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68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68)
1. 傷寒兼瀉案(內科)
燕慶祥(住永修官塘區)
病者,帥安民,年近二十,江西星子縣人。
病名,傷寒兼瀉。
原因,感冒寒邪,發為傷寒,時當七月,前醫妄認傷寒為傷暑,誤投以三物湯加黃連、石膏、大黃一劑,即大泄不止。
證候,始焉四肢厥冷,腰疼少腹痛,繼則連連大泄,遍身盡冷,呼吸幾似絕然。
診斷,兩手脈寸關全無,惟尺脈按至骨尚有一毛之延。據其父母及妻所述從前之病情,與服涼藥後之態度,以脈合參,蓋少陰傷寒也。《傷寒論》曰:少陰從水化而為寒。該醫生反視為熱證,投以涼瀉之品,是既寒又益其寒,猶人已落井而再投以石也,反致遍身厥冷而大瀉,脈幾欲絕者,不亦宜乎。今幸尺脈未絕,猶木之尚有本也,然亦危而險矣。
療法,茯苓、白朮為君,補土製水以建中,黑附、黑姜為臣,回陽益火以逐寒,芍藥為佐,斂陽和營以止腹痛,吳茱萸為使,以止下利。
處方,黑附(四錢),黑姜(一錢,因本系寒證,又服涼藥,恐辛熱之品太輕無濟),茯苓(錢半),焦白朮(錢半),白芍(八分),吳茱萸(一錢)
效果,前方煎服一劑,人即蘇而遍身俱熱,脈亦稍見。又減卻薑、附一半再服。病愈後,服附桂地黃湯四劑,月餘復原。
廉按:寒傷少陰,當以麻附細辛湯為正治,乃前醫誤認為傷暑,妄投涼瀉,以致下利肢厥。方用真武湯加味以救藥誤,雖屬愜當,然焦白朮尚嫌用量太輕,吳茱萸亦當易以灶心黃土,庶能收補土製水之巨功。
白話文:
【病患資訊】患者為帥安民,接近二十歲,來自江西省星子縣。
【病症名稱】他罹患的是傷寒並伴有腹瀉。
【病因】因感染寒氣導致傷寒,當時正值七月,之前的醫生誤將傷寒判斷為傷暑,錯用含有黃連、石膏、大黃的三物湯,結果導致他嚴重腹瀉不停。
【症狀】起初四肢冰冷,腰痛伴隨下腹部疼痛,接著開始頻繁的腹瀉,全身冰冷,呼吸幾乎要停止。
【診斷】雙手脈象在寸關部位摸不到,只有在尺脈部位用力按到骨頭纔有一絲脈搏。根據他的家人描述先前的病況以及服用涼性藥物後的反應,加上脈象參考,這應該是少陰傷寒。《傷寒論》指出:少陰病會轉化為寒症。但之前的醫生卻將其視為熱症,使用涼性且具有瀉下的藥物,這等於在原本已經寒冷的情況下,再增添寒冷,就像一個人已經跌入井裡,還再扔石頭下去一樣,導致全身冰冷並且嚴重腹瀉,脈搏也幾乎要消失,這是多麼理所當然的結果。幸好他的尺脈尚未完全消失,就像樹木仍有根部,然而情況仍相當危險。
【治療方式】以茯苓和白朮為主藥,補充脾胃以建中,黑附和黑薑為輔藥,恢復陽氣,增強火氣以驅寒,芍藥作為佐藥,收斂陽氣,調和營養以緩解腹痛,吳茱萸作為引導藥,用以止瀉。
【處方】黑附(4錢),黑薑(1錢,因為原本就是寒症,又服用了涼性藥物,擔心辛熱藥物用量太少無法發揮作用),茯苓(1.5錢),炒白朮(1.5錢),白芍(8分),吳茱萸(1錢)。
【療效】服用上述藥方後,人恢復了意識,全身也開始回暖,脈搏也稍微顯現。然後減半薑、附的用量再次服用。病癒後,服用附桂地黃湯四劑,一個多月後完全康復。
【評論】對於少陰寒症,應該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進行正確治療,但之前的醫生誤以為是傷暑,錯用涼性瀉下藥物,導致腹瀉和四肢冰冷。使用真武湯加味以糾正前醫的錯誤,雖然恰當,然而炒白朮的用量似乎太輕,吳茱萸也應換成竈心黃土,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補充脾胃,控制水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