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70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70)
1. 寒痹案(內科)
處方,全當歸(四錢),川芎(一錢),桃仁(三錢半),紅花(二錢),左秦艽(二錢),川羌活(一錢),半夏(三錢),雲苓(三錢),香附(三錢),乾地龍(一錢)
第二日方內加薏苡仁六錢、漢防己二錢。
效果,第三日,肩背手臂之疼痊愈。在家調養三日,仍回芝罘。
廉按:此乃治痹證之佳案也。
白話文:
寒痹案例(內科)
處方:全當歸四錢、川芎一錢、桃仁三錢半、紅花二錢、秦艽二錢、川羌活一錢、半夏三錢、雲苓三錢、香附三錢、乾地龍一錢。
第二天處方加薏苡仁六錢、漢防己二錢。
效果:第三天,肩背手臂疼痛痊癒。在家休養三天後,返回芝罘。
按語:這是治療痹證的優秀案例。
陽貫之(住成都打金街)
病者,鄧少儀妻,年三十六歲,住石馬巷街。
病名,寒痹。
原因,初感寒濕,歷治不愈而成痹。
證候,肩臂腰腿周身皆痛,日重一日,已經兩月。
診斷,脈左浮緊,右濡滯。浮為風,緊為寒,濡為濕,明明三氣合而成痹,何前服三氣對症之藥皆不效,則仲景下瘀之法可以類推,勳臣痹證有瘀之說於斯益信。少儀以病久人弱,難堪峻劑為辭。乃為詳辨其義,血譬如水也,水經風寒而凝結成冰,此時欲使冰之凝結者,覆成為水之活潑,治風寒乎,治冰乎,知必治冰而後可。故服表藥,似對症而不及病所,徒虛其表,故不應。接服養血滋陰藥,固是婦科妙品,而血為陰凝,愈滋愈瘀,故病加重。今以逐瘀為治,即治冰之意,幸勿囿於俗見以悔將來。
療法,用王氏身痛逐瘀湯,囑服三劑。次日復診,昨日之藥已服一劑,反心煩甚。此因血瘀既久,驟用通逐,以藥不無攻抉之勢,故煩。若安然罔覺,是藥不中病,接服毋間可也。若疑中病為犯逆,養癰成患,恐難措手於將來也。於是信心不疑,連服三帖,諸症悉退。
處方,全當歸(三錢),細生地(三錢),光桃仁(四錢),杜紅花(二錢),生枳殼(二錢),赤芍(二錢),川柴胡(一錢),生甘草(一錢),苦桔梗(錢半),川芎(錢半),杜牛膝(三錢,為引)
效果,凡九日,診三次,略為加減,服藥皆應,諸證悉退,行動如常。
廉按:寒則凝血,濕則滯血,血之脈絡窒塞,乃成癰痹,病勢之常。王氏身病逐瘀湯,確係經驗之方,惟柴胡不如易桂枝,辛甘發散以通經絡,同牛膝尤有直達肩臂腰腿之長,則取效當更速矣。
白話文:
【病患資訊】患者為鄧少儀的妻子,三十六歲,居住在石馬巷街。
【病症】她患有寒痹。
【病因】起初因為感受了寒濕,經過多番治療卻未能痊癒,進而演變成寒痹。
【病情描述】她的肩膀、手臂、腰部和腿部全身都疼痛,且疼痛逐日加重,已經持續兩個月。
【診斷】左手脈象浮緊,右手脈象濡滯。浮脈代表風邪,緊脈代表寒邪,濡脈代表濕邪,這是三邪合併導致的寒痹。之前服用的針對三邪的藥物都無效,因此,我們可以推測使用張仲景的瘀血治療方法。患者丈夫鄧少儀擔心患者身體虛弱,難以承受強烈的藥物。然而,我解釋,血液猶如水,經風寒影響而凝結成冰,要讓冰重新回復為活潑的水,必須先治療冰塊。所以,之前服用的解表藥物看似對症,但並未直接治療問題所在,只是虛耗了表層的能量。再接著服用滋養血液和滋陰的藥物,雖然對女性有益,但是血液本就陰寒,過度滋養反而會加重瘀血,使得病情加重。
【治療方式】我採用了王氏身痛逐瘀湯,並囑咐她服用三劑。隔天再診時,她表示昨天服用了一劑後,感到心煩。這是由於瘀血久積,突然使用通逐的藥物,藥力具有一定的攻破作用,因此產生煩躁感。如果服用後毫無反應,那麼說明藥物並未對症,應繼續服用。如果懷疑藥物對症但認為是逆向反應,將可能養成更大的問題,未來可能更難以處理。
【藥方】當歸、生地、桃仁、紅花、枳殼、赤芍、柴胡、甘草、桔梗、川芎、牛膝等藥材。
【療效】經過九天的時間,三次診斷,根據病情稍作調整,藥物均有效應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,活動正常。
廉醫師補充:寒冷會導致血液凝固,濕氣會使血液滯留,導致血脈阻塞,形成寒痹,這是常見的病態。王氏身痛逐瘀湯確實是一個經驗方,但柴胡不如改用桂枝,以辛甘發散的方式疏通經絡,加上牛膝的作用,能直接達到肩臂腰腿,治療效果應該會更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