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67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67)
1. 酒濕休息痢案(內科)
孫少培(住南京倉巷)
病者,王得勝,年三十二歲,士兵,住南京紅花地。
病名,酒濕休息痢。
白話文:
病人是王得勝,今年三十二歲,是一名士兵,住在南京紅花地。
他患的是因為飲酒過度導致的濕熱型痢疾。
原因,平素嗜酒,勞力後感冒秋邪,不慎口腹,久不大解,服西藥蓖麻油得解。表熱雖退,大解日數十行,久之腹痛轉痢,時作時止。
證候,痢下腹固痛,不痢亦痛甚,畏寒口渴,心悸欲嘔,目窠下微腫,糾纏三載不愈。
白話文:
成因:平時過度飲酒,在勞動後受了秋天的寒邪,沒有注意飲食,長時間沒有大便,服用了西醫的蓖麻油後才得以通便。雖然表面的發熱症狀退了,但大便次數每天高達十餘次,時間一長就腹痛轉為痢疾,時好時壞。
診斷,審察證象,此為休息痢。惟病延三載,脾氣未有不虛,虛則不能制水,目窠下微腫。《內經》謂水已成矣,腹痛者脾病也。《內經》謂,脾喜溫而惡寒,又謂寒則血凝泣,又謂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嘔也。巢氏《病源》言,休息痢者,胃脘有停飲也。本年五六月間霪雨陰寒,逾月不止,人病泄利者居多,推原其故,即《內經》所謂濕多成五泄是也。大泄之後津液隨之下行,故渴。渴則飲水多,水停心下,故悸。診脈兩關沉滑,兩尺寸俱不應指,舌苔灰黑而厚,斷為中焦食積痰飲所致。法當下去腸胃宿垢,惟病久中氣已虛,攻下則正氣愈虛,恐有顧此失彼之虞,因思古人有補下治下制以急之訓,急則氣味厚,故用大劑以盪滌之。
白話文:
診斷: 仔細觀察症狀,診斷為慢性痢疾。患者病程已延續三年,脾氣必然虛弱,虛弱則不能控制水液,導致眼眶下方微微浮腫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這表明水液已經形成。腹痛是由於脾病引起的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脾臟喜溫惡寒,寒冷會導致血液凝結,寒氣停留於腸胃,導致逆氣上沖,所以會腹痛和嘔吐。巢元方的《病源》中說,慢性痢疾是由於胃部有停滯的水液造成的。今年的五月六月間陰雨連綿,持續了一個多月,很多人出現腹瀉腹痛,這符合《黃帝內經》中「濕氣過多會導致五種腹瀉」的說法。嚴重腹瀉後,津液隨之下行,所以會口渴。口渴會多喝水,水停留在心臟下方,所以會心悸。診脈時發現兩關脈沉滑,兩寸脈和寸脈均不浮,舌苔灰黑而厚,判斷是中焦食積痰飲所致。治療方法應當是清除腸胃中的宿垢,但因患者病程較久,中氣已經虛弱,如果直接攻下會導致正氣更虛,恐怕會有顧此失彼的危險。因此,考慮到古人的「補下治下制以急」的說法,加重藥味,採用大劑量的藥物來清除宿垢。
療法,湯丸並用,以溫脾湯為法。潞黨參性溫補氣,當歸性溫補血,用以為君,乾薑除胃冷逐寒邪,黑附子補元陽散寒濕,用以為臣,甘草和諸藥健脾胃,用以為佐,芒硝開積聚化停痰,大黃走而不守,用以為使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:
藥方中湯劑和丸劑並用,以溫暖脾胃的湯劑為主。
潞黨參性溫,能補氣;當歸性溫,能補血;兩味藥作為君藥。
乾薑能散胃寒和祛除寒邪;黑附子能補元陽和散寒濕;兩味藥作為臣藥。
甘草能調和諸藥,健脾胃;作為佐藥。
芒硝能化解積聚和痰液;大黃有瀉下作用,不守固收斂;兩味藥作為使藥。
處方,潞黨參(五錢),當歸(三錢),熟附片(三錢),乾薑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
以上五味,先用長流水濃煎兩小時後,再加入芒硝二錢、錦紋大黃三錢微煎,見滾即行離火,溫服一劑。
白話文:
處方裡有潞黨參五錢,當歸三錢,熟附片三錢,乾薑一錢,炙甘草一錢。
把這五種藥材用大量的水濃煎兩個小時,然後再加入芒硝二錢和錦紋大黃三錢稍微煎煮,看到開鍋就停止加熱,溫熱的時候服用一劑。
效果,服藥後約一小時,即覺腹中雷鳴,大瀉如傾盆,少頃又瀉,至五六次,勢漸緩。復診用理中湯為治,服三劑,晝不瀉而夜間仍瀉五六次。復以理中湯臨臥時,送服四神丸五錢,至十日而愈。
白話文:
功效:服藥後約一小時,就會感到腹部雷鳴,腹瀉如傾盆大雨般嚴重,過了一會兒又再次腹瀉,如此重複五六次,情況才逐漸緩解。回診時使用理中湯治療,服用了三劑,白天不再腹瀉,但夜晚仍會腹瀉五六次。再使用理中湯於睡前服用,並搭配服用四神丸五錢,十天後痊癒。
廉按:休息痢多因兜澀太早,積熱來盡,加以調攝失宜,不能節食戒欲,所以時止時作。為之醫者,但須審其病之新久虛實,或氣分受傷,或氣血並傷,參酌而治,對症發藥可也。此案胃腸中氣受傷,陳積留而不去,故用許學士溫脾湯例,通補兼施,迨陳積已淨,然後用理中合四神丸,純乎溫補攝納,以奏全功。
白話文:
黎廉記載:休息痢大多是因為太早使用收斂藥物,積聚的熱量未完全清除,再加上調理保養不當,飲食和慾望無法節制,因此時好時壞。醫治時,需要根據病人的病情新舊、虛實,或氣分受傷,或氣血受傷,靈活運用藥物,對症治療即可。這個案例是胃腸中氣受傷,陳舊的積滯留下不去,因此使用許學士的溫脾湯方劑,同時進行通便和補益。等到陳舊的積滯清除後,再用理中合四神丸,單純溫補,促進吸收,以達到治癒的目的。
2. 濕熱痢兼痿案(內科)
陳憩南(住潮安金山腳)
病者,蔡達仁之第三子,年十五歲,住潮安城外。
病名,濕熱痢兼痿。
原因,初夏偶感濕熱,作紅白痢。因醫治錯誤,纏綿不愈,至仲冬兩足瘻廢而成痿。
白話文:
病人是蔡達仁的第三個兒子,今年十五歲,住在潮安城外。
他患的是濕熱引起的痢疾,同時伴有痿症。
他在初夏時不小心感染了濕熱,出現了紅白痢。由於治療不當,病情一直沒有好轉,到了冬天,雙腿癱瘓,形成了痿症。
證候,形銷骨立,肚腹堅膨,其熱如烙,舌絳紅,滿口臭氣,令人難聞,所下腐穢極黏,日數十行,腹痛甚,粒飲不入,臥床叫苦。
白話文:
**症狀:**身體消瘦,骨頭突出,腹部堅硬腫脹,熱得像被烙鐵燙過,舌頭深紅色,滿嘴臭氣難聞,所排出的糞便腐爛黏稠,每天多達十餘次,腹痛劇烈,吃不下任何東西,只能躺在牀上呻吟。
診斷,六脈皆沉細而數,時有弦象(濕熱傷陰,肝膽氣鬱)。據證參脈,初系濕熱伏於大小腸而病痢,久之逆傳於肺,耗液損津,脾胃受困而病痿,此濕熱痢兼痿也。然病何至斯極,想因謬作虛寒,而服參、耆、桂、附之屬,以致五臟六腑受其燥烈之氣,而營分尤甚焉。所幸童體無虧,下泉之水,足供挹注,不然,早已焦頭爛額矣,安得一線之生存乎。其父曰:唯唯,但不識還可治否?余曰;治則可治,恐畏吾藥之寒涼,而不敢服耳。其父曰:先生果有確見,雖砒,信勿辭也,遂許之。
白話文:
**診斷:**六脈脈象沉細且數,有時出現弦象(這表示濕熱損傷陰氣,肝膽氣鬱)。根據症狀和脈象來看,起初是濕熱潛伏在大腸和小腸,導致痢疾。時間一久,濕熱逆傳到肺部,耗損體液,導致脾胃受困而出現痿證,這就是濕熱痢疾合併痿證。但病情怎麼會嚴重到這種程度呢?我猜想是因為錯誤地當作虛寒來治療,服用了參、耆、桂、附之類的藥物,導致五臟六腑受到這些藥物的燥烈之氣傷害,其中營分尤為嚴重。幸好小孩子的體質未受損傷,體內的水分還能足夠供給,不然早就發高燒甚至死亡了,怎麼能有一線生機呢?這時孩子的父親說:「是是,不過不知道還有沒有救?」我說:「能治則治,恐怕他害怕我開出的藥太寒涼而不願意吃。」孩子的父親說:「先生如果確信可以治好,即使是砒霜,我也絕不推辭。」於是我答應了他。
療法,連日與調胃承氣湯合白頭翁湯二劑,後劑加郁李淨仁以下肝膽之氣,水煎午前十時服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,連續幾天同時服用調胃承氣湯和白頭翁湯各兩劑,後一劑加入郁李仁,用於清淨肝膽之氣,用沸開水煎煮,上午十點前服用。
處方,淨朴硝(二錢),酒大黃(二錢),川黃連(錢半),生黃柏(錢半),白頭翁(二錢),北秦皮(錢半),粉甘草(一錢)
白話文:
藥方:
- 芒硝(20克)
- 酒浸大黃(20克)
- 川黃連(15克)
- 生黃柏(15克)
- 白頭公(20克)
- 北秦皮(15克)
- 甘草粉(10克)
次診,連服三劑,陸續下去垢汙甚多,腹膨即消,熱亦大減,兩寸稍浮,弦象去,六部仍細數。改用專清營分之熱,最合通絡清營湯三劑,逐日水煎,午前十時服。
處方,通絡清營湯(自制驗方)
白話文:
第二次診治時,連續服用三劑中藥,逐漸清除了體內的廢物,腹脹已經消退,發熱的症狀也大幅減輕,脈搏仍有些浮,但已經沒有弦狀的特徵了,胃腸道蠕動仍較細微且頻繁。改用以清熱解毒為主的通絡清營湯,連服三劑,每天水煎,上午十點服用。
金銀花(二錢),淡竹葉(錢半),大元參(二錢),地骨皮(二錢),鉤藤鉤(錢半),杭白芍(二錢),川鬱金(錢半),肥知母(二錢),羚角片(錢半,先煎),蘇麥冬(三錢),牡丹皮(錢半),白茅根(三錢,去皮)
白話文:
金銀花(2錢)
淡竹葉(1.5錢) 大元參(2錢) 地骨皮(2錢) 鉤藤鉤(1.5錢) 杭白芍(2錢) 川鬱金(1.5錢) 肥知母(2錢) 羚角片(1.5錢,先煎) 蘇麥冬(3錢) 牡丹皮(1.5錢) 白茅根(3錢,去皮)
三診,內熱全解,便行僅三次,帶黏黃糞,腹痛除,脈轉浮急,兩關俱弦,此濕熱外走觸動肝陽也。其父乍喜乍驚曰:數月之痢,先生以數劑藥痊之,何其神也。但小兒起立不能,恐仍成廢人耳。余曰:無憂也,經曰: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。又曰:陽明主潤宗筋,束骨而利機關,故治痿獨取陽明也。夫濕熱之人,脾先受之。書曰:飲食入胃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。今脾為濕熱所困,不克輸精於肺,所以肺熱葉焦,而清肅之令不下行也。且太陰與陽明,原屬表裡,太陰受禍,陽明乏資,故無以束骨而利機關,宗筋因之縱弛而不任地也。由經言思之,令郎之病,得無是乎。子既知治痢已獲效,余自信治痿必有功。法當清熱利濕,抑木和中,甘露飲加減主之,二劑,日各一服。
處方,甘露飲加減。
白話文:
診斷為「三診」,內熱已經完全消除了,腹瀉只有三次,排出黏稠黃色的糞便,腹痛已經消除,脈象轉為浮急,兩關脈(寸關尺脈)都呈現弦象,這是濕熱從體外進入,觸動了肝陽所致。他的父親既驚喜又害怕,說道:「孩子腹瀉已經好幾個月了,先生用幾劑藥就治好了,真是神醫啊。但是孩子站不起來,恐怕還是個廢人。」
我回答道:「不用擔心,經典上說:『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』。又說:『陽明主潤宗筋,束骨而利機關』,所以治療痿症只取用陽明經。
濕熱體質的人,脾臟最先受到影響。經典上說:『飲食入胃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』。現在脾臟被濕熱所困,無法將精氣輸送給肺臟,所以肺臟過熱,葉焦,而肅降之令不能下行。
而且太陰經(脾經)和陽明經(胃經)本是表裡關係,太陰經受損,陽明經也得不到滋養,所以不能束縛骨骼和活動關節,宗筋(筋骨)因此鬆弛無力。
根據經典的論述,令郎的病情,應該是這樣的吧?您既然知道治療腹瀉已經有效,我對治療痿症也充滿信心。
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利濕、抑木和中,以甘露飲加加減減方為主,兩劑,每天一劑。
生、熟地(各三錢),金欽斛(三錢),廣青皮(一錢),宣木瓜(一錢),天、麥冬(各三錢),薏苡仁(三錢),金銀花(二錢),綿茵陳(錢半),杭白芍(三錢),尖檳榔(錢半),粉甘草(八分),生枇杷肉(錢半)
白話文:
生熟地各三錢,金欽斛三錢,廣青皮一錢,宣木瓜一錢,天麥冬各三錢,薏苡仁三錢,金銀花二錢,綿茵陳錢半,杭白芍三錢,尖檳榔錢半,粉甘草八分,生枇杷肉錢半。
四診,便行仍三次,純黑色者,濕熱化也。兩足往來走痛者,血氣初通,藥力到也。脈來和緩,重按稍空,此由血氣久虧,端資調養,理宜湯丸並進,方易奏功。擬用當歸補血湯,合生脈散加枸杞、茯神,早九時水煎服,午後三時用玉竹五錢,煎湯送下虎潛丸六錢,久服。
白話文:
四診 ,接著再進行三次。脈色純黑,說明體內濕熱已消退。兩足行走時疼痛,說明氣血初通,藥物已經起效。脈象平和緩和,重按時稍有空隙,這表示氣血虧虛已久,必須認真調養。建議藥物和湯丸並用,才能更有效。
擬用當歸補血湯,加入生脈散、枸杞、茯神,早上九點用溫水煎服。下午三點,用玉竹五錢煎湯,送服虎潛丸六錢。長期服用。
處方,當歸補血湯合生脈散加枸杞、茯神。
白話文:
處方:
將當歸補血湯和生脈散混合在一起,再加入枸杞和茯苓。
全當歸(三錢),蘇麥冬(三錢),五味子(十四粒),北黃耆(六錢),高麗參(三錢),川茯神(三錢),枸杞子(三錢)
效果,飲食日增,肌肉漸充,三星期大便即如常,月餘能步履矣。
白話文:
全當歸:3 錢
蘇麥冬:3 錢
五味子:14 粒
北黃耆:6 錢
高麗參:3 錢
川茯神:3 錢
枸杞子:3 錢
廉按:痿躄一證,原因有六:一氣虛痿,二血虛痿,三陰虛痿,四血瘀痿,五濕痰痿,六食積痿,設不細審致痿之因,未有不僨事者矣。此案因痢後成痿,宗《內經》治痿獨取陽明者,以濕熱傷及牌胃,脾不輸精於肺,肺熱葉焦而成痿,乃陰氣兩虧之痿症也。一二兩方專除痢以治標,三方側重治痿,通補兼施,惟第四方湯丸並進,純用氣血雙補,強壯筋骨以收全功,層次井然,非精研內傷雜症者不辦。
白話文:
廉先生認為:痿痺這種疾病的原因有六種:一、氣虛所致的痿痺,二、血虛所致的痿痺,三、陰虛所致的痿痺,四、血瘀所致的痿痺,五、濕痰所致的痿痺,六、飲食積滯所致的痿痺。如果不能仔細分辨導致痿痺的原因,那麼治療肯定會出現差錯。這個病例是痢疾後遺留的痿痺,根據《內經》的理論,治療痿痺而單獨採用陽明經的治療方法,是因為濕熱之邪損傷了脾胃,脾不能將精華輸送到肺,肺失濡養而導致痿痺,這是陰氣和陽氣都虧損的痿痺證型。前兩個方子專門治療痢疾以解決表面的症狀,第三個方子側重治療痿痺,兼顧疏通氣血和補益氣血。第四個方子湯劑和丸劑並用,純粹採用補氣血的方法,強健筋骨以達到完全康復的目的,治療步驟有條不紊,不是精通內科雜症的人無法辦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