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67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67)
1. 傷寒兼伏熱案(內科)
張錫純(住鹽山西門內)
病者,馬樸臣,年過五旬,業商,住奉天大西邊門內。
病名,傷寒兼伏熱。
原因,家本小康,因買賣外國銀幣票,賠錢數萬元,家計頓窘,懊悔不已,致生內熱。仲冬因受風,咳嗽聲啞,有痰微喘,小便不利,周身漫腫。愚用越婢加半夏湯,再加涼潤利水之藥而愈。旬日之外,又重受外感。
證候,表裡大熱,煩躁不安,腦中脹疼,大便間日一行,似乾燥,舌苔白厚,中心微黃。
診斷,脈極洪實,左右皆然,此乃陽明府實之證。凡陽明府實之脈,多偏見於右手,此脈左右皆洪實者,因其時常懊悔,心肝積有內熱也。其腦中脹疼者,因心與肝膽之熱,挾陽明之熱上攻也。
療法,當用大劑寒潤,微帶表散,清其陽明胃府之熱,兼以清其心肝之熱。
處方,生石膏(四兩,不可煅,用煅則傷人),知母(一兩),甘草(四錢),粳米(五錢),青連翹(三錢),煎至米熟,取清湯三茶鍾,分三次溫飲下,病愈後停服。
說明,此方即白虎湯加連翹也。白虎湯為傷寒病陽明府熱之正藥,加連翹者,取其色青入肝,氣輕入心,又能引白虎之力達於心肝以清熱也。
效果,一劑服完,其熱稍退,翌日病復還原。連服五劑,生石膏加至八兩,病仍如故,大便亦不滑瀉。至第六劑,生石膏仍用八兩,將湯藥服後,又用生石膏細末二兩,俾蘸梨片嚼服之,服至兩半,其熱全消,病遂愈。
廉按:和田東郭云:石膏非大劑則無效,故白虎湯、竹葉石膏湯,其他石膏諸方,其量過於平劑。世醫不知此意,為小劑用之,譬如一杯水救一車薪火,宜乎無效也。吾國善用石膏者,除長沙漢方外,明有繆氏仲淳、清有顧氏松園、余氏師愚、王氏孟英,皆以善治溫熱名。凡治陽明實熱之證,無不重用石膏以奏功。
令用石膏由四兩加至八兩,看似駭然,然連服五六劑,熱仍如故,大便亦不滑瀉,迨外加石膏細末用梨片蘸服又至兩半,熱始金消而病愈,可見石膏為涼藥中純良之品,世之畏石膏如虎者,可以放膽而不必懷疑矣。
白話文:
病人是馬樸臣,超過五十歲,從商,住在奉天大西邊門內。
病症是傷寒並發潛藏的熱症。
起因是他原本生活小康,但因投資外國銀幣票失利,損失了數萬的資金,家庭經濟突然緊縮,他懊悔不已,因此產生內熱。在冬天中期因吹到風,開始咳嗽聲音沙啞,有痰且微微喘息,小便不順,全身泛腫。我使用越婢加半夏湯,再加入能清涼滋潤利尿的藥物治療,病情好轉。但在十天後,他又再次受到外感侵襲。
症狀表現為體內外極度發熱,煩躁不安,頭部脹痛,每兩天排一次大便,類便似乾燥,舌苔呈白色且厚,中間略顯黃色。
診斷結果,他的脈象極度洪實,雙手都是如此,這是陽明腑實的病症。通常陽明腑實的脈象,多在右手出現,但他的脈象雙手都呈現洪實,這是由於他常常懊悔,心臟和肝臟積聚了內熱。他頭部脹痛,是因為心臟、肝臟及膽囊的熱,加上陽明腑的熱向上攻向頭部所致。
治療方式,應該使用大量寒涼滋潤的藥物,稍微帶些解表散熱,清除陽明胃腑的熱,同時清涼心臟和肝臟的熱。
處方是,生石膏(四兩,不能煅燒,煅燒會傷人),知母(一兩),甘草(四錢),粳米(五錢),青連翹(三錢),熬煮至米熟,取清湯分成三次溫熱服用,病癒後停止服用。
說明,這個方子就是白虎湯加上連翹。白虎湯是治療傷寒陽明腑熱的主要藥物,加上連翹,是因為它的青色能進入肝臟,氣味輕盈能進入心臟,同時也能引導白虎湯的力量達到心臟和肝臟以清熱。
效果,一劑藥服用完畢,他的熱症稍微退去,但第二天病情又恢復原狀。連續服用了五劑,生石膏的用量增加到了八兩,但病情依然沒有改變,大便也沒有變得稀瀉。到了第六劑,生石膏的用量仍然維持在八兩,在服藥後,又使用了兩兩的生石膏細粉,讓他蘸著梨片咀嚼服用,服用到一半,熱症完全消失,病也就痊癒了。
廉按:和田東郭說:石膏如果不是大量使用則無法見效,所以白虎湯、竹葉石膏湯等其它石膏方劑,其用量都超過了一般的劑量。許多醫生不瞭解其中的道理,只使用少量的石膏,就像用一杯水去撲滅一車的柴火,當然無效。在我們國家,擅長使用石膏的醫生,除了長沙的漢方醫生,明朝有繆氏仲淳,清朝有顧氏松園、餘氏師愚、王氏孟英,他們都因善於治療溫熱病而聞名。對於陽明腑實熱的病症,無不重用石膏以見效。
我讓石膏的用量從四兩增加到八兩,看似驚人,然而連續服用五六劑,熱症依然未減,大便也未變得稀瀉,等到外加的石膏細粉,用梨片蘸服又到了一半,熱症才終於消退,病也痊癒了。由此可見,石膏在涼藥中是純良的藥品,那些對石膏畏懼如虎的人,可以放心使用,不必再懷疑了。
2. 傷寒挾伏熱案(內科)
黃仲權(住宿遷東門口)
病者,劉氏婦,年三十歲,夫業機房,住本街。
病名,傷寒挾伏熱。
原因,房後大意,衣被單薄,遂傷寒如冷瘀,雖請數人針之,皆未見效。
證侯,腹痛踡臥,畏寒戰慄,乾嘔不止,無熱不渴,面青唇縮,手足厥冷過膝。
診斷,脈息三至,按之無力而時止,遂斷為房後傷寒,決非急痧,切勿再針。
療法,隨立回陽急救湯加減,初服傾吐無餘,又加薑汁沖服。
處方,西黨參(三錢),土炒白朮(三錢),雲茯苓(三錢),炙甘草(一錢),法半夏(三錢),老廣皮(二錢),淡乾薑(錢半),五味子(八分),上肉桂(二錢),熟附片(錢半),淡吳萸(六分),生薑汁(二匙,分沖)
次診,服後腹痛雖止,而發熱大作,脈息六至,口苦而渴,熱象全現。謂此非熱藥過劑,實因病者先蓄內熱,尚未發作,今寒從熱化,脈數口渴,只得見症治症,轉方用苦辛開透法。
淡枯芩(二錢),黑山梔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天花粉(二錢),大連翹(三錢),姜炒川連(一錢),牛蒡子(錢半),蘇荷尖(一錢)
效果,服後異常舒泰,依方加減,再二帖即收全功。
廉按:寒挾伏熱,江浙兩省為最多。此因房勞之後,三分外感,七分內傷,不得不急進溫補,回陽固脫,迨陽回而伏熱大作,幸而轉機敏捷,速為清透,再二劑即收全功,幸哉。否則皆詆熱藥太過,貽人以口舌矣。
白話文:
病人是劉家的一位婦女,年齡三十歲,她的丈夫從事織布工作,他們住在這條街上。
病情是感冒夾雜潛伏的熱症。
病因是在性行為後不慎,穿著單薄的衣物,因而受寒,感覺像寒冷凝滯在體內,即使找了好幾位醫生針灸治療,都沒有改善。
症狀表現為腹部疼痛蜷縮躺臥,畏寒且不停打顫,持續乾嘔,體溫不高也不感到口渴,面色蒼白嘴脣緊縮,手腳冰冷到膝蓋以上。
診斷結果,脈搏微弱且無力,有時會停止,因此判定是性行為後受寒,並非急性痧症,切勿再進行針灸。
治療方法,立刻開立回陽急救湯進行調整,第一次服用後,大量嘔吐,接著加入薑汁服用。
藥方包含西黨參、土炒白朮、雲茯苓、炙甘草、法半夏、老廣皮、淡乾薑、五味子、上肉桂、熟附片、淡吳萸和生薑汁。
第二次診斷,服藥後腹部疼痛雖已停止,但開始發高燒,脈搏跳動頻率增加,口中苦澀且感到口渴,熱象完全顯現。我認為這不是藥物過量,而是因為病人原本就藏有內熱,尚未爆發,現在寒氣轉化為熱氣,脈搏快速及口渴,只能根據症狀治療,改用苦辛開透法。
新藥方包括淡枯芩、黑山梔、粉丹皮、天花粉、大連翹、姜炒川連、牛蒡子和蘇荷尖。
治療效果,服藥後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適,根據藥方稍作調整,再服用兩劑便痊癒。
廉按:感冒夾雜潛伏熱症,在江蘇和浙江兩省最為常見。這是因為性行為後,三分是外感,七分是內傷,必須立即進行溫補,回陽固脫,等到陽氣恢復,潛伏的熱症爆發,幸好轉機迅速,馬上進行清熱解毒,再服用兩劑便痊癒,真是萬幸。否則都可能因誤以為熱藥過量,招致他人非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