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65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65)
1. 濕溫壞證案(內科)
孫少培(住南京倉巷)
病者,蘇子昂,年三十歲,開設茶莊,住南京南門大街。
病名,濕溫壞證。
白話文:
患者是蘇子昂,今年三十歲,經營一家茶莊,住在南京南門大街。
病情是濕溫重症。
原因,素有茶癖,面白體瘦,早起咳痰極多,長夏之月患濕溫,既已誤表化燥,又因涼膈散誤下,轉為氣虛濕甚。
白話文:
原因:
此人原本就有喝茶的習慣,臉色蒼白,身體消瘦。早上起牀時會咳出很多痰。在長夏的季節,他患上了濕溫病。由於誤用宣肺化熱的藥物,又因為使用涼膈散誤下,導致氣虛濕熱加重。
證候,午後發熱惡寒,頭痛汗多,藥入即吐,索水不欲飲,飲亦不多,舌苔粗厚,胸悶發躁,徹夜不眠,十餘日不大便。
白話文:
症狀:
- **下午發熱惡寒:**下午會發燒和畏寒。
- **頭痛汗多:**頭痛,並且出汗很多。
- **藥入即吐:**吃藥後會立即嘔吐。
- **索水不欲飲:**想喝水,但不想喝。
- **飲亦不多:**即使喝水,也喝得不多。
- **舌苔粗厚:**舌頭上的舌苔又厚又粗糙。
- **胸悶發躁:**胸部發悶,並且感到浮躁不安。
- **徹夜不眠:**整夜睡不著覺。
- **十餘日不大便:**十幾天都沒有排便。
診斷,脈濡小而滑。斷為濕重熱輕,氣虛多痰,證見惡寒,即經所謂陽虛生外寒也,口乾舌燥者,乃陰不升陽不降也。
白話文:
診斷: 脈象微濡而細小、滑利。判定為濕氣較重,熱氣較輕,氣虛痰多,症狀表現為惡寒,這正如經書所說的:「陽虛生外寒」。出現口乾舌燥,是因為陰氣不升,陽氣不降所致。
療法,用桂枝辛溫通陽,厚朴散滿平胃為君,更用燥濕健脾之蒼朮,降逆化痰之半夏為臣,生薑散寒止嘔,甘草調中和藥為佐,陳皮利氣行痰,茯苓淡滲化濕為使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中,使用具有溫暖性質的桂枝來疏通陽氣,使用厚朴來散滿氣、平胃,作為主要的藥物。此外,再加入具有乾燥濕氣、健脾益氣的蒼朮,以及能化解逆氣、化痰的半夏作為輔助藥物。再加入生薑驅除寒氣、止嘔吐,甘草調和所有藥物作為協調藥物。最後,加入陳皮理氣化痰,茯苓滲透清除濕氣作為引導藥物。
處方,川桂枝(錢半),川厚朴(錢半),泔炙蒼朮(二錢),姜半夏(二錢),鮮生薑(一錢),炙甘草(四分),廣陳皮(二錢),雲茯苓(三錢)
白話文:
處方:
- 川桂枝(半錢)
- 川厚朴(半錢)
- 泔炙蒼朮(二錢)
- 姜半夏(二錢)
- 鮮生薑(一錢)
- 炙甘草(四分)
- 廣陳皮(二錢)
- 雲茯苓(三錢)
效果,服藥後胸中豁然通暢,汗出達於四末,夜半後外熱亦退,咳痰極多,自雞鳴安睡至日始醒。復診改用六君子湯加佩蘭服之,大解亦通,依法調理,漸次就愈。
白話文:
服用藥物後,胸中頓時舒暢,汗水遍佈四肢,半夜後外熱消退,咳出大量痰液,從雞鳴時安穩入睡到天亮才醒來。再次診脈後,改用六君子湯並輔以佩蘭服用,大便也順暢了。按照醫囑調理,病情逐漸好轉。
廉按:濕溫一證,首當辨其濕勝熱勝,濕勝於熱者,藿樸胃苓湯加減,熱勝於濕者,蒼朮白虎湯增損,其大要也。此案雖誤治壞證,然亦濕勝痰多,方用薑桂平陳湯燥濕化痰,極有力量,接方用六君子湯加味,益氣除痰,亦合病情。
白話文:
廉按:濕溫病症辨證時,首要區分濕氣重或熱氣重。濕氣勝過熱氣的,使用藿樸胃苓湯加減方;熱氣勝過濕氣的,使用蒼朮白虎湯增減方,這是大原則。這個案例雖然誤治了病情,但病症也是濕氣重痰液多,方用薑桂平陳湯來祛濕化痰,效果極佳。後續方用六君子湯加味,補氣化痰,也非常符合病情。
2. 濕熱頭痛案(內科)
王經邦(住天台柵門樓)
病者,陳訓臣,年六十餘歲,前清庫生,住天台城內。
病名,濕熱頭痛。
原因,由於濕熱上盛,暴風襲腦。
證候,頭重壓下如山,痛不可忍。
診斷,脈浮緊數。浮緊雖屬冷風,而數為濕熱上蒸之候。
白話文:
王經邦住在天台柵門樓,診治一位名叫陳訓臣的病人。這位病人年約六十多歲,是前清時期的庫生,住在天台城內。病人患的是濕熱頭痛,原因是濕熱之氣上盛,加上暴風襲腦。症狀是頭部沉重壓迫,像是山壓下來一樣,痛得難以忍受。診斷脈象浮緊數,雖然浮緊是冷風的表現,但數脈則說明濕熱上蒸。
療法,發汗透邪,用清空膏合川芎茶調散意。
白話文:
**治療方法:**用發汗的方法排出體內的邪氣,使用清空膏與川芎茶一起調理,以散發心意。
處方,北柴胡(一錢),淡枯芩(一錢),小川連(七分),川羌活(二錢),北防風(一錢),小川芎(二錢),生甘草(七分),雨前茶葉(二錢)
效果,煎服一劑,頭痛如失,如脫重帽。
康按:證屬外風與濕熱相合,故方用清散,從表裡兩解之法。
白話文:
這方子包含柴胡、黃芩、川連、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甘草和雨前茶葉,煎服一劑後頭痛就會消失,感覺就像脫掉了沉重的帽子一樣。
3. 濕熱痢案(內科)
葉鑑清(住上海)
病者,鮑棠伯先生,年五十餘,浙江人,寓慶祥里。
病名,濕熱痢。
原因,腸胃郁濕蘊熱,又感寒積食致病。
證候,形寒熱甚,神志不清,脘悶面紅口乾,上為嘔吐,下為泄瀉。
白話文:
上海的葉鑑清醫生診治了一位名叫鮑棠伯的浙江籍病人,他住在慶祥里,年約五十多歲。病人患有濕熱痢,病因是腸胃積存濕熱,又因寒涼食物積聚而加重病情。症狀表現為寒熱交替,神志不清醒,胸腹脹悶,臉色潮紅,口乾舌燥,伴有嘔吐和腹瀉。
診斷,脈來弦數而促,舌苔滿布垢厚,體溫一百零四度半。此伏熱鬱濕互阻腸胃,近因表感新涼,內夾食滯觸發,伏邪來勢險重,防其昏閉變端。
白話文:
診斷:
脈象來勢緊繃有力而急促,舌苔厚膩有厚厚的垢,體溫達到 40.9 度。這說明體內熱邪與濕邪互相阻滯於腸胃。近期因為受風寒而感冒,同時又夾雜著食物停滯,引發了潛伏的邪氣。潛伏的邪氣來勢兇猛,需要預防出現昏迷等危急情況。
療法,表裡俱病,腸胃邪滯充滿,方中用薄荷、藿香發散表邪,檳榔、枳實、萊菔子、神麯消導里滯為君,半夏、陳皮和胃,楂炭消積為臣,鬱金、通草宣泄,佩蘭化濁為佐使,服一劑有效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:
當表裡症狀都存在,胃腸有積滯時,藥方中使用薄荷和藿香來驅散表症風邪,檳榔、枳實、萊菔子、神曲來消除胃腸積滯,作為君藥。使用半夏和陳皮來調和胃氣,山楂和煅炭來消解積滯,作為臣藥。鬱金和通草具有宣泄作用,佩蘭具有化濁功能,作為佐使藥。服用一劑即可見效。
處方,廣藿香(二錢),花檳榔(錢半),萊菔子(三錢),焦楂炭(三錢),廣鬱金(錢半,生打),薄荷葉(一錢,後下),生枳實(錢半),焦建曲(三錢),佩蘭葉(錢半),川通草(一錢),製半夏(二錢),陳皮(錢半)
白話文:
廣藿香二錢,花檳榔錢半,萊菔子三錢,焦楂炭三錢,廣鬱金錢半(生打),薄荷葉一錢(後下),生枳實錢半,焦建曲三錢,佩蘭葉錢半,川通草一錢,製半夏二錢,陳皮錢半。
次診,寒熱得汗稍減,便泄轉為下痢紅白均有,腹痛後重,澼澼不爽,口渴煩躁,頭脹脘悶,泛惡頻作,胃納杳思,伏邪食滯,交阻腸胃,表裡同病,舌苔黃白垢厚,脈促雖和,弦數尚甚,體溫一百零三度。邪勢奮張,殊難即解,神識雖清,還防昏陷及噤口變端,治再分化。
白話文:
再次就診,寒熱出汗後症狀稍減,腹瀉轉為痢疾,有紅色和白色的分泌物,腹痛後重感,大便不成形,口渴煩躁,頭脹腹悶,噁心頻作,沒有胃口,邪氣滯留,食物停滯,腸胃交阻,內外同病。舌苔黃白厚膩,脈搏跳動快,但仍有力,但弦脈數脈仍較明顯,體溫為 103 度。邪氣肆虐,難以立即解除。神智雖然清楚,但仍需預防昏厥或口不能言等變故,治療方法再作調整。
次方,廣藿梗(錢半),花檳榔(錢半),青、陳皮(各一錢),焦麥芽(四錢),制川樸(一錢),生枳實(錢半),赤苓(四錢),焦楂炭(三錢),煨木香(八分),廣鬱金(錢半,生打),製半夏(錢半),萊菔子(三錢)
白話文:
次方:
- 廣藿香:0.5錢
- 花檳榔:0.5錢
- 青陳皮:1錢
- 焦麥芽:4錢
- 制川樸:1錢
- 生枳實:0.5錢
- 赤苓:4錢
- 焦楂炭:3錢
- 煨木香:0.8錢
- 廣鬱金:0.5錢(生打)
- 制半夏:0.5錢
- 萊菔子:3錢
三診,熱勢大減,痢下紅白轉甚,腹痛澼澼不爽,泛惡口苦,渴不多飲,舌苔垢厚,汗多頭面,表邪較化,里邪正盛,脈來弦數,體溫一百零一度三。痢疾古稱滯下,即濕熱食滯滯著腸胃,氣道因之不通,不通則痛,治宜宣通,佐以潤滑。
白話文:
經過三診,患者發熱症狀明顯減輕,但腹瀉紅白便的症狀加重,腹痛絞痛難忍,噁心口苦,口渴卻不怎麼喝水,舌苔厚膩,頭面多汗,表明外邪已有所化解,而裡邪正盛。脈象弦數,體溫攝氏 40.1 度。痢疾在古代稱為「滯下」,即濕熱食物滯留在腸胃,導致氣道不通,不通則痛,治療應以宣通為主,輔以潤滑。
三方,全當歸(五錢),萊菔子(五錢),枳殼(二錢),車前子(四錢),青皮(錢半),西赤芍(三錢),花檳榔(三錢),生甘草(一錢),藿梗(錢半),楂炭(三錢)
白話文:
三方藥
- 當歸:五錢
- 萊菔子:五錢
- 枳殼:二錢
- 車前子:四錢
- 青皮:半錢
- 西赤芍:三錢
- 花檳榔:三錢
- 生甘草:一錢
- 藿梗:半錢
- 楂炭:三錢
四診,痢下較爽,糞積雜有,腹痛寒熱稍和,泛惡亦減,略飲漿粥,口乾苦,不喜多飲,脈數雖靜,兩關弦勁,舌苔黃厚。新受之表邪食滯漸有化機,蘊積之伏濕鬱熱尚留腸胃,黏膩之邪一時不易肅清。治再疏化。
白話文:
四診
- **望診:**腹瀉較為緩解,大便中混雜有積滯,腹痛和寒熱稍有減輕,噁心嘔吐也有所好轉,可以少量飲用稀粥,口乾苦,不喜歡多喝水。
- **脈診:**脈搏雖然較平穩,但兩關脈弦緊有力。
- **舌診:**舌苔黃厚。
辯證:
新受的外邪和飲食積滯已逐漸化解,但是體內鬱積的濕熱邪氣仍然殘留腸胃之中,黏膩的邪氣一時難以肅清。
治則:
繼續疏通化解邪氣。
四方,全當歸(五錢),枳殼(錢半),車前子(四錢),藿梗(錢半),焦楂炭(三錢),花檳榔(二錢),萊菔子(四錢),青皮(錢半),生甘草(八分),扁豆花(一錢),馬齒莧(三錢)
白話文:
通用藥方:
- 當歸(30克)
- 枳殼(9克)
- 車前子(24克)
- 藿梗(9克)
- 焦山楂炭(18克)
- 花檳榔(12克)
- 萊菔子(24克)
- 青皮(9克)
- 生甘草(5克)
- 扁豆花(6克)
- 馬齒莧(18克)
五診,表熱已解,下痢腹痛均減,積少糞多,日夜尚有十餘次,小溲較利,泛惡已平,皆邪退氣通之佳兆也,脈來左弦數,右濡細數,舌苔較化。再以清化腸胃濕熱,宣通氣機治之。
白話文:
通過五種診斷方法,可以看出表面的熱症已經消退,腹瀉和腹痛都減輕了。積便減少,糞便增多,一天黑夜還有十多次。小便比較通暢,噁心反胃已經平息,這些都是邪氣消退、氣機暢通的良好跡象。脈象是左邊弦脈且跳動較快,右邊濡脈且跳動細數,舌苔有所好轉。接下來通過清熱化濕、理氣通便的方法進行治療。
五方,藿梗(錢半),焦麥芽(四錢),萊菔子(三錢),赤苓(四錢),通草(一錢),大腹皮(三錢),楂炭(三錢),青、陳皮(各一錢),佩蘭(錢半),生、熟苡仁(各三錢),扁豆花(七錢),馬齒莧(三錢)
白話文:
五行湯
藿香半錢、焦麥芽四錢、萊菔子三錢、赤苓四錢、通草一錢、大腹皮三錢、楂炭三錢、青陳皮各一錢、佩蘭半錢、生熟苡仁各三錢、扁豆花七錢、馬齒莧三錢
六診,下痢日夜七八次,積少糞多,腹痛大減,腸腑膩邪漸化,邪化氣自流通,胃納日展,脈來左弦較和。尚當清化。
白話文:
病人一天拉肚子七八次,每次排泄量少,但次数多,腹痛已经减轻很多,肠胃里的湿邪逐渐消散,邪气转化为气,开始流通,食欲也逐渐恢复,脉象左弦略微和缓。现在应该继续清化治疗。
六方,大腹絨(三錢),扁豆衣(錢半,炒),焦麥芽(四錢),赤苓(四錢),陳皮(錢半),佩蘭(錢半),銀花炭(二錢),楂炭(三錢),通草(一錢),炒竹茹(錢半),飯蒸荷葉(一角)
白話文:
六方:大腹絨(三錢)、扁豆衣(錢半,炒過)、焦麥芽(四錢)、赤苓(四錢)、陳皮(錢半)、佩蘭(錢半)、銀花炭(二錢)、楂炭(三錢)、通草(一錢)、炒竹茹(錢半)、飯蒸荷葉(一角)。
七診,下痢尚有四五次,臨便腹微痛,積少糞多,脘宇已寬,渴喜熱飲,知味能食,運化猶遲,脈來柔軟,濕熱漸化,氣機不健。治再和中,以徹餘邪。
白話文:
七診:腹瀉現象減少至四五次,排便時腹部微痛,大便量少而次數多,腹脹的感覺減輕,口渴喜歡喝熱飲,食慾及味覺正常,但消化吸收功能仍偏慢,脈象柔軟,說明濕熱之邪逐漸消退,但氣機仍然不足。治療上繼續調和脾胃,清除殘餘的邪氣。
七方,川石斛(三錢),大腹絨(三錢),焦穀芽(四錢),陳皮(一錢),炒紅棗(三枚),扁豆衣(錢半,炒),飯蒸木香(五分),炒夏曲(錢半),通草(一錢),飯蒸荷葉(一角)
白話文:
七方,石斛三錢,大腹絨三錢,焦穀芽四錢,陳皮一錢,炒紅棗三枚,扁豆衣錢半(炒),飯蒸木香五分,炒夏曲錢半,通草一錢,飯蒸荷葉一角。
八診,痢已止,便厚溏,腹不痛,日行二三次,小溲清長,知味能食,運化尚遲,脈來柔軟。再以健脾和胃。
白話文:
八種診斷方法中,痢疾已經停止,大便較稠但不硬也不稀,腹痛消失,每天排便兩到三次,小便清且量多,有食慾且能進食,消化力仍然較慢,脈搏柔軟。應再用健脾和胃的中藥。
八方,淮山藥(錢半,焙),焦穀芽(四錢),大腹皮(二錢),炒竹茹(錢半),炒紅棗(三枚),扁豆衣(錢半,炒),飯蒸木香(五分),炒夏曲(錢半),陳皮(一錢),飯蒸荷葉(一角)
九診,大便兩日未行,諸恙均和,胃納已展,脈來柔軟,飲食宜調勻,靜養勿勞神,是病後調理無上妙法。
白話文:
八仙
材料:
- 淮山藥:錢半,烘焙過
- 焦穀芽:4 錢
- 大腹皮:2 錢
- 炒竹茹:錢半
- 炒紅棗:3 枚
- 炒扁豆衣:錢半
- 蒸熟的木香:5 分
- 炒夏曲:錢半
- 陳皮:1 錢
- 蒸熟的荷葉:1 角
九方,焙山藥(二錢),焦穀芽(四錢),茯神(三錢),陳皮(一錢),大紅棗(三枚),扁豆衣(錢半,炒),飯蒸木香(五分),糯稻根鬚(三錢),炒竹茹(錢半),炒夏曲(錢半)
十診,大便乾燥,向來腸液不充,近因痢後津傷氣弱。宜健脾和胃中,參以潤腸。
白話文:
九方:
- 製過的山藥,2 錢
- 炒焦的穀芽,4 錢
- 茯神,3 錢
- 陳皮,1 錢
- 大紅棗,3 顆
- 炒過的扁豆衣,0.5 錢
- 炒過的飯蒸木香,0.5 錢
- 糯米稻根鬚,3 錢
- 炒過的竹茹,0.5 錢
- 炒過的夏曲,0.5 錢
十方,吉林須(五分,另煎,沖),焦穀芽(四錢),穭豆衣(三錢),炒竹茹(三錢),茯神(三錢),淮山藥(三錢,生打),火麻仁(三錢,炒),糯稻根鬚(三錢),橘白(一錢),紅棗(三枚)
效果,六劑痊愈。
白話文:
- 十味藥材:
- 吉林參須(五分,另煎,沖服)
- 焦穀芽(四錢)
- 穭豆衣(三錢)
- 炒竹茹(三錢)
- 茯神(三錢)
- 淮山藥(三錢,生打)
- 火麻仁(三錢,炒)
- 糯稻根鬚(三錢)
- 橘白(一錢)
- 紅棗(三枚)
廉按:濕熱積滯,釀成秋痢為最多,夏令亦間有之。此案處方用藥雖屬尋常,然皆和平切病之品,其宗旨先立於無過,後求有功。江浙之間,其道盛行者,大都如斯。
白話文:
廉按:濕熱積滯,導致秋痢的情況最多,夏季也有。這個案例處方的藥物雖然普通,但都是平和且針對病情的藥品。其宗旨首先是沒有過失,其次纔是追求功效。在江浙地區,盛行的治療方法大多如此。