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75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75)
1. 秋燥化痢案(內科)
何拯華(紹興同善局)
病者,趙君,年三十四歲,業商,住華舍。
病名,秋燥化痢。
白話文:
病人是趙先生,今年三十四歲,從事商業,住在華捨。
病情是秋季乾燥導致的痢疾。
原因,素稟陰虧,夏月炎蒸,液為暗耗,裡氣已燥,適逢秋燥司令,以燥感燥,下侵於腹,初則燥瀉,繼變燥痢。
白話文:
由於體質虛弱,夏天陽氣旺盛,體液會逐漸被耗盡,體內津氣不足,正好遇上秋燥當令,燥邪入侵體內,向下侵犯到腹部,一開始表現為大便乾燥,接著變成痢疾。
證候,下痢赤白,晝夜二十餘次,腸中切痛,痛而後行,裡急後重,艱澀不通,行後稍止,氣機終覺不利,身體熯燥,口澀咽乾。
白話文:
症狀:
持續不斷地腹瀉,排泄物呈紅白色,一天一夜二十多次。
腸道劇烈疼痛,疼痛後才會有便意。
肛門急迫感,排便困難不通暢,排便後疼痛略有減輕。
身體發熱、口乾舌燥。
白話文:
持續不停地拉肚子,大便呈現紅白色,一天一夜要上廁所二十多次。
腸子非常痛,痛過之後才會想上廁所。
肛門有急迫感,排便很困難且不順暢,拉完之後疼痛會稍微好一點。
身體感覺發熱,嘴巴和舌頭都很乾。
診斷,脈右沉弦細澀,左浮澀沉數,舌乾紅,苔薄白少津。此石芾南所謂肺燥直逼大腸,而成腸澼。燥鬱氣機,則腸垢下而色白,燥傷血絡,則血滲大腸而色紅也。
白話文:
患者的脈象:右手脈沉弱而細澀,左手脈浮淺澀滯而且快速。舌頭乾燥發紅,舌苔薄白,津液較少。
根據南宋醫家石芾的說法,這是肺部乾燥直接影響了大腸,導致大腸排泄異常。乾燥影響了氣機運行,導致排出的腸垢呈白色;乾燥損傷了血脈,導致血液滲入大腸而呈現紅色。
療法,下燥治血,故重用地、芍、膠、黃,大劑養營滋燥為君,瓜蔞滑利氣機為臣,佐以桔梗開提肺氣,宣其壅而舉其陷,使以甘草,扶助白芍緩其急以止其痛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是,針對乾燥而引起的出血,因此大量使用地黃、白芍、阿膠、黃芪,以大量滋補營氣、潤燥作為主要藥物;瓜蔞可以滑利氣機,作為輔助藥物;搭配桔梗可以開提肺氣,疏通阻塞,提升下降,再用甘草來輔助白芍,緩解急症並止痛。
處方,細生地(六錢),生白芍(一兩),陳阿膠(二錢,烊沖),瓜蔞仁(五錢,炒香),白桔梗(錢半),生甘草(一錢),雞子黃(兩枚,煎湯代水)
白話文:
藥方:
- 細生地:6錢
- 生白芍:1兩
- 陳阿膠:2錢(溶化後沖服)
- 炒香的瓜蔞仁:5錢
- 白桔梗:0.5錢
- 生甘草:1錢
- 雞蛋黃:2個(煎湯代水)
次診,下痢次數漸減,惟少腹切痛,心煩口燥,夜甚不寐,脈同前,舌稍潤,防有糟粕結為燥糞。用加味雪羹煎滋陰潤燥,兼清余積。
白話文:
第二次就診時,腹瀉次數逐漸減少,但下腹部仍疼痛難忍、心煩口渴,到了晚上更是無法入睡,脈象與上次相同,舌苔略微濕潤,擔心有食物殘渣凝結形成乾硬的糞便。因此,調整處方,以加味雪羹煎劑滋陰潤燥,兼清餘毒。
次方,陳阿膠(三錢,烊沖),生白芍(一兩),生甘草(一錢),淨楂肉(二錢),薺菜乾(五錢)
先用淡海蜇四兩、大地慄四枚,煎湯代水。
白話文:
次方劑,含有以下藥材:
- 阿膠(三錢,融化後用開水衝服)
- 白芍藥(一兩)
- 甘草(一錢)
- 山楂肉(二錢)
- 薺菜乾(五錢)
三靜,連投兩劑,果下燥糞六七枚,下痢十減六七,腸中切痛漸減。惟身體因病羸弱,自覺氣虛下陷,小溲短赤且少,甚至點滴而來,脈象漸轉流利,沉細數而不弦澀,舌紅轉潤。當於滋陰清燥藥中,特加潞黨參以助其生機,取其性平而潤,乾燥痢尤相宜也。用天水滌腸湯加石斛、茅根。
白話文:
「三靜」這個方子,連續給病人服用了兩次,果然排出了乾涸的糞便六七塊,腹瀉也減少了六七成,腸道疼痛逐漸減輕。但是病人因為生病而身體虛弱,自己感覺氣虛下陷,小便少而色黃,甚至只有點滴,脈象逐漸變得流利,細小而快速,不緊不澀,舌頭由紅轉潤。此時應該在滋陰清熱的藥物中,特別加入潞黨參以幫助病人恢復生機,因為潞黨參性平而潤,特別適合乾燥性腹瀉。使用天水滌腸湯,加入石斛和茅根。
三方,淮山藥(六錢,生打),生白芍(六錢),鮮石斛(四錢),天水散(三錢,荷葉包煎),潞黨參(三錢),白頭翁(三錢)
先用鮮茅根(二兩,去皮),煎湯代水。
白話文:
三種藥方的組合:
第一方 *淮山藥(30克,生打碎) *生白芍(30克) *鮮石斛(20克)
第二方 *天水散(15克,用荷葉包裹煎煮)
第三方 *潞黨參(15克) *白頭翁(15克)
四診,腹痛已止,痢亦見愈,小溲暢利,胃氣漸動,夜能安寐,脈尚微數。原方去白頭翁、天水散,加細生地四錢,原麥冬二錢。
白話文:
經過四診,腹痛已經停止,痢疾也有好轉,小便通暢,胃氣逐漸復甦,晚上能夠安穩入睡,脈象仍然略微細數。原來的藥方中去除白頭翁和天水散,加入細生地四錢,原麥冬二錢。
效果,連投四劑,病愈十之八九,囑其用北沙參四錢,光燕條一錢,奎冰糖三錢,每日一服,調養旬余而瘥。
白話文:
效果非常好,連續服用了四劑藥,病情已經痊癒了八九成。我囑咐他每天服用北沙參四錢、光燕條一錢、奎冰糖三錢,持續調養十多天後就完全康復了。
廉按:舒馳遠曰:痢之為病,其綱凡四:曰陷邪,曰秋燥,曰時毒,曰滑脫。四者痢門之大綱也。若秋燥化痢,肺氣為燥氣壅遏,陷入腹中,搏結作痛,故但清其燥,無所往而不得之矣。石芾南曰:習俗遇有腸澼,不辨燥濕,輒用敗毒散升陽,芍藥湯通里。其在風濕致痢,用敗毒散升陽轉氣,逆流挽舟,自可獲效。
白話文:
根據舒馳遠所說,痢病的成因主要有四類:陷邪、秋燥、時毒、滑脫。這四類是痢疾的主要綱要。
如果秋燥導致痢疾,肺氣被燥氣阻滯,陷入腹中,形成結塊導致疼痛。因此,只要清除燥氣,就能消除疼痛。
石芾南說,一般人遇到腸道疾病,不分燥濕,就盲目使用敗毒散升陽、芍藥湯通裏。如果痢疾是由風濕引起的,使用敗毒散升陽轉氣,就像逆流划船,可以起到治療效果。
濕熱致痢,用芍藥湯酸苦泄熱,苦辛通降,亦可獲效。若是燥邪,治以辛燥苦燥,必致傷及血液,剝盡腸膏而斃。此案前後三方,一以滋燥養營為主,隨症加減,競收全功,可為深得舒石兩家之心傳矣。
白話文:
濕熱引起的腹瀉,可以使用芍藥湯,其酸苦味可以清熱,苦辛味可以疏通降洩,也能有效。但如果是燥邪引起的腹瀉,用辛燥苦燥的藥物治療,一定會傷及血氣,剝盡腸子裡的黏膜而死亡。這個案例前後使用了三種方劑,都以滋養陰分為主,根據症狀加減,共同收到了全部的效果,可以說是深刻領會了舒、石兩家傳承的心法啊。
2. 秋燥呃逆案(內科)
袁掛生(住鎮江京口)
病者,李善門,年四十餘,住城內磨刀巷。
病名,秋燥呃逆。
白話文:
病人是李善門,年約四十多歲,住在城內的磨刀巷。
他患的是秋天乾燥引起的打嗝症狀。
原因,先是李君病,經某醫屢用汗藥,微有呃逆。嗣又改延某醫診治,斷為濕溫病,用大承氣湯。云非下則呃不能止,病家信之。詎知承氣湯服後,不惟呃逆加甚,且不能坐不能言矣。
白話文:
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,李先生最初生病時,某位醫生多次使用了發汗藥,導致輕微的呃逆。後來又改為請另一位醫生診治,診斷為濕溫病,使用大承氣湯。這位醫生聲稱,不使用瀉藥,呃逆就無法停止。病人家屬相信了這番話。然而,服用大承氣湯後,不僅呃逆惡化,就連坐著和說話都變得困難。
證候,呃逆不止,聲震床帳。
診斷,按其脈尚有胃氣,視其舌質焦燥無津。此肺胃津液因誤下而大傷也。
療法,甘涼輕降,非專為治呃也,不過以其津枯氣弱,命在垂危,姑以此藥救其津液耳。
白話文:
證候,不停打嗝,聲音大到震動床帳。
診斷,摸他的脈搏還有些胃氣,看他的舌頭乾燥沒有津液。這是肺和胃的津液因為錯誤的治療而受了很大的損傷。
療法,用甘甜微涼且能輕度降逆的藥物,這不是專門用來治療打嗝的,只是因為他的津液枯竭、氣虛,生命垂危,暫時用這種藥來補充他的津液。
處方,北沙參(三錢),原麥冬(三錢),生玉竹(三錢),鮮石斛(三錢),乾地黃(三錢),川貝母(錢半),清炙草(一錢),湘蓮肉(十粒)
白話文:
北沙參、原麥冬、生玉竹、鮮石斛、乾地黃各三錢,川貝母一錢半,清炙草一錢,湘蓮肉十粒。
次診,此藥服後,安睡兩小時,呃聲頓止,特醒後則呃又作。予因戒其家人,今日之藥服後,宜任其熟睡,不可頻頻呼喚,擾其元神,俟其自醒則自然不呃矣。
白話文:
第二次看診後,病人服用了這帖藥,安穩地睡了兩個小時,打嗝聲立刻停止。但是,醒來後又開始打嗝了。於是,我叮囑病人的家人,今天服藥後,讓他好好睡覺,不要經常叫喚他,打擾他的精神。等到他自然醒來,自然就不會打嗝了。
次方,北沙參(三錢),原麥冬(三錢),生玉竹(三錢),鮮石斛(三錢),淡竹茹(二錢),乾地黃(三錢),川貝母(錢半),清炙草(一錢),湘蓮肉(十粒),枇杷葉(五錢,炒香)
白話文:
處方:
- 北沙參:3 錢
- 原麥冬:3 錢
- 生玉竹:3 錢
- 鮮石斛:3 錢
- 淡竹茹:2 錢
- 乾地黃:3 錢
- 川貝母:0.5 錢
- 清炙草:1 錢
- 湘蓮肉:10 粒
- 枇杷葉:5 錢(炒香)
效果,第三日復診,果如予言,呃全止,且能迸粥矣。惟神氣呆滯,狀若癡愚,其家甚以為憂,且恐予藥之誤。予曰:無恐也。再過半月,即不癡矣。因以六君子湯養胃湯出入,培養胃氣,接服數日而起。
白話文:
_治療效果:_三天後病人回診,果然像我預測的,嘔吐完全停止,而且能喝粥了。但是病人的精神呆滯,看起來像白癡,他家人非常擔心,還以為是我開錯藥了。我說:「不用擔心,再過半個月,就不會癡呆了。」於是用六君子湯和養胃湯交替服用,補足胃氣,服用幾天後,病人就康復了。
說明,據近世生理學家謂呃逆由於橫膈膜之痙攣,麥冬、地黃為補液制痙之聖藥,故能止呃,特未見前人發明及此。惟痰滯壅阻人實證之呃,則當先豁其痰,未可驟用此藥也。
白話文:
現代科學家表示,呃逆是由橫膈膜痙攣所引起。麥冬和地黃是補充體液、制止痙攣的良藥,因此能止呃。但之前沒人發現這一點。不過,對於因痰液滯留所致的實證呃逆,應先化解痰液,不可直接服用這種藥。
廉按:呃逆一證,有因熱固寒,國痰因食,因瘀血,因大虛之不同,須以別症相參施治。如因胃中痰飲所阻氣逆而呃者,二陳湯加旋覆、代赭石治之;若因胃中飲食所阻氣逆而呃者,沉、砂、枳、橘、青皮、檳榔之屬;若因胃中實熱失下而呃,大便不通,脈來有力者,當用承氣湯下之;若因胃中熱瘀而呃者,犀角地黃湯加降香、鬱金、桃仁、羚羊角之屬;如陰寒傷胃而呃,或冷氣逆上者,丁香、柿蒂、沉、砂、吳茱萸之屬,甚者加掛、附,挾虛者再加人參;若因吐下後,及久病產後,老人虛人,陰氣大虧,陽氣暴逆,自臍下直衝至胸嗌間而呃者,最凶之兆;在熱病中,大概屬實熱者居多,或清或下,隨直用藥。凡呃聲輕者不治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評述:呃逆的症狀,有因於體內熱證而導致寒證、痰濕因飲食不當所致、血瘀、大虛等不同病因,需要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個別治療。
例如:如果因胃中痰濕阻滯氣機上逆而呃逆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旋覆花、代赭石治療;如果因胃中飲食阻滯氣機上逆而呃逆,可以用沉香、砂仁、枳實、橘皮、青皮、檳榔等藥物治療;如果因胃中實熱而大便不通,脈象有力者,應使用承氣湯來通便;如果因胃中熱瘀而呃逆,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加入降香、鬱金、桃仁、羚羊角等藥物治療;如果因陰寒損傷胃氣而呃逆,或因寒氣上逆而呃逆,可以用丁香、柿蒂、沉香、砂仁、吳茱萸等藥物治療,嚴重者可加掛、附子,若伴有虛證則再加人參;如果因嘔吐、腹瀉後,或因久病、產後、老年、體虛等人羣陰氣大虧,陽氣暴逆,自臍下直衝胸咽之間而呃逆,則是凶兆;在熱病中,呃逆多屬實熱,可以清熱或瀉熱治療。凡呃逆聲音輕微者,無需治療。
《經》曰:病深者,其聲噦是也。此案用生地、麥冬,推為治燥症呃逆之特效藥,可謂新發明矣。然予鑑別其方藥,初方一派甘潤,呃暫止而復作,次方加竹茹、枇杷葉清降上呃,二劑後呃乃全止。由是現之,則胸膈膜因燥而痙攣,必甘潤與清降並用,始奏全功也明矣。
白話文:
古書上說,病入深處,就會發出呃逆的聲音。這個病案用生地、麥冬治療,效果顯著,堪稱新療法。但我觀察藥方,初方只用甘潤藥物,呃逆雖然暫時止住,但很快又會復發。後來加了竹茹、枇杷葉清降上焦,兩劑之後,呃逆就完全消失了。由此可知,胸膈膜因乾燥而痙攣,必須用甘潤和清降兩種方法並用,才能完全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