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71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71)

1. 溫燥傷肺案(內科)

何拯華(紹興同善局)

病者,王敬賢,年三十五歲,業商,住南街柴場弄。

病名,溫燥傷肺。

原因,秋深久晴無雨,天氣溫燥,遂感其氣而發病。

白話文:

患者是王敬賢,三十五歲,從商,住在南街柴場弄。

病名為溫燥傷肺。

原因是深秋長時間晴朗無雨,天氣溫燥,因而感應此氣發病。

證候,初起頭疼身熱,乾咳無痰,即咳痰多稀而黏,氣逆而喘,咽喉干痛,鼻乾唇燥,胸懣脅疼,心煩口渴。

白話文:

症狀:

疾病初期,出現頭痛、發熱、乾咳無痰,接著轉為咳出稀薄黏痰,合併氣喘,咽喉疼痛乾燥,鼻腔和嘴脣乾燥,胸悶脅痛,心煩口渴。

診斷,脈右浮數,左弦澀,舌苔白薄而干,邊尖俱紅。此《內經》所謂「燥化於天熱反勝之」是也。

療法,遵經旨以辛涼為君,佐以苦甘,清燥救肺湯加減。

白話文:

診斷上,右側脈象浮而且快,左側脈象則是緊且有些滯澀,舌頭上的苔呈白色且薄乾,舌尖和邊緣都發紅。這正是《黃帝內經》所說的「燥氣由天氣的熱力所生,反過來超過了正常的程度」的情況。

治療方面,遵循經典的指導,以辛涼性質的藥物作為主藥,輔助使用苦甘性的藥材,使用清燥救肺湯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調配。

處方,冬桑葉(三錢),生石青(四錢,冰糖水炒),原麥冬(錢半),瓜蔞仁(四錢,杵),光杏仁(二錢),南沙參(錢半),生甘草(七分),制月石(二分),柿霜(錢半,分沖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冬桑葉:3 錢
  • 生石膏:4 錢(用冰糖水炒)
  • 生麥冬:1.5 錢
  • 瓜子仁:4 錢(搗碎)
  • 杏仁:2 錢
  • 南沙參:1.5 錢
  • 生甘草:0.7 錢
  • 制月石:0.2 錢
  • 柿霜:1.5 錢(分開沖服)

先用鮮枇杷葉(一兩,去毛筋)、雅梨皮一兩,二味煎湯代水。

白話文:

首先用新鮮的枇杷葉(一兩,去除葉毛和葉脈)、雪梨皮一兩,兩者煮成湯汁代替水。

次診,連進辛涼甘潤,肅清上焦,上焦雖漸清解,然猶口渴神煩,氣逆欲嘔,脈右浮大搏數者,此燥熱由肺而順傳胃經也。治用竹葉石膏湯加減,甘寒清鎮以肅降之。

白話文:

第二次看診時,連續給予辛涼甘潤的中藥方劑,清肅上焦的熱邪。雖然上焦的熱邪逐漸得到緩解,但患者仍然口渴煩躁,氣機上逆欲嘔,右側脈象浮大有力而且跳動快速。這些症狀表明燥熱自肺部傳導到了胃經。治療時使用竹葉石膏湯加減,以甘寒清鎮的藥物鎮靜燥熱,肅降胃氣。

次方,生石膏(六錢,杵),毛西參(錢半),生甘草(六分),甘蔗漿(兩瓢,沖),竹瀝夏(錢半),原麥冬(錢半),鮮竹葉(卅片),雅梨汁(兩瓢,沖)

白話文:

  • 方劑名稱:次方
  • 材料:
  • 生石膏:6 錢(研成粉末)
  • 毛西參:1.5 錢
  • 生甘草:0.6 錢
  • 甘蔗汁:2 瓢(用來沖泡)
  • 竹瀝夏:1.5 錢
  • 原麥冬:1.5 錢
  • 新鮮竹葉:30 片
  • 雪梨汁:2 瓢(用來沖泡)

先用野菰根二兩、鮮茅根二兩(去皮)、鮮刮竹茹三錢,煎湯代水。

白話文:

先用野菰的根莖兩兩,新鮮的茅草根兩兩(去皮),新鮮刮下的竹茹三錢,煎湯代替水。

三診,煩渴已除,氣平嘔止,惟大便燥結,腹滿似脹,小溲短澀,脈右浮數沉滯。此由氣為燥郁,不能布津下輸,故二便不調而秘澀,張石頑所謂燥於下必乘大腸也。治以增液潤腸,五汁飲加減。

白話文:

_三診_後,煩渴已經消除,氣息平和,嘔吐已止,但大便乾燥不通,腹部脹滿,小便短少澀滯,脈象右邊浮數左邊沉滯。這是因為氣鬱結乾燥,無法輸布津液到下面,所以兩便不通,發生便祕。張石頑說過,下焦乾燥必然會影響大腸。治療上要用滋潤腸道的藥,如五汁飲加加減減。

三方,鮮生地汁(兩大瓢),雅梨汁(兩大瓢),生萊菔汁(兩大瓢),廣鬱金(三支,磨汁約二小匙),用淨白蜜一兩,同四汁重湯燉溫,以便通為度。

白話文:

三方

新鮮地榆汁(兩個大瓢)

雪梨汁(兩個大瓢)

生蘿蔔汁(兩個大瓢)

廣鬱金(三根,研磨成汁約兩小匙)

使用一兩淨白蜂蜜,與四種果汁一起熬煮成熱湯,服用後感覺暢通為宜。

四診,一劑而頻轉矢氣,二劑而暢解燥矢,先如羊糞,繼則夾有稠痰,氣平咳止,胃納漸增,脈轉柔軟,舌轉淡紅微干。用清燥養營湯調理以善其後。

白話文:

四診

服第一劑後,大便次數增加,並排出惡臭氣體。服第二劑後,大便暢通,且乾燥的大便中混有黏稠的痰。病人呼吸平穩,咳嗽停止,胃口逐漸好轉,脈象轉為柔和,舌苔轉為淡紅色且略微乾燥。

後續治療

使用清燥養營湯調理,以鞏固治療效果。

四方,白歸身(一錢),生白芍(三錢),肥知母(三錢),蔗漿(兩瓢,沖),細生地(三錢),生甘草(五分),天花粉(二錢),蜜棗(兩枚,孽)

效果,連投四劑,胃漸納穀,神氣復元而愈。

白話文:

處方:

主藥:

  • 白歸身 1 錢
  • 生白芍 3 錢
  • 肥知母 3 錢
  • 蔗漿 2 瓢(沖服)
  • 細生地 3 錢
  • 生甘草 5 分

輔藥:

  • 天花粉 2 錢
  • 蜜棗 2 枚(刺破)

廉按:喻西昌謂《內經》生氣通天論:「秋傷於燥,上逆而咳,發為痿厥。」燥病之要,一言而終,即「諸氣膹郁,皆屬於肺。」「諸痿喘嘔,皆屬於上。」條指燥病言明甚。至若左胠脅痛不能轉側,嗌乾面塵,身無膏澤,足外反熱,腰痛筋攣,驚駭,丈夫㿗病,婦人少腹痛,目眯眥瘡,則又燥病之本於肝而散見不一者也,而要皆秋傷於燥之徵也。

白話文:

廉潔按:喻西昌說《內經》中的「生氣通天論」:「秋天傷害乾氣,向上逆反而咳嗽,發作時肢體癱軟無力。」乾病的關鍵就在於「各種氣血凝聚鬱結,都與肺部有關。」「各種痿症、哮喘、嘔吐,都與上部有關。」條文明確地指出了乾病的病理特徵。至於左脅肋部的疼痛不能側臥,口咽乾燥,面色灰暗,身體沒有光澤,足外側發熱,腰部疼痛,筋脈抽搐,驚恐,男性陰莖勃起不舉,女性小腹疼痛,眼睛眯著,眼瞼生瘡,則是乾病的病因來自於肝臟而表現各異的症狀,但總的來說都是秋天傷害乾氣的徵兆。

故治秋燥病須分肺肝二臟,遵《內經》「燥化於天,熱反勝之」之旨,一以甘寒為主,發明《內經》「燥者潤之」之法,自制清燥湯,隨症加減,此治秋傷溫燥之方法也。此案前後四方,大旨以辛涼甘潤為主,對症發藥,藥隨症變,總不越葉氏上燥治氣、下燥治血之範園。

白話文:

因此,治療秋燥病時必須區分肺、肝臟,遵循《內經》中「燥邪從天而降,熱邪反而戰勝它」的原則,以甘寒為主,發揚《內經》中「燥邪要用潤」的療法,自行配製清燥湯,根據症狀加減藥方,這是治療秋燥熱的常用方法。此案例中,前後各方都以辛涼甘潤為主,對症下藥,藥方會根據症狀變化,總的來說都是符合葉氏「上燥治氣、下燥治血」的原則。

2. 燥咳案(內科)

錢存濟(住廣德城內)

病者,陳周溪,年近四旬,身體強盛,廣德屠宰稅經理,住本城。

病名,燥咳。

原因,時值秋燥司令,先患房事,後宴會,酒罷當風而臥,醒則發咳。

證候,乾咳無痰,胸膺板悶,胃脘拒按,口乾喜冷,日晡發熱,夜不安寐。

白話文:

患者是陳周溪,年約四十歲,身體健壯,擔任廣德城內的屠宰稅經理,住在本城。

病名為燥咳。

病因是秋季天氣乾燥,先有性生活,接著參加宴會,酒後迎風睡覺,醒來後開始咳嗽。

症狀為乾咳無痰,胸部感覺悶脹,胃部按壓會疼痛,口乾且想喝冷水,下午時發熱,夜晚睡眠不佳。

診斷,六脈強直有力,舌苔黃燥。合病因脈象斷之,乃肺燥胃實也。先以清燥活痰藥投之,不應。繼以消導豁痰藥治之,轉劇。此由時值燥令,胃腸積熱化燥,燥火橫行,宜其無濟也。

白話文:

診斷:

六種脈象均強而有力,舌苔黃燥。綜合脈象和病因分析,診斷為肺部乾燥、胃部實熱。

治療:

最初投用清熱化燥、化痰的藥物,但效果不佳。接著使用消導積滯、化痰的藥物治療,病情反而加重。

原因:

這是因為天氣乾燥,胃腸積聚熱氣化為燥熱,燥熱在體內橫行,所以治療無效。

療法,大承氣湯合調胃法,君以苦寒蕩積之大黃,佐以鹹寒潤燥之芒硝,臣以苦辛開泄之樸實,少加甘草以緩硝黃之峻為使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

將大承氣湯與調理胃氣的法則結合起來。

君藥:

以苦寒性質,能清除積滯的大黃為主。

佐藥:

搭配鹹寒性質,能潤滑和緩的大黃。

臣藥:

再輔以苦辛性質,能疏通泄瀉的樸實。

使藥:

少量加入甘草,緩和硝黃的峻烈特性。

處方,川錦紋(一兩,酒洗),川卷樸(三錢),炒枳實(三錢),玄明粉(三錢),生甘草(錢半)

上藥先煎,後納玄明粉,俟玄明粉溶化,去滓頓服。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川錦紋(6克,用酒清洗)
  • 川卷樸(1.8克)
  • 炒枳實(1.8克)
  • 玄明粉(1.8克)
  • 生甘草(1克)

效果,服一劑,下燥屎數十枚,其病霍然。改用清燥救肺湯二劑,以善其後。

白話文:

**效果:**服用一劑藥後,排出了大量乾燥的糞便,病症立即痊癒。接著服用兩劑清燥救肺湯來鞏固療效。

廉按:燥之一證,有由風來者,則十九條內「諸暴強直,皆屬於風」是也;有由濕來者,則十九條內「諸痙項強,皆屬於濕」是也。風為陽邪,久必化燥,濕為陰邪,久亦化燥,並且寒亦化燥,熱亦化燥,燥必由他病轉屬,非必有一起即燥之證,《內經》所以不言燥者,正令人於他症中求而得之,由是而證以經文,及《傷寒論》各病,則凡六經皆有燥證。嘉言所制清燥救肺湯一方,獨指肺金而言,斷不足以概之。

白話文:

廉先生認為:燥證有一種是由風邪引起,正如《十九條》所說:「各種突然發生的肢體強直,都屬於風」;一種是由濕邪引起,正如《十九條》所說:「各種頸部痙攣強直,都屬於濕」。風邪屬陽邪,時間久了必定化為燥邪;濕邪屬陰邪,時間久了也會化為燥邪。此外,寒邪也可以化為燥邪,熱邪也可以化為燥邪。因此,燥證一定是由其他疾病轉化而來的,並非從一開始就是燥證。《內經》之所以沒有提到燥證,正是為了讓人們在其他疾病中去尋找和發現,進而對照經文以及《傷寒論》中的各種疾病,就會發現六經都可能出現燥證。嘉言先生配製的清燥救肺湯一方,僅針對肺金而言,不足以涵蓋所有的燥證。

若言六經之燥,則惟陽明一條最為重候。蓋手足陽明之胃大腸正屬燥金,為六氣之一,而可獨指肺金為燥哉?嘉言惟不識十九條之皆可以求燥證,故不知十九條之所以無燥證耳。至補出秋燥一層,自有卓見,不可沒也。此案卻合胃大腸燥金為病,清燥消滯,其何濟乎!斷證既明,放膽用三一承氣湯,苦溫平燥,鹹苦達下,攻其胃腸燥實,善後用清燥救肺,先重後輕,處方用藥,步驟井然。

白話文:

如果談到六氣中的「燥」,那只有陽明一條是最重要的表現。因為手足陽明的胃和大腸本身就屬於燥金,是六氣中的一種,怎麼能只把肺金當成燥證呢?王嘉言不瞭解十九條證候全都可以用來判別燥證,所以纔不知道十九條證候為什麼沒有燥證。至於補提出的「秋燥」一層,自有獨到的見解,不能忽略。這個病例卻把胃和大腸的燥金當成病因,清熱燥、消除阻滯,有什麼用呢?診斷明確定之後,大膽使用三一承氣湯,苦溫平燥,鹹苦瀉下,攻其胃腸的燥實,後續用清燥救肺,先重後輕,處方用藥,步驟井然有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