泡後取汁液)
  • 鮮石斛(半錢重)
  • 原麥冬(一錢重)
  • 雅梨肉汁(用兩瓢水將雅梨肉沖泡後取汁液)
  • 建蘭葉(三片,切成寸長,最後放入)

五診,咳嗽大減,稠痰亦少,溺澀漸利,大便復秘,頻轉極臭矢氣,腹熱如前,脈仍小數,按之堅實,此濁熱黏膩之伏邪尚多,與腸中糟粕相搏,必俟宿垢下至四五次,疊解色如紅醬極其臭穢之溏糞而伏邪始盡,姑用緩下法以追逐之。

白話文:

在接受了「五診」(望聞問切)之後,咳嗽明顯減少,黏稠痰液也較少,小便不通暢的情況逐漸改善,但大便又變得不通暢,頻繁放屁,屁味極臭,腹部仍然灼熱,脈搏仍然細小、快速,按壓時感覺堅硬,這說明體內的濁熱黏膩的潛伏邪氣仍然很多,與腸道中的宿便相互搏擊,必須等到宿便排泄到四五次,排出像紅醬一樣極其臭穢的溏便,潛伏邪氣才能徹底排出。暫時採用緩和通便的方法來幫助排泄。

五方,野茭白根(一兩),童桑枝(一兩),煎湯送陸氏潤字丸,每吞錢半,上下午及晚間,各服一次。

白話文:

五天一換藥,野茭白根(一兩),桑枝(一兩),煎煮成湯,以湯送服陸氏潤字丸,每次服半錢,早、中、晚各服一次。

六診,據述每服一次丸藥,大便一次,色如紅醬而穢,然不甚多,便至四次色轉醬黃,五次色轉老黃,六次色轉淡黃,腹熱已除,胃亦思食,診脈軟而不數,舌轉嫩紅,捫之微干,此胃腸津液兩虧也。與七鮮育陰湯以善後。

白話文:

_六種診斷方式_中記載,每服一次藥丸,就會有一次大便,顏色像紅色醬汁,但量不多。大便四次後,顏色變為醬黃色;五次後,顏色變為深黃色;六次後,顏色變為淡黃色。此時腹熱已消,胃也開始想吃東西,脈搏軟而不快,舌頭顏色轉為嫩紅色,摸起來略乾。這說明胃腸的津液都虧損了。應該服用七鮮育陰湯進行後續治療。

六方,鮮生地(五錢),鮮石斛(四錢),鮮茅根(一兩),鮮枇杷葉(五錢,炒香)

白話文:

材料:

  • 生地黃(5 克)
  • 鮮石斛(4 克)
  • 鮮茅根(15 克)
  • 鮮枇杷葉(5 克,炒香)

四味煎湯,臨服衝入鮮稻穗露、蔗漿、梨汁各兩瓢。

效果,連進四劑,胃納大增,津液精神復舊。後用燕窩冰糖湯,調理旬余而瘥。

白話文:

效果:連續服用四帖藥,食慾大增,津液分泌和精神恢復正常。服藥後又服用燕窩冰糖湯調理十幾天,最終痊癒。

廉按:秋日暑濕踞於內,新涼燥氣加於外,燥濕兼至,最難界限清楚,稍不確當,其敗壞不可勝言。蓋燥有寒化熱化,先將暑濕燥分開,再將寒熱辨明,自有準的。此案先用苦溫發表,辛潤宣上,以解涼燥外搏之新邪,俟涼燥外解,濕開熱透,然後肅清其伏熱,或用芳透清化,或用緩下清利,必俟伏邪去淨,津液兩虧,改用增液育陰以善後。先後六方,層次頗清,為治燥夾伏暑之正法。

白話文:

廉按:秋季,內有暑濕,外有新涼乾燥,燥濕兼具,界線難辨。稍有差錯,惡果不堪設想。乾燥有寒化和熱化兩種,先將暑濕燥分開,再區分寒熱,自然有準則可循。此病例先用苦溫發散,辛潤宣通,解除涼燥外襲的新邪;等到涼燥外解,濕氣祛除、熱邪外透,再肅清其潛藏的熱邪;或用芳香藥透泄清化,或用緩和的藥下行清利,必須等到潛邪清除乾淨,津液兩虧,才改用滋陰益液的方法善後。六個方劑前後搭配,層次分明,是治療燥邪夾雜潛伏暑濕的正法。

2. 燥結案(內科)

何拯華(紹興同善局)

病者,周茂蓮,年三十二歲,業商,住阮港。

病名,燥結。

原因,素有習慣性便閉,現受深秋風燥,其閉益甚。前醫用五仁橘皮湯,不應,特來邀診。

白話文:

原因:

患者一向有習慣性便祕,現在深秋天氣乾燥,便祕更加嚴重。

病情:

之前看過的醫生用過五仁橘皮湯治療,但沒有效果。

就診目的:

患者特來請您診治。

證候,腹脹便結,旬余不通,胃氣已鈍,喜飲而不喜食。

診斷,脈右沉滯,左弦澀,舌苔黃膩帶焦。此由氣為燥郁,不能布津,下輸於腸,腸乃燥結而痹也。

療法,內外兼治。外治先用蜜煎導以引之,蔥熨法以運之,內治仿丹溪開腸痹法,用蔞、薤、桔梗開提上竅為君,使上焦燥郁通暢,肺氣下降,胃氣自隨之以運行,且以元明精及白蜜潤降下竅為臣,以枳實為佐使,速通幽門以寬其腸氣,氣機一通,大便自解,又何必峻下為能乎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,結合內外療法。外治方面,先用蜂蜜煎服的通便劑來引導腸道,再用蔥熨貼的方法來疏通腸道。內治方面,採用類似丹溪子的「開腸痹法」,以蔞、薤、桔梗為君藥,疏通上焦的燥鬱,使肺氣下降,胃氣也跟著下降運作。同時,以元明精和白蜜滋潤潤降下焦為臣藥,再以枳實為佐使,迅速疏通幽門,緩解腸道氣滯。一旦氣機暢通,大便自然就會排出,何必非得用猛烈瀉下的方法呢?

處方生薑(四分),拌搗全瓜蔞(六錢),干薤白(二錢,白酒洗,搗),苦桔梗(錢半),小枳實(錢半),元明精(三錢),淨白蜜(一兩),開水沖兩湯碗,代水煎藥

白話文:

處方:

  • 生薑(4 克)
  • 全瓜蔞(60 克,拌搗成泥)
  • 幹薤白(20 克,用白酒洗淨,搗碎)
  • 苦桔梗(1.5 克)
  • 小枳實(1.5 克)
  • 元明精(30 克)
  • 淨白蜜(50 克)

做法:

  1. 將開水倒入兩個湯碗中。

  2. 依序將生薑、全瓜蔞泥、幹薤白、苦桔梗、小枳實、元明精加入湯碗中。

  3. 加入淨白蜜。

  4. 代替水煎煮藥物。

外治方,蜜煎導法。

用淨白蜜煎成如膏子,一二時許,將皂莢麝香細辛為末,和蜜捻成條子,放入穀道中,其便即通。

白話文:

把純淨的蜂蜜熬煮成膏狀,大約一到兩小時後,將皁莢、麝香、細辛研磨成粉末,與蜂蜜混合捏成條狀,塞入肛門,這樣就能通便。

又方蔥白熨法。

蔥白(四斤,切作細絲),干米醋,多備待用。

將蔥白絲和醋炒至極熱,分作兩包,乘熱熨臍上,涼則互換,不可間斷。其涼者仍可加醋少許再炒熱,然炒蔥時,醋之多少須加斟酌,以炒成布包後,不至有湯為度。熨至六點鐘,其結自開。

白話文:

將蔥白切絲與醋拌炒至很燙,分成兩份包在布中。趁熱敷在肚臍上,冷了就換另一份,不要間斷。冷掉的布包可以再加點醋炒熱。不過炒蔥時,加醋的量要斟酌,以炒成用布包裹後,不會有湯汁滲出為準。敷到六個鐘頭,肚臍上的結塊會自動脫落。

次診,一劑而腹脹稍寬,頻放矢氣,再劑而下燥糞如羊屎者五六枚,肛門痛裂,焦苔雖退,黃糙依然,脈雖漸轉流利,而腸中尚有餘積。又以雪羹緩通以肅清之。

白話文:

第二次就診,用了一劑藥後腹脹稍有好轉,頻繁放屁。再用一劑後,排出了五六個像羊屎一樣的乾燥糞便。肛門撕裂疼痛。舌苔雖然退了焦,但是舌質還是發黃發粗糙。脈象雖然逐漸轉為流利,但腸道裡還有宿便。於是又給予雪羹緩瀉通便,以清除腸道積滯。

次方,漂淡陳海蜇(四兩),大地慄(六個),開水兩碗,煎成一碗,乘熱服之。

白話文:

加入以下藥材:

  • 浮萍 (四兩)
  • 地慄 (六個)

加入兩碗水熬煮成一碗湯,趁熱服用。

效果,連服兩日,大便如紅醬者三次,余積已盡。後用鮮石斛三錢,松子仁三十粒,調養胃氣,三日後胃能消穀而痊。

白話文:

**效果:**連續服用兩天後,大便裡有三次出現像紅色醬汁一樣的東西,體內的餘毒已經清除乾淨。後來,用了三錢的鮮石斛和三十粒松子仁來調理胃氣。三日後,胃就能正常消化食物,痊癒了。

康按:凡津液素虧者,胃腸本燥,大便每多秘結,適逢秋燥傷肺,氣機不宣,則大便益不通矣。若用承氣猛攻,往往水瀉洞泄,中氣愈傷,津液益干,而燥矢不下,每致液涸動風,險症叢生。令仿丹溪翁開腸痹法,使上焦舒暢則下焦自通泰矣,又何勞峻下哉。

白話文:

康先生提示:身體津液本來就不足的人,胃腸會比較乾燥,大便通常會比較難上。如果剛好遇到秋天乾燥的氣候,肺部受到傷害,氣機不順暢,那麼大便就會更難排出。如果使用瀉下猛藥,往往會導致水瀉或腹瀉,導致中氣更加受傷,津液更加乾燥,而乾燥的大便仍然無法排出。如果液體枯竭,就會引起風動,形成很多危險的病症。仿照丹溪翁的「開腸痹」方法,讓上焦通暢,下焦自然就會通暢,又何必使用刺激性瀉下藥物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